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凱湘:壟斷導致的糾紛缺乏法律解決的依據 | |||||||||
---|---|---|---|---|---|---|---|---|---|
http://whmsebhyy.com 2005年03月01日 14:22 新浪財經 | |||||||||
2月27號,北京天則經濟研究所邀請了在京的一些重量級經濟學家和法學家,召開茂化實華停產風波學術研討會,討論中國石油體制改革問題。以下為研討會實錄。 劉凱湘:
我想談一下這個案子引發出來的思考,剛才張教授和王教授都談了這樣的觀點,我想這個案子一個是案例本身的一些問題的思考,這個層面可能主要是法律本身的問題,就是法學的分析。另外一個角度,可能是案例外看問題,那么可能更多的是體制、經濟方面的因素。所以,首先從案例本身來看,這個案例從法律實證分析角度來看,可以從剛才王教授這種反壟斷法角度來看,可以看成一個比較典型的壟斷事例,也可以從民商法角度,就看成一般的合同糾紛,從合同糾紛來看,因為現在我們具體的雙方當事人之間原來和約,原材料供應和約我們沒有看到約定價格這一塊,像這種價格通常是執行國家指導價,受這種影響比較多。從介紹來看,原來可能有過價格約定,2003年9月份的時候,中石化單方面提出新的方法,從介紹來看,只是說茂化實華這方面只能表示接受,不能表示反抗。如果最后形成文字,你也答應了,根據合同自由和合同約束來講,從合同法來講,你表達了這么一個意思在里面,通過條款約定了,恐怕你這種執行就得做到了。所以,我想從茂化實華這方面,最后雙方簽定合同,按照新的價格調控執行,后來茂化實華說這個空間太小了,作為合同法角度來講可能就不太成立了,除非你能證明什么呢?證明當初簽訂這么一個條款的時候,是基于一個經濟脅迫,我們現在民法通則講的,或者是民法講的,脅迫等行為當事人是可以撤銷的。我們講的脅迫通常是講人身脅迫,實際上在經濟脅迫,也就是合同一方當事人利用自己的地位提出脅迫,迫使對方答應條件,這是一方面脅迫。從合同法角度來講,可能是一個比較典型的經濟脅迫。也就是說你不同意新的價格,就不給你供給原材料了,就是有這樣的形式。所以,這可能是有一個經濟脅迫的問題,當然跟壟斷法是緊密相連的,利用壟斷地位是實現斜坡的目的。所以,從合同法這個角度來講,恐怕從茂化實華角度來講,按照自己主張這個價格付款的話,這個差價的話恐怕能夠走的路就是變更或者是撤銷,但是主張變更或者是撤銷的話,從合同法和民法規定來說,就是一年之內的行使權利,如果一年之內沒有行使這個可能消滅了。所以,這是從實際法角度來分析一下這個案例。當然,從這種經過來看可能從別的地方找到貨源,什么湛江、北海冶煉的等等。如果是通過管道運輸,跟茂煉股份又是接通的,有一小部分通過市場途徑來做,其它是通過茂煉,我們這個不是很清楚的。 第二個角度我想談一下案外,因為如果覺得這個案子去打官司,現在按照合同法來解決,會有自己的解決途徑,就是說可以得出一個結論來。但是,這個案子確確實實給我們引發很多案外因素的思考,這些問題剛才談到了這是引發的角度思考,第一個就是反壟斷立法的緊迫性,剛才也是做了很好的闡述,因為像這種案例假定比如說茂化實華通過合同法途徑,沒有這種途徑了,我們沒有反壟斷法,我們有反壟斷法的話可以很可能尋求反壟斷法的途徑。但是,現在沒有反壟斷法,可能尋求合同法的途徑,按照合同法嚴格的訴訟時效等法律規定來做。所以,由于反壟斷法的缺位,使得本質上是由于這種壟斷而導致的這種糾紛沒有一個法律解決的依據,所以這是一個思考。 第二個就是關于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關系的問題,因為我們國有企業很多都是壟斷的,我們國有企業壟斷跟西方壟斷有一個比較大的不同,西方國家壟斷企業很多是通過這種市場競爭來導致的壟斷,所以企業本身的技術、管理等等這方面的優勢,這種技高一籌,勝過于人家,就是用市場競爭形成壟斷的。而我們這種壟斷不是通過充分市場競爭形成的,是行政,自然行政的壟斷,甚至就是說行政權利給他的一種壟斷。我們現在這些壟斷,電信業,銀行業,石油產業是行政壟斷的,這些企業并不是通過市場競爭,通過自己的優勢,技術優勢,管理優勢,資本優勢等等形成壟斷的。