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自:參考消息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首席經濟學家皮埃爾-奧利維耶·古蘭沙告訴法新社,盡管遭遇一系列挑戰(zhàn),但全球經濟仍然具有韌性,一些國家的增長速度超過其他國家。
在IMF10日發(fā)布《世界經濟展望》報告前夕,皮埃爾-奧利維耶·古蘭沙在摩洛哥馬拉喀什接受了法新社采訪。
記者問:為什么美國的表現(xiàn)優(yōu)于歐洲?
古蘭沙答:原因很多。到目前為止最重要的原因是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以及能源市場受到干擾。歐洲是能源進口國,當歐洲不得不支付更高的能源費用時,那基本就是把支票寄給其他地方,因此歐洲地區(qū)變得更貧窮了。美國不是能源進口國,所以當能源價格上漲時,美國更有可能變得更富有。因此,二者存在很大差異。
我認為第二個差異可能是因為美國的消費者非常有韌性,他們如何做到這點呢?他們一直在動用儲蓄。在許多發(fā)達經濟體中,疫情期間積累了所謂的超額儲蓄。在歐洲,家庭總體上還沒有開始動用這些儲蓄。
第三個因素可能是貨幣政策傳導方面存在一些差異。在歐元區(qū)和美國,我們都看到貨幣政策大規(guī)模收緊。但在美國,房地產市場上有很多長期固定利率的抵押貸款。購房者借了30年貸款,在買房時就鎖定了利率,所以(如果說)三年前你簽的是2%的貸款利率,假設現(xiàn)在的利率是7%,那也不會對你產生任何影響。
最后,還有一個問題是財政政策可能會產生多大的影響。疫情期間和能源危機期間,我們看到歐元區(qū)出臺了很多支持政策。能源價格一直在下降,疫情已經過去,所以很多支持政策正逐漸取消。而美國的財政赤字仍然非常龐大。
問: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德國今年經濟將收縮0.5%。是否存在長期隱憂?
答:對于德國而言,目前有兩股非常強大的力量形成了合力。
我們在談論歐元區(qū)和美國之間的差異時已經提到了其中一股力量,即能源沖擊,而德國經濟在很大程度上依賴制造業(yè),這是能源密集度非常高、非常依賴俄羅斯能源供應的行業(yè)。因此,這對德國經濟來說是巨大的沖擊。
此外,貨幣政策收緊,再加上通脹背景下購買力下降和生活成本危機,這些因素加在一起就解釋了為什么德國制造業(yè)、消費及投資,通通相對較弱。
我認為德國經濟擁有很多資源。它擁有財政空間、適應能力、強大的產業(yè)和技術以及熟練的勞動力,因此德國這個問題并不一定令人擔憂。(編譯/涂頎)
責任編輯:劉明亮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