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2024年3月19日,日本東京,日本央行總部大樓。
日本股市近期創下34年新高,與此同時該國迎來另一里程碑。
3月19日,日本央行自2007年以來首次加息,長達8年的負利率時代終結,持續約11年的大規模貨幣寬松政策迎來轉折點。
據新華社報道,日本央行以7:2投票通過結束負利率,將政策利率設定在0%-0.1%區間,符合市場預期。同時,日本央行取消收益率曲線控制(YCC)政策,將繼續購買日本國債,規模與以前基本持平。
日本央行的決定,使得其成為了全球范圍內最后一個放棄負利率的央行,并結束了過去十幾年來全球政策制定者試圖通過廉價貨幣和非常規貨幣工具,來支撐經濟增長的特殊時代。
日本首相岸田文雄19日就日本央行的決定表示,政府方面不會重新審查2013年與央行發布的聯合聲明,即2%的物價穩定目標。“維持寬松的貨幣環境是適當的。”此外,他認為尚不能宣布通貨緊縮結束,這還需要進行綜合判斷。
據日媒報道,在2024年“春斗”(注:工會通過集體談判方式要求各家企業的管理層實施漲薪等措施,改善待遇的斗爭)中,大企業紛紛承諾大幅加薪,能否繼去年實現30年來最大工資漲幅后促成薪資持續增長,從而擺脫長期通貨緊縮成為關注焦點。
日本央行表示,日本經濟已溫和復蘇,今年薪資非常可能持續穩定上升,服務業價格持續溫和上升,消費展現韌性,但已見到物價上漲及其他因素造成的影響,通脹預期持續溫和上升。而“春斗”中大企業的漲薪動向也成為結束負利率的一大判斷理由。
“結束貨幣寬松是很自然的舉措”
日本以負利率政策為核心的大規模貨幣寬松政策要追溯到安倍時代。2012年底第二次安倍內閣成立,推出了“安倍經濟學”,射出“三支箭”——大膽的金融政策、靈活的財政政策以及結構改革。為落實積極有為的貨幣政策,安倍內閣任命黑田東彥為日本央行行長,黑田上任后于2013年4月推出了“量化與質化金融寬松政策(QQE)”,又被稱為“異次元貨幣寬松”,其主要內容是擴大基礎貨幣供給量并在兩年內實現翻倍,增加國債和風險資產的購入量,延長國債持有期間,從而壓低中長期貸款利息,促進民間投資。
“日本央行在推行異次元貨幣寬松政策方面的努力可以說是失敗了。”日本經濟學家、東京大學大學院經濟研究科教授渡邊努對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分析稱,日本2%的目標通脹率有望實現,這并不歸功于央行的政策,而是疫情和全球沖突的爆發導致海外通脹加劇,對日本造成影響。因此日本的消費者物價指數(CPI)從2022年春季開始攀升,工資也相應上漲。換句話說,我們終于逼近通貨緊縮的終結。基于這樣的情況,日本央行結束貨幣寬松政策是很自然的舉措,而第一步就是結束負利率。
“異次元貨幣寬松”推出3年后,日本央行從2016年推行“負利率政策”,將短期政策利率水平設定在-0.1%,并將目標通脹率設定為2%。同年9月,宣布“收益率曲線控制(YCC)”政策,繼續將短期政策利率水平設定在-0.1%,并通過市場操作將10年期國債利率水平控制在0%左右。
有分析指出,從短期到長期的利率都由日本銀行操縱,發揮了強有力的寬松效果,但另一方面也被指出存在降低市場功能的副作用。
警惕國債增加的長期影響
日本慶應義塾大學教授小林慶一郎去年12月參與了日本央行召開的金融政策討論會,他告訴澎湃新聞,當時日本央行已經在考慮結束負利率,并征集各方意見,轉換金融政策勢在必行。
小林慶一郎也指出,取消負利率的主要原因是出現通脹,但利率轉正后仍將在一段時間內保持在低位,難以提高至1%或2%,目前負利率結束不會立即對經濟產生太大的影響。在這樣的環境之下,更多企業將更傾向于主動承擔風險,可能會刺激經濟增長。不過,隨著短期利率由負轉正,未來長期利率將上升,國債就會增加,市場則會擔心國家財政狀況,疑慮國債水平是否可持續。
由于大規模寬松長期存在,加上未來的加息路徑不明確,有觀點擔心長期利率會飆升。對此日本央行預計,暫時維持寬松的貨幣環境,如果長期利率迅速上升,可能增加日本政府債券購買金額,進行固定利率購買操作。
根據日本央行去年6月公布的當年第一季資金循環統計初值報告,央行的國債持有比例超過53%,連續3個季度超過50%。為了顧及市場功能,植田和男就任央行總裁后提高了實施限價購債的長期利率水平,目前將上限的基準定在1%。
在小林慶一郎看來,雖然國債增加短期內不會出現嚴重的問題,如果以三四十年的長遠目光來看,子孫后代將會受到巨額國債的影響,屆時政府可能會提高稅收、削減公共開支,國民的生活水平可能會惡化。
責任編輯:郭建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