距離2021年底還有15天,這也意味著距離央行規定的資管新規整改最后期限也還有15天的時間。
自2018年資管新規發布,銀行理財凈值化轉型正式啟動,今年已是第四年。11月1日,銀行業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理財中心”)公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銀行理財市場凈值化比例已達86.56%,較去年同期提高26.08個百分點。
國有行處置資產壓力較大城商行“船小好掉頭”
雖然整體來看,凈值化轉型已經進入尾聲。但是,分銀行來看,不少國有大行的壓力依舊存在。“這主要是因為大行原先存量的固定收益率產品規模太大,很難在幾年內很快完成轉型,他們現在的凈值產品比例大約在70%-90%。”一位城商行人士告訴記者。
從六大國有行公布的年中數據來看,凈值化轉型確實仍有較大空間。
農業銀行年中報顯示,截至2021年6月末,農行理財產品余額 5733.48億元。按收益類型劃分,保本理財產品余額344.42億元,較上年末減少378.71億元,占比6.0%;非保本理財產品余額5389.06億元,較上年末減少4666.94億元,占比94.0%。
建設銀行年中報顯示,上半年,建行自主發行各類理財產品25792.22億元,其中,凈值型產品期末余額2862.38億元,占比31.69%;預期收益型產品期末余額6168.89億元,占比68.31%。
交通銀行年中報顯示,截至6月底,交行凈值型產品規模8210.11億元,在表外理財產品中的占比71.32%,較上年末提升9.74%。
相反,一些規模較小的城商行則顯示出了“船小好掉頭”的優勢。南京銀行在三季報中就表示,存量預期收益型理財產品已于2021年9月30日全部清零。寧波銀行、長沙銀行也表示將如期完成凈值化轉型。
銀行理財產品收益率持續下行
普益標準最新研究顯示,11月28日,全國銀行理財市場的50款現金管理產品當周七日年化收益率平均值為3.01%,較11月21日環比下降3bp,較基期周均值下滑25bp。具體到11月份,由月初的均值3.05%下滑至月末均值3.01%,創近期最低值。
此外,11月50款中低風險6個月投資周期產品過去6個月的平均收益率為2.1%;一年投資周期產品過去6個月的收益為2.23%。
可以看出,短周期的投資產品的收益率較低,并且顯示出持續下滑的趨勢。
對于銀行理財收益下滑這一趨勢,某國有行人士表示,現在政策要求降低實體融資成本,所以一直維持著相對寬松的貨幣環境,因此銀行理財,包括存款利率有所下降。
具體來說,有三個原因:第一,市場上資金總量的提升會使銀行融資成本下降;第二,銀行要維持一定的存貸款利差才能保持收益,所以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也會導致銀行理財和存款的利率下行;最后,長周期的影響因素是資管新規。
上述城商行人士表示,銀行理財收益率在大概2017、2018年到達峰值之后就開始逐漸回落,分析原因主要是與整體市場的收益水平,以及整體資產的價格有關。
錢往哪放?普通投資者何去何從
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數據顯示,2021年三季度,全市場新增理財投資者987.98萬個。截至9月底,持有理財產品投資者數量(僅統計2018年10月1日之后發行的理財產品)達7125.71萬個,較年中增長16.10%。其中,個人投資者達到7096.84萬人,較年中增加982.75萬人,占比高達99.59%。
他們對凈值型理財產品的接受度如何?一位華中地區的國有銀行理財經理告訴記者,在銷售理財產品時,肯定是按照監管的要求向投資者表明理財產品不保本,大家接受度也漸漸提升,但是不免還是有些客戶對不保本心存疑慮。我們一般會根據他們的風險接受程度,推薦合適的理財產品。
上述城商行人士也表示,“據我了解,現在客戶漸漸接受了這個事實。并且,現在的理財產品的整體收益,除了權益類風險較高的產品外,大多都在業績比較基準的范圍內兌付。相對于銀行存款而言,理財產品收益率還是相對較高的,投資者可以分散投資。”
可以看出,資管新規對理財產品的凈值化要求打破了剛性兌付預期,無風險、高收益理財的消失,降低了風險資產的機會成本,使風險資產定價重估。另一方面,更直觀地看,隨著保本保收益理財的減少,凈值型產品的普及,居民有望將更多長期資金配置于優質穩健的權益類資產。
此外,在產品端,資管新規也倒逼銀行進行產品體系的優化,以滿足客戶的不同理財需求。理財登記托管中心數據顯示,2021年三季度,銀行理財產品在產品期限、運作模式等方面不斷優化,產品體系進一步豐富。9月份,新發封閉式產品加權平均期限為357天,同比增長44.98%。截至9月底,投向債券類資產20.45萬億元、非標準化債權類資產3.16萬億元、未上市企業股權等權益類資產1.10萬億元。
責任編輯:于勝男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