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
12月2日-3日,新浪財經2021年會周暨第14屆金麒麟論壇隆重舉行。本屆論壇的主題是“中國道路新征程”。金麒麟論壇旨在分析解讀我國經濟的發展趨勢和戰略規劃,為中國的改革創新發展提供智力支持。
12月2日的論壇主要圍繞中國經濟新格局、新動能;全球大變革和發展新模式;人口老齡化問題;后疫情時代的新消費機遇;汽車革命等幾個核心議題展開。
3日的論壇則主要圍繞ESG話題展開,中國企業ESG“金責獎”頒獎典禮也在同日舉行。新浪財經ESG評級中心聯合CCTV大國品牌在論壇上發布了首份“中國ESG優秀企業500強”榜單。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房愛卿、全國政協委員屠光紹、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費爾普斯、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360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周鴻祎、元氣森林創始人唐彬森、全國青聯委員&電商主播薇婭、美ONE合伙人&互聯網營銷師李佳琦等嘉賓出席2日的論壇并做演講。
新浪財經CEO鄧慶旭在開幕致辭中表示,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進程中,許多行業領域正在經歷深刻的變革。各行各業正迎來一場全面的價值重估。ESG理念正逐漸成為資本市場中的主流投資策略。做長期而正確的事,正在成為廣泛的共識。
聯合舉辦方代表、中國電子信息行業聯合會執行秘書長高素梅在致辭中表示,當前國際國內宏觀經濟發展環境的不確定性依然存在,產業生態和產業鏈格局的優化仍有待進一步提高,尤其一些關鍵性技術受制于人,產業價值鏈仍處中低端,研發投入強度與發達國家的差距依然較大,資源配置較為分散,產業政策環境有待完善,內需帶動機制有待進一步健全,這些仍制約著我國電子信息產業由大變強。
明年經濟發展面臨何種挑戰?
全球經濟正從疫情帶來的衰退中逐步復蘇,但是復蘇勢頭不同步、不平衡。中國是目前全球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之一,在遏制新冠病毒方面也卓有成效。進入新時代,中國宏觀經濟有何新趨勢?未來幾年的經濟走勢與經濟風險如何?如何應對通脹與流動性拐點?如何應對疫情防控與外部風險?
本屆論壇的主旨演講環節中,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楊偉民表示,我國經濟總體上持續恢復,前三季度經濟同比增長9.8%。主要體現在:三大產業均衡恢復;內需穩步恢復,外需增長很快;物價、就業、收入穩定,人民生活得到保障。但從領域來看,經濟恢復并不平衡,外需明顯好于內需,上游產業明顯好于下游,大中企業明顯好于小微企業,上半年工業明顯好于服務業,今年的經濟仍處于疫情沖擊和疫情沖擊的一個修復期,不過上述出現的不均衡是必然的,不必太擔心。他認為,明年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仍然不少,最大的挑戰是經濟增長,第二是疫情,第三是房地產。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副理事長劉世錦明確提出,應該擴大中等收入群體。中國經過了40多年的發展以后,目前已進入共同富裕的第二階段,但是第二個階段的難度和不確定性事實上是要大于第一階段的,在這種情況下,有必要提出一個目標,就是中等收入群體倍增的目標。根據國際統計局提出的標準,三口之家年收入在10萬到50萬之間的人群定義為中等收入群體。從社會發展的角度來講,如果中等收入群體占到全社會人口的一半以上,將有助于形成經濟社會穩定發展、長治久安的社會基礎。
全國政協委員、上海交通大學兼職教授、上海高級金融學院執行理事屠光紹指出了中國經濟新格局下,全球可持續發展與中國制度性開放的一些特點,比如制度、規則標準的競爭,是全球化在當前和今后的一個新趨勢;領域和產業方面也在不斷出現一些新變化;規則、制度、管理和標準也在更多地從便利化到自由化。在中國經濟的新發展格局中,推進中國的制度性開放具有重要意義。
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黨委書記、院長劉尚希則提出“應數字化趨勢,加快數字財政建設”的建議。他認為,數字化不只是一個概念,而是一場新的革命。目前,數字財政建設將面臨至少四個方面的任務:要形成更大的數據整合能力、完善數字財政建設的會計基礎、要有完善的法律基礎、要著力打造財政大數據的應用場景。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院長、金融學教授劉俏表示,我們當前很可能站在一個新文明的開端。而進入這樣一個新文明形態,我們需要一個新的投融資體系來保持一定的增長、防范系統性風險。針對未來一段時間整個中國經濟發展,應采取更加積極的財政政策,鎖定一些對中國經濟未來增長有重大作用的關鍵領域投資。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教授、中國經濟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認為,中國經濟未來若干年運行、發展可能是相對較困難的。其中,國際方面要警惕三大衰退:債務衰退、產業鏈衰退、碳衰退。“國內市場,中國經濟面臨艱巨的結構調整壓力,我們不能掉以輕心,我們要用反腐、全面從嚴治黨的決心和勇氣去闖過經濟調整這一關。”
2015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安格斯-迪頓在對話中指出,碳排放是真正關系到人類未來的事情。中國在這個問題上一直表現得很負責任。當然在領導減排這件事上,中美都面臨很大壓力。中美合作對世界至關重要。
新時代哪些行業將迎新變革?
