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人民政協報
實體經濟是立國之本,也是財富之源。做大做強實體經濟,不僅能增加有效供給,還能有效提供就業,保障和改善民生。厲以寧擔任全國政協常委期間,對我國發展并保有一定規模實體經濟的重要性進行了深入論述,并積極為發展壯大實體經濟把脈開方。他多次談到,中國經濟是靠實體經濟起家的,振興實體經濟是中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任務,無論今后經濟發展到什么程度,實體經濟都是中國經濟發展以及在國際經濟競爭中贏得主動的根基。
經濟發展的著力點要放在實體經濟
“
實體經濟發展起來需要人才、新的營銷觀念、新的管理理念等,這些問題不是簡單說說就能實現。需要思考如何把農村中的營銷問題跟農業產業化、農業現代化結合在一起。如果不走創新這條路,生產出來的東西如果賣不出去,經濟就會陷在不好辦的格局中,工業要轉型升級、農業要脫貧致富、服務業要提質增效,除了在產品設計和質量上下功夫外,還要在營銷方面下功夫,打造真正的國際品牌,把具有中國特色的高質量產品推向國際。
”
厲以寧認為,對中國經濟來說,要擺脫經濟脫實向虛和“資產泡沫怪圈”的出現,在經濟實踐中就要旗幟鮮明地支持實體經濟的發展。制造業是實體經濟的主體,對于中國這樣一個大國而言,如果沒有強大的、高質量發展的制造業,工業化和現代化的奮斗目標就難以實現。而且制造業的價值鏈長、關聯性強、帶動力大,能為農業、服務業提供原料、設備、動力和技術保障,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現代農業、現代服務業的發展水平。所以在新形勢下,必須采取有力措施,努力推動信息技術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使之成為經濟發展的基礎和動力。
2009年4月,厲以寧在中央電視臺的中國經濟信心之旅專題節目上所作的《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的分析》報告中講到,受國際金融危機的影響,我國經濟主要是實體經濟受到了沖擊,因為近些年中國經濟的出口依賴度比較大,再加上出口的很多產品都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一旦出口遇到問題,就會對實體經濟產生沖擊。長期的經濟增長,掩蓋了我們經濟結構的矛盾,拖延了產業升級的時間,所以導致我們在受到金融危機的沖擊以后,主要是對國內的實體經濟發生了影響。因此必須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節能減排,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和效益。
2017年11月10日,厲以寧在北京大學“十九大與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理論研討會上的發言中講到,隨著我國經濟從過去數量型和速度型的發展方式向質量型和效益型發展方式轉變,必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把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作為主攻方向,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不斷增強我國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這樣才能顯著增強我國經濟質量優勢;必須把實現科技創新、綠色低碳、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源服務等領域作為新增長點來培育和發展,這樣才符合經濟發展中供需動態平衡的格局。
