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中國經濟上半年12.7%增長背后的三大重點

解讀:中國經濟上半年12.7%增長背后的三大重點
2021年07月15日 11:00 經濟觀察報

【重磅】A股連續6天成交破萬億,市場放量暗示變盤!與主力共舞,牛股成群!誰是下一個寧德時代?速速領取→

  原標題:解讀:中國經濟上半年12.7%增長背后的三大重點

  張奧平/文 經國家統計局初步核算,上半年國內生產總值532167億元,按可比價格計算,同比增長12.7%,比一季度回落5.6個百分點;兩年平均增長5.3%,兩年平均增速比一季度加快0.3個百分點。分季度看,一季度同比增長18.3%,兩年平均增長5.0%;二季度增長7.9%,兩年平均增長5.5%。

  如果用四季更替來比作中國所處在的經濟周期,那么今年三、四季度將是冬季的尾聲,2022年一季度或將迎來新的春季,那時中國經濟將會是“草木蔓發,春山可望”。

  重點一:上半年經濟主要靠外在動能出口支撐,內在動能投資與消費相對偏弱,下半年將逐步“反轉”

  從三駕馬車的數據來看,上半年出口依舊保持強勢,同比增長28.1%。這體現了,雖然全球疫情已實現一定的初步控制,作為最終需求國的發達經濟體也已開始逐步的復工復產,但中國依舊是全球制造能力最為全面與穩定的國家。因去年“低基數效應”減弱,出口在下半年雖增速會邊際放緩,但仍將維持在高增長水平。

  投資與消費目前相對偏弱,上半年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2.6%,兩年平均增長4.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同比增長23.0%,兩年平均增長4.4%。但從修復態勢來看,消費與投資均已開始邊際改善。

  首先,上半年財政發力整體較弱,前5個月公共財政赤字盈余近3000億元,與2020年前5個月的公共財政赤字1.26萬億元,相差1.55萬億元,下半年具備充足的發力空間,整體投資將更加穩健。

  其次,伴隨著央行7月15日降準0.5個百分點,中下游中小微企業發展困境將逐步得到緩解。中小微企業背后的廣大中低收入人群收入水平將得到一定的提升,就業將穩定增長,大量的消費力也將逐步釋放。中小企業與其背后的中低收入人群的發展欲望才是中國經濟健康持續發展的“流動性”,沒有“流動性”的中國經濟將很難有堅不可摧的“市值”。

  可預計,伴隨著下半年全球其他資源國經濟的逐步復蘇,出口將難再支撐中國經濟的持續穩定增長,核心動能將從外在出口轉為內在的投資與消費。而內在動能投資與消費才是中國經濟實現雙循環戰略中國內大循環的核心“痛點”。

  下半年起,中國經濟增長的核心邏輯與關注點將重新聚焦于投資與消費。預計伴隨著下半年的穩步恢復,至2022年,投資與消費將恢復至疫情前的常態化水平。

  重點二:上半年經濟通縮壓力大于通脹,下半年將逐步得到緩解

  上半年,全國居民消費價格(CPI)同比上漲0.5%,一季度同比持平。其中,6月份全國居民消費價格同比上漲1.1%,漲幅比5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環比下降0.4%。全國工業生產者出廠價格(PPI)同比上漲5.1%,漲幅比一季度擴大3.0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同比上漲8.8%,漲幅比5月份回落0.2個百分點。

  關于中國6月份PPI同比上漲8.8%,卻為何還要進行降準,“用寬松治理通脹”的討論十分不專業。

  首先,中國6月份PPI同比上漲8.8%,但是CPI僅同比上漲1.1%,CPI即便剔除因豬肉的主要拖累影響也僅同比上漲1.9%,距離2%-5%的溫和通脹水平具有一定空間。這背后顯示了上游通脹向下游傳導不暢,中下游中小微企業處于發展“停滯期”,終端消費疲弱。經濟正被通縮的強大地心引力所深深吸引,而不是通脹。

  其次,市場中出現“用寬松治理通脹”的不專業討論,本質是過于關注經濟短期周期的變化,而忽略了經濟長期增長的問題。

  終端消費疲弱,消費者消費欲望喪失一旦形成慣性,將會使得經濟陷入更長期的增長停滯困境之中,這也就是為什么發達經濟體在疫情嚴重期,通過財政赤字貨幣化,直接給居民發錢,在經濟復蘇期提升了通脹容忍度的原因。

  中國經濟因率先實現復工復產,目前韌性更強,正常化的貨幣政策空間充足,但仍需更加關注中小微企業的發展以及消費者消費、就業環境等問題。

  所以,通過降準而不是降息的方式,便是為了解決目前經濟的短期“痛點”,防止經濟陷入更長期的通縮之中。

  可預計,下半年伴隨著投資與消費的改善,央行貨幣政策將更加“以我為主”,堅持貨幣政策的穩定性、有效性,通過不搞大水漫灌的正常貨幣政策,進行結構性的寬松,使得中國經濟逐步走出潛在通縮困境。

  重點三:上半年亮點在科技,新基建作為經濟增長新引擎,能量正在加速釋放

  上半年,全國固定資產投資(不含農戶)255900億元,同比增長12.6%,6月份環比增長0.35%;兩年平均增長4.4%,比一季度加快1.5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投資同比增長23.5%,兩年平均增長14.6%;其中高技術制造業和高技術服務業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9.7%、12.0%,兩年平均分別增長17.1%、9.5%。

  在固定資產投資中,表現最為強勁的是高技術制造業投資,同比增長29.7%,這也是上半年中國經濟的最大亮點。自2020年實施新基建戰略,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中將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放在了2021年八項重點任務首位后,中國科技創新正在全面崛起。

  長期來看,中國經濟正處在關鍵的轉型換擋期,能否快速沖破中等收入陷阱,就要看經濟發展的主要驅動力能否從要素與基礎投資驅動轉向科技創新驅動。

  要推動科技創新、數字經濟產業的發展,首先要有良好的新技術基礎設施環境。中國新基建的提出就是為了技術發展提供良好的基礎設施環境,其中包括5G、物聯網、工業互聯網等通信網絡基礎設施,數據中心、智能計算中心等算力基礎設施,以及智能交通、智慧能源等深度應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融合基礎設施等。

  可預計,伴隨著新技術基礎設施環境的不斷完善,中國科技創新的效率將實現大幅提升,這也將為中國經濟的長期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海量資訊、精準解讀,盡在新浪財經APP

責任編輯:王珊珊

APP專享直播

1/10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7-19 雙樂股份 301036 --
  • 07-16 金房節能 001210 28.01
  • 07-16 霍普股份 301024 48.52
  • 07-16 唯賽勃 688718 5.85
  • 07-15 和達科技 688296 12.46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
    新浪首頁 語音播報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