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浪莎襪業逃離沃爾瑪 用整年利潤砸出高價品牌http://www.sina.com.cn 2007年10月15日 19:06 《全球商業經典》
經典案例之一:浪莎襪業 逃離沃爾瑪 用整年利潤“砸”出高價品牌 作者:張晶 與成本搏斗,是一場看不見盡頭的戰爭,如果不想在被動應戰中被最終累垮,就要提前尋找新的利潤增長方式,跑在危機到來之前。 三年內,高級技工工資漲了一倍;近四年來,義烏襪子的原材料價格也翻了一倍,如果再加上出口創匯因為人民幣升值將近13%的利潤大幅下降,幾乎很難讓這些原本利潤率維持在5%~10%的企業還有活下去的條件。 然而,這樣惡劣的生存條件,卻給了行業的老大浪莎一個變革的好機會,經過這幾年的調整,浪莎的營業額不僅增加了兩倍,利潤率也和過去持平。如果不是因為浪莎拒絕低價的誘惑,快速轉型奔向另一個浪頭,它很可能早在這場殘酷的淘汰賽中被拒絕于生死線外了。 早在上世紀末,義烏憑借世界聞名的小商品市場,獲得市場的權力,打敗了中國襪業制造發源地廣東;而與義烏相距不到50公里的諸暨,則遍布著大量的家庭作坊,并靠外貿崛起,成為世界襪都,如今世界1/3的襪子來自諸暨。單單諸暨的大唐鎮,襪業養活了鎮上20萬 人,是當地的支柱產業。而近年來,這里更熱鬧的是一場行業洗牌大戰,在對付共同的成本危機同時,幾家歡喜幾家愁。 與成本搏斗 看不到盡頭的斗爭 在中國的襪子行業,成本挑戰從2003年就開始了,全球通脹導致世界范圍內原材料價格飛漲,僅氨綸一樣就從7萬元/噸漲到13萬/噸。更要命的是:勞動力如今也高價難買。在長三角地區,三年前一個襪廠普通成熟技工只需1000元/月,現在漲到2000元也找不到足夠的人。所有員工宿舍開始安裝空調、電視機,否則工人就會跑掉。 在世界最大的襪子生產基地義烏和諸暨,大批的小企業轉產、倒閉、淪為大企業的加工車間,直至最后被收購。 浪莎作為行業老大,也必須在這場成本的競賽中努力奔跑。在浪莎的廠房里,大機器替代了工人,生產率為行業水平的兩倍。企業內部也開始倡導各種節約的口號——第一次就把事情最對,不返工就是最大的節約!但同樣和成本斗爭,始終是一場看不到盡頭的馬拉松賽跑,如果只在這條路上不停奔跑,包括浪莎在內已會越來越吃力,必須有新的突圍方法。 事實上,此次讓許多同行快要喘不過氣來的成本危機,浪莎似乎并不在意,三年來其產能反而擴大了一倍。快人半步,主動出擊,不斷尋找高利潤,這是浪莎對付高成本的獨門武器。 用整年的利潤砸廣告 擺脫廉價 1980年代,義烏成為全中國小商品集散地,從廣東發過來的各色商品從這里流向長三角,再流向內地和海外。 當時襪業非常雜亂,在義烏小商品市場,每一家小店鋪背后都是一家小型工廠,設備簡陋、產品粗糙,但價格便宜,利潤率則高達好幾百倍,許多人一夜暴富。市場太好賺錢了,翁家兄弟決定進入襪業,因為他們發現,這是一個唯一沒有品牌的家紡市場。1995年浪莎襪業創立。正好碰到1997、1998年的通貨緊縮,由于當時經濟普遍不景氣,低價產品,成為蕭條時期的時尚。 利用當時廉價的勞動力和簡單的生產設備,浪莎的襪子質量比普通雜牌的絲襪只好一點,價格也只貴一塊錢甚至幾毛錢。很快,在二三級城市的路邊攤中,浪莎就成為最高檔的商品。 與義烏其他的業者不同,在利潤唾手可得時,浪莎卻開始考慮未來的出路了。成立之初,翁家三兄弟便打算建立自己的品牌,目標不僅局限于襪子,他們在紡織品44個種類中都注冊了“浪莎”商標。 1996年,浪莎拿出上一年整整一年利潤去中央電視臺做廣告,沒想到受到了對方的嘲笑:“做襪子的能有多少錢打廣告!”寡言少語的翁榮弟回了一句:“我的襪子當然不會只是賣便宜價。”浪莎找到知名度正處于上升期的港星張柏芝代言浪莎。于是一時間,浪莎的新產品得以定出更高的價格,因為廣告做得鋪天蓋地,浪莎襪在二三線市場竟然奇跡般地創造了一種平價的時尚,銷量大增。 