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支持Flash
|
|
|
杭州變身:銜接上海 打造第二總部經濟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6月07日 16:19 《全球商業經典》
文:韓斌 杭州市的地理位置,正好處于長三角城市群的正中間。最近五年,杭州經濟得到快速發展、城鄉面貌發生巨變、發展環境大幅提升、人民生活水平持續改善、這是杭州落實“構建大都市、建設新天堂”發展目標的結果。 這五年,杭州可持續發展的脈絡清晰可見。杭州,扮演著諸多引人注目的角色,它,是風景秀麗的旅游大市;也是新型都市化工業的踐行者;它,是現代服務業集聚的繁榮之地,也是經濟強市和生態大市的完美聚合體……杭州是最適宜居住的城市,最近幾年也成為最適合經濟發展的城市。過去五年,杭州經濟每年GDP增長超過13%。第三產業,這個象征現代服務業發展的重要指標占據杭州經濟總量超過40%。這個數字,也是長三角城市除南京和舟山之外唯一擁有的。 杭州對自己的城市定位之后,策略是用經濟建設帶動城市品質的全面提升。城市化戰略樹起了“一小時半”交通圈基本連通都市經濟網,從杭州出發直接輻射湖州、紹興、嘉興等長三角城市群,成為上海長三角龍頭的第二梯隊中心。杭州與上海之間的互補,除了在金融、外貿服務之外,未來還會形成一種態勢,就是杭州的省內總部經濟、跨國公司研發中心經濟,和上海的區域總部經濟相配套。 如今,在杭州成立中國總部的浙江企業有廣廈、康恩貝、美都、盾安、吉利、蘇泊爾等多家,他們有的是把制造基地放在人力成本低的寧波和臺州,而總部和研發創意基地設在杭州。相對于上海,一些長三角的企業認為,杭州在商務成本方面更有意思。吉利汽車總經理李書福表示,上海甲級寫字樓租金每天平方米1美元,而在杭州只有每天每平方米1元人民幣,同時,浙江大學等學校也在杭州,使得杭州的人力資源優勢也不弱于上海,這樣杭州和上海就形成一個區域內部的梯隊總部,輻射整個杭州灣城市。 數字總能印證一切。對比杭州最近五年的生產總值,經濟總量已經從1568億元增至3440.99億元,實現翻番,人均國內生產總值由3025美元增至6500美元,五年翻了一番,杭州也由此踏上中等收入國家平均水平線。 五年來,杭州的工業經濟保持了“一高一領先”(銷售產值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經濟總量全省領先),規模以上工業銷售產值六年翻兩番;財政收入五年增長3.3倍,六年翻兩番;城市整體競爭力名列全國城市第九位、內地城市第六位。 一個開放的城市,才能成就其“國際品質”。五年來,杭州市實施了兩輪招商引資“三年倍增計劃”,“北接上海,東引臺資,重攻日韓,拓展歐美”,推動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項目招商向產業集群招商,制造業招商向制造業、服務業、基礎設施三方面招商的轉變。 雄厚的經濟實力,強勢的民營經濟發展勢頭,良好的投資環境,吸引著內外資本競相逐鹿杭城。2006年杭州市實際利用外資22.55億美元,五年增長了4.5倍,累計有53家世界500強企業在杭投資;實際利用內資325億元,五年增長4.6倍。 努力吸引外資的同時,杭州還不忘發揮自己的天然優勢,盡情揮灑“省會經濟”、“總部經濟”的魅力。同時,杭州的外貿發展勢頭猛然,據了解,2006年杭州外貿出口總額255億美元,五年增長3.9倍。國際化合作與交流進一步擴大,城市國際化程度提高。切實做好戰略規劃,服務城市經濟,最終讓公眾受益,加強政策引導,營造總部經濟發展的環境。許多企業還建議杭州市政府統一規劃區域,建立企業總部的基地。 人才優先戰略帶動“硅谷化”經濟 都市圈經濟研究專家阿羅(K.J. Arrow)認為,都市群規模經濟都有一些外部效應的“干中學”(Learning by Doing)效應,即來源于單個企業的知識經驗積累是極其有限的,但隨著行業整體規模的擴大,每個企業都可從整個行業的規模擴大中獲得更多的知識、技術積累。硅谷就是一個以集群為主導推動區域規模經濟的典型。硅谷是電子信息產業高度集中的地區,在發展初期, 大多數公司規模較小,生產中需要外包的環節較多。