2017年12月2日,厲以寧在2017騰訊風云演講暨原子智庫年會的開幕演講中提出,制造業對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如何使中國制造成中國“智”造和中國“質”造?關鍵還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體經濟發展起來需要人才、新的營銷觀念、新的管理理念等,這些問題不是簡單說說就能實現。需要思考如何把農村中的營銷問題跟農業產業化、農業現代化結合在一起。如果不走創新這條路,生產出來的東西如果賣不出去,經濟就會陷在不好辦的格局中,工業要轉型升級、農業要脫貧致富、服務業要提質增效,除了在產品設計和質量上下功夫外,還要在營銷方面下功夫,打造真正的國際品牌,把具有中國特色的高質量產品推向國際。
發展實體經濟重在創新
“
現階段,一些民間資本不愿進入實體經濟領域,部分原因是做實體經濟難以取得很好的效益。那么,如何讓實體經濟獲得更多的利潤,從而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解決的方法只有加強自主創新,并且改進營銷方式,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利潤。
”
厲以寧談到,我國制造業的規模雖居世界第一,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依然存在大而不強、全而不精的問題,低端供給過剩與中高端有效供給不足并存,質量效益不高、核心競爭力不強的短板明顯。而西方發達國家在高端技術方面對我們的封鎖與打壓愈演愈烈,解決這一問題只能靠自主創新。
2012年1月,他在題為《國際競爭和中國制造業的前景》的演講中談到,我們今天的制造業總量也不算小,可是真正重要的是制造業的結構。國際競爭力主要不在制造業的總產值,而在制造業的結構。制造業的核心問題是創意,發展制造業的創意要敢于想別人不敢想的、還沒想到的新產品。有了創意才能有創新,制造業的創意是最重要的。為什么要有國有企業?因為國有企業能夠自覺實現國家的發展戰略,而民營企業要實現國家發展戰略,就要有政策引導,這樣民營企業會走上符合國家發展戰略的路。發展制造業要高度重視自主創新,20世紀90年代末,我國的彩電、照相機已經位居世界前列,每年大量出口,但這個時候我們的自主創新沒有跟上去,21世紀來臨后,平板、液晶彩電等代替了傳統顯像管彩電,數碼相機代替了傳統的光學照相機,我們就落到后邊了,現在還在追趕。所以發展制造業方面一定要立足價值鏈高端,這樣產品附加值才高,不然辛辛苦苦做的低端產品,雖然也是制造業,可是卻處于價值鏈的末端,抗風險能力和贏利能力都不高。
2012年3月12日,厲以寧在接受中國廣播網的專訪時談到,中國的實體經濟是有發展前景的,盡管虛擬經濟有其重要性,但實體經濟是前者的基礎。自主創新主要應當在實體經濟領域內進行,比如制造業。隨著經濟結構的逐步調整和自主創新的發展,會有更多實體經濟企業走到市場競爭的前列。現階段,一些民間資本不愿進入實體經濟領域,部分原因是做實體經濟難以取得很好的效益。那么,如何讓實體經濟獲得更多的利潤,從而得到進一步的發展?解決的方法只有加強自主創新,并且改進營銷方式,這樣,才能獲得更多的利潤。
2018年1月,在中國企業投資協會組織的實體經濟與創新論壇上,厲以寧再次談到經濟結構比總量更重要的觀點。他說,沒有經濟結構合理化就根本談不上工業化,創新是解決結構性失調的最重要的途徑,新時代的實體經濟必須高度重視創新。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促使美國重視制造業,啟動了再工業化發展戰略。美國的再工業化是對去工業化的否定,但也并非回歸傳統的制造業,而是走一條新型的制造業之路。我們也要在高端數控機床、工業機器人、智能家電、清潔能源、機電設備、電子計算機等產業方面堅持創新引領,強化科技支撐,以保持我國制造業的全球競爭優勢。
2021年2月文史出版社出版的《實體立國》一書,收錄了厲以寧在擔任第十至第十二屆全國政協常委期間倡導實體經濟、為實體經濟把脈的研究論文和演講稿等。其中,厲以寧在《自主創新和產業升級:中國制造業的必由之路》一文講到,自主創新和產業升級都依賴于企業。不管是國有企業、國家控股企業、民營企業還是各種混合所有制企業,包括位于價值鏈低端的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它們都承擔著自主創新和產業升級的任務和責任。政府起著規劃者、引導者和協調者的作用,應當嚴格按照產業政策給予相關企業幫助,并按公平競爭原則來對待每一個企業。