后疫情時代,中國經濟增長模式正轉為更多依賴經濟內生動力拉動增長,前景更加樂觀,但緊迫性也更強烈。中國經濟增長的新動能將如何釋放,存在哪些挑戰?哪些行業領域會出現新的變革?
新希望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劉永好表示,企業要尋找新動能,一定離不開新經濟。他分享了新希望尋找新動能的經驗:以新機制任用新青年,運用新科技發力新賽道,履行新責任。
多點Dmall董事長、物美集團創始人張文中認為,數字時代為實體經濟的發展提供了機遇。本地化的流通企業要想活得更好,就必須徹底數字化。這樣一個大格局下,需要新模的式。
遠東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創始人、董事局主席、黨委書記蔣錫培表示,碳達峰與碳中和的目標提出之后,大規模開發利用可再生能源、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深度減排成為了能源行業發展的基本方向。未來隨著我國生態目標任務的推進,綠色低碳產業投資井噴已成為必然,相關行業企業將迎來更多機會,
世界黃金協會首席執行官泰達維則提到,中印兩國是金飾最大的兩個消費市場,黃金產業的生態系統正不斷演進,黃金產業在支持負責任發展方面扮演著重要的角色。
新發展格局中如何尋求新動力?
對于中國經濟在新發展格局下,如何尋找新增長動力。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中國商務部原副部長房愛卿從數字經濟角度表示,我國數字經濟雖然發展很快,但還大而不強。他建議推進數字基建健康發展、有序推動數據開放共享、超前研究重點數字科技。“下一步應繼續在數字經濟領域加快營造市場化、國際化營商環境,要健全市場準入制度、公平競爭審查制度、公平競爭監管制度,夯實數字經濟發展的制度基礎。”
清華大學國家金融研究院院長朱民從銀行的發展角度提到,零碳銀行已經變成了國際銀行競爭新的制高點,以后一切金融產品都要看其碳屬性。“零碳銀行是銀行業的一個偉大轉型,也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和機遇。中國銀行業必須充分認識到碳中和的戰略意義,碳中和轉型中的金融風險、機遇、國際競爭的壓力和國際合作的動力,把握機遇,積極主動和開創性地推進中國零碳銀行的建設,構建領先世界的中國零碳銀行。”
全球大變革存在發展新模式?
當前,我們正處于全球大變革的關鍵時期。2006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埃德蒙德·費爾普斯指出,創新和經濟增長不是一回事。一個國家或者整個全球經濟在一段時間內的急速增長,可能完全來自于市場機遇。一個國家的創新程度到底如何,顯然取決于其態度。創新者,通常是挑戰現有主流觀念,跳出思維定式思考的人。
他認為,西方過去非凡的持續創新時代基本已結束。西方的創新沒有消失,但是大大縮減,成為經濟的一小部分。這種上世紀七十年代以來的半停滯狀態,主要是由于創新下滑,而創新的下滑源自人民中活力的顯著減少。“如果我的懷疑是正確的,那么這是中國能夠領先的一個絕佳機遇。”
新加坡國立大學李光耀公共政策學院資深顧問馬凱碩也提出,融入世界經濟是歷史大方向,中國經濟要發展,就要敢于到世界市場的汪洋大海中去游泳,所以,中國勇敢邁向了世界市場。“在這個過程中,我們嗆過水,遇到過漩渦,遇到過風浪,但我們在游泳中學會了游泳。然而,現在我們的世界正處于一個矛盾的狀態中。西方教會了世界全球化的益處,但現在也正是西方在恐懼全球化。”
瑞士日內瓦大學教授、英國經濟和政策研究中心前主任理查德·鮑德溫認為,疫情就像一個導體,將前沿技術引入辦公室,融會貫通地使用已知技術。一場“全球人才海嘯”正在開啟。在服務行業,數以億計的低成本、有才華的人將在網上提供他們的服務,并在先進公司或辦公室任職。這對發達經濟體來說可能是非常顛覆性的,也是新興市場增長收入的一個機會。
哈佛商學院工商管理系教授、高級副院長菲利克斯·奧伯霍爾澤基在對話中表示,科技公司規模太大確實是一個問題,但并不是經濟的系統性風險,更多是經濟長期健康的風險。因為一方面,這些大平臺為消費者、廣告商提供了許多好的服務。但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美國經濟面臨的真正風險是大型科技公司扼殺(行業)創新。“大型科技企業很好,可以為消費者提供很多免費服務。他們也有問題,比如在一些更有競爭力的市場推高廣告價格。這是最大的擔憂,也是個長期擔憂。”
美國芝加哥大學布斯商學院金融學終身教授何治國則從股票市場角度建議,對于中國來講,股票市場的懲罰機制一定要上來,退市機制一定要上來。如果這兩個事情做好,股市發展一定有前途。
汽車革命的未來已來?
