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行連發三文釋放7大信號,涉及貨幣政策、匯率、金融風險化解等

央行連發三文釋放7大信號,涉及貨幣政策、匯率、金融風險化解等
2022年09月19日 21:16 21世紀經濟報道

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下載新浪財經APP,了解全球實時匯率

  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楊志錦  上海報道  9月19日,央行網站刊發《推動債務結構優化,支持實體經濟發展》一文。該文章收錄在“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專欄中,是央行近期刊發的第三篇系列文章,此前兩篇分別是《踐行政治性、人民性,提升專業性,走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創新和完善貨幣政策調控,促進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以下統稱央行文章)。

  三篇文章的作者分別為央行調查統計司、金融委辦公室秘書局、央行貨幣政策司。據記者梳理,三篇文章釋放以下政策信號:

  1.要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堅持底線思維,“地毯式”排查金融風險

  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打贏三大攻堅戰,其中一項重要內容是防范化解重大金融風險。此前《金融穩定報告(2019)》披露的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攻堅戰的時間表顯示,2020年是攻堅戰收官之年,力爭從基本完成風險治標逐步向治本過渡,完成攻堅戰的既定任務。金融風險攻堅戰收官之后,未來如何推進相關工作將是焦點。

  “金融是經營管理風險的行業,自帶風險基因,防范化解金融風險永遠在路上。”央行文章表示。

  央行文章指出,當前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區域、行業、企業風險向金融體系傳遞。要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堅持底線思維,“地毯式”排查金融風險,加強重點風險監測,不斷完善應對預案,加快不良資產處置,支持商業銀行補充資本,有序處置重點領域風險,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嚴密防范外部風險沖擊,維護金融市場穩健運行。

  2.建立中央銀行獨立的財務預算管理制度,實現資產負債表的健康可持續

  央行文章表示,建立中央銀行獨立的財務預算管理制度,實現資產負債表的健康可持續,確保國家宏觀調控目標和金融穩定的實現。

  央行行長易綱2020年12月發表的《建設現代中央銀行制度》一文對此有解釋,即:中央銀行要實現幣值穩定目標,需要以市場化方式對銀行體系貨幣創造行為進行調控,前提是中央銀行能夠保持資產負債表的健康可持續,為此必須實行獨立的中央銀行財務預算管理制度,防止財政赤字貨幣化,在財政和中央銀行兩個“錢袋子”之間建起“防火墻”,同時要防止中央銀行資產負債表承擔企業信用風險,最終影響人民幣信用。

  近年來,市場上流傳著財政赤字貨幣化等建議,央行的相關表態意味著財政赤字貨幣化不在央行的選項之內。

  3.2018年以來央行13降準,釋放長期資金10.8萬億

  央行文章披露,2018年以來,人民銀行共13次下調存款準備金率,釋放長期資金10.8萬億元,支持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信貸支持力度。拉長時間、跨越周期保持M2和社融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而不是每個年度甚至季度都要匹配。2018年-2021年,我國M2平均增速為9%,與同期名義GDP平均增速8.3%大致相當,既保持金融支持實體經濟力度穩固,又避免大水漫灌,宏觀杠桿率也基本穩定。

  據記者統計,2018年央行4次降準釋放資金3.65萬億元,2019年3次降準釋放資金2.7萬億元,2020年3次降準釋放資金1.75萬億元,2021年2次降準釋放資金2.2萬億元,2022年1次降準釋放資金5300億元。

  央行數據顯示,截至目前,金融機構平均法定存款準備金率為8.1%,較2018年初降低6.8個百分點。其中大型機構、中型機構、小型機構分別為9.75%、7.75%、5%。

  4.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總體穩定,沒有持續單邊升值或貶值

  近期人民幣匯率“破7”引起市場廣泛關注。央行文章指出,近年來,人民幣匯率由市場決定,保持彈性,發揮了調節宏觀經濟和國際收支自動穩定器的功能,較好地促進了內外部均衡。

