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經記者 張壽林
12月13日,人民銀行披露11月金融統計數據。11月末,廣義貨幣(M2)余額311.96萬億元,同比增長7.1%。專家指出,從剔除基數影響的兩年平均增速看,2023年、2024年的11月末M2平均增長8.6%,保持了流動性合理充裕。
每日經濟新聞
11月末,社會融資規模存量405.60萬億元,同比增長7.8%。專家表示,這同經濟增長和價格水平預期目標基本匹配。截至11月末,人民幣各項貸款余額254.68萬億元,同比增長7.7%。其中,制造業中長期貸款余額13.87萬億元,同比增長12.8%;“專精特新”企業貸款余額為4.25萬億元,同比增長13.2%;普惠小微貸款余額為32.21萬億元,同比增長14.3%。
不良資產處置加速
對于11月末貸款余額等金融數據,專家分析,當月金融數據受不良資產處置、地方債務化解的影響較大。銀行業信貸資產登記流轉中心披露的數據顯示,三季度以來掛牌轉讓的不良貸款未償本息及項目數均較上年同期顯著增加。
專家指出,金融機構改革化險有序推進,商業銀行不良資產處置按下“加速鍵”。貸款核減會導致當月各項貸款余額存量減少,進而影響未來12個月金融總量數據的同比增速。初步測算,11月全國金融機構改革化險處置不良資產規模近5000億元。從長遠看,不良貸款處置有助于金融機構化解存量風險隱患,為后續穩健經營奠定良好基礎,也會促進區域金融穩定,改善地方金融生態,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質效。
專家分析認為:“不良貸款核銷只是銀行賬務處理,銀行與企業之間的借貸關系并沒有改變,不直接影響實體經濟的經營活動。”此外,11月有部分不良貸款是通過打包轉讓出售,實現不良資產整體出表,此部分不計入社會融資規模,對社會融資規模增速會有一定影響,但同樣不影響實體經濟的融資關系。
近期中央出臺化債“組合拳”,新增6萬億元地方政府再融資專項債額度,并從2024年起連續五年,每年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券中安排8000億元,用于置換隱性債務。短期地方政府可能加速置換債務,影響信貸存量。
據了解,財政部已將新增地方債務限額下達各地,部分省份已經啟動發行工作。目前全國地方政府再融資專項債券發行合計金額已基本達到全年計劃發行額度。有市場機構調研,融資平臺等主體拿到專項債資金后,大部分會在10天到20天左右歸還債務,其中絕大部分為貸款,以免債券和貸款“兩頭付息”,估計11月全國約完成近2500億元地方債務置換,12月還將有更大規模的債務置換。
專家表示,對于地方政府,債務壓力緩釋后,更有利于“輕裝上陣”發展實體經濟,對于紓解債務鏈條、暢通經濟循環、防范化解風險等都是好事,具有多重積極效應。對于銀行機構,貸款的減少轉為政府債券的增加,對銀行資產的影響整體中性。債務置換雖然可能減少銀行利息收入,但地方專項債券的風險權重(20%)低于貸款(75% ~100%),債務置換后將降低銀行的信用風險和資本消耗。
信貸結構持續優化
隨著我國經濟結構轉型升級,信貸結構持續優化。11月末,“專精特新”企業貸款余額為4.25萬億元,同比增長13.2%;普惠小微貸款余額為32.21萬億元,同比增長14.3%。以上增速均快于全部貸款整體增速。
科創貸款方面,記者了解到,當前商業銀行都在想方設法挖掘潛在信貸需求。例如,安徽以合肥科創金融改革試驗區建設為契機,瞄準科創企業“信貸風險與收益不匹配”的核心問題,創新推出“共同成長計劃”服務模式,通過“貸款合同+中長期戰略合作協議/承諾函”的方式,為企業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務,助力科技創新和產業轉型升級實現新突破。
普惠小微貸款方面,金融機構人士表示,普惠小微貸款是近年來商業銀行信貸投放的重要領域。
商業銀行分支機構通過進園區、進街道、進社區、進鄉鎮、進商圈“五進”宣傳活動,現場解決融資過程中的問題,積極提升融資體驗、激發融資需求。同時,積極落實落細金融支持民營小微政策,在服務機制、資源配置、產品創新等方面均向小微領域傾斜,還對存量貸款“應延盡延”、符合條件的新增貸款“能貸盡貸”,最大程度為企業紓困。
個人貸款方面,專家指出,住戶貸款增速近期已在上升,主要是個人房貸企穩回升。隨著穩定房地產市場的一攬子增量政策逐步落地顯效,個人房貸提前還款現象明顯減少。數據顯示,今年10月個人房貸發放量超過4000億元,提前還款金額減少,提前還款額占個人住房貸款余額的比重明顯低于8月政策出臺前。
此外,房地產市場也呈現積極變化,市場交易邊際改善,11月30個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積同比增速近一年半以來首次轉正,12月以來成交依舊相對活躍,與金融數據改善相互印證,體現出房地產市場和居民信心的進一步恢復。
對于接下來的信貸需求,專家分析,隨著一攬子增量政策的密集出臺與有效實施,社會預期和市場信心正在逐步回升,中央政治局會議、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釋放積極信號,經濟回升向好的有利因素不斷累積增多,專家普遍預計,市場有效融資需求將進一步改善,金融資源將更多流向重大戰略、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金融支持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將更加有力有效。
票據融資發揮積極作用
票據融資是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的重要渠道之一,11月票據融資新增1200億元。專家指出,在有效信貸需求不足的大背景下,票據融資一定程度上發揮了穩信貸、穩總量的作用。
票據融資在支付和融資兩個渠道發揮了積極作用。從支付功能看,在新電子支付時代,電子票據已成為重要的結算工具,當前基于新一代票據系統,企業可便利地將持有的票據分拆或組合成任意金額進行支付,且操作成本較低。從融資功能看,相對于一般性貸款,票據融資具有成本低、流動性高、操作便利等優勢,是企業尤其是中小微企業融資的重要渠道。
總的來看,票據的支付和融資功能相互促進、良性循環,大型企業可合理通過票據支付上下游中小微企業賬款,有效提升其支付意愿。同時,中小微企業也可向銀行進行票據貼現融資,緩解流動性壓力。
從貨幣政策角度看,央行在第三季度貨幣政策執行報告中指出,合理把握信貸與債券兩個最大融資市場的關系。有市場人士認為,貨幣政策對不同市場的傳導效率存在差異。今年以來債券市場多次表現出超預期調整的特征,近期債市市場收益率下行速度快,30年和10年期國債收益率分別降至2%、1.8%附近;其他市場利率并沒有降這么快。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提出,要實施適度寬松的貨幣政策。專家指出,未來央行貨幣政策“適度寬松”,長期看有助于推動經濟持續回升向好,促進物價合理回升,基本面向好對債券收益率是有向上影響的。
責任編輯:張文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