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突圍

華為突圍
2022年09月11日 11:47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

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 韓亞棟 管筱璞報道 

  時隔兩年,華為高端機型的代表Mate系列終于迎來了更新。

  僅1%的極低電量也能打電話、在無信號情況下可以利用北斗衛星通信、首發抗摔玻璃讓手機不怕摔……近日,在超千萬人圍觀的華為Mate 50系列發布會上,華為帶來了多項領先“黑科技”。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華為成為極少數還在2022年發布4G旗艦手機的廠商,但這絲毫不影響各界對于這款手機的關注。

  一段時間以來,美國越來越多地動用國家力量,采用各種非常規手段,遏制中國科技崛起,維護美國的技術霸權地位。華為受到的封鎖打壓,集中體現了中國企業在做大做強道路上不得不面對的風浪。美國遏制華為反映的國際競爭趨勢,反過來要求中國企業敢于善于運用國際規則進行斗爭。面向未來,我們必須堅持主動作為和倒逼驅動相結合,全力做好科技創新這件關乎國運興衰的大事。

  逆境之下砥礪前行,華為推出Mate 50吹響收復高端市場份額號角

  華為是一家生產銷售電信設備的民營科技公司,華為手機是其三大核心業務之一,隸屬于華為消費者業務。

  2003年,華為開始向手機通信領域拓展。早期,華為手機主要是為華為技術系統配套服務。2010年,華為收購美國資產的兩樁并購交易流產,電信業面臨行業天花板。作為一家B2B企業,華為決定轉型,向B2C領域進軍。不久,華為明確提出“云-管-端”發展戰略。2014年,Mate7手機大賣,成為國產高端手機中的標志性產品,由此奠定了華為手機中高端品牌的基礎。

  2013年12月,華為采用雙品牌策略:拆分出榮耀品牌,定位中低端市場。2014年6月,華為榮耀發布全球首款八核4G Cat6手機榮耀6旗艦新品,受到關注。2017年,榮耀手機更是以4968萬臺銷量和716億元銷售額,登頂中國互聯網手機品牌Top1。

  經過多年發展,華為逐步成長為全球第三大智能手機廠商,緊逼蘋果、三星。2020年上半年,在600美元以上價位段的國內智能手機市場,華為以44.1%的份額略超蘋果。

  2019年5月至2020年8月,美國先后對華為實施多輪制裁,導致其在2020年9月15日后沒有高端芯片供應。缺芯危機下,華為手機業務收入下滑,被迫于2020年11月“斷臂求生”,賣掉榮耀。

  美國的封鎖打壓給我國高科技產業發展帶來陣痛,但也在加速自主創新和國產替代進程

  當地時間2020年5月15日,美國商務部發布消息,計劃升級對華為的管制措施,國外公司只要用美國技術、軟件、設備等給華為生產芯片也將受到管制,必須先得到美國批準。一年前,美國將華為列入出口管制“實體清單”。

  “多年前,還是云淡風輕的季節,公司做出了極限生存的假設,預計有一天,所有美國的先進芯片和技術將不可獲得,而華為仍將持續為客戶服務。”2019年5月17日凌晨兩點多,華為海思總裁何庭波在給員工們的公開信中寫道:“為了這個以為永遠不會發生的假設,數千海思兒女,走上了科技史上最為悲壯的長征,為公司的生存打造‘備胎’。”

  華為被逼到墻角,“備胎”一夜轉“正”。何庭波說,今后的路,不會再有另一個十年來打造“備胎”然后再換胎了,緩沖區已經消失,每一個新產品一出生,將必須同步“科技自立”的方案。

  從1991年成立ASIC設計中心,到2004年成立海思,再到2012年規劃自有操作系統“鴻蒙”,華為一直在打造自己的“諾亞方舟”,保障供應鏈安全。最近十年,超8000億元研究資金里,相當一部分被投入到“備胎”技術。“備胎”一詞也因此被賦予全新含義,指關鍵時刻能替代外部供應、保障正常運行的自主技術。

  長期以來,華為的服務器芯片業務被英特爾等西方廠家壟斷。斷供后,華為迅速開始大量生產自研的鯤鵬芯片補位,保障了華為云等業務發展。

  “美國的封鎖打壓雖然給我國高科技產業發展帶來陣痛,我國自主創新看起來道阻且長,但前途是光明的,封鎖打壓只會加速自主創新和國產替代進程。”中國社會科學院工業經濟研究所研究員劉建麗分析,如果一直有國外產品可用,不到迫不得已,企業一般不會主動去做國產替代。美國要搞斷供脫鉤,國內廠商勢必會頂上來,芯片廠商和設備廠商就有了發展機會。

  跨國供應鏈的運轉管理已不再是純粹商業問題,企業做大做強后須在實戰中學習如何更好參與新形勢下的國際競爭

  “美國遏制華為5G,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國崛起對美國制定國際規則主導權的沖擊。”清華大學國際關系研究院院長閻學通撰文稱,近年來,中國與美國在技術上的差距呈現縮小趨勢,在個別領域甚至超過美國。這難免使美國擔心中國在技術創新上超過美國,因為中國創新能力超過美國則意味著中國綜合國力將超越美國。

