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資管新規過渡期結束,銀行理財已經基本完成各項整改任務,理財公司成為銀行理財市場的主要力量。銀行理財回歸資產管理本源,開啟高質量發展新篇章。”8月12日,中國銀行業協會秘書長劉峰在2023資產管理年會上作主題演講時說道。
劉峰表示,銀行理財行業轉型成果包括以下三點。
理財相關監管制度體系逐步完善。資管新規發布實施以來,一方面,監管部門陸續出臺了《商業銀行理財業務監督管理辦法》《商業銀行理財子公司管理辦法》《理財公司理財產品銷售管理暫行辦法》《理財公司內部控制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政策制度,行業監管制度體系逐步完善;另一方面,在監管部門的指導下,中銀協建立以《中國銀行業理財業務自律規范》為基礎的理財行業自律體系,進一步保障了銀行理財行業平穩轉型和發展。
理財行業回歸資產管理本源。理財行業凈值化轉型程度持續提升,截至2023年6月末,凈值型理財產品存續規模24.31萬億元,占比為95.94%,較去年同期增加0.85個百分點。2018年12月至今,共有31家理財公司獲批籌建并開業。截至2023年6月末,理財公司存續產品1.62萬只,存續規模20.67萬億元,占全市場的比例達到81.55%,已成為存續產品數量最多和存續規模最大的理財機構類型。理財行業的對外開放也取得了積極進展,目前已有5家合資理財公司獲批籌建并開業。
理財機構布局財富管理市場。理財公司打破傳統僅由母行代銷的局面,紛紛拓展母行之外的代銷渠道,開始財富管理市場布局。截至2023年6月末,共27家理財公司拓展了母行以外的代銷渠道,部分理財公司開拓的代銷渠道已達上百家。理財公司為大型商業銀行外的中小銀行、農村金融機構等提供了多樣化的銀行理財產品,滿足廣大人民群眾多層次的財富管理需求。2023年上半年理財行業累計為投資者創造收益3310億元。
劉峰強調,銀行理財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融資通道,是銀行服務實體經濟的有效途徑之一,理財產品在對接資金與實體經濟融資需求上扮演著重要角色,已成為實體經濟融資的重要來源。銀行理財產品通過股票、債券、非標準化債權、未上市股權等多種融資工具,直接或間接服務實體經濟,為企業提供債務融資和股權融資,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支持實體經濟發展。截至2023年6月末,銀行理財產品通過投資債券、非標準化債權、未上市股權等資產,支持實體經濟資金規模約19萬億元。
責任編輯:楊賜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