汽車行業今年以來迎來新增長,一方面是我國出臺了一系列促進汽車消費的政策,汽車零售增速自去年7月以來基本是兩位數增長,這是近十年汽車市場難得的高增長期;另一方面,傳統造車企業、科技巨頭爭相涌入新能源汽車領域,新能源汽車產銷持續增長。
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未來發展,也成為本次論壇討論的焦點。
威馬汽車創始人、董事長兼CEO沈暉在演講中表示,新能源汽車是未來乘用車的主流,智能純電汽車一定是成為新能源汽車的主流,智能純電的主流價位產品一定成為一個最大的細分市場。智能電動汽車在智能化方面內卷已經開始了,“我們認為智能科技終極形態就是一個像生物的生命的一個形態,智能化的核心是一種生命感。”
“今天工業4.0還在初級階段。在這個領域里,新能源汽車在能源、出行、交通、生活領域都有著巨大的剛需。”小鵬汽車董事長兼CEO何小鵬則預測,在未來的5到20年里,全球將會有5到10家主要的玩家,他們每一家的總收入可能一年能達到3000億美元甚至以上。
今年4月,360通過領投哪吒汽車,與其合作參與造車的方式加入造車大軍。360集團創始人、董事長周鴻祎談到,360入局,一方面是為了解決車聯網的安全問題,有了投資的身份,360就能深入到造車一線,了解汽車安全;另一方面就是數字化賦能,哪吒汽車是傳統車企背景,缺乏數字化技術的基因,而智能網聯汽車恰恰處于數字化技術、汽車產業、新能源產業的交匯點,相關的基因缺一不可,隨著360、寧德時代的入股,哪吒汽車現在算是完成了一次“三體合一”。
周鴻祎還表示,進入了“產業互聯網”的下半場,企業的科技新動能就是“上山”和“下海”,服務于政府、城市和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上山”就是要攀登科技高峰,幫助國家解決安全方面的“卡脖子”問題,爭當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政府和企業的數字化保駕護航。
保時捷中國總裁及首席執行官嚴博禹也認為,行業正在經歷一場深刻的、自汽車發明以來最大的轉型。電氣化、數字化和智能網聯汽車(ICV)將決定汽車業的未來。他透露,鑒于中國市場與世界其他市場相比表現出對電動車更大的興趣,保時捷計劃向中國市場推出更多的電動車型。“中國正在從保時捷最大的銷售市場轉變為創新中心,中國市場在銷售量和前瞻性影響力方面的比重正迅速增加。”
中國如何破解人口老齡化?
人口因素變化緩慢但勢大力沉,事關國家興衰和民眾福祉,中國少子化老齡化問題已日趨嚴峻。“三孩政策”出臺立即引起社會關注。政策將帶來哪些影響,如何改善我國人口結構,緩解老齡化過快態勢,保持我國人力資源稟賦優勢?如何促進我國人口長期均衡發展,破解“不敢生”難題?
在關于人口老齡化的討論中,攜程網創始人、人口學家梁建章表示,目前中國的低生育率問題嚴重,有必要采取力度最大的鼓勵生育政策。如果等到中國經濟被老齡化拖累,財力和能力就會大打折扣,那時鼓勵生育的最佳時機早已過去了。“中國之所以現在競爭力這么強,創新這么有活力,還是因為人口眾多、規模效應帶來了好處。”
東北財經大學國民經濟工程實驗室主任周天勇也表示,人口收縮影響到經濟增長。要提高人口的生育率,要控制人口生育率不再下降,社會、政府要做很多工作。降低教育、醫療、住房成本,比如給年輕人提供更多的廉租房、低價的房子,不要把房屋和土地當生意來做,在公共服務方面提供更多的錢。另外,還要提高經濟增長速度。
英國科學院院士、《人口大逆轉》作者查爾斯·古德哈特指出,在本世紀初,美國工人的平均工資是中國工人的35倍,而現在只有大概4倍。短短二十年間,差距變化有10倍之巨,可見中國經濟增長極快。歷史上從未有過像中國近幾十年這樣,快速而持久的產出和增長率的提升。中國經濟的增長來自兩個因素的結合:勞動適齡人口數量的急速增長和生產力水平的快速提高。但鑒于中國人的收入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老齡化也是面臨的問題。
什么是區域協同發展的助推劑?
