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7日消息,2022清華五道口全球金融論壇15日至17日召開,會議主題為“行穩致遠,金融助力高質量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出席并發表演講。
鄭秉文指出,養老金有助于繁榮資本市場,提供長期資本。第一點,可以增加長期資金的機構投資者。中國的機構投資者已經有了,我們的股市有20多年,機構投資者有16、17年了,但是很多機構投資者沒有長期資金。俄烏沖突和疫情沖擊下,國外大量LP退出。養老金占中國股市的比例就這么點兒,而發達國家平均是20%左右。在長期資金方面,我們是需要做非常大的努力的。第二點,提供長期股權資本。我們國家的股權資本只占社會融資總額的5.4%。相比之下,和發達國家相比,他們幾乎沒有 “長期資金”這個詞。中國是計劃經濟演變過來的,存在這個問題,尤其資管新規出臺幾年來,我們的長期資本更少了,因為資管新規要求你的前臺產品和后端的資產一一對應起來。
以下為鄭秉文演講全文:
謝謝大家。本場論壇的題目是人口老齡化對經濟金融的影響,我主要研究的是社保,結合社保對題目進行回應,我的演講主旨是《老齡化、儲蓄率、養老金》。老齡化導致儲蓄率下降,儲蓄率下降導致投資率下降,投資下降在中國是一件大事,經濟增長下降,這就是它的負面影響。我們應該發揮它的正面影響,人口老齡化要大力發展養老金,養老金對金融的影響、經濟的影響是很正向的,這就是我今天發言的邏輯關系。
第一個問題,人口老齡化。人口老齡化已經談了很多,中國老齡化到了什么程度呢?中國的老齡化是非??斓?。我這里做一個比較,聯合國對老齡化做了一個劃分,65歲人口達到7%的時候是年輕的,從7%發展到14%是老齡化中(aging),14%到20%的時候老齡化(aged),超過20%是超級老齡化(super-aged)。我國在2000年達到了65歲人口超過了7%,去年我們超過14%,預計到2035年超過20%。也就是說在去年之前,這個詞翻譯的不太對,去年之前我們是老齡化中社會(aging),今年開始是老齡化(aged),到2035年是超級老齡化(super-aged)。從老齡化中到老齡化,中國用了22年,發達國家用了多少年?法國用了115年,瑞典用了85年,澳大利亞用了73年,美國69年,加拿大65年,日本用了26年。比我們老齡化進程更快的是新加坡、哥倫比亞、巴西,所以中國的老齡化從這些數據來看還是很嚴重的,記住這個。
談到對經濟的影響,我們必然要談到出生率。出生率從放開單獨二孩開始,2016年全面二孩、到三孩,這個歷程雖然放開了,但是出生率稍有回彈又下降了,去年凈人口增長才42萬,今年的死亡人數很可能超過出生人數。聯合國原本預測的中國人口負增長是在2034年左右,現在提前了十幾年,今年很可能是人口負增長了,這也是一個重要指標。
從社保的角度講,退休的人口比上工作的人口,這叫老年撫養比,在2020年是17%,2030年要提高到25%,預計到2050年要超過43%,這已經超過絕大多數發達國家了。到那個時候,發達國家比我們老年撫養比高的可能只有西班牙、德國、日本,在G7里面大概就這么幾個國家比中國老齡化嚴重,剩下的中國都超過了,中國計劃生育的結果越來越顯現,這就是撫養比給我們的一些啟示。從預期壽命來講也是這樣,中國的預期壽命增長是非??斓?,我們預測“十四五”期間能長一歲,這是規律,大約五年長一歲。
第二個問題,儲蓄率受到影響正在下降。我們從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開始,一直到現在,大約下降了七八個百分點,每兩年一個百分點?,F在有國民儲蓄率的數據,家庭儲蓄率的數據沒有。我們用歐盟的數據替代一下,看看趨勢是什么樣的情況。老齡化將導致家庭的毛儲蓄率占可支配收入比例是逐漸下降的,家庭債務是攀升的。我還查了世行、歐盟、OECD中關于中國的預測,這個預測指出中國的家庭債務率是非常高的,主要表現在房貸、車貸、信用卡三個方面。
