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翠華
最近一段時間,部分明星基金經理離職引發社會關注。其中,離職信息對外披露的公平性、離職后基金產品規模和業績的穩定性,以及基金公司“去明星化”后投研能力建設的可持續性等三大問題成了投資者關心的焦點,也是基金公司必須直面的問題。
明星基金經理離職之所以廣受關注,一是其過往投資業績突出,給投資者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回報,不少投資者買基金產品實際上就是在選基金經理;二是其資產管理規模較大,給所在基金公司帶來了真切的規模增長,其離職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基金公司業務波動;三是“頂流”效應使得明星基金經理離職往往會成為業內談資。但無論如何,在推進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大趨勢下,就明星基金經理離職,基金行業仍需理性對待,也要回答好以下三個問題。
第一,如何完善信披制度,確保信息披露公平?縱觀數個明星基金經理離職案例,從業內傳聞“將離職”,到基金公司辟謠,再到基金公司或基金經理“官宣”,“熟悉的配方”不免會給投資者留下壞印象。而在個別案例中,明星基金經理離職前在管產品規模大幅下滑,也總會引發質疑——機構投資者提前掌握了基金經理將離職的信息?若答案是肯定的,這無疑違背了信息披露的公平性原則,有損基金公司信譽。
當然,換個角度,從明星基金經理提出離職,到真正“出走”總要經歷一個過程,基金公司可能會挽留,也可能會為了維護業務穩定而對外“辟謠”,這似乎也合情合理。但即便如此,“保障投資者的公平知情”不容懈怠,那么,基金公司能否借鑒類似上市公司內幕信息知情人管理制度來加強內部管理?又能否進一步強化產品的信息披露?
第二,明星基金經理離職后,如何確保產品規模和業績穩定?投資者最擔心的是基金經理離職后,其在管產品能否保持較好業績。現實情況是,統計數據顯示,不少基金的資產規模在基金經理變動前后出現了明顯下滑,部分基民“用腳投票”以降低不確定性風險。而由此引發產品規模驟降、贖回增多、業績下滑,對基金公司不利。
這就要求基金公司具有“預案”,能夠更從容地為明星基金經理找到好的“接任者”,同時做好與投資者的溝通,力爭保持產品規模和業績穩定。
第三,如何提升投研能力,加強平臺化體系建設?扭轉過度依賴明星基金經理的發展模式是基金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要實現這一點,基金公司需要加強兩方面的能力建設,一方面,著力提升投研核心能力,重在構建團隊化、平臺化、一體化的投研體系,完善投研人才培養機制,切實提升公司整體實力;另一方面,著力完善激勵約束機制,通過股權、期權等多種方式,建立健全包括管理層、基金經理在內的核心骨干員工的長期考核激勵機制。
明星基金經理離職各有緣由,也不可避免。但站在行業高質量發展的立場上,我們必須以負責的態度,積極探索最優解決方案。
責任編輯:李桐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