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希淼:銀行應跟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發展業務

董希淼:銀行應跟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發展業務
2018年11月01日 14:14 新浪財經
中國銀行業協會行業發展研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 中國銀行業協會行業發展研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

  新浪財經訊 “2018中國金融年度論壇”于11月1日-2日在北京舉行。中國銀行業協會行業發展研究委員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重陽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董希淼出席并演講。

  董希淼認為,那種“銀行是21世紀的恐龍,會消失,會被顛覆”的論調都是謬論。“在‘開放銀行’下,在銀行不斷創新推動下,銀行一定不會消失,會變得無處不在”。

  以下為演講實錄:

  董希淼:尊敬的邢早忠社長,尊敬的各位嘉賓、媒體朋友們,下午好!

  很高興有這樣一個機會跟大家分享銀行業非常熱的概念--“開放銀行”。剛剛刑社長講話提到了智慧金融,可以看到智慧金融的發展非常快,我們有一個很好的案例分享給大家。

  新網銀行為何能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累計放款超過1200億。相比其他銀行,它沒有強大的“爸爸”,第一大股東是做飼料的,沒有騰訊、沒有阿里巴巴這樣強大的背景。為什么可以從兩年時間同0到1200億?客戶接近2000萬。

  作為長期關注銀行業的人來說感到非常震驚,我想它主要是秉持了“開放銀行”的模式。新網銀行幾乎跟所有的互聯網平臺都進行了對接,成了一個萬能的連接器。某種意義上說它是一家有銀行牌照的金融科技公司。

  我兩年前提出一個觀點,商業銀行是中國最大的金融科技公司,但很多人不贊同我的想法,最近有不少人寫文章支持我的觀點。從新網銀行這個案例就可以看出,它做開放的萬能連接器取得了初步的成功,下一步我們還要繼續觀察。

  什么是“開放銀行”?我認為可以從三個維度觀察,首先是技術、也是平臺,更是理念。“開放銀行”首先是從一家外國咨詢公司提出來,認為是一種平臺化的商業模式。通過很多第三方開發,很多客戶甚至科技金融公司、供應商等等提供這些服務,使銀行能夠創造出新的價值,這就是我們今天的主題,更好地進行創新。

  一方面銀行提升自己的核心能力,一方面我們能創新更多的產品和服務,服務更多的客戶。一個電商平臺如果希望銀行為客戶直接提供賬戶查詢制度,就可以擴充一些接口直接給電商平臺調用。我們直接找電商平臺的入口就可以獲得這些銀行,不需要到銀行辦理,也不需要到手機銀行APP去辦理。

  這是美國首先提高來的概念,英國首先進行落地實驗,匯豐銀行開放了七大類接口供合作商應用,歐美頒布了一些法令,美國也有一些措施,更多的是用戶數據安全的角度出發。澳大利亞也宣布要引入“開放銀行”的機制。

  其實在我國,也悄然地進行“開放銀行”的理念。中國銀行2012年就提出了開放平臺的理念,特點是一些新興的銀行,包括微眾、新網、上海華潤銀行都搭建了開放銀行平臺。今年我們的宇宙第一大行中國工商銀行、宇宙第二大行建設銀行以及招商銀行浦發銀行都發出了打造“開放銀行”的信號。

  “開放銀行”是一項技術,是一種通過應用程序編程接口API向消費者提供金融機構數據網的系統。開放式API并不是將數據全部開放出去,而是將技術和標準開放,然后跟第三方進行對接。“開放銀行”還有一項SDK技術,有商業層次,各類垂直的場景地搭建開放平臺,底層是各種銀行服務能力,這樣可以實現全線一體化場景的綜合服務,從技術的角度看,是兩項,API和SDK。

  其次“開放銀行”是一個平臺,通過整合生態,搭建平臺,提供更敏捷、更聚焦、更智能、更開放的客戶體驗平臺模式。“開放銀行”發展的路徑,要經歷線上電子化、經營渠道化、平臺生態化階段最終構建成金融化生態平臺。由單一的產品服務輸出到嵌入場景的模式轉型,提升流量效率,實現客群生態經營。