所以,這種壟斷性的企業,就是前面所的一樣,這種利潤的獲得,價值的創造,很多來說并不是由于競爭能力,是給社會創造的財富,給社會做出的貢獻,是屬于自然行政壟斷本身獲得的一種利潤的。所以,對于這里面涉及到國有企業跟民營企業關系處理上,我就覺得怎么樣體現出這種思想,我們很多思想還是與民爭利,很多觀念上總結民營企業、個人辦了大企業,得了利潤,占了一個產業里面某種地位就有安心,難道不是我們自己的公民,不是中國的國民?我們擔心什么呢?反倒某種壟斷,某種優勢被國有企業占有了,我們就好象很放心了。這種思維一直導致對非公有制經濟的歧視在里面,這種東西導致很多政策和法律價值的偏移。所以,包括反壟斷立法起草也好,這樣一種關系如果不再改變的話,我覺得我們對非公有制經濟的發展肯定還有很大的障礙。 第三個就是張維迎談到的政府存在的目的,制度存在的目的,我們可以看到政府存在的唯一價值是唯一的利益,是個人的利益,是老百姓的利益,民眾的一種安寧、富足、和諧的生活,是政府存在的唯一理由。而我們現在這個壟斷行業也好,或者是我們本來所涉及到的這樣一些相關的問題,就是說政府的理念,沒有給我們這樣一種信息出來,是一種相反的信息,似乎就是說一切是為了政府的存在,我們一切制度的設計是為了政府所設計的,似乎政府成了一個目的,其實政府就是一個手段的,政府是讓民眾更好生活的手段,政府被目的化,而不是被手段化,這是我們國家下一步改革當中面臨的一個必須解決的問題,盡管很敏感,也是要面對的問題。如果這樣的問題不解決,我們現在不提非常明確的政治體制改革,不像八十年代中期那么明確的提這個問題。現在國有企業或者是民營企業,到今天這個地位以后,不提出來政府改革的目的,不理順政府與民眾的關系問題,不解決與民爭利的問題,說到底就是說政府存在的問題是什么?這些問題不解決,我們很多企業改革,經濟改革的措施,肯定就會走樣。關鍵就是說目的是不能實現我在現代民主,法制民主,經濟民主環境下,一個政府應該追求的價值,應該追求的目的。所以,我想這樣一個案例,從案外來看引發很多問題的思考,開始是廣東省一個地方的企業,我們引申是一個石油行業,再引申是一個企業,不是這樣來理解這個問題,確確實實反映出來我們目前這種國有企業改革已經面臨的這樣一種問題,而這些問題不解決,不面對,不提出來,我想人們應該提出這樣的問題,讓政府決策部門立決到我們改革面臨的問題到底是什么,是一種直接的改革,還是一種本質性的,體制性的改革。如果這種體制性改革不提出來,比如說像很多方面,昨天我們有幾個同學從外地來的,都是省政府的法制辦主任,說法制辦要開關于信訪條例的研討,我當時跟他們開玩笑,我說一個信訪的問題,從一個角度來講是好事,很重視這個問題。其實,另外要反映出來的問題就是說政府與民眾的關系是緊張的,是這樣一種程度,有這樣一種信息。如果這種理念不調整過來的話,這種信訪立法是限制老百姓反映呼聲渠道,把上訪作為一種進行管制,并且是嚴格控制的一種做法,所以這個更麻煩。涉及到這樣一系列法律政治信息在里面,所以我希望通過這樣一種個案,能夠引發出對我們整個經濟與政治體制改革思考一種深層次的,特別是像張維迎所講的我們要思考政府的目的,尤其我們號召人民的政府,我們怎么體現人民的政府。 張曙光: 如果老百姓有一個民意,有一個表達渠道的話,信訪根本是不需要的。其實,咱們現在的信訪正表明了老百姓沒有一種表達渠道。我覺得現在還是明君、賢相、清官,信訪是要找一個清官解決問題,而不是自己有什么權利表達他的意愿。 盛洪: 我覺得這個從民商法角度來講也是這個問題,就是有一個合約,不得不同意這件事,你如果不同意,不給你供應這個資料,這實際上是城下之盟,城下之盟按照合同法也不能成立,這是一個思路。但是,我想請教一件事情,法律是不是還是有一些可以依據法律,比如說價格法,有的不是自然壟斷,有的可能是自然壟斷,人為的隆重比自然壟斷還要厲害,自然壟斷有人管,人為壟斷沒有人管,這是很可怕的事情。我的涉及到這樣一種壟斷,如果能做一下司法解釋的話,也許這個案子本身可以適用價格法這都是可以的。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8] [9] [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