隨著京津冀協同發展、長江經濟帶、粵港澳大灣區、長三角一體化等戰略穩步推進,我國區域經濟的總量不斷攀升,新的增長極、增長帶正在加快形成,“夜經濟”等依托城市的新名詞不斷涌動,區域整體實力和競爭力明顯增強,治理的智慧化程度也在不斷提升。
中國建設銀行原董事長、東北亞經濟研究院院長王洪章表示,加強培育東北經濟振興的新動能。在國家經濟邁向高質量發展新階段的背景下,東北振興面臨著更大的緊迫性和挑戰性。按照中央批復的東北振興“十四五”規劃,要堅持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立足自身的資源優勢,加速培育東北經濟增長新動能,在突破中實現高質量發展。
中國區域科學協會理事長肖金成認為,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能獲取很大的好處,也使自己的產業向外轉移,經濟日益虛擬化。在這樣的情況下,逆全球化就出現了。逆全球化對世界貿易、世界的經濟會產生很大的影響,必須要做出應對之策,比如加大力度擴大國內需求,暢通內循環;提高勞動力的報酬;推進農民工市民化,進入城市的農民工應該享受和城市居民同等的公共服務和社會福利等。
獨立經濟學家李鐵在對話中提到,促進鄉村振興,首先一定要解決農村人口減少,特別是戶籍人口減少(的問題);第二,要讓農村閑置土地資源和非農資源可以有效地利用起來;第三,讓城市資本下鄉,把農村閑置的資源通過各種方式利用起來,這樣既可以讓城市資本下鄉來帶動農村發展,同時也使農村的農民閑置財產性資源被充分利用。
后疫情時代新消費有何趨勢?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取得較好成果,消費市場回暖,消費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也逐季回升,消費是下一階段經濟復蘇的主力。經歷過線下與線上的角力,后疫情時代中國消費的現實路徑將在變化與重構中疾行。
元氣森林創始人唐彬森在演講時表示,元氣森林要向傳統行業學習,堅持產品第一、用戶第一、堅持做好產品。“其實我覺得做飲料這個東西就跟燒飯做菜一樣,再多的概念、再多的方法論,如果你的產品不好,大家不喜歡吃,都沒有用。”
奈雪的茶創始人彭心提到,奈雪的茶今年線上的交易占到交易的70%以上。疫情一方面讓用戶更習慣線上化,對于品牌來說,也更加拉近了和用戶之間的互動。
海底撈國際控股執行董事、副首席執行官楊利娟認為,高要求和大挑戰,對行業和企業發展從來不是一件壞事,能夠穿越周期、經受考驗,才更具有發展韌性,對餐飲行業來說是這樣,對海底撈來說也是這樣。“因此,我們需要透過表象看本質,了解新變化、新趨勢,未雨綢繆,做好選擇與規劃,明確好‘變與不變’的關系。”
全國青聯委員、電商主播薇婭在演講中表示,隨著行業的逐漸成熟,直播電商和品牌正在產生越來越多的積極關聯,而不僅是銷售,它成為新品牌、新渠道、新內容的輸出陣地,實現了從聲量到銷量的雙贏。
美ONE合伙人、互聯網營銷師李佳琦提到,剛剛過去的雙11,李佳琦直播間做了兩個改變,第一是創新型的內容,第二是常態化的公益。今年雙11,直播間內上架的國貨產品占比近50%,相比618翻了三倍。扶持國貨和助力公益,是李佳琦直播間應該持續深耕的方向。
ESG投資如何賦能高質量發展?
