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浪財經 > 會議講座 > 2008(第七屆)中國企業領袖年會 > 正文
主持人:感謝幾位中國嘉賓,按照題目寫出自己最喜歡的品牌,最欽佩的品牌,最有問題的品牌,在中國也有幾個這樣的百年品牌,像青島啤酒,同仁堂,世界一百強里面中國的品牌沒有占到很重要的地位,為什么中國的品牌有一夜成名的故事,起來的很快,但是可持續發展的勁頭不是很足,就這個問題我們請嘉賓闡述觀點。
吳志澤:我覺得這也不是很奇怪,因為中國做品牌的歷史比較短,僅僅是30年的歷史,我們為什么會有一夜成名,馬上就下來,因為違背了做品牌的邏輯。因為品牌是需要沉淀的,品牌的背后是文化,一個品牌要給消費者帶來一種精神上的滿足,必須要有情感的皈依,必須要有深厚的文化融入,這就需要時間的沉淀。我們的企業都是從做加工開始,對品牌的運作不是完全成熟。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改革開放30年,我們的企業家機會太多太多了,做品牌是非常辛苦的,做到一定的程度會急功近利,急功近利是做品牌的大敵。我的體會做品牌是誠信,敬業,苦心經營,持之以恒為消費者提供服務精神的結果。所以,我們中國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我想未來30年肯定是中國品牌大有發展的一個很好的機會。第一是有龐大的市場,再一個我們的民營企業,或者是企業家群體逐步的成熟,消費者也逐步的成熟,未來是中國品牌走向世界,樹立品牌絕好的機會。
主持人:急功近利的問題,大家從道理上都明白,急功近利是無法長久的,為什么還是有人這樣做,根源在什么地方?
吳志澤:我前面講了跟浮躁的心態有關系,還有會類比,比如我做品牌,苦心的一年年賺一點錢,如果轉過來做急功近利的事情,機會還是有,可能賺錢比較多,發展得可能要快,人家自然就要這樣。
主持人:做企業沒有想做那么長遠,比較短期的意識?
吳志澤:對。
主持人:我們看吳長江有什么看法,中國品牌出了什么問題?
吳長江:我們兩位都是做企業的,而且有很多相似之處,我認為中國目前局面是必然的,我們經常講,我們中國人非常聰明,太聰明了,所以聰明的時候經常愛走捷徑,想做四兩撥千斤的事,急躁,急功近利造成的,中國前20年,中國的機會特別多,中國是一個稀缺市場,做什么都能賺錢,可能有些很多要找策劃,包裝,要打廣告,做一個標王,銷量馬上提升了,就認為自己是知名的品牌了,變得很狂躁,感覺自己無所不能。第二,做一段時間感覺自己很累,做品牌要有付出的,可能賺的匯報很少的,特別是品牌知名度沒有達到千家萬戶知道的時候,會付出很多,很多人有守不住了,前幾年炒房地產的,開礦的,做股票的,專門賺塊錢,他們就轉下去了。我跟吳總講,浙江寧波一個品牌,跟我很熟,做了很多年,20多年前做得很不錯,當時很知名的,他的服裝是供不應求,很賺錢的,后來他丟掉了,是中國500強200多位了,他就開礦,做資本去了,把自己做服裝的主業丟掉了,我認為是得不償失,非常可惜的。我們很多企業品牌是曇花一現,我認為是必然的,就是因為中國人太聰明,想賺塊錢,想做四兩撥千斤的事,急功近利。
主持人:他想賺塊錢,要多元化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