這領先的第一步很快被同行跟風,更多的玩家看到浪莎銷售額大增,紛紛進入這個市場,他們尾隨浪莎的步伐,創立自己的品牌。 堅持品牌 拋棄沃爾瑪 在外貿方面,和大多數遭遇成本危機的同行一樣,浪莎想盡辦法降低成本。他們第一個將工廠移出浙江,到勞動力和電力更便宜的蘇北和內陸等地。從2006年開始,浪莎將上游原料包紗生產也買下來,以減少中間交易環節,降低成本。 但成本躍升卻導致沃爾瑪2006年在中國采購量銳減40%,而2007年浪莎失去了沃爾瑪這個最大的外貿客戶。 三年來沃爾瑪為浪莎帶來了500萬美元左右的營收。2007年1月到8月浪莎從沃爾瑪獲得的訂單就有200多萬美元,但接連幾年的成本上升,導致今年雙方價格談判不歡而散。浪莎希望提價,而沃爾瑪卻拒絕提價,更不允許浪莎擁有自有品牌,雙方一直僵持到現在未有進展。 這也讓浪莎意識到,外銷代工始終只是輔助。于是浪莎在提高中小渠道外貿客戶比例的同時,更著力打造品牌,將內需市場立為企業戰略根本,不斷找尋利潤率高的產品,與大公司進行研發合作,做產業標準。 經過這些努力,歐盟中小渠道商的采購批發商同意浪莎的提價,因為浪莎的自有品牌在歐盟和美國中小渠道商中大受歡迎——這些彌補的訂單量利潤比沃爾瑪原先的訂單高出80%。 與此同時,翁榮金仍然在忙碌地拓展第三世界的客戶——正在增長的第三世界國家市場是一個有持續發展潛力的市場,同時也可以分散風險。 與杜邦合作 將“絲襪”賣到150元 如何繼續保持增長?除了嘗試外銷新路徑,浪莎的另一個成功絕招,是將品牌往高端游移。在這方面,三兄弟之一的翁榮弟將時間幾乎全給了內需市場和銷售,并決心在內需市場找到高利潤的突破口。事實上,外銷為浪莎帶來了巨額的營收,但也在近幾年承擔了主要的風險。而抓住內需市場,將品牌向高端轉型的策略,卻幫助浪莎安然度過外貿風險。 原本外銷市場利潤率輕松就可以賺到25%左右,內銷利潤率只有10%左右,但是近兩年通過做品牌,內銷平均利潤率在上升,而外銷利潤率卻遠不到20%了。 從新技術里挖掘新價值是另一條思路。2000年,浪莎拿出3000萬元,與東華大學合作,研發出天鵝絨連褲襪。盡管售價高達五六十元,卻仍然供不應求。三年來,天鵝絨絲襪、連褲襪毛利率一直保持在50%,為浪莎創造了近1億元的利潤。 之后,尋找技術的目標對準了國際材料巨人——杜邦。很快,杜邦開發的新材料,開始在浪莎的生產線上試運行。與此同時,翁榮弟大部分業余時間都在各省市的二線城市奔波。他和顧客交談,發現未被發現的潛在需求,再將它帶回去,與杜邦一同研發。 今年,杜邦幫助浪莎把“襪子”裝進了瓶子里,變成了噴霧,也就是“液體絲襪”。這種噴霧就像第二層皮膚,有絲襪的光澤和保護作用,卻沒有絲襪容易破、滑腳的負擔。盡管售價高達150元左右,是過去產品平均單價的三倍,這個產品一推出,就成了今年夏天浪莎渠道中的銷售生力軍。 與此同時,翁榮弟和翁榮金兩兄弟開始頻繁找尋國內客戶。現在,他們的自有渠道已經占到1/2。 一方面,不斷找到更高利潤的產品,另一方面,盡快將這些產品送到消費者面前,并減少中間環節,憑借這個,浪莎要搶占國內市場的高利潤。 中國制造業成本將會越來越高,控制成本終歸都是權宜之計。在義烏,和浪莎同時起家的那些小襪廠,當初獲得巨額利潤的同時,只顧沉醉于這些財富,而如今,它們要么淪為浪莎的加工廠,要么相繼死去。 在義烏和諸暨大唐,隨著大批企業難以為繼,它們開始將廠房關閉,機器拿出來出售,當地襪機舊設備交易市場的規模逐年擴大,這意味著大量襪廠大批死去,成本壓力導致的行業洗牌正越演越烈,而其間形成的巨大旋渦中,能夠生存并越滾越大的企業,則是那些找到特殊方法的企業——浪莎的經驗就是:堅持不懈地尋找最賺錢的產品。
不支持Flas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