  面對美國發動的對華“技術戰”,要敢于善于運用國際規則維護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維護中國企業的合法權益。

  2020年8月28日,商務部、科技部調整發布《中國禁止出口限制出口技術目錄》,新增23項限制出口的技術條目,特別是針對美國欲收購TikTok的事件限制了部分信息技術的出口。2021年6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反外國制裁法》公布實施,圍繞反制裁、反干涉、反制長臂管轄等,充實應對挑戰、防范風險的法律“工具箱”。

  最近,美國政府提議組成“芯片四方聯盟”,以抑制中國大陸的半導體產業發展。但韓國政府對此心存疑慮,認為美國的建議不能完全接受。因為韓國企業在中國大陸設有關鍵設施,且中國大陸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導體市場。

  美國政府對華為的斷供,就招致了其國內的諸多反對。美國企業高通作為華為的核心供應商之一,之前便不斷游說美國政府,呼吁其取消對華為出售芯片的限制。據美國波士頓咨詢公司研究,長期來看,若美國完全禁止向華為等中國客戶出售芯片,這種完全脫鉤將使美國芯片廠商的收入減少37%,并使得其所占全球市場份額降低18%,對美國的全球半導體領導地位產生顯著不利影響。

  劉建麗分析,美國對高通等企業進入中國市場實施限制,意味著這些企業競爭力的受損,這恰恰為中國企業進入相關供應鏈體系、發展壯大自己提供了機會。這種情形已在不少領域顯現端倪。

  外部環境越復雜,越能激發中華兒女團結一心、攻堅克難的斗志

  新中國科技進步史就是一部自立自強的奮斗史。70多年來,面對封鎖打壓,我國始終奉行獨立自主、自力更生和自主創新、自立自強的方針,不斷突破遏制圍堵,兩彈一星、載人航天、預警機等很多重大成果都是被倒逼出來的。曾擔任中央科學小組組長的聶榮臻在回顧中國科技發展經驗時指出:“第一條就是自力更生,我們這個自力更生的方針,應當說是逼出來的,是一件大好事。”

  “面對外部技術封鎖和打壓,中國人發展科技事業的信心與意志從未動搖。外部環境越復雜,越能激發中華兒女團結一心、攻堅克難的斗志。”劉建麗說。

  盾構機,應用于地鐵、鐵路、水利等基建和能源領域,被譽為“工程機械之王”。19世紀40年代,盾構工法及其掘進裝備在西方誕生,隨后在德國、法國、美國及日本等國不斷發展成熟。我國在20世紀60年代也曾嘗試自主研制掘進裝備,但受限于基礎工業薄弱、人才隊伍缺乏等因素,國產化工作長期停滯。80年代末,隨著北京、上海、廣州等地大規模啟動地鐵建設,國外掘進裝備及隧道施工技術不斷涌入我國,受制于人的問題愈發凸顯。

  “盾構機代表了一個國家高端裝備技術水平,處于地下工程產業鏈核心地位。”鐵建重工掘進機研究設計院副院長張帥坤告訴記者,鐵建重工通過持續自主創新,用十余年時間打破國外壟斷,成為了全球行業領跑者。目前,以鐵建重工為代表的國產品牌盾構機已占據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場份額,盾構機從外國人的“印鈔機”變成了中國人的“爭氣機”。

  五軸數控機床,我國建設工業強國的重要工具,被稱作“大國重器”。

  “光洋集團對我國高端數控機床產業的主要貢獻,可以概括為‘自主可控,替代進口’。”大連光洋科技集團董事長于德海介紹,作為國內唯一一家只配套國產數控系統的五軸聯動數控機床制造企業,光洋集團掌握了從高端五軸聯動數控機床到機床關鍵部件的自主知識產權和生產制造能力,可以自主地、不受限制地設計、制造、銷售各類高端五軸機床及其關鍵部件產品。

  “我們就是在封鎖打壓中一點一點熬出來的。”回顧企業自主創新歷程,于德海說,20年前,他們需要購買兩臺數控機床,而國內企業沒有能力生產,只得選擇購買某發達國家的進口產品。沒想到對方賣機床的前提是,必須接受一個附加條款:進口機床的安裝地點、使用用途、加工對象均由其限定,任何變更都得經其批準,一旦我們自行移動機床,它就會自動鎖死,淪為廢鐵。正是這段“屈辱”經歷,逼出了創新突圍之路。

  突破封鎖、自主創新,從習慣性的追隨轉向開拓性的引領,實現更多的“從0到1”,我們一定會朝著建設世界科技強國目標不斷邁進。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李琳琳

人氣榜
跟牛人買牛股 入群討論
今日熱度
問股榜
立即問股
今日診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9-15 信科移動 688387 --
  • 09-14 森鷹窗業 301227 --
  • 09-14 邦彥技術 688132 --
  • 09-13 眾誠科技 835207 7
  • 09-13 中紡標 873122 8
  • 產品入口: 新浪財經APP-股票-免費問股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