前天總書記在《求是》發表了重要文章,指出要增強風險意識,研判未來五年、五到三十年人口老齡化、勞動結構等,分析社會保障可能面臨的新情況、新問題,提高工作預見性和主動性,未雨綢繆。
我們現在建立養老金就在最有利的窗口期。第一個有利的地方,我們的儲蓄率雖然在下降,但是和發達國家比我們還是最高的國家之一。二十年前2000年前后一兩年,歐盟在大力發展第二、第三支柱的時候,他們有一個巨大的擔心,就是一旦建立了養老金的第三支柱,它對儲蓄率是有替代效應的,怕儲蓄率降下來。我們一直跟蹤這件事,歐盟和OECD的結論是,由于統計數據不全,沒有統計學意義。
我們看歐盟,歐盟經過二十年的發展,無論是新歐盟國還是老歐盟國,第二支柱發展了18年,第三支柱還是有好多國家做的不錯的,覆蓋率還是挺高的,波蘭、捷克、斯洛伐克、拉脫維亞這些新歐盟國,比利時、德國等老歐盟國。歐洲以外還有做的更好的國家,新西蘭和加拿大,都做的非常好,對我們是很有啟發的。可以說這些國家在過去二十年形成了兩條道路、兩個模式,一個是啞鈴型的模式,一個是金字塔型的模式。如果一二三支柱覆蓋范圍人數一個比一個少,最后第三支柱變成少數人,富有的人能夠加入的制度,那么就是一個金字塔尖,它會加劇兩極分化。我們追求的是剛才舉例的新老歐盟國和其它國家的啞鈴型的制度,對于一根支柱有兩條道路可以走,一個是可替代模式,一個是附加模式。我們首先要建立這個制度,要確立你走哪條路,往哪兒走?然后看看什么路徑,什么困難,有什么特殊國情?應該采取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的手段。這就是建立養老金我們應該采取的一些辦法。
為什么第三支柱覆蓋率要大于第二支柱呢?因為第二支柱有雇主,第二支柱是企業補充養老保險,由企業主定的、由企業主舉辦的,沒有企業主就沒有這個待遇。靈活就業人員的雇主是虛擬的,廣大的靈活就業人員有2個多億,還有廣大的自由職業者不可能加入第二支柱,所以理論上講第三支柱的覆蓋一定要大于第二支柱,這就是我們為之奮斗的重要的一個方面。遺憾的是第三支柱發展不盡如人意,2018年5月份試點到現在將近四年了,還沒有宣布結束,四萬多人6億多人民幣的保費收入,覆蓋人數很小很小,是金字塔尖。這個問題要如何破解?
第四個問題,養老金有助于繁榮資本市場,提供長期資本。第一點,可以增加長期資金的機構投資者。中國的機構投資者已經有了,我們的股市有20多年,機構投資者有16、17年了,但是很多機構投資者沒有長期資金。俄烏沖突和疫情沖擊下,國外大量LP退出。養老金占中國股市的比例就這么點兒,而發達國家平均是20%左右。在長期資金方面,我們是需要做非常大的努力的。第二點,提供長期股權資本。我們國家的股權資本只占社會融資總額的5.4%。相比之下,和發達國家相比,他們幾乎沒有 “長期資金”這個詞。中國是計劃經濟演變過來的,存在這個問題,尤其資管新規出臺幾年來,我們的長期資本更少了,因為資管新規要求你的前臺產品和后端的資產一一對應起來。
最后一個問題,養老金有助于經濟發展,對沖老齡化影響。第一點,可以穩定消費預期,撬動消費。中國是沒有什么養老金的,在家庭財富當中占比不到1%,而國外都是30%、40%,英國達到60%。中國是房子在家庭財富當中占比達到60%,還有20%是動產,剩下的20%是金融資產,這就是中國的家庭財富的結構狀況。第二點,“離岸”長期資本有助于市場潛力轉化為新的業態。本土在岸的長期股權資本是缺位的,BAT在20年以前創業的時候,風投都是來自于境外,這對我們來講是一個重要的啟發,我們應該發展在岸的長期股權資本。第三點,有助于技術創新。因為有了風投資金,有了股權資金,那么對于一些長期風險高的技術創新,就不僅僅是政府財政進行補貼了。最后,養老金可以作為一種生產要素反哺經濟。養老金是長期資本,經濟增長是土地、資本、勞動三要素都吸取?,F在勞動力稀缺、土地稀缺,資金、資本稀缺,長期資本更稀缺。養老金既是民生制度的安排,同時也是一個生產要素,是經濟制度的一部分。我們應該發揮它的雙重優勢,而不應該只發揮它的單重優勢,僅僅看成民生。
時間關系,我就不說了。以上是我發言的全部,謝謝!
責任編輯:李琳琳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