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新聚焦】
深耕沃野繪新景
——東鄉縣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見聞
甘肅東薌藜食品有限責任公司工作人員正在進行生產。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王?虎
新甘肅·甘肅日報記者?王朝霞?王?虎?張燕茹
“有了政府的就業和產業扶持,我們生活就有了底氣。”東鄉縣大樹鄉南陽洼村強化監測幫扶,守牢防止返貧致貧底線,讓群眾吃下“定心丸”。
“一個月能掙3000多元,干得多拿得多。”從田間到車間,搬遷村民東鄉縣那勒寺鎮三甲村村民馬如入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日子越過越紅火。
“這里有6條藜麥加工生產線,加工產品多樣。”東鄉縣達板鎮產業園,機器飛速運轉,一袋袋藜麥米經過深加工變成藜麥面粉、藜麥牛肉面、藜麥餅干……
眼下,走進東鄉縣,一個個生動和美的景象,勾勒出鄉村振興的壯美圖景。近年來,東鄉縣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把推進鄉村全面振興作為“三農”工作的總抓手,做實工作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落實幫扶措施防返貧
天氣寒冷,大樹鄉南陽洼村一社的馬有努家爐火正旺,妻子馬如給把家里打掃得干凈整潔,熱情地迎接客人。
今年41歲的馬有努曾是貧困戶,通過東鄉縣易地扶貧搬遷工程搬進了新房,生活漸漸有了起色。但好景不長,2021年,馬有努被查出患有白血病,不能從事重體力勞動,需要長期服藥。
妻子成了五口之家唯一的勞動力,由于收入減少,存在返貧風險,馬有努一家被縣里納入一類低保對象,屬于脫貧不穩定戶。
“身體雖然受限不能出去務工,但我對生活的信心沒有垮。有了政府的低保和幫扶,我們的收入逐漸增加,日子也會慢慢變好。”馬有努家每個月能領到2300多元的低保,妻子通過務工和種地增加收入。
大樹鄉南陽洼村黨支部書記馬福華介紹,村里有監測戶7戶,依據監測對象基本情況、風險類別和發展需求,為每戶落實了產業、金融、就業等幫扶措施,分類分層施策,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的底線。
為防止因病返貧致貧,今年,馬有努在甘肅銀行的幫扶下,種了4畝金銀花,明年將迎來收獲。金銀花1畝收入4000元,村里還給他妻子介紹了采摘枸杞的務工崗位,收入穩定了,一家人重新燃起生活的希望。
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前提,也是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的關鍵。東鄉縣通過“一鍵報貧”,對存在返貧致貧風險的農戶,只需手機掃碼申報,工作人員經過入戶核查,及時制定落實“一戶一策”幫扶措施,實現了發現一戶、監測一戶、幫扶一戶、動態清零一戶。
南陽洼村的脫貧不穩定戶馬金龍,政府幫助落實小額信貸5萬元,為他的兒子馬亞西奴提供裝載機職業技能培訓,他家借助獎補政策,改造了羊圈,發展肉羊養殖增加了收入。
羊產業增加群眾收入
“母羊這幾天正下羊羔,已經下了400多只小羊。”東鄉縣祥泰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負責人馬建英告訴記者。看著剛出生的小羊身體狀況良好,馬建英臉上掛滿了笑容。
走進位于大樹鄉布楞溝村的祥泰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養殖場,一只只湖羊在飼養員的精心照料下悠閑地進食。在一棟棟標準化的羊舍里,飲水、喂料、除糞實現了自動化,節省了人力成本。
馬建英是布楞溝村人,10年前就開始養羊,從最早的8只發展到500多只,再到現在2000多只,養羊的規模和條件今非昔比。馬建英說:“多虧了黨和政府的好政策,這幾年獎補力度大,我們抓住機遇投資建設了這座新養殖場。”
