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李稻葵
近兩年,局勢瞬息萬變,人們對未來眾說紛紜。
但對企業而言,必須對未來大趨勢有清楚的判斷,才能找準風向標。
未來趨勢究竟該如何界定?
7月9日,在諾亞財富第十屆私募股權投資高峰論壇上,清華大學中國經濟學思想與實踐研究院院長李稻葵發表了《“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經濟機會與挑戰》主題演講,將自己對于未來5-10年中國發展的挑戰、目標、改變、風險和機遇的思考進行了慷慨的分享。
以下是李稻葵教授演講精編,(部分內容有刪減)。
01
未來10年,中國面臨3大挑戰
首先分享一下我對整個形勢的判斷,因為沒有大形勢的判斷就不可能看清楚每天要面對的這么多挑戰和細節。
未來10年大形勢如何?我總結了3個方面的重大挑戰,這是我們中國未來整個發展都必須要面對的。
1. 國際形勢的挑戰
第一個挑戰大家其實都很清楚,來自國際。
國際局勢越來越復雜,中國可能很難再韜光養晦,以前經濟多贏、政治上求同存異的時代可能不復存在。現在他們都知道中國發展潛力巨大,而且中國發展的思路、治理體制與西方國家不同,他們不理解,就很容易起一些摩擦。
這些集中表現于,中美矛盾在未來10年還會不斷演化。
如果說之前特朗普是大戲的序曲,我們現在進入到大戲了。拜登新政府團隊非常專業,他們會深層次跟中國方面博弈。怎么博弈呢?我簡單總結為:經濟、金融、科技、軍事相對分離,但是協同作戰。
1)經濟領域:拜登的團隊以及未來下面的總統,我相信經濟上還是會和中國保持一定的合作,但重點領域肯定會針對中國采取對抗措施來遏制我們的發展。
2)金融領域:局勢極其復雜,正在博弈,有一件事我們要牢記在心——金融上務必要做一定的切割。我們有很多上市公司去了美國,過去20年來中國企業界成長最快的那些明星企業幾乎沒有例外,都在海外,主要是美國上市。
未來一段時間這方面會有所改變,因為這其中是有風險的,當然也有機遇。風險是之前布局在美國的中概股的股票會受到波折,機遇是未來好企業會回到A股、港股來,估值會高一點。
金融領域中美還在博弈,遠遠沒有定局,我們也不認為美國方面已經考慮好了,因為華爾街的利益和白宮的利益不一定一致。我們這邊也在研究,到美國上市對于我們來說是好事還是壞事,安全還是不安全,國內也沒有形成統一的戰略。
不過大趨勢是,我認為越來越多成長型企業會回來,首先在港股和A股上市,這是金融領域中美博弈的小結果。
3)科技領域:總體上來講是會分家的。科技是中美競爭的基石,是在未來10年中要占得先機應該關注的重點,美國人肯定會出臺很多限制性措施,在一些敏感的領域針對中國。同時,中國留學生、博士后到美國學習也一定會受到嚴格的控制。
4)軍事領域:雙方會互探底線,虛虛實實。美國會來挑釁,中國會給一定的回應。
未來是中美多方位、全面、深層次博弈的階段,我個人觀點認為,中國可以利用這10年打造出一個中美平等合作,或者說平等競爭的新型關系。但有一個前提,美國人必須接受中國的政治社會現實,目前他們對此心理上的沖擊很大,是不接受的。
2. 中國經濟發展本身的挑戰
未來5-10年中國所要面對的經濟發展本身的挑戰有很多,我今天只講一個,坦率地說這可能是最關鍵的一個——地方債。目前中國地方債的水平是非常高的,為什么說這很關鍵?我們來剖開分析。
目前影響中國經濟增長速度最直接的因素是什么?投資。這應該是沒有爭議的,中國消費相對穩定,出口波動占比進出口也有限,主要的影響就在投資。
那影響投資增長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是政府主導的項目,包括各種各樣的基建投資。
影響政府投資波動或者限制未來增長的是什么?地方債。
我有一個博士生做博士論文,我們每個星期都會開例會,他最開始研究的是中國債務問題,一點點順藤摸瓜,最后發現:中國債務水平高不是因為中國企業,也不是中央政府,根源在于一大批地方政府。而且這種債務是隱性的,通常以金融服務集團的形式出現,表現為金融服務、商業投資,使得債務水平一直居高不下。