發展實體經濟的主體是企業
“
對于企業來說應該做到八個字:做精、做強、做穩、做大。做精就是在本行業當中做出自己的特點,如果不做精就沒法做強,不做穩就沒法做大。站得高才能看得遠,企業既要在資金方面有所儲備,更要有新產品、新技術方面的儲備,這樣在未來的國際經濟競爭中,才能夠占領制高點。
”
厲以寧多次談到培育一支適應產業結構演進與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的企業家隊伍的重要性。企業家是推動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新技術革命背景下的企業家不僅要具備相關領域的行業知識和技能,還要具備較強的企業家精神和創新能力。政府要采取鼓勵措施,引導更多優秀企業家向實體經濟匯聚,構建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讓市場機制在淘汰落后產能、協調供需平衡、激勵企業不斷提升效率和推動制造業轉型發展等方面發揮決定性作用,為企業發展營造更好的環境和氛圍。
2009年4月,厲以寧在南京所作的《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主題演講中談到,發展實體經濟的主體是企業,所以要大力扶植企業發展。扶植企業有兩重含義,一是扶植優質企業,二是扶植中小企業。優質企業要扶植,中小企業也要扶植,包括勞動密集型企業。因為在當前的中國,承擔了就業任務的主要是勞動密集型企業,解決就業的主要是他們。作為人口大國,我們絕不能忽視勞動就業這個問題,也就是說不能放棄勞動密集型企業,需要大力發展中小企業來解決就業問題。企業家尤其是民營企業家應該有發展實體經濟的信心,中國的民營企業從來都是在夾縫中拼搏走出來的,市場是靠新產品、新技術、新功能來擴大的,信心擴大了,市場就會擴大。對于企業來說應該做到八個字:做精、做強、做穩、做大。做精就是在本行業當中做出自己的特點,如果不做精就沒法做強,不做穩就沒法做大。站得高才能看得遠,企業既要在資金方面有所儲備,更要有新產品、新技術方面的儲備,這樣在未來的國際經濟競爭中,才能夠占領制高點。
2014年兩會期間,厲以寧在經濟界委員小組的談論發言中談到,回歸實體經濟,最重要的一點是要有信心。近年來,有一種論調影響了我們的企業家,即我國的人口紅利已經沒有了、資源紅利也就是土地都用得差不多了,改革開放之初的政策紅利也快用完了。因此一些實體經濟領域的企業家感到利潤空間在逐步縮小,導致一部分人信心不足,將企業轉移到比我們晚發展的國家去了,比如越南、柬埔寨、印尼等,因為在那里還有大量的廉價勞動力。還有一部分人把資金轉到了虛擬經濟領域。對這些問題,一定要有新的認識,我們新的人口紅利、資源紅利、改革紅利正在產生。大量的技工、高級技工已經成長起來,將來還會轉入專業人才時代,新的人口紅利正在產生。在資源紅利方面,新的資源紅利主要在科學技術上,只要有科學技術方面的投資,就會產生新的資源紅利,比如新能源、海水淡化等。而在改革紅利方面,需要有新的改革措施,新的改革措施出來以后,人口紅利、資源紅利自然就會不斷產生。
2018年6月19日,厲以寧在北大光華管理學院中國REITS論壇啟動儀式上發表了題為《培養更多的新型企業家》的開場主旨演講。他表示,企業家的培養光靠企業家精神是不夠的,企業家精神必須跟實體經濟結合在一起。“失敗是成功之母”是舊觀念。如果沒有新的思路,上一次的失敗只會導致再一次的失敗,只有通過創新,只有改變思路,才有可能實現成功。只有加大對知識產權的保護,才能更好地保護企業家的發展,也才能培養更多優秀企業家出來。在國際市場上,只有中國制造業企業、中國制造業產品、中國制造業品牌,而不分國有企業還是民營企業,只有這樣,才能加快制造業向高端、智能、綠色、服務方向的提質增效和轉型升級。
金融支持實體經濟發展
“
金融要發揮自身的作用,通過加大直接融資的力度,推進資產證券化以及支持相關企業以引進來和走出去等方式去促進制造業的升級發展。
”
厲以寧認為,實體經濟的發展離不開金融支持,加大金融對重點發展領域的支持,比如對高端裝備制造業、高新技術產業以及節能環保等具有大量金融需求的行業,有助于推進整個經濟結構的轉型升級。