  “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總體穩定,沒有持續單邊升值或貶值。2022年8月末CFETS人民幣匯率指數報101.62,較2018年初升值7.1%,與中國經濟幾年來在全球的較好表現也是匹配的。”央行文章稱。

  5.大部分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完成目標后將及時退出

  央行文章表示,近年來,我們有效發揮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的精準滴灌作用,聚焦服務普惠金融、綠色低碳、科技創新等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適應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內在需要。2022年6月末,人民銀行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余額5.4萬億元,約占基礎貨幣總量的六分之一,處在合理水平。

  “除支農支小再貸款和再貼現之外,大部分結構性貨幣政策工具是階段性工具,完成目標后將及時退出,實現有進有退。”央行文章稱。

  據記者梳理,“退”的方面,如2020年央行先后推出3000億元疫情防控專項再貸款、5000億元復工復產再貸款,以及面向中小銀行的1萬億元支持小微企業的再貸款,1.8萬億額度自然到期后就退出。

  時任央行貨幣政策司副司長郭凱2020年7月在央行發布會上解釋過,這些措施都是針對疫情的特殊情況和不同的特點設計的,本身就是一個臨時性的政策措施,它們是針對不同時點需要來設定的。當政策設定的情形不再適用的時候就自動退出了。比如說3000億元的疫情再貸款已經完成它的使命了,現在醫療產品的生產產能已經很大了,物資保障非常充裕,所以3000億元再貸款完成使命,已經退出了。

  再如PSL。PSL于2014年創設后,通過政策性銀行定向支持棚改,規模迅速增長、于2019年10月達到3.6萬億的峰值,但目前已回落至2.5萬億,主要原因是大規模的棚改已經減少且棚改項目主要通過專項債融資。

  顯然,今年是“進”的階段,央行創設了多類再貸款,近期新設了技改再貸款。9月13日召開的國常會決定,對制造業、服務業、社會服務領域和中小微企業、個體工商戶等在第四季度更新改造設備,支持全國性商業銀行以不高于3.2%的利率積極投放中長期貸款。人民銀行按貸款本金的100%對商業銀行予以專項再貸款支持。專項再貸款額度2000億元以上,盡量滿足實際需求,期限1年、可展期兩次。同時落實已定政策,中央財政為貸款主體貼息2.5%,今年第四季度內更新改造設備的貸款主體實際貸款成本不高于0.7%。

  6.政府部門、居民部門債務占比上升,企業債務占比下降

  央行文章指出,近年來債務總量增長適度,有力推動國民經濟穩健發展。2018至2021年,我國非金融部門總債務年均增長10.4%,比2013至2017年年均增速低4.1個百分點,與同期名義經濟年均增速(8.3%)基本匹配。

  分部門來看,政府部門、居民部門債務占比上升,企業債務占比下降。央行數據顯示,2022年6月末企業部門債務余額188.2萬億元,占總債務的56.8%,比2017年末低6.3個百分點。

  “在化解企業部門潛在債務風險的同時,金融體系通過銀行表內貸款及標準化債權類資產保持了對實體經濟支持力度的穩固,優化了企業部門的融資結構。2022年6月末,企業部門銀行貸款、債券合計占企業部門總債務的88.0%,處于歷史新高值,占比較2017年末高12.6個百分點。”央行文章稱。

  7.表外債務收縮

  央行文章稱,2018年資管新規實施,表外債務風險持續收斂。2022年6月末,委托貸款、信托貸款、未貼現銀行匯票余額分別是2017年末的77.7%、46.9%和63.7%,明顯收縮,存量債務風險得到有序釋放。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李墨軒

人氣榜
跟牛人買牛股 入群討論
今日熱度
問股榜
立即問股
今日診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9-20 博菲電氣 001255 19.77
  • 09-19 逸豪新材 301176 23.88
  • 09-19 硅烷科技 838402 5.66
  • 09-19 萬潤新能 688275 299.88
  • 09-19 鴻日達 301285 14.6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