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10月18日,“內蒙古中醫藥(蒙醫藥)傳承創新與產業高質量發展會議”在內蒙古通遼市舉辦。中外學術專家齊聚通遼,共同探討中醫藥(蒙醫藥)高質量發展新路徑。穿越千年,從傳統走向現代,從“一株草”走向“一條鏈”,中醫藥(蒙醫藥)巨變的“種子”在通遼大地深深扎根。
近日,在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的特需診室內,主任醫師阿其拉吐正在輕聲安慰一名手臂受傷的小男孩。在仔細查看了孩子手臂的片子后,他開始進行正骨治療。只見他拿起酒壺向孩子受傷的胳膊噴了幾口酒并按摩幾下之后,孩子很快就停止了哭鬧并表示沒有那么疼了。“剛才我使用的就是蒙醫正骨治療,蒙醫正骨是蒙醫藥學中的一種特色療法,它以手法復位、夾板固定、功能鍛煉為主要治療方法,使用蒙醫正骨有很多優勢,療效好、愈合快……”阿其拉吐說,蒙醫正骨術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我國醫學寶庫中不可缺少的組成部分。
近年來,以通遼市蒙醫正骨技術中心和通遼市蒙醫烏拉灸技術中心為引領,蒙醫正骨術和蒙醫烏拉灸術兩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實現保護傳承;通過內蒙古自治區在內蒙古民族大學附屬醫院建立的蒙醫傳統療術、蒙醫傳統正骨、蒙醫康復基地,加大蒙醫震腦術、蒙醫哈納呼療法、蒙醫薩木療法、蒙醫銀針療法等蒙醫特色療術的傳承;以挖掘整理篩選推廣中醫藥(蒙醫藥)文獻、秘方、驗方和民間中醫藥(蒙醫藥)技術方法為驅動,促進民間中醫藥(蒙醫藥)技術方法傳承發展;以推動中醫藥(蒙醫藥)適宜技術在基層醫療機構廣泛應用為著力點,建立市級中醫藥(蒙醫藥)技術推廣中心,全覆蓋培訓基層醫務人員,推廣中醫藥(蒙醫藥)適宜技術。
人才是中醫藥(蒙醫藥)發展的第一資源。“我們團隊開展了蒙醫正骨碩士培養項目,培養了眾多蒙醫正骨傳承人,為蒙醫藥學的發展提供了人才支撐。”阿其拉吐說。
目前,通遼市有國醫大師1名,岐黃學者1名,青年岐黃學者1名,自治區名中醫(蒙醫)33名,通遼市名中醫(蒙醫)116名,國家級名老中醫藥(蒙醫藥)指導老師5名,自治區級名老中醫藥(蒙醫藥)指導老師106名。
為了能夠培養更多優秀的傳承人,通遼市打造“國醫大師—岐黃學者—老中醫(蒙醫)—技術骨干—基層人才”的金字塔梯次結構,通過高等教育、師承教育、基地教育、遠程教育、專業培訓加強人才培養。依托現有的3所院校,加強高等教育;依托8個市縣級名老中醫(蒙醫)傳承工作室,2個市縣級老藥工傳承工作室,加強師承教育;通過基地教育、遠程教育,鞏固提高骨干人員專業技術;通過學術傳承、推廣中心、實訓基地,現已培養蒙醫正骨術、蒙醫烏拉灸術和蒙醫古籍整理翻譯繼承人30名、名老中醫藥(蒙醫藥)傳承人210名、中醫館(蒙醫館)骨干人才120名、基層中醫藥(蒙醫藥)適宜技術專業人才1311名。
作為蒙醫藥文化的重要發祥地,通遼市相繼出臺一系列利好中醫藥(蒙醫藥)發展的政策性文件。通過人大立法出臺《通遼市蒙醫正骨保護條例》《通遼市蒙藥保護發展條例》;通遼市政府辦公室先后制定印發了《通遼市“十四五”時期中醫藥(蒙醫藥)事業發展規劃》《通遼市百億級中醫藥(蒙醫藥)產業集群發展規劃》《通遼市扶持和促進中藥(蒙藥)產業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等政策文件,為中醫藥(蒙醫藥)高質量發展提供政策保障。
通遼市還建立黨政“一把手”親自掛帥中醫藥(蒙醫藥)工作機制,明確一名副市長直接分管中醫藥(蒙醫藥)傳承創新工作,所有旗縣同步設置組織架構;成立通遼市中醫藥管理局,由通遼市衛生健康委主任兼任局長,健全中醫藥管理機構,配齊配強工作力量;加強中醫藥(蒙醫藥)工作發展,通遼市人民政府辦公室建立中醫藥(蒙醫藥)傳承創新發展工作機制;2024年6月,組建了內蒙古中蒙醫藥集團有限公司,7月成立了中醫藥發展研究中心,統籌推進中醫藥(蒙醫藥)高質量發展,形成了黨政主導、部門協同、廣泛參與的工作格局。中醫藥(蒙醫藥)發展活力迸發,通遼中醫藥(蒙醫藥)發展駛入“快車道”。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