據悉,羊棚1平方米補貼180元,漏糞板1平方米補貼300元,馬建英和村里人投資700萬元,建起新養殖場,并享受牛羊獎補政策200多萬元。
東鄉縣養羊歷史久遠,家家戶戶都有養羊的傳統。受到東鄉縣牛羊獎補政策的激勵,越來越多群眾靠養羊發起了“羊財”。今年,東鄉縣圍繞打造百億級羊產業鏈集群目標,以17個羊養殖示范鄉鎮創建為載體,從“飼草保障、標準化養殖、良種繁育、屠宰加工、冷鏈物流、品牌打造”等方面,出臺羊全產業鏈“1+12”全鏈條獎補政策,共落實各類獎補資金1.65億元。
東鄉縣與甘肅農業大學等科研院校開展校地合作,組建7個技術團隊,形成了“1個研究中心7個技術團隊23個養殖場輻射帶動全縣4.2萬養殖戶”技術服務模式。
“技術團隊從廠區建設、疫病防控、人工授精、科學飼養等方面,為養殖場提供全流程和點對點技術服務。”東鄉縣肉羊產業研究中心干部陳達年負責對接養殖戶和技術團隊,他說:“專家通過現場實踐和線上指導的方式,為養殖戶解決養羊過程中的疑難雜癥。”
養羊的科技含量高了,為馬建英省去不少成本,加之政府真金白銀的獎勵,也讓他有更足的底氣。“一個人富,不算富,要帶動鄉親們共同致富。”馬建英堅定地說。
打造藜麥全產業鏈條
走進中國石化鄉村振興產業示范園展廳,藜麥餅干、藜麥片、藜麥啤酒、藜麥酸奶、藜麥百合羹等藜麥產品琳瑯滿目,餅干香脆可口,酸奶營養豐富。“像這樣的藜麥高附加值產品,我們開發了十幾種。”甘肅東薌藜食品有限責任公司黨支部書記、執行董事馬宏杰說。
穿過展廳,來到藜麥加工車間,機器轟鳴,兩條全自動化生產線正在加工藜麥。經過清理、篩選、去石、潤麥、分級、包裝等工序,一袋袋真空包裝的藜麥原糧“誕生”。
公司占地70.67畝,總投資1.35億元。馬宏杰介紹:“藜麥米和藜麥面粉兩條生產線已投入生產,藜麥掛面、藜麥麥片、藜麥即食面、藜麥餅干等生產線將投入生產,對藜麥進行深加工。”
在東鄉大山深處,為何會有這樣一家現代化藜麥加工企業?
藜麥,原產于南美洲安第斯山脈,由于其富含蛋白質、纖維素,且熱量低、零膽固醇,被譽為“超級谷物”,有耐寒、耐旱、耐貧瘠、耐鹽堿等特性。
東鄉縣海拔高、氣候干旱,日照長,成為種植藜麥的“沃土”。為了拓寬群眾增收渠道,作為定點幫扶東鄉縣的央企——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經過深入調研,發現種植藜麥能改善當地的農業種植結構,而且比玉米、馬鈴薯等傳統作物收入更高。2018年,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聯合甘肅省農科院在東鄉開展藜麥栽培,當年種植成功。隨后投入“真金白銀”,在東鄉縣設立藜麥加工企業,引導更多農戶種植藜麥,將藜麥打造成全縣新興特色產業。
“為了提高農民種植積極性,中國石化集團公司購買種子、地膜等農資,免費發放給農戶,并高于市場價格收購,越來越多農戶選擇種植藜麥。”馬宏杰說,今年東鄉縣種植藜麥1.02萬畝,覆蓋董嶺、龍泉、大樹等11個鄉鎮,惠及38個村、3500多戶農戶。
同時,中國石化集團公司發揮資金、技術、人才等優勢,因地制宜幫助東鄉縣打造集“育、產、加、銷、研”于一體的藜麥全產業鏈,以產業振興助推鄉村振興。目前,甘肅東薌藜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生產的藜麥產品,主要通過中國石化消費幫扶和易捷渠道擴大銷售。
然而,如何建立東鄉藜麥的產品優勢和品牌特色,讓產品走出“深閨”得到市場認可,還面臨很多挑戰。
“東鄉藜麥產業必須在品種選育上加大創新力度,培育出更具適應性、更高產優質且獨一無二的藜麥品種。”作為甘肅東薌藜食品有限責任公司的母公司,東鄉縣東沃農牧投資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周志輝說,公司將設計、生產出更多產品,用品質提升藜麥發展后勁,拓寬銷售渠道,讓東鄉藜麥走進千家萬戶。
責任編輯:陳德政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