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盤和林
數字經濟無疑已成為經濟轉型升級的重要驅動力,雖然各國數字經濟的發展階段和稟賦條件不同,但其發展的邏輯脈絡和最終目標卻不謀而合,數字經濟正成為國際競爭的主賽道。在這一背景下,如何實現“數字經濟賦能”,推動傳統經濟體系實現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將成為推動產業轉型和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面。對此,“十四五”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推動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發展,以塑造數字經濟新優勢,夯實實體經濟根基。日前,北京大學新結構經濟學研究院也召開線上研討會,發布《“十四五”期間推動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路徑研究》報告,并就數實融合發展路徑展開了研討。
從本質上講,數字經濟本就屬于融合型經濟,產業數字化的實質就是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這種融合既涉及技術條件,又涉及經濟關系。只是由于場景和需求的不同,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會呈現出多種組合態勢。雖然現階段數字經濟不斷與傳統行業相互滲透,尤其是在工業和服務業領域數字融合實踐應用領域不斷擴大。但在一些傳統制造業領域,大部分企業在供應鏈競爭的背景下,僅僅將數字技術看做生產環節的輔助,對于數字技術在管理理念和生產關系上帶來的變革沒有做到高效和深入的挖掘,忽視了數實融合在產業一體化中作用。這種一體化不僅指的是對傳統產業中包括勞動者、勞動對象、勞動工具、生產資料、生產手段等在內的生產力體系進行重構,更是對涉及文化、理念以及個體在生產中的地位及其相互的關系進行重構。
從這一角度講,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的融合發展,必須要重視數字技術在產業全生命周期上對產業鏈提升的起到的戰略作用。那么就需要對數字經濟影響實體經濟的效應和特征進行判斷,深刻認識數據要素和數字技術對生產要素及其結構的影響,從而做到澄清爭議、深化理性決策。
其一,重視數字技術在推動產品和服務創新方面的作用。制造業在數字化轉型的過程中,其決策鏈條發生了重要轉變。傳統觀念是注重提升生產效能,用量來打通市場,但現階段更需要重視客戶的實體需求。傳統的發展模式面臨的問題是很難接觸到真正的終端用戶,生產商往往要通過多重分銷、零售、門店,才能夠接觸到終端用戶,商家的門店、渠道、消費者這幾個環節之間是割裂的。但在融合了數字技術后,實現了傳統產業的個性化定制、智能化生產和網絡化協同的轉變。以企業微信及小程序為例,通過數據的收集和迅速反饋,打通了門店、經銷商和企業之間的產銷鏈條,滿足了市場快速反應的要求,不僅幫助渠道快速下單提貨,更是實現了消費者的精準化定位。再看數字技術在推動產品創新方面的應用,富士康借助工業互聯網平臺,將其先進的工業科技進行輸出,將自身使用的工業應用、工業模型進行微服務化,以多租戶的方式為工業互聯網平臺的企業用戶提供服務。通過雙跨工業互聯網平臺已連接海量工業設備,積累了一大批工業機理模型,搭載了上千個工業APP,拉長了產業鏈,也拓寬了企業的服務領域。
其二,挖掘數字技術在賦能企業降本增效領域的潛力。工業革命以來,企業不變的追求是制造的高效率、高質量、低成本和高滿意度。數字技術對傳統制造業的滲透,為企業效率變革提供了技術支撐,這方面不乏成功案例。以質檢這一角度為例,華星光電的質檢方法是靠人工肉眼去識別AOI拍出的圖片。這種效率下,傳統質檢跟不上發展剛需。從成本上看,一個質檢員從入職到上崗,需要培訓2到3個月。如今通過騰訊基于行業領先的AI 圖像算法和缺陷檢測模型,實現了數字化質檢,在人力縮減了一半的情況下,缺陷識別速度提升了10倍。然而,我們也要理性的認識到,雖然高質量的經濟發展在效率方面體現為經濟均衡應接近于帕累托最優,即實際產出盡可能高地接近于潛在產能,保持較高的生產效率。但對于企業講,這就要求在要素資源的配置上減少資源錯配,提高配置效率。相比之下,數字技術在企業資源配置上發揮的作用,顯然還需要進一步提升。
其三,發揮數字技術在引領組織模式創新方面的作用。數字經濟在組織模式和治理體系上滯后于產業發展也可能引發新的風險,這也是數實融合中最重要但卻容易忽略的。數字技術在傳統產業作用發揮的程度不僅取決于信息技術的發展水平,更是取決于傳統產業本身的信息化基礎和數字化管理水平。探索數實融合的過程中,應思考如何將數字化的理念嵌入到數字經濟發展過程為供需雙方所應用。或是企業內部能夠妥善借助數字化工具,縱向上助力企業內部的流程數字化,降低信息傳遞損耗,提升協作效率。或是橫向上幫助企業第一時間感知市場變化,促進消費端和生產上下游敏捷協同。使得雙方有機會產生跨空間的聯系,可以根據各自的需求進行高效的對接。從這一角度看,實體產業在理念和組合模式上的數字化轉型仍將是一場深入的持久戰。中交建 2017 年 10 月與企業微信達成合作,通過將企業微信作為統一入口,實現了內部人與人、人與系統的高效連接,提升企業管理和運轉效率。中國交通建設集團用企業微信1年內實現全球130多個國家地區超14萬員工溝通,日均消息超300多萬條,接入超300個應用。中交建還與騰訊會議開創了全球連接新模式,依托于騰訊云遍布全球68個可用區2800多個加速節點的支撐,為中國交建全球化協作構建了安全、穩定、流暢的連接。
歷史經驗表明,把握趨勢、應對變革的能力是能否實現長期可持續發展的關鍵。現階段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不充分不平衡,存在“重量輕質”的現象。主要原因是由于傳統企業和數字技術對融合認知存在著偏差。從發展的結構來看,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融合程度在三次產業中呈現出逆向滲透的特征,工業和農業的數字化轉型、尤其是數字化理念上有待進一步深化。當然,現階段數實融合仍是個動態、漸進的過程。盲目的一蹴而就想法,無疑是欠妥的,但前瞻性思維又是必不可少。只有以一體化融合發展為主線,瞄準前沿、把握趨勢,注重效率、服務和理念的轉變,把握數字經濟追趕超越的“機會窗口”,才能以更快的速度接納新一代數字技術并摸索出適合中國的數實融合發展之路。
(本文作者介紹: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數字經濟研究院執行院長、教授)
責任編輯:于勝男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