ESG理念正逐漸成為資本市場中的主流投資策略,也成為企業發展必須重視和面對的重大課題。做長期正確的事,實現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正在成為共識。
芝加哥氣候交易所創始人、世界“碳交易之父”理查德·桑德爾表示,中國面臨的重要挑戰和世界其他國家的是一樣的,即最終建立監測和核查系統。在此之后,重要的是減排的執行。他認為,對于一個好的碳交易市場而言,一個可衡量和可報告的MRV系統,即對溫室氣體排放的監測,報告和核查系統,是非常重要的。
中國企業聯合會、中國企業家協會黨委書記、常務副會長兼理事長朱宏任談到,國內外實踐已經證明,合規是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對企業的要求,是企業面對機遇和挑戰行穩致遠的基石,是企業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有力保證。企業要全方位提升合規管理能力,實現全面合規,為企業可持續發展夯實基礎。
聯合國開發計劃署可持續發展目標影響力指導委員會委員、盟浪可持續數字科技董事長、原招商銀行行長馬蔚華表示,2020年的這一場危機,讓人類意識到生活常態的脆弱性,更督促人類深刻反思,過去竭澤而漁的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必須樹立新的發展理念,推動可持續發展。在危機中,資本市場越來越深刻地發現,只有義利并舉,追求可持續發展,方能基業長青。
“社投盟在過去七年推出的“義利99”指數的回測表現證明了,可持續發展就是最好的投資機遇。除去 2019 年和 2020 年,其余每年收益率均超過了滬深 300 全收益指數。這說明資本市場越來越重視義利兼顧,資本向善的大勢已經非常明顯。”他說:“企業家開始以利益相關者的視角和保護環境、推動社會可持續發展的理念來處理企業發展的外部性問題。越來越多的企業追求經濟、環境、社會協調可持續發展,新商業文明時代已經開啟。”
中國標準化研究院資源與環境研究分院院長林翎表示,《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 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中提到“要健全法律法規標準和統計監測體系”,指出要建立健全碳達峰、碳中和的標準計量體系,提出要求加快節能標準的更新。她認為,需要有更多的機構、更多的行業、更多的技術專家來參與到整個標準體系的建設工作當中來,充分發揮出標準對于雙碳目標實現的技術支撐作用。
中基協綠色與可持續投資委員會主席、華寶基金總經理黃小薏表示,ESG在發達經濟體已經成為一種主流投資理念和投資策略,但與此同時,它更是一種關于如何高質量發展的價值觀。
黃小薏談到,ESG投資與企業自身的高質量發展也是相輔相成的。ESG投資可以促進企業提升內部治理效率、提高能源利用率、減少不正當競爭、降低碳排放、增加員工多樣性等,這都將正面影響企業市值,促進企業的高質量發展。
碳中和目標正在重塑產業新局
中國正在加快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并進行一場深刻的經濟社會變革,一方面會帶來巨大的社會轉型成本,另一方面會帶來深刻而全面的創新活動,增加新的經濟增長點,同時帶來巨大社會和環境效益。而揚新棄舊的產業格局如何構建?
作為一名非常關心氣候問題的企業家,萬科集團創始人兼董事會名譽主席王石連續多年參加世界氣候大會。王石表示,面對碳達峰、碳中和,我國的經濟模型要轉變,“現在再不動手,不但晚了,而且會把你淘汰掉,趕快動手響應國家的政策、大政方針,先做起來,現在正逢其時”。
他談到自己在攀登非洲乞力馬扎羅山時受到的觸動。乞力馬扎羅在赤道附近,但常年有積雪覆蓋。而王石攀登時,卻發現一直登到山頂,竟然沒有一片雪。因為氣候變暖,常年積雪的雪山已經成為季節性的雪山。他由此認識到氣候變化對自然環境的影響,對生態的破壞。