  更重要的是今天特別要強調的,“開放銀行”是一種理念。我們現在在講“開放銀行”,很多銀行都聚焦于技術層面。API、SDK等等技術層面探討比較多。如果以更寬廣的視野看,“開放銀行”實際上是一種理念。有人寫書說“銀行不再是一種地方,而是一種服務”。我們喊了幾百年銀行要以客戶為中心,但很難做到。如果可以把“開放銀行”這個理念貫徹得很好,就可以踐行這種能力,客戶在哪里,銀行的服務就在哪里。

  基于這個理念,不光銀行,很多模式,每家銀行的手機APP都可以成為“開放銀行”。比如百信銀行作為第一家獨立法人銀行,成立以來就可以實現客戶需求和銀行服務直聯互通,直接運用平臺。還有很多手機APP,比如招商銀行的APP非常好,兩個手機APP加起來的月服務客戶超過1.2億。很多銀行關注考核指標、考核存款的時候,招商銀行已經把月活躍用戶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招商銀行手機APP理財產品銷售已經占到全行75.5%,超過四分之三的理財產品是在手機APP平臺銷售。信用卡超過一半是在掌上生活的APP上實現的。通過內外部場景拓展,這個場景下可以廣泛提高APP應用能力,這也是下一步整個銀行業轉型的重要抓手。我們到哪里都講金融科技,先把手機APP做好,招商銀行這方面就做得很好。還有國外的銀行,本身就是“開放銀行”,比如西班牙的BBVA。

  “開放銀行”的未來?“開放銀行”模式下,銀行變得無處不在,用戶在哪里,銀行就在哪里。“開放銀行”會成為商業銀行變革的第三個階段,下一步我們正在建立跨界融合的平臺。

  當然整個商業銀行在踐行“開放銀行”理念的過程中遇到一些挑戰,主要有三方面。一是銀行文化和體制的障礙,銀行相對是比較審慎經營的,這當然非常正確,但是在“開放銀行”理念下,會有一定的沖突。第二是數據隱私和安全的擔憂,這也是我們所有人的共同擔憂,這點一定要處理好,否則風險很大,我們也沒辦法讓用戶感知。第三數據割裂了信息孤島,這點要更多從監管和頂層設計做工作,大量數據是割裂的,分散的。互聯網公司有很多非結構化數據,銀行有很多結構化數據,大量公共事業單位有很多數據,都是割裂的。現在慢慢在整合,如果這方面,從頂層設計的角度能做更好的整合,我覺得可能對開放銀行的建設會更有利。

  銀行發展成為“開放銀行”具體有自建、合作、投資、參與四種模式,特別是一些大型銀行完全可以通過自己強大的IT能力支撐搭建“開放銀行”,可以通過合作、投資、并購,這些目前在政策上存在障礙,但我們發現一些互聯網銀行自身很難投資,但可以通過大股東進行投資,并購一些場景。一些創新銀行已經這么做了。事實上我們發現今年以來,一些大型銀行成立了金融科技子公司,比如建設銀行成立了建信金融科技子公司,事實上從法律關系上也并非建設銀行自己的子公司,是通過香港的投行來進行投資的。因為建設銀行直接投資在法律上還有障礙,我們希望法律對這一點有所調整的話,對銀行下一步搭建“開放銀行”平臺甚至開展更多的創新會更好一些。還有一種是參股,大量的中小機構,不僅自己搭建強大的平臺,可以走入這個生態圈,這也是我的體現。

  銀行通過“三化”建設是最終“開放銀行”的路線。很多吃瓜群眾說銀行是21世紀的恐龍,會消失,會不存在,會被顛覆,我覺得這都是謬論。在開放銀行下,在銀行不斷創新推動下,銀行一定不會消失,會變得無處不在,這就是我今天要分享的。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梁斌 SF055

相關專題: 2018北京金博會專題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11-22 新農股份 002942 14.33
  • 11-15 新疆交建 002941 7.18
  • 11-06 中國人保 601319 --
  • 11-06 貝通信 603220 --
  • 10-31 邁為股份 300751 56.68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