2007年4月,厲以寧在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召開的調研座談會上提出成立科技銀行的建議,認為科技銀行能夠更好地幫助企業自主創新,讓科技型的企業得到進一步發展,這是關系到將來制造業發展最要緊的一個措施。另外,也可以積極探索專門發行科技債券,科技債券允許搞科技的企業發,也可以由國家發,還可以由科技銀行來發,這個債券專門用來幫助科技型企業來搞自主創新。兩年之后,厲以寧在南京的一場經濟報告會中再次談到了成立科技銀行、發行科技債券對制造業發展的重要性。國際金融危機對各國經濟的沖擊,實際上是一次國際經濟大洗牌,為了將來在國際上能立得住、有更大的市場和競爭力,自主創新就顯得特別重要。新經濟等于技術創新加資本市場,沒有資本市場技術創新的效果是小的,有了資本市場,技術創新的效果就能放大,實體經濟的發展就能更好。
2009年兩會期間,厲以寧在經濟界委員小組討論和接受記者采訪時就“怎么扶植優質企業”談道:一是政府可以采取注資的形式幫助優質企業,政府的注資可以采取優先股的形式,而不是采取普通股的形式。這種情況之下企業不用付還利息,如果企業將來發展得好了,政府可以賣出股份獲得收益,對企業和政府來說,都有好處;二是允許企業以融資兼并的方式來收購其他企業,這對優質企業的重組和壯大有好處;三是可以考慮采用國外換股的方式,即優質企業準備去收購別的企業,不靠銀行貸款、不靠融資,也不靠國家注資,而是把自己發行的股票交給準備收購企業的股東,這樣就變成收購企業的股東了,這就是換股。優質企業的發展,最重要的不在于給貸款,也不在于給補貼,而在于給訂單、給市場。沒有訂單、沒有市場,企業再好,也很難競爭過國外企業。優質企業發展起來以后,我們的產品在國際競爭中就能處于優勢地位。
2012年12月9日,厲以寧在中國經濟周刊和國資委新聞中心聯合主辦的第十二屆中國經濟論壇表示,虛擬經濟準入門檻低,炒股、炒房子、玩地產、玩金融都行,退出也容易;而實體經濟領域準入門檻高,要進入不容易,要退出也比較難。改革在很多方面都是要調動民間的積極性,民間積極性一調動,總的經濟就起來了。所以實體經濟的回歸,很重要的是要給實體經濟以金融支持。對于到國外去投資、轉移企業,現在也要有新的認識,既然我們過去是以低端產品出口為主的,所以自然是勞動力工資越低越有競爭力;現在轉移到國外把低端產品生產出來,然后再回到國內深加工,不也一樣嗎。
2019年11月,厲以寧在《北京日報》上發表《金融領域新開放需要勇氣和耐心》一文談到,世界經濟發展實踐表明,實體經濟是國民經濟的基石。無論是拉美國家的債務危機,還是1997年的亞洲金融危機,或是2008年的國際金融危機,都有一個共同原因,即國家或地區的金融發展創新嚴重脫離了實體經濟,導致金融業過度自我服務、自我循環。金融內生于實體經濟部門,實體經濟部門所擁有的金融權是金融體系的一個基礎性構成部分。從這個意義上講,金融根植于實體經濟部門,一旦金融脫離了實體經濟,金融泡沫的產生便在所難免。因此金融業加大對外開放,本質是要求進一步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為實體經濟轉型升級提供更有效率的金融服務。
厲以寧多次講到,要堅持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和繼續推進工業化并重。因為我們還沒有完全實現工業化,一個國家實現工業化主要看高端的、成套裝備的制造能力,高端的成套裝備生產在經濟中應該占據突出地位,我們離這個目標還有一些距離。制造業要認識到自己面臨的壓力,要想方設法縮小與西方發達國家在高端制造方面的差距。在這個過程中,金融要發揮自身的作用,通過加大直接融資的力度,推進資產證券化以及支持相關企業以引進來和走出去等方式去促進制造業的升級發展。同時,也可以通過融資產品的創新,為制造業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務。我們一定要有背水一戰把中國的制造業搞上去的決心和行動,讓制造業更好地在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中發揮自身應有作用。
(作者系全國政協農業和農村委員會辦公室主任)
來源:《人民政協報》(2022年04月12日 第06版)
作者:劉煥性
責任編輯:李墨軒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