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逝者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2月05日 13:59 《環球企業家》雜志 | ||||||||
呂福源 前中國商務部長
作為商務部部的首任部長,他有力地推動內外貿業務的相互融合。同事評價他是位愛學習和勤于思考的“學者型官員”。就任商務部的首任部長后,他深感責任重大,強調要提高商務部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然而,誰也沒有料到,呂福源在部長的崗位上只工作了半年。辭職后不到3個月,就因病去世。因健康原因,在政府部長的職位上居官如此之短,在新中國同級官員中,除了呂福源,好像很難找到另一個了。 呂福源的經歷頗有些傳奇色彩,學機械出身,卻擔任過機械工業部、教育部、外經貿部的領導職務,專業跨度之大也說明了他是善于駕馭事業的多面手。在商務部機關,人們對他的評價除了好學有思路,還有一個說法是“清廉”。據說部機關幾名見多識廣的人事干部去過他家,親睹之后,均暗自驚嘆。 呂福源對生他養他的祖國的最后貢獻,是以其人生的不幸結局,詮注了當代中國政治文明的一項進步。 楊邁(jan malm) 前愛立信中國總裁 2004年4月8日晚上6點30分,愛立信(中國)有限公司總裁楊邁在健身房的跑步機上跑步時,連日超負荷的工作讓他的心臟已不能承受如此劇烈的運動,他倒了下去,終年54歲。 1994年,楊邁由瑞典一家電信運營公司加入愛立信,于2000年12月1日就任愛立信(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在電信業擁有超過25年的工作經驗。在中國已有8年。8年中,愛立信經歷了從巔峰到谷底,再觸底反彈的艱難過程。 楊邁在愛立信最為困難的2000年,臨危受命擔當起愛立信在中國業務的掌舵人。在其帶領下,公司業務近兩年迅速發展,尤其是去年,愛立信相繼拿下數筆大單,在第三季財報中,愛立信公司對其在中國的業務評價甚高。 楊邁的去世給愛立信(中國)有限公司帶來了不小的損失,愛立信在中國本土化的成功是全球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失去楊邁的愛立信繼任者將如何把本土化進行到底是個最大的問題。 董輔 著名經濟學家 著名經濟學家董輔7月26日過自己77歲生日的時候還吃了長壽面,誰知7月30日下午他因患癌癥醫治無效,在美國杜克大學醫療中心去世,享年77歲。 董輔堪稱一代經濟學大師。他最早提出的關于再生產數量關系的數字模型,被譽為“中國經濟成長論的代表”。在改革開放初期,就提出了企業改革的方向應該是“政企分離”、“政社分開”的政策性建議。1984年獲首屆孫冶方經濟學獎。他最早提出并一直堅持所有制改革是中國經濟改革的關鍵,董輔被認為屬于少數能夠影響中國政府重大決策的學者之一。 他曾經很謙遜地說過“我并不懂股市,我是作為經濟學家來關心中國的股市的。”然而這并不妨礙他在2001年底關于“中國資本市場是否是‘大賭場’,是否需要‘推倒重來’”的大辯論中,挺身“護市”。此后他又在多次公開演講中力主開設創業板,主張國有股減持要“讓利于民”保護中小投資者。他也因為對資本市場的貢獻,被CCTV評為“2003中國資本市場年度人物”。 王均瑤 前均瑤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 他是我國民營包機第一人;他的“均瑤”乳業生產基地遍布全國;他親手打造了均瑤集團的帝國大廈。王均瑤素以“膽大包天”而聞名業界。他開創了中國商界的許多個“第一”,他曾經滿懷豪情要做成李嘉誠那樣的事業。美國《紐約時報》也預測,王均瑤的膽識和魄力,將引發中國民營經濟的騰飛。然而,命途多舛,王均瑤因結腸癌于2004年11月7日突然辭世,年僅38歲。王均瑤雖不是中國最富有的民營企業家,但他卻有著比一般的企業家更強烈的社會責任感。2001年10月作為中國企業聯合會推薦的惟一的企業代表到英國倫敦參與并簽署了包括民營企業參與扶貧內容在內的聯合國全球協議。王均瑤一生所處的時代,是我國民營經濟告別混沌時代的一個縮影。他的壯志未酬,引發了人們對于企業家健康問題的再度反思。他在自己短暫的十多年的時間里,創建了一個在全國乃至在世界上享有較高知名度和美譽度的民營企業集團。 陳春先 北京華夏新技術研究所所長 因創辦國內第一家民營科技機構而被譽為“中關村第一人”的陳春先,他的生命可以分為兩個落差巨大的里程,1980年之前他是一個成功的科學家,而1980年之后他由科學家轉換到創業者這個身份,一轉就是20多年,直到他去世。 陳春先提出“科技成果擴散試驗”,探索加快科技轉化為生產力的新路,在中關村建立“中國硅谷”等主張。他點燃了科技人員“下海”的火種,中關村“電子一條街”由此而起,中國高新技術企業由此而生。 因為經營管理問題以及不完善的市場體制,陳春先的創業屢遭波折,但他從不屈服。他的思想超前在同時代的人中極為罕見,很多想法和創見在若干年以后為他人所實現,無愧“中關村第一人”的稱號。 溫世仁 臺灣英業達副董事長 溫世仁在臺灣留下了白手起家成為億萬富豪的神話,但他比這更大的成就應該是以網絡帶動西部農民擺脫貧困的“千鄉萬才”計劃, 溫世仁生命最后3年的全部內容幾乎都在西部的貧困地區。 在人生的舞臺上,溫世仁以他的生命來完成了最精彩的演出。他說過的一句話讓許多人銘刻在心:“50歲以后,我要做一件你們都做不到的事,就是把錢花掉,回饋社會。” 楊小凱 著名經濟學家 1988年獲普林斯頓大學經濟學博士學位,生前為哈佛大學國際發展中心(CID)研究員、澳洲莫納什大學經濟學講座教授、澳洲社會科學院院士。 楊小凱廣為人知的經濟學貢獻,一個是成功創立了新興古典經濟學,又稱“超邊際經濟學”;另一個是:他為亞當.斯密為代表的古典經濟學關于勞動分工是經濟發展和增長的原動力這一偉大洞見,提供了微觀機制和數學框架。他的出現使國際社會開始重新評價華人經濟學者的分量,他也被廣泛認可為學術宗師。 國際知名學者杰弗瑞.薩克斯用三個“之一”來評價楊小凱:他是世界上最有洞察力和嚴謹的經濟理論學家之一,是經濟學家中最有創造力的思考者之一,他也是研究中國社會轉型問題最深刻而無畏的分析家之一。 (文/《環球企業家》□ 出自:2005年2月 總第107期)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