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李明珠
近日,港股10倍“妖股”升能集團一天內暴跌98%,引發投資者關注。雖然港股行情整體低迷,自去年以來港股市場仍不乏短短時日暴漲10倍以上的疑似“妖股”,這些公司普遍具有共同的特征:剛上市不久的新股、次新股,市值較小、股權高度集中。
證券時報記者通過調查發現,這類股票背后往往有專業的交易團隊在操盤,在市場不斷釋放利好消息、集中拉升股價一段時間后,讓散戶深信“有甜頭”爭相入市。尤其是為了納入香港市場各類指數以及入港股通,股價拉升沖刺“入通”,入通后大股東迅速出貨,套現離場。有港股投資機構建議:除了對香港上市的新股從源頭做好質量把控外,對于南向資金而言,搞清莊家的手法,也可以在投資中避免中招,提升投資者的避雷能力。
專業交易團隊操盤
以近期暴跌的升能集團為例,該公司于2023年1月17日在港交所上市,是一家超高功率石墨電極的全球制造商。在今年8月先后獲納入恒生綜合指數成份股、MSCI香港小型股指數。受上述利好影響,升能集團股價在8月30日一度達到創歷史新高的23.1港元,較4月低點1.97港元上漲超過10.7倍,總市值超過230億港元。而9月3日升能集團股價突然“閃崩”,暴跌超98%,總市值蒸發了超200億港元。
而根據證券時報數據中心的統計,最近兩年先后有馬可數字科技、京基金融國際、海昌海洋公園等在納入港股通一年內相繼出現股價暴跌。
早在今年8月,香港證監會已經發出警告,升能集團的股權高度集中,Otautahi Capital Inc持有升能集團的大部分權益,不僅如此,還有25名股東也持有升能集團的權益(暫未知是否為行動一致人士),在當時已合共占了升能集團85.32%權益。
隨著升能集團股價大漲,Otautahi Capital也多次進行減持。同花順iFind數據顯示,4月30日至6月20日,Otautahi Capital三次減持公司股份,累計減持1.565億股,合計套現約6.01億港元。Otautahi Capital的持股比例由73.17%降至57.67%。
“公司很明顯是為了納入指數而做莊的盤,在暴跌之后,交易量放大,可以看到在暴跌之后的兩個交易日內,股價有所反彈,這時可能也是莊家出貨的好時機。”熟悉香港市場交易規則的某本地券商交易員透露,“這次被香港證監會點名之后,還沒有納入港股通就暴跌,可以說是一個失敗的做莊,但是不代表此后莊家不會繼續反復操盤。”
證券時報記者調查了解到,港股市場有一些所謂的“交易團隊”,專門做交易量、拉股價,目的是為了進指數從而再納入港股通范疇。這背后資金來源屬性各異:包括香港本地家族資金、內地資金、中東、東南亞、南美等其他外資。隨著近年來港股市場持續低迷,很多港股的流動性較差,一部分新股或者次新股都有進入港股通的需求,從而催生了一系列慣用的操作套路。
提高風險意識
警惕成接盤俠
當下港股市場流動性匱乏,而作為增量的南向資金被香港資本市場形象地稱為“北水”,并呈現出持續凈流入態勢。Wind數據顯示,截至8月30日,南向資金8月以來累計凈流入418.76億港元,年內已累計凈流入4612.58億港元。
除了A+H公司外,港股上市公司要進入港股通名單,需要先成為恒生綜合指數的成份股。
深圳一家專門做港股交易的資深投資經理告訴記者,香港市場中小市值的公司也會以進入恒生綜合指數、MSCI香港小型股指數為目標,來吸引機構資金的被動配置。這些指數一般會每半年進行定期調整,這個區間也成為上述交易團隊操盤的時間窗口,他們會提前部署,例如市值要求、成交要求。
港股市場上,一般大股東的重大出貨行為之前,都會將所持有的股份存入券商賬戶,稱為“存倉”;或將其他地方存放的股票轉移到即將用來出貨的券商,稱為“轉倉”。最著名的轉倉行為,例如騰訊的大股東南非報業集團Nasper在減持之前就曾經有轉倉、存倉等行為,而巴菲特減持比亞迪之前,也曾經將其持有的比亞迪股份存入其花旗銀行香港賬戶。
不論大小公司都可以通過該操作來預判減持,有香港券商人士透露,通過交易席位可以看出,升能集團兩個轉倉存倉高峰期為去年底和今年6月至今,可以推測這兩個時間段是背后交易團隊在做提前準備。
上述港股交易的資深投資經理還總結,一個莊股在拉升的不同階段,會吸引不同的投資者:第一波是看到股價有異動跡象試圖跟風的投資者;第二波往往在納入指數后,吸引來被動配置的指數基金;第三波,在股價高位做大宗接盤或者股權質押的投資者;第四波,本來就想在低位減持,在高位暴跌后,抓住后續反彈實際出貨。“比如升能集團在暴跌之后,交易量明顯放大,后面兩個交易日分別反彈了78%和34%,這也是莊家出貨的好時機。”他說,這對于通過港股通參與港股市場的散戶來說,更加應該警惕被收割。
業內人士呼吁加強監管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香港監管層也陸續對“唱高散貨”等擾亂市場行為進行查處。香港證監會行政總裁梁鳳儀此前曾表示,盡管正受調查的“唱高散貨”個案所涉及的小型股只占市場的小部分,但這些騙局可能動搖投資者的信心,進而損害小型股板塊的流動性和估值。
思睿集團首席經濟學家洪灝表示,股權高度集中的公司做莊是香港市場長期存在的現象,屢禁不止,監管機構只有嚴厲打擊這種行為才有可能起到一定的效果。
博大資本國際總裁溫天納也建議:首先,監管機構對這類股權高度集中的上市公司要加倍關注,真的是出現違法違規的情況就加強懲罰,將其中的泡沫戳破;其次,香港新股的上市質量應該提升,從公司業績的可持續性、業務的健康程度、公司股權的成交量和活躍度,以及機構投資者的參與、評級機構的分析等一系列標準,從源頭上來提升門檻。
也有香港中資背景的基金經理表示,遇到市場調整的時候,虛高的股票價格是撐不住的,尤其在監管機構點名以后,投資者肯定會回避這類股票,股東、券商、第三方就會開始出現砍倉的情況,加速股價的暴跌,對于南向資金而言,搞清莊家的手法,也可以在投資中避免中招,提升投資者的避雷能力。
責任編輯:江鈺涵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