“減少碳排放主要集中在三大關鍵途徑:發展可再生能源、電氣化和能源效率提升。”施耐德電氣全球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裁尹正認為,在碳中和背景下,產業將越來越低碳化、電氣化,且更加數字化。從目前來看,最快速、最有效的減碳路徑就是提升能源效率,但這一路徑的潛力尚未得到充分挖掘。而提升能源效率,數字化技術是最重要的武器。
中國工程院院士杜祥琬指出,實現雙碳目標是復雜的系統工程,是科學的轉型過程,政策性很強,要把握好節奏,要積極地去推動雙碳目標實現,但又要穩妥地去推進它,要防止兩種傾向,一個是要防止簡單化、一刀切,同時也要防止轉型不力帶來落后和無效投資。
他強調,碳達峰是高質量經濟發展同時的達峰,是產業結構優化和技術進步導致碳強度逐步降低的達峰,不是攀高峰,更不是沖高峰,是瞄準碳中和的達峰。
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原專職副理事長,國家氣候變化專家委員會委員王志軒認為,構建清潔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體系來促進實現碳中和,要嚴格地控制能耗和二氧化碳的排放強度,合理地控制能源消費總量。嚴格控制化石能源的消費,加快煤炭減量步伐,構建以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深化電力體制改革。要加快培育、發展配售電環節的獨立的市場主體,要推進電網體制的改革,要加快形成儲能和調峰能力為基礎的支撐新增電力裝機的發展機制,要完善電力等能源品種的價格市場化形成機制。
王志軒強調,能源低碳轉型是實現碳中和的關鍵,而構建新能源為主體的新型電力系統是通向碳中和的橋梁。
向零碳經濟過渡是巨大機會
在氣候危機持續警醒、國家政策導向以及投資者關注的共同推動之下,ESG實踐已是大勢所趨。
中央財經大學副校長史建平表示,對于金融體系金融機構來說,ESG投資是應對環境與氣候風險、保持資本市場穩定的重要抓手。氣候變化所帶來的環境與氣候風險已成為全球金融風險的重要來源,積極樹立ESG理念將是金融機構應對氣候與環境風險的重要落腳點。將ESG納入風險管理與投資決策的全流程,對內將有助于提升金融體系管理環境與氣候變化相關風險的能力,強化ESG管理能力,提升金融機構自身社會價值;對外將有效發揮對投資對象的盡責管理作用,通過負面篩選的方式,主動識別與控制ESG相關風險,適時調整投資策略,促進資本市場的可持續發展。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西安分院院長姜萬軍談到,作為企業來講,怎么發動員工,然后依靠員工,為利益相關者創造價值,實際上是企業治理的最高的境界。他表示,過去員工如果對工作不滿意也需要忍,但隨著年輕一代逐漸成為主力,對工作的要求、價值取向越來越有自己的主見,企業的壓力也自然形成了。
《灰犀牛:個人、組織如何與風險共舞》作者、灰犀牛公司創始人米歇爾·渥克表示,許多年來,人們一直被灌輸環境保護和經濟增長之間是零和博弈的觀念,但這與事實相差甚遠,環保和經濟增長是互補的目標。“必須在環境保護和經濟增長之間做出取舍是過時的謬論。事實上,向零碳經濟的過渡是巨大機會。這個機會的變革性,可能堪比電力或互聯網。”
他表示對清潔、可再生技術的大量投資,使經濟體能夠以更低的經濟、環境和物理成本生產更多的商品。通過減排,也能減輕污染造成的巨大健康成本。
中國銀行研究院首席研究員宗良在發言中表示,雙碳目標下企業高質量發展有新的要求,綠色低碳發展將會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理念,要以雙碳目標為契機,推進企業的轉型發展,并要求在“一帶一路”和國際合作中堅持綠色先行,還要保護環境,注意防范風險。
ESG數據問題是一大挑戰
ESG近年來發展很快,但依然面對非常多的挑戰。
景順全球ESG總監Cathrine De Coninck-Lopez表示,近些年,ESG市場有了巨大的增長,特別是在亞洲地區,尤其是中國,為ESG投資的增長貢獻了很大一部分。數據可比性和數據覆蓋度對于成功的投資整合越來越重要。