這種需求帶動了相關公司應運而生,整個產業鏈逐漸完善。 近3000家電子和軟件公司聚集在硅谷,還有許多正在籌建的新公司。這些公司分工協作,有半導體晶體管生產、計算機硬件生產、軟件設計、周邊設備生產、測試儀器、電子通訊設備、醫療電子器械、軍事和航天設備等。除此之外,硅谷還聚集了律師事務所、獵頭公司、公關公司和營銷機構。這些產業的崛起也成為發展研發基地和總部經濟的關鍵。 按照硅谷模式,旅游城市的杭州也開始向外宣稱了自己的“硅谷”戰略:以人才為核心,籌建長三角的新研發基地。杭州市江干區區長暨軍民就說:“一個人才可以帶動一個企業,一批好的人才可以吸引一群優秀企業,這一筆賬怎么算都是劃算的。” 2004年杭州市出臺了《關于大力實施人才強市戰略的決定》,按照“增強實力、激發活力、形成合力”的人才工作總要求,抓住培養、吸引、使用三個環節,把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作為人才工作的根本出發點,扎實推進人才強市戰略,取得了明顯成效,而且由杭州市市委統一領導指揮。 為了讓人才有一個穩定的創業環境,杭州制定下發了《杭州市實行人才居住證制度暫行規定》、《關于實施緊缺人才培訓工程的意見》、《關于實施“杭州市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培訓356工程”的意見》、《關于加強高層次人才引進工作的若干意見》、《杭州市人才開發專項資金管理辦法》、《關于加快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和《關于加強農村實用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七個配套政策文件。 不僅是大學生資源,杭州還加強企業經營管理人才培養。杭州啟動了企業高級經營管理人才“356培訓工程”,計劃用三年時間,對全市500家骨干重點企業中的600名高級經營管理人員進行培訓。去年舉辦了4期“356工程”培訓班,206名企業高級經營管理者參加了培訓。 通用水電設備(GEHA)有限公司總投資5000萬美元,注冊資本4000萬美元,其中通用電氣占了90%。公司總經理龍臺平在接受本刊訪問時表示,正是因為杭州豐富的人才資源和開發區良好的投資環境使公司最終決定落戶在這里,他相信公司在蕭山一定會有一個很好的前景,成為整個亞洲地區水電設備的制造中心。 在美國通用電氣公司之前,還有許多知名的跨國公司選擇把資金投在杭州。杭州開發區建區10年來已經累計引進外資19.5億美元,引進內資注冊資本49.6億元,已吸引了25個國家和地區的529家企業落戶。項目平均投資額達到了715萬美元,總投資1000萬美元以上的項目達55個。日本丸紅、三菱重工、伊藤忠、雅馬哈等相繼在開發區投資落戶。 總部經濟概念吸引商業地產商云集 為了要讓杭州的工業具有核心競爭力,杭州工業不斷地推動企業自主創新,實踐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和諧發展,走在“節能降耗、清潔生產”新型發展之路的前沿,從而在文化上更接近跨國公司的思維;也因此如今的杭州市區沒有蘇州和上海的城市污染環境,跨國企業研發中心如摩托羅拉、印度Infoce等IT公司都早已入駐杭州市區。 大型企業所帶動的總部經濟概念,馬上引起地產商的關注。去年年底國內地產龍頭萬科以14.5204億元在杭州拿下一塊15萬平方米的用地,比萬科更早捷足先登取得杭州市區用地的,還包括新加坡凱德置地、香港嘉里建設和華潤置地等大建筑開發商,目的都是瞄準即將再度起飛的房產、商業地產商機。 立足昔日的“西湖經濟”,如今杭州正邁向更具活力、張力和動態的“錢塘江時代”。杭州經濟也成為長三角都市群中少數幾座第三產業占經濟總量超過40%的城市。 杭州原市長茅臨生這么說,“在長江三角洲,上海的龍頭地位無可替代,而杭州是很重要的副中心城市。”顯然,杭州最新的發展戰略已經明白地寫著:杭州的未來必須定位于“長三角”整體協調發展,尤其要注意與區域核心城市上海的聯系,在產業選擇和空間發展方向上做足“互補”的文章。建造“錢江新城”,正是杭州發力的開始。
【發表評論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