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貨日報 記者 崔蕾
9月6日—8日,2022中國(鄭州)國際期貨論壇于線上舉行。在9月7日上午的“對外開放分論壇”上,新加坡交易所執行副總裁保德勝在演講中介紹,過去幾年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供應鏈中斷、需求抑制,全球范圍內風險管理活動迅猛增長,尤其是在大宗商品領域。
現在隨著宏觀不確定性的增多,在各類大宗商品,如農產品、能源產品、金屬以及大宗商品跨境運輸中,有對沖現貨市場風險需求的參與者正在持續加強風險管理。他認為,目前商品市場有三個明顯趨勢:第一,現貨市場參與者越來越多地轉向大宗商品衍生品來對沖價格風險;第二,人們越來越關注ESG衍生品;第三,交易所之間的伙伴關系持續加強。
“大宗商品價格波動加劇,促使許多實體投資者更認真地考慮利用衍生品進行對沖。”他說,干散貨運輸市場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全球90%以上的貿易通過海運進行,每年的海運貿易量估計約為110億公噸,其中近一半是干散貨貿易。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供應鏈受阻,全球貨運價格出現了“過山車”式的波動。波動性加劇導致越來越多不同類型的現貨市場參與者使用遠期運費協議(FFAs)對沖價格風險,隨著人們對衍生品對沖的興趣日益增加,FFAs交易量在過去兩年翻了一番。隨著許多不確定性的出現,航運業將受益于更有效的風險管理工具,這也是促使持續創新和擴大大宗商品衍生品種類的重要原因。
ESG衍生品方面,占全球GDP80%的國家已經承諾實現凈零排放目標,碳排放衍生品和其他ESG相關衍生品的開發將在幫助各國實現其氣候和社會目標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我們預計在衍生品生態系統中,能源金屬市場和自愿碳抵消市場兩個關鍵領域將具有強勁增長潛力。”他說,隨著電動汽車需求的激增和能源生產的脫碳化,預計未來20年,鈷和鋰等能源金屬的需求將增長數倍,這將對價格產生重大影響。
保德勝表示,目前新加坡交易所子公司波羅的海交易所,與鄭商所簽訂了諒解備忘錄,雙方將共同探討在航運衍生品研發方面的合作。此外,新加坡交易所與深圳證券交易所建立ETF方面合作,與上海證券交易所全資子公司合作,加強在中國的數據分發網絡,加強兩國資本市場之間的聯系。
“衍生品和相關金融產品將在中國實體經濟發展中發揮更大的作用,交易所合作可以快速推動中國衍生品市場的國際化進程。”保德勝說。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