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記者 黃一靈 薛瑾
又有銀行理財產品提前“退場”。
近日,華夏理財公告稱,擬定于12月6日提前終止旗下一款理財產品,這已是華夏理財11月以來第六只提前終止的理財產品。業內人士認為,銀行理財產品提前終止在凈值化轉型后已成為常態,但也需要將此類情況控制在投資者可接受范圍之內,銀行理財公司應積極提升投研能力,并持續完善投資者保護工作。
理財產品提前終止
近日,華夏理財公告稱,根據市場及投資運作情況,為最大程度保障投資者利益,經審慎評估,擬定于12月6日提前終止“華夏理財固定收益純債型封閉式理財產品11號”。
“將于產品提前終止日后2個工作日(內),根據實際投資結果向華夏理財客戶及代銷機構一次性劃付理財本金及收益(如有),代銷機構客戶的理財本金及收益(如有)的具體到賬賬戶、到賬日及到賬時間以代銷機構劃付規定為準。”華夏理財進一步表示。
中國證券報記者統計發現,11月以來,華夏理財已有6只理財產品提前終止。事實上,不止是華夏理財,包括中原銀行、中郵理財等機構年內均發生過理財產品提前終止或者部分提前終止的情況。其中,今年一季度銀行理財產品提前終止的情況發生頻率較高,彼時市場波動較大。
從機構公告來看,理財產品提前終止的原因主要是考慮到市場環境和保護投資者收益。根據大部分理財產品說明書約定,機構提前終止理財產品的情況包括國家金融政策出現重大調整、市場發生突發性事件或極端重大變故并影響到理財產品的正常運作;理財產品所投資資產市場利率大幅下滑可能影響到期正常兌付等。
凈值化轉型后成常態
普益標準相關人士認為,理財產品提前終止,原因可能有多方面,比如產品管理人綜合研判認為,后續存在不可控市場因素,提前終止產品比維持產品運作更有利;產品投資業績不及預期,觸發了部分提前終止條款;產品規模大幅下降,導致產品規模過小甚至可能無法支撐產品運作成本。
除市場變化因素外,監管制度的持續完善同樣是促使銀行和理財公司做出提前終止部分理財產品決定的原因。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隨著理財市場監管制度不斷完善,為規范理財產品經營管理,更好滿足制度要求,少數理財產品也可能提前終止運作。
實際上,自理財產品凈值化轉型后,提前終止現象時有發生。光大銀行金融市場部宏觀研究員周茂華表示,銀行理財產品提前終止在凈值化轉型后已經成為常態。對于少數凈值波動較大的產品,提前終止有助于避免投資者更大的投資損失,做到及時止損。
銀行理財規模明年有望回暖
有業內人士表示,在理財規模逐漸穩定的背景下,部分產品提前終止影響不大。不過,提前終止產品,投資者未能獲得原定期限內的收益,需要重新規劃資金安排,可能會降低投資者對銀行理財投研管理能力的信任。此外,理財產品提前終止的情況不宜過多或過于頻繁出現,銀行及理財公司需持續提高投研能力和資產配置能力,提升競爭力,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
融360數字科技研究院分析師劉銀平表示,經歷破凈潮、贖回潮之后,銀行理財公司的產品配置策略已發生改變,在資產配置上以“穩凈值”作為重要目標,中低風險產品種類較豐富,符合大部分保守型和穩健型投資者的理財需求。
業內人士預計,隨著銀行存款利率不斷下調,低波穩健的理財產品或持續受捧。據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明明預測,2024年上半年理財規模將恢復至28萬億元以上的水平,沖量或將集中在下半年,屆時理財規模將沖擊30萬億元的關口。
專家表示,從資金來源方面來看,銀行理財產品風險偏好通常比較低,客戶對資金的安全性要求比較高,同時也對機構的凈值波動管理能力、風險控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銀行和理財公司需要在持續提高投研能力和資產配置能力的同時,不斷加強與投資者的溝通,持續完善投資者保護工作。
責任編輯:楊賜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