霸菱全球股票投資總監Ghadir Cooper認為,管理層能夠反映一家公司商業模式的質量,隨著ESG水平的提升,資產負債表的風險承受能力也會有所提高,從而降低投資風險。這就是為什么對一家公司進行分析和做投資決策時必須進行ESG考量的原因。Ghadir Cooper希望通過與管理層交流并且促進ESG方面的進步以及提升整體ESG信息披露水平。
安聯投資全球可持續及影響力投資總監Matt Christensen談到,當前社會和經濟轉型要求我們必須對可持續發展進行結構化分析。新經濟正在形成,而可持續理念已經在影響著所有公司、行業乃至所有地區。“例如,新冠疫情暴露了追求最低成本和最高效率的準時制生產方法的弱點。供應鏈已經崩潰,它們需要被重新考慮為真實的成本。這些成本曾經被外部化,而在未來,我們或許需要考慮如何將其內部化,并提前支付,還要考慮這對消費者意味著什么。”
尚渤投資管理公司ESG投資和全球投資管理總監Jake Walko在演講中提到,ESG在近年進展巨大,學術文獻已經顯示了各種類型的ESG方法和各種ESG因素在投資過程中能夠改善投資組合中的實際回報率,并提高風險管理水平。但ESG依然面對非常多的挑戰,橫跨各個領域,從收集數據的方法、到披露,到投資經理實際使用這些數據,以及還有客戶的難題和偏好可能會給投資機構等各方帶來的取舍問題。
世界黃金協會CFO Terry Heymann表示,ESG意味著負責任地行動。在2019年世界黃金協會發布了負責任的黃金開采原則,清楚地設定了一整套任何負責任的黃金開采公司都應該遵守的原則。
關于黃金開采產生的碳排放問題,他表示,世界上99%的黃金已經被開采,因此使用黃金意味著不會產生新的排放。所以從投資組合設計的角度,把黃金作為多元化投資組合的一部分,實際上降低了整個投資組合的排放量。
富達國際可持續投資總監Gabriel Wilson-Otto表示,亞洲必須在應對過程中發揮關鍵作用,特別是中國。每年僅在中國就需要投資數千億美元來嘗試并實現其中部分氣候目標。因此,這里擁有廣闊的投資機會。但在接下來的10 年里,相較于政策風險,采取措施來減輕部分物理世界的風險則是十分關鍵的。
ESG投資仍任重道遠
目前國內ESG投資處于起步和高速發展階段,面臨的挑戰也比較多,比如缺少有權威性和公信力的ESG標準和評價體系。
摩根資產管理中國區總裁王瓊慧介紹,驅動亞洲可持續投資發展的主要因素包括政府對碳中和的承諾更加堅定,與 ESG 相關的監管增加 ,投資者資金流入動力增強。世界銀行數據顯示,承諾在本世紀中葉或接近本世紀中葉實現凈零排放的經濟體已占亞洲 2019 年 GDP 的 77% 和 2019 年人口的46%。
摩根士丹利華鑫基金總經理王鴻嬪表示,雖然目前國內已經形成ESG的小生態,但由于缺少權威的主體機構,影響了ESG投資理念的普及。ESG的本土化不僅需要參考成熟市場的主流評價標準,更需要制定更加客觀合理更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ESG標準。
博時基金副總經理兼首席信息官王德英談到,如何將ESG投資理念與雙碳目標相結合,充分發揮環境議題與碳減排的協同效應格外重要。雙碳目標促使傳統行業轉型、綠色行業發展,對于新興的低碳產業鏈上的公司,資金支持可以催化其加速發展,進而拓展其節能減碳的社會效應,助力國家雙碳目標的落地。另一方面,一些碳密集型的公司仍然是社會經濟運行不可或缺的組成部分,資管機構對于這類公司,可以通過資金投入支持開展技術研發,通過技術進步實現低碳轉型;并且奉行積極所有權,促進公司提升低碳轉型的意識。這些是雙碳背景下資管機構責無旁貸的義務;也是資管機構面臨的新的投資機遇和風險。
中證指數研發部總監兼ESG業務部總監趙永剛表示,從國內的ESG指數和投資的實踐來看,目前國內ESG投資應該說還處于發展的初期階段,面臨的挑戰也比較多。目前國內還缺少統一共識的ESG標準,評價機構比較繁多,由于背景不同,ESG評價結果差異較大,國際ESG評價機構對中國企業理解不深,許多國際指標有些水土不服。所以,呈現了中國企業系統性偏低的評級。這就迫切地需要具有中國特色的,同時具有國際影響的中國ESG標準的建立。另外,國內ESG投資還處于發展的初期,相關產品的規模不大,養老金和長期資金在ESG投資方面的配置比例還有很大的空間。
“雙碳”目標下企業如何高質量發展
“雙碳”目標下企業如何實現減排目標和經濟效益的雙贏?尤其是那些本身就有較多排放和環保壓力的行業和企業,應該如何實現高質量發展?
