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每年12月初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會議為來年經濟工作定下基調,是觀察來年經濟政策的重要窗口之一。按照慣例,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將在不久后召開,部署具體經濟工作。
據新華社消息,中共中央政治局12月8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2024年經濟工作。會議提出“我國經濟回升向好”,明確明年要堅持穩(wěn)中求進、以進促穩(wěn)、先立后破,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并提出“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huán)”“持續(xù)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
多位專家分析,2024年將繼續(xù)加大宏觀調控力度,宏觀政策將保持連續(xù)性和穩(wěn)定性,這將有助于改善社會預期、提振市場信心。預計2024年GDP增速將保持在5.0%左右,經濟內生增長動能有望進一步增強,重點領域風險將得到有效防范化解。
以進促穩(wěn)、先立后破
談及當前經濟形勢,會議認為,今年是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轉段后經濟恢復發(fā)展的一年。頂住外部壓力、克服內部困難,著力擴大內需、優(yōu)化結構、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風險,我國經濟回升向好。
在全球經濟復蘇勢頭不穩(wěn)、國際地緣政經沖突加劇的背景下,相較于歐美、日韓等主要發(fā)達經濟體,2023年中國經濟發(fā)展表現(xiàn)出較強韌性。一季度經濟回升向好,實現(xiàn)良好開局;二季度總體延續(xù)恢復態(tài)勢,但部分指標增速放緩,經濟活躍度減弱;三季度,主要經濟指標企穩(wěn)回升。進入四季度,宏觀調控組合政策發(fā)力顯效,經濟回穩(wěn)向上態(tài)勢明顯。
政治局會議指出,明年要堅持穩(wěn)中求進、以進促穩(wěn)、先立后破,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jié)。
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國民經濟綜合司負責人說,堅持穩(wěn)中求進、以進促穩(wěn)、先立后破,關鍵是把握好蘊含其中的辯證關系。推進各項工作都需要尊重規(guī)律。在“穩(wěn)”的基礎上推動“進”,通過經濟結構、發(fā)展質量、重大改革上的“進”來實現(xiàn)“穩(wěn)”。在“立”和“破”上也需要把握好先后順序,否則會影響經濟發(fā)展大局,這也是經濟工作的重要方法論。
財信研究院副院長伍超明表示,會議強調“以進促穩(wěn)”釋放了一個重要信號,在我國“高質量發(fā)展扎實推進”后,新動能體量不斷提升,逐漸成為“穩(wěn)”的重要力量。明年要加快高質量發(fā)展,在科技創(chuàng)新、內生動能培育等“進”方面取得更多進展,讓經濟中“進”的底色更濃,成色更足。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也認為,政治局會議強調“穩(wěn)中求進、以進促穩(wěn)”,把“進”的重要性提高了,意味著明年的政策組合會更加積極。在明年全球經濟下行壓力較大,國內房地產市場偏弱運行的情況下,需要進一步強化宏觀政策的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jié)力度。
而“先立后破”,則是要做好新舊模式之間的銜接和切換。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分析,這里的立和破,包括但不限于房地產發(fā)展新模式、能源結構以及政府債務管理機制等,在新機制正式成型之前,原有的模式還將繼續(xù)運行。
銀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章俊表示,“先立后破”則是一方面通過加大逆周期和跨周期調節(jié)來避免舊動能失速來確保短期的“穩(wěn)”,另一方面通過加快經濟轉型來啟動新動能來實現(xiàn)長期內的“穩(wěn)”。
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
今年以來,我國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加大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加強各類政策協(xié)調配合,努力推動經濟總體回升向好,扎實推進高質量發(fā)展。
政治局會議指出,繼續(xù)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要適度加力、提質增效,穩(wěn)健的貨幣政策要靈活適度、精準有效。要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
東方金誠首席宏觀分析師王青表示,財政政策“適度加力”,或意味著2024年目標財政赤字率將設定在3.5%左右,較2022年年初目標上調0.5個百分點,新增地方政府專項債規(guī)模也會達到4萬億元左右,較上年增加0.2萬億。這主要是為了保持基建投資繼續(xù)處于較高水平,穩(wěn)定宏觀經濟運行,同時對沖房地產行業(yè)低迷對地方政府財政收支帶來的影響。
貨幣政策方面,中國銀行研究院研究員梁斯表示,從“精準有力”轉向“精準有效”意味著要持續(xù)提升貨幣政策的有效性,比如,引導金融機構根據市場主體的資金需求節(jié)奏和期限要求來匹配相應的資金供給,準確分析和研判實體經濟恢復期的一些新的需求模式和特點,以更好適應實體經濟需求。
本次政治局會議要求增強宏觀政策取向一致性,并新提出“加強經濟宣傳和輿論引導”。粵開證券首席經濟學家羅志恒稱,近年來部分政策在一定程度上呈現(xiàn)出“輿論倒逼、政府被動響應”的特征,2024年有必要提前與市場充分、有效溝通,及時、有力、有效地回應輿論關切。避免讓市場等待政策,讓政策走在市場預期前面,超出市場預期,如此才能打破低迷的市場情緒,調動起微觀主體的積極性。
擴大內需、防范風險
需求不足仍是當前經濟修復的掣肘之一。本次政治局會議繼續(xù)強調要著力擴大國內需求,相比以往“發(fā)揮消費的基礎作用和投資的關鍵作用”表述,新提出“形成消費和投資相互促進的良性循環(huán)”。
國家發(fā)展改革委國民經濟綜合司負責人表示,一方面,滿足消費需求特別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要不斷提高有效供給能力和質量,改善供給需要有效投資;另一方面,在投資轉化為實物工作量的過程中,也會通過商品或服務購買等鏈條傳導,有效帶動收入增加、消費擴大,進而形成良性循環(huán)。
章俊分析,目前單純從消費本身出發(fā)來發(fā)掘消費的新動能比較困難,因此要把投資和消費結合起來,短期內通過促進有效投資來穩(wěn)定就業(yè),以改善居民部門的預期,從長期來看要加大民生相關的投資來降低居民部門的預防性儲蓄。前者是讓居民“能”消費,后者是讓居民“敢”消費。
防風險方面,本次政治局會議重申“要持續(xù)有效防范化解重點領域風險,堅決守住不發(fā)生系統(tǒng)性風險的底線”。業(yè)內分析,防風險重點領域應為房地產、地方債、中小銀行,10月底中央金融工作會議對此均有部署。
2023年為了化解地方債風險,出臺一攬子化債方案,其中包括發(fā)行超萬億元特殊再融資債券,來幫助地方政府緩解償債壓力。2024年依然是地方債的償債高峰,全國整體賣地收入可能有所恢復,但部分地方債務償債壓力仍大。
明明表示,2024年化解地方債風險要發(fā)揮好一攬子化債措施的作用。地方政府可發(fā)行再融資債券,用于償還城投平臺存量債務。商業(yè)銀行通過降息、展期等方式,對城投平臺存量債務進行置換。地方政府還需開源節(jié)流、盤活資產,并約束新增投資規(guī)模。央行在必要時提供特定工具和流動性支持。
責任編輯:劉萬里 SF014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