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愚蠢錯誤之格林柯爾:信譽輸家 | ||||||||
---|---|---|---|---|---|---|---|---|
http://whmsebhyy.com 2004年12月16日 17:43 中國新時代 | ||||||||
顧雛軍為何如此急于辯白自己?與一位不怕出風頭的經濟學家打官司,格林柯爾恐怕會輸得更多 文/本刊記者 張浩 顧雛軍起訴郎咸平,不管勝負如何,不管顧雛軍的收購真相究竟如何,至少在此時總
這場以國有產權改革大討論為大背景的“郎顧之爭”口水戰,正方是素有“民企殺手”之稱的經濟學家郎咸平,反方是在國內制造“并購神話”的格林柯爾總裁顧雛軍。郎咸平稱自己發現了顧雛軍的“并購神話”的真相,即后者采取了不正當的財務手段來侵吞國有資產。顧雛軍自然不服,他以誹謗之名對郎咸平提起訴訟。 郎顧之爭已進入誹謗罪的訴訟程序,頗有些讓人意外。此前,郎咸平不管是“質疑TCL”、“四問海爾”,對方都只是簡單回應,事隔不久便風平浪靜。但顧雛軍非要跟郎咸平來個魚死網破,這樣,即使顧氏勝訴,也會被“郎大炮”轟個遍體鱗傷,同時,也有人認為雛軍無疑是犯了一個低級錯誤。 故事從3年前媒體質疑格林柯爾風暴就開始了。2001年,顧雛軍和他掌舵的格林柯爾一舉成名。在這一年中,顧雛軍控股的順德格林柯爾公司收購了時為中國冰箱產業四巨頭之一的廣東科龍電器(000921.SZ),隨后,在《福布斯》雜志2001年中國富豪榜上,顧雛軍赫然位居第20名。 2001年12月5日,國內幾大媒體幾乎同時發表文章,推論收購格林柯爾是個“騙子公司”。在《財經》雜志上發表的《細探格林柯爾》一文,更是多方質疑了顧雛軍及其神奇的創業經歷、顧氏理論以及格林柯爾的技術神話、高額收入等等。 《財經》文章稱,顧雛軍對外公布的一系列海外創業經歷實際上是在國內辦廠,戲劇性的是工廠還倒閉了。而顧雛軍的發家之本“顧氏理論”在理論上不能成立,在技術上無獨到之處,實驗證明也不符合要求。同時,格林柯爾的收入不明不白,據說格林柯爾2000年收入中有3.18億元是從125項替換工程所得,但據記者推算125項工程的銷售額不過1387萬元人民幣。 第二天,格林柯爾在香港創業板的上市公司股價狂泄。僅12月6日、7日兩天,股價就從3.5元跌到2.55元,市值蒸發10億港幣。2001年12月10日, 自稱“深感受傷”的顧雛軍召集50余家京穗港媒體記者澄清事實。可顧雛軍對《財經》的質疑并未做出正面有力的回擊,同時他把媒體的視線轉移開去,“委屈”地表示,部分媒體對他的質疑是競爭對手“栽贓陷害”。 媒體對顧雛軍的質疑至此也告一段落,但隨后媒體關于顧雛軍和格林柯爾更多的疑問出現了。 繼收購科隆之后,在接下來的三年時間里,顧雛軍又神話般地收購了美菱電器(資訊 行情 論壇)(000521.SZ)、亞星客車(資訊 行情 論壇)(600213.SH)、ST襄軸(資訊 行情 論壇)(000678.SZ),一個風華正茂的資本大腕,由此在中國資本市場上橫空出世,顧雛軍成了中國家電業最神氣的人。伴隨顧氏收購神話,媒體疑竇叢生:三年收購花了40個億,顧雛軍哪兒來這么多錢?被顧雛軍收購的科龍電器第二年就能贏利,顧雛軍怎么這么厲害?顧雛軍笑而不答。 直到今年8月份,經濟學家郎咸平給出了一個合理的推論:“顧雛軍采取不正當的財務手段侵吞了國有資產。”稱顧雛軍收購四家公司時,均以公司大幅度虧損為由,壓低收購價格,實際上,這些大幅度虧損都是顧雛軍一手制造的。而在收購完成后,顧又把費用降到零,制造大幅扭虧的假象,于是“顧氏收購神話”就這樣演繹出來了。郎咸平同時列舉了一系列公開的數據和事實破解顧氏神話,他將格林柯爾當家人顧雛軍的資本運作形象描述為:“安營扎寨、乘虛而入、反客為主、投桃報李、洗個大澡、相貌迎人、借雞生蛋。” 顧雛軍自然不能接受“顧氏收購神話”如此被人批評。8月14日,顧雛軍向郎咸平正式發出律師函,要求其通過媒體公開道歉。以斗士自居的郎咸平不甘示弱。8月16日,他在北京召集記者發表了“學術尊嚴不容踐踏的強硬聲明”,聲明中說,他對格林柯爾的研究完全基于格林柯爾公開披露的資料,是經過嚴謹的學術推論得到的結果,“根本不存在攻擊個人的問題”。 旁觀者以為顧雛軍會因此被嚇止,但讓大家大跌眼鏡的是,8月17日,格林柯爾董事長顧雛軍向中國香港高等法院遞交了訴狀,以個人名義起訴郎咸平“誹謗”。 《中國新時代》系列文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