“與一般外界感覺不同,在礦業領域有一批企業早早就接軌了國際ESG理念和標準”。洛陽鉬業董事長袁宏林談到,“或許因為這個行業天然地就面臨著較高的環境與社會風險,使得礦業企業較早地意識到要加強ESG管理、提高披露透明度,以控制風險,回應投資者、社區、所在國政府等各利益相關方的關切。”
他介紹,洛陽鉬業從2018年開始就著手建立和完善ESG管治架構,2021年8月,MSCI將洛陽鉬業的ESG評級從BBB級升至A級。
中誠信投資集團首席執行官馬險峰表示,在資本市場開展ESG投資,需要建立完善的ESG信息披露制度基礎。上市公司披露連貫、可靠、可比較、明晰的ESG相關信息,是投資者評估氣候變化、環境問題潛在風險,踐行ESG投資的重要基礎。
他提到,近年來,ESG信息披露發展迅速,發達國家和地區在可持續信息披露方面逐步從自愿性安排轉變為強制性要求。而ESG投資在中國的發展還遠遠落后于國際上成熟資本市場,資本市場的可持續融資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發揮。
新疆金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董事會秘書兼公司秘書馬金儒認為,E/S/G三者是密不可分的,對環境負責是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沒有健康透明的公司治理,就很難有企業行為的監督和結果保障。G是E和S的主要動力和保障,因為沒有良好的治理,企業就不可能采用并實施對環境和社會負責的政策。
鼎力公司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王德全表示,越來越多的金融機構都紛紛推出雙碳相關的金融產品,優化綠色資產,推動和賦能高質量發展。很多二級市場基金、一級市場基金、以及銀行業的客戶都將氣候變化和ESG等可持續因素納入投資決策流程和情景分析中。在基金投資組合構建,主動和量化管理策略,銀行授信決策、貸款審批、以及風險管理過程中,將環境、氣候和社會風險作為重要參數加以考量。
盛世投資首席可持續發展官、合伙人姜燕談到,聯合國貿發組織預計,從2015年起到2030年,全球每年將需要5萬億-7萬億美元的資金來推進實現可持續發展目標。相關的研究也顯示,全球在本世紀實現2℃溫控目標相應投資需要150萬億美元,如果控制在1.5℃,總投資為168萬億美元;僅中國要實現雙碳目標,最少也是100多萬億元的投資需求,長期資金缺口年均在1.6萬億元以上。這就需要鼓勵以ESG為目標的資本流入這些市場。
黃金礦業走上碳減排之路
礦業經常被認為是排放大戶、污染大戶,這個傳統行業如何在新的時代實現綠色低碳發展?
中國黃金協會黨委副書記、副會長兼秘書長張永濤談到,國家發改委明確高耗能行業不包括黃金礦業,黃金行業始終積極響應國家碳減排政策號召,持續有序推進綠色礦山建設。中國黃金協會與世界黃金協會合作推進《負責任黃金開采原則》(RGMPs)在中國的實施,中國黃金、紫金礦業、山東黃金和山東招金已先后承諾將履行負責任黃金開采原則。此外,目前黃金行業正在積極推動和探討TCFD在中國落地的方法和模式。
他表示,黃金標委會目前正在對《金礦開采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金礦選冶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和《金礦選冶和金精煉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等3項國家標準進行重新修訂。
中國黃金集團戰略管理部副總經理朱然表示,中國黃金集團始終堅持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企業發展整體布局,加快推進能源消費結構優化調整,降低“碳足跡”。通過加強碳排放源頭管控,推動用能清潔低碳高效轉型,嚴格控制化石能源(煤炭、油氣等)的消費,積極利用清潔能源(氫能等),推動持續強化能源消費總量和強度“雙控”,大幅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強度。
山東黃金集團安全總監修國林表示,“十四五”時期,山東黃金集團將圍繞“雙碳”目標下的礦業轉型,把碳達峰、碳中和納入山東黃金礦業發展的整體布局,持續在能源結構優化、低碳技術應用、生產效率提升、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生態固碳等領域上下功夫,力爭在黃金行業率先實現碳達峰。
紫金礦業集團執行董事、副總裁謝雄輝談到,紫金礦業可以比國家規定的碳達峰、碳中和的時間提前一年實現(雙碳目標)。他還認為,企業能源效率要提高,這是企業非常有動力去做的事情。能源結構要改變,用清潔能源替代碳排放強度高的能源,還需要繼續增加碳中和方面的措施,比如植樹造林、植被恢復,產生新的碳匯來抵消和中和二氧化碳。
山東招金集團經濟運營總監、招金精煉/招金銀樓董事長張綿慧表示,為提高資源利用率,公司先后投資3.1億元,建設了多金屬金銀伴生礦產綜合利用、氰化尾渣富集硫精礦裝置項目及利用高硅尾渣制備綠色建材項目等多項科研技改項目,逐步達到了氰化尾渣里面的有價元素“吃干榨凈”。同時在所屬礦山企業通過“粗尾砂制建材+細尾砂膠結充填”創新項目,實現了選礦尾砂“零排放”。
新浪財經2021年會周暨第14屆金麒麟論壇于12月3日下午圓滿收官。“十四五”發展藍圖已經徐徐展開,把握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中國經濟在不斷謀勢、蓄勢、聚勢中,長期向好之勢不可逆轉。
————————————————————
新浪金麒麟論壇已連續舉辦14年,作為全球知名的財經網站,新浪財經傾力打造每年一度的這一高端品牌活動。新浪金麒麟論壇匯聚了權威的政商學界精英,分析解讀中國經濟的發展趨勢和戰略規劃,致力于追尋思想之光,讓信心照亮前路,讓使命引領未來,推動中國經濟邁向新征程。
新浪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新浪網登載此文出于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責任編輯:李墨軒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