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原標題:創維品牌也要“造車” 家電企業的“車望”是否成奢望?| 如數家珍
“創維也要造車了?”近日家電圈瘋傳一張“創維智能汽車的未來”的海報。翻看創維集團(00751.HK)的公告,原來是創維集團大股東黃宏生旗下的開沃新能源集團獲得創維集團的品牌授權,可以在開沃的天美新能源車上貼創維品牌。
十多年前,美的、奧克斯、春蘭等曾在造車路上折戟。近年,格力電器(000651.SZ)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參股銀隆新能源;美的集團(000333.SZ)布局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與華為研發輔助/自動駕駛技術;海信家電(000921.SZ)控股日本三電,切入汽車空調領域。
如今,創維品牌也借助大股東的資源在汽車領域擴張。智能家居與智能汽車未來將互聯互通,但是智能汽車也有不低的門檻、且分食者眾,家電企業“造車的愿望”會否是奢望呢?
表面看,做彩電的創維集團沒有直接“造車”,但創維集團的大股東及子公司,已經在做智能時代“家空間”與“車空間”的銜接布局。黃宏生日前曾表示,開沃集團今年上半年將推出“創維天美”電動車,走中檔路線,依托創維彩電全國3萬家專賣店鋪向市場。
天美新能源車利用創維酷開AIoT(智能物聯網)的技術,打造Skylink智能網聯系統,用戶可在車內操控家庭設備、在家中查看汽車新動態,實現車與家的無縫鏈接。此外,創維集團控股子公司創維數字(000810.SZ)也在加快開拓汽車車載顯示系統業務。
美的在汽車領域已是“二進宮”。10多年前,美的于2003年-2006年先后收購云南客車、湖南三湘客車,首次“試水”汽車制造業,不料“水土不服”,2008年停產。2020年,美的卷土重來,收購合康新能(300048.SZ)的控股權,進入電車動力總成、充電樁等新能源領域。
不僅機電事業群進一步深入新能源汽車領域,美的集團的智能家居事業群也正在展開與新能源汽車的深度合作。目前,美的已經與全球5家汽車品牌建立車家互聯系統,以實現車載系統遠程控制智能家電,下一步還將踏入新能源汽車的能源管理系統。
因為新能源汽車將成為重要的物聯網入口,是人們在家、辦公室之外的“第三空間”,車與家之間的聯接,不僅可以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價值,也將重新定義汽車與家的未來新形態。不過,合康新能已預告2020年歸母凈利潤將虧損5-6億元。
新能源汽車的“水”很深。董明珠也領教過。2016年,格力電器收購銀隆新能源未獲股東大會通過,董明珠自己投資10億元,在銀隆新能源占股17.46%,成為第二大股東。沒想到,2018年銀隆新能源被曝大股東通過關聯交易涉嫌侵占公司利益,IPO也擱置了。
格力與銀隆的合作幾經曲折,目前已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扎了根。格力電器2019年年底公開發布了新能源客車用無稀土磁阻主驅電機系統。格力的無稀土主驅電機及驅動器,搭載銀隆鈦酸鋰電池,已為新能源汽車提供全套動力系統解決方案,可用于公交車、物流車等。
新進入者接踵而至。海信家電2021年3月公告擬斥資約13億元人民幣,控股日本三電控股株式會社,拓展汽車空調壓縮機、汽車空調產業。汽車正向電動化、智能化、網聯化、共享化方向發展,海信預計新能源汽車熱泵空調及電池快充技術將會迅速普及。
三電控股受新冠疫情影響而資金鏈緊張,海信家電能否讓其扭虧為盈,仍是挑戰。但無可否認,新能源汽車空調已成為白電巨頭競逐的新賽道,此前格力已展示過汽車空調。
汽車空調、新能源車動力系統、車家互聯……家電企業在新能源車產業鏈“分羹”有多個切入點,但是如果要涉足整車制造還需慎重,畢竟十多年前已有“前車之鑒”。
創維集團今年3月28日公告以2800萬元將創維汽車的品牌授權給開沃集團使用時表示,鑒于進入汽車制造和銷售業務會遇到許多挑戰,包括市場競爭、技術和人才需求以及大量的資本投資,創維集團短期內沒有進入中國汽車制造業的計劃。
黃宏生2011年開始二次創業,開頭并不順利,連虧三年,虧了5億,開沃新能源客車才站穩了腳跟。他預計做新能源乘用車要50億,研發要20億,生產要30億,還有推廣、渠道、品牌投入。貼牌創維,可使天美乘用車迅速提高知名度,也會促進創維“家車互聯”。
最終能否產生“1+1>2”的效果,尚需時間檢驗。德國博世、日本松下等既可以做汽車機電產品,也可以做家用電器。面對增長放緩的家電市場,中國家電龍頭向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尋求新增長點無可厚非。“闖關”成功與否,取決于底層技術夠不夠扎實,否則只能是奢望。
責任編輯:張玫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