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歐美資本逐漸深入礦產資源布局,未來電池相關金屬資源的爭奪將更加激烈。
據《紐約時報》報道,本周五(3月10日),美國總統拜登和歐盟委員會主席馮德萊恩將討論推進以關鍵礦物為重點的貿易協議起草工作,該協議的重點是用于電動汽車電池的關鍵礦物。
這一協議的推進,也是雙方為了緩和之前美國《通脹削減法案》造成的緊張關系。去年8月16日,拜登在白宮簽署了該法案,其中提到將提供高達3690億美元的補貼,以支持電動汽車、關鍵礦物、清潔能源及發電設施的生產和投資。
該法案其中涉及九項稅收優惠,是以在美國本土或北美地區生產和銷售作為前提條件,這將使得國外汽車制造商在美國處于不利地位。
該法案出臺曾引發歐盟強烈不滿,并增加了美歐之間爆發補貼戰的可能性。歐委會主席馮德萊恩曾在去年12月的一次演講中表示,《通脹削減法案》對歐洲制造業構成威脅,歐盟需要作出強有力的回應。
本周五的白宮會議,將推進貿易協議,目的之一或在解決關于美國電動汽車的補貼爭端。
《華爾街日報》報道稱,協議的范圍較窄,將主要關注生產鋰和鎳等關鍵礦物的環境和勞工標準。
路透社指出,根據計劃,美國將與包括日本、歐盟和英國在內的G7盟國談判側重于此類礦產的貿易協定,并打算創建一個“關鍵礦產買家俱樂部”。
這些盟國達成貿易協議后,將嘗試與烏克蘭、贊比亞等國家達成其他協議,以確保電池和其他清潔能源技術所需的原材料供應。
“歐美鋰電產業鏈薄弱,迫切需要建立完整的鋰電產業鏈,提高關鍵金屬資源的可及性及供應鏈的安全性。”上海鋼聯新能源事業部動力電池分析師王學雷對界面新聞記者表示,“如果上述協議成功運作,將加劇對鎳鈷鋰等關鍵金屬資源的競爭,抬高金屬資源的估值水平。”
目前,美國在鎳鈷鋰等資源產量以及加工量方面均不占優勢。國聯證券數據顯示,中國已擁有全球58%的鋰資源加工量、65%的鈷資源加工量以及35%的鎳加工量。
從資源分布看,鋰資源主要分布于澳大利亞、智利和中國,鈷資源主要分布于剛果(金)、澳大利亞和俄羅斯,鎳資源主要分布于印尼、菲律賓和俄羅斯。
王學雷表示,中國企業在全球鎳鈷鋰資源布局方面擁有明顯的領先優勢,若歐美資本深度介入,對新項目的爭奪也將加劇。
中國在電池四大主要材料的產能,也均占據全球主導地位。美國在此領域也不占主要地位。
國聯證券報告顯示,正極材料領域,中國產能占比約42%,美國產能較少;負極材料領域,中國產能占比65%,美國為10%;電解液領域,中國產能占比65%,美國為2%;隔膜領域,中國產能占比43%,美國為6%。
目前已有部分中國鋰電產業鏈企業在北美地區進行產能布局。國軒高科(002074.SZ)2021年底公告稱,將與美國某大型上市汽車公司簽署磷酸鐵鋰電池供應協議,未來將通過出口以及美國新建工廠的方式來供貨。
除電池企業外,材料企業也在開始布局。其中,恩捷股份(002812.SZ)去年5月曾公告,將在美國俄亥俄州建設10億-12億平方米的基膜生產線及其他配套設備。
國聯證券指出,美國若要建立自主的本土鋰電產業鏈體系,仍需較長時間。
責任編輯:周唯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