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周天勇
調節水資源分布?改造未利用土地之三
中國不缺少土地,國土利用率不高,耕地占國土面積水平低,可建設全國性水網,通過調水改土,獲得可利用土地,提高國土利用率。
1.可利用和高水平利用土地來源
中國未來可以改造開發和轉換用途成耕地、園地和建設用地的土地,可以來自三個方面:
(1)如果能夠改造鹽堿和裸土地的50%,可獲得可利用土地11416萬畝。未利用土地中的鹽堿地和裸土地,這兩項占全部未利用國土面積的7.18%,1522.2平方公里,折算為22832萬畝。
(2)如果能夠將現有未利用沙漠的8%改造成耕地和園地,就可獲得47318萬畝可利用土地。中國沙漠總面積為591480萬畝。從許多年綠化治理庫布其沙漠變綠洲以及改造沙漠的經驗看,已經有許多成熟的技術和試驗,并有普及和大規模成功的案例。
(3)向干旱低效利用草原調水,改造提升為非牧業農業用地,比率為3.4%,可獲得13263萬畝適于糧食、果蔬生產的耕地和園地。中國目前有396795萬畝草原。從農牧民就業結構的勞動力轉移看,放牧的青年人越來越少,勞動力老齡化越來越嚴峻。其中一些草地,只要有水灌溉或者滴灌,從氣候、生長期、海拔、日照、坡度等條件看,可用來農作。通過調節水資源分布和改造未來利用土地,以及對干旱和低產出的草原進行使用結構的開發轉換,從中獲得7億多畝適宜于耕種、園地和建設的可利用土地,中國有雄厚的后備資源、成熟的改造技術、較強的施工力量和開發建設資金能力。
2.建全國水網:至少調水2000億立方米水
中國除了交通網、信息網、輸電網和油氣管網等等外,但水系各自獨立,互不聯通。前面說過,主要經濟國家和地區中,中國仍然是一個調水弱國。作為朝著現代化邁進的大國,應當有一個全國性的水網。未來15年間,應當作為重點工程,創新融資方式,加大水利基礎設施投資,舉國家之力大興水利,建設全國性水網工程,調水改土,短期內投資刺激經濟增長,長期中新增土地要素推動經濟增長,久遠期給中華民族繁榮強盛夯實雄厚的戰略性淡水和可利用土地資源。
國家水網是以自然河湖為基礎,引調排水工程為通道,調蓄工程為節點,智慧調控為手段,集水資源優化配置、流域防洪減災、水生態系統保護等功能于一體的全國性綜合工程體系。它包括自然河道和重大人工引調水渠河,水脈與水脈之間的河湖連通工程和輸配水工程,以及調蓄能力比較強的水利樞紐工程。
A.印度計劃調水1.2萬億立方米水
印度為了解決缺水和水資源分布不均衡問題,早在20世紀80年代,其中央水利委員會就與灌溉部就著手構想了一個調水規模為1.2萬億立方米的規劃——印度全國“內河聯網計劃”。喜馬拉雅水系是印度淡水資源最豐富的地區,被NWDA定義為水資源盈余地區,成為了供水的一方。尤其是印度東部降水量巨大,布拉馬普特拉河流域水資源盈余較多是跨區域調水的重點,整體來看可以起到“北水南調、東水西調”的作用。
具體方案為:修建37條長度共計900公里的引水主干渠,輔以12500公里長的配套水渠,32座大壩,百余座水庫形成了一個系統工程。該水系目前已經完成了14個工程的可行性研究,包括連通恒河上游支流,之后流向西南,臨近巴基斯坦邊境后轉向東南,匯入薩巴爾馬蒂河形成一個橫跨半個印度的C型水道;在恒河的不同河段,用數個水渠鏈接各個支流;在恒河進入孟加拉前讓部分河水改道,使之流向德干高原東部數個短小的河流;連接布拉馬普特拉河和恒河。工程建成后,將為缺水地區調水1.2萬億立方米。(樊學長,2020)
2.中國至少應當調水2000億立方米水
前面已經提到,中國西北最為缺水,華北次之,東北西部也缺水。因此,從調水的戰略布局方面講,對于西北和華北,應當實施藏水進疆和南水北調;而對于東北來看,應當實施北水南調。目前的南水北調東線和中線東線工程,分別為148億和130億立方米。西線才開始前期論證,尚未開工,設計年調水時也僅為170億立方米。我認為西北應主干項目,應當是引藏進疆和引黃進廊進疆,再加外水內用, 爭取在西北區域調水600億立方米。華北地區應當爭取從怒江、瀾滄江、金沙江和長江上游北一些支流累積調600億立方米水,進入黃河支流和渭河。東北地區將松花江和遼河聯通,并引額爾古訥河、松花江及嫩江支流水,接灤河和海河,調水量300億立方米。這樣全國藏水進疆、南水北調和東北區域的北水南調網總計調水接近2000億立方水。
(本文作者介紹:東北財經大學國民經濟工程實驗室主任)
責任編輯:李琳琳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