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聯社8月29日訊(記者 成孟琦)8月以來,北向資金連續凈流出達829.23億人民幣,巨幅流出額讓本月的北向凈流出超過2020年3月,創下近五年單月流出最大值,也使2023年年初至今北向資金累計凈流入額由約2300億元下滑至約1500億元。
8月以來北向資金持續流出,還伴隨著A股的整體下跌。根據Wind數據,截至8月29日收市,上證指數和深證成指8月份當月分別下跌4.71%和6.52%。
由于北向資金大幅流出和A股的下跌,真假難辨的各路消息開始發酵升級,使本月對北向資金會的討論更熱烈。為何本月北向資金會大幅流出?以及持續流出會對A股產生何種影響?
北向資金創近5年單月最大幅流出
由于北向資金數據每日披露,便于觀察,不少人會把北向資金當作一個買賣指標,還被市場冠以“聰明錢”標簽。同時,北向資金在A股的成交占比逐年上升,從成交占比看,北向資金對A股的成交貢獻度由2015年的0.6%,逐漸提升穩定在10%左右。隨著持股規模的擴大,北向資金對市場走勢和風格的影響也在加大。
值得注意的是,北向資金并不完全等于外資。除北向資金外,外資還可以通過申請合格的境外機構投資者資格來投資中國資本市場。不過,由于QFII/RQFII的資格認證流程繁瑣,且僅面向機構投資者,所以北向資金就成為外資進入A股市場的首選渠道。
回顧歷史,近五年北向資金曾有5次明顯流出,分別為2019年5月、2020年3月、2022年3月及10月和2023年8月。5次流出當中,又以本次北向資金流出量為最高。
最大原因或與匯率波動相關
根據最近5次北向資金流出觀測,歷次北向流出均與匯率波動較為相關。
光大證券研報提到,人民幣匯率與短期宏觀數據承壓,為北向資金流出的核心原因。8月以來美元兌人民幣匯率持續升高,再度接近2022年11月初高點。根據Wind數據,截至8月25日美元兌離岸人民幣匯率為7.2949,相較于8月初上升1096個基點,漲幅約為1.53%。人民幣匯率承壓和7月國內宏觀經濟數據(社融、工業增加值、社零、固定投資等)的不及預期,造成了境外機構對于國內宏觀經濟的擔憂,或是8月15個交易日內北向資金持續流出的主要原因。
除匯率變化外,外資的短期投機行為、國內外經濟的不確定性以及全球局勢震蕩均會對北向資金的流向帶來影響。投資風格上,北向資金更偏好消費、醫藥等優質賽道,尤其是高市值、高成長、高回報的“大白馬”。然而由于近兩年市場風格切換,白馬股整體表現相對疲軟,加上大國之間的博弈加劇,使得北向資金尋求短期趨勢的傾向明顯,缺乏穩定性。
瑞銀亞洲經濟研究主管及首席中國經濟學家汪濤認為,北向資金流出原因為經濟復蘇及政策出臺相對來說不及預期,在短期利好消息情況下,北向資金可能就出去了。長期來說,過去一兩年北向資金在中國股市上面均表現得不太好,所以會有流出意愿。
北向資金或正在調倉?
還有市場觀點認為,北向資金或許正在進行較大幅度調倉。
根據8月以來的北向買賣數據,北向買入多為400至500億,賣出約為500至600億,凈流出80億左右,但8月28日,北向大舉買入815億,賣出898億,買賣量明顯增加,或許預示著調倉舉動。
另外,北向資金在今年7月24日后也產生了一項重大變化,“假外資”只可賣出不可繼續買入A股。
根據證監會官網,《內地與香港股票市場交易互聯互通機制若干規定》已于2022年7月25日起施行。存量內地投資者不得再通過滬深股通主動買入A股,所持A股可繼續賣出,無持股內地投資者的交易權限由香港經紀商及時注銷。即已開通滬股通、深股通交易權限的內地投資者在2023年7月24日后,不可繼續買入A股,但所持A股可繼續賣出。
不過,證監會表示此類交易總體規模不大,交易金額在北向交易中的占比保持在1%左右。投資者數量約有170萬名,但大部分無實際交易,近三年有北向交易的內地投資者約有3.9萬名。
后續對A股有何影響?
隨著北向資金流出,各類傳聞和悲觀言論紛至沓來。那么,北向資金的大幅流出到底意味著什么?對A股的影響有多大?
對此,業內人士建議應該客觀分析,理性看待。北向資金與A股有一定正相關,但相關性較低。長期看,北向資金流動對上證指數的影響較小。短期看,北向資金大幅流出一般伴隨著較大風險事件出現,這時候外資往往會選擇回避風險,尤其是在A股存量市場博弈的情形下,北向資金的持續流出也會給A股市場帶來階段性的沖擊。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