包括我自己去調研,發現不少地方發新債補舊債,利率還很高,我去聽了數據都覺得害怕,說他們怎么還睡得著覺。
除了極個別的地區外,中國有大量的地方政府,自身稅收的增長有限,收上來的也會大量給中央,另一方面又背了很多債務,這種情況在未來5年一定會調整。
中國經濟增長挑戰很多,其他先不講了,未來幾年的重中之重就是地方債務問題。
3. 社會層面上的挑戰
現在我們中國社會進入了一個歷史上從來沒有出現過的局面。
4億人口進入中等收入發展水平,近2億人口接受過高等教育,18-22歲的國民中有50%上了大學,這是非常好的事情,中國幾千年從來沒有到過這個程度,但這背后也有別的含義——社會矛盾多元化了。舉兩個例子。
1)教育:越是收入水平高的家庭可能越是重視教育,大家都希望孩子受好教育,這其中就摻雜了競爭的元素。從幼兒園一路到大學,學區房、好學校、課外輔導……政府決策者不希望孩子們的教育完全由一些逐利的機構左右,但這背后是客觀存在的難題。
2)醫療:4億多人進入中等收入水平,這些人都會越來越關注自己健康生命的延長。同時隨著我們醫療科技水平的提高,醫療的費用在提高,醫生的教育成本也在提高。這有好有壞,好的是國民健康水平會提高,壞的是醫療成本也在整體提高。很多老百姓都說醫療很貴,但一生病都愿意用最好的醫療服務,價格一下子就上去了。這背后也是比較復雜的問題。
有新挑戰自然就有新思路,我們從“十四五”中可以有所洞察,這些與投資、經濟發展是環環相扣的,值得我們關注。
02 “十四五”規劃中,非常重要的3個目標
應對挑戰的新思路,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長遠規劃中也可以提煉概括為三個目標。
1. 科技
在這三個目標中,最突出的,要放在第一位的就是“科技”。可以說,沒有科技領域的進步和突破,我們的民族復興不可能完成,永遠都會被別人遏制。有些地方政府講要把科技作為重點發展的領域,寧可稅收少一點、GDP少一點、其他的資源、就業不那么足夠,也要發展科技,這其實是很好的。因為這就是中國經濟發展的趨勢,與各方面環環相扣。
2. 安全
以前我們從來沒有把安全和發展統籌起來這個提法,但在“十四五”規劃和2035發展目標中,一口氣講了很多安全,主要是三個方面:糧食安全、能源安全、產業鏈安全。
這講的其實是風險控制,不能盲目追求發展速度而忽視安全。
3. 低碳
低碳在“十四五”規劃中很突出,而且在落實的過程中恐怕還要“加碼”。之所以把低碳放在這么高的位置,原因很簡單:中國要發展、要成為受全球尊重的大國,必須在全球公共事務中做出自己的貢獻。
打一個比方,中國要從一個學習好、進步快的學生成為幫助全班同學復習考試、一起取得好成績的學生榜樣,這才能突破西方對我們的圍堵,這是戰略高度。
而低/減碳是西方人唯一認可或者說愿意跟中國合作的領域。
“科技”“安全”“低碳”,三個大原則,非常重要,但其實還是有些空的。它們跟我們具體有什么關系呢?接下來我會說以上一系列挑戰與目標引起的,中國經濟和金融未來5-10年會產生的格局性、趨勢性變化。
03 六大趨勢值得關注
變化主要有6條,側重有所不同,但全部圍繞一個主題——有機遇也有風險。
1. 經濟增速階段性下降
未來5年,甚至10年,我們要做好經濟增長速度在6%甚至5.5%以下的思想準備。
面對國際圍堵、經濟上的債務問題、社會層面難題的疊加,此時如果經濟增長速度太快,非常容易暴露風險點,5.5%左右在我看來是一個比較穩妥的中低速。
不過這樣的下降是階段性的,我堅定地認為,如果花上5年時間來解決重要問題,尤其是把債務問題等好好化解,中國的增長速度還會回去。我們必須記住中國還有10億人沒有進入到中等收入發展水平,這其中有巨大的發展潛力。
在這里有人會提到關于人口老齡化對于經濟增長的影響,我不認為這是致命的要素。可以計算一下,我國人口增速雖然下降了,但我們的健康人口在持續增長,國民受教育水平也在上升,這兩個因素結合,能得出的結論是2050年之前,中國的人力資源仍是在上升的。
所以雖然經濟增速會放緩,但這樣的變化是階段性的,好好調整當下的問題,日后大有可為。
2. 產業大規模重組
簡單來說,就是受經濟增速放緩的影響,一些經營不善的企業很可能會關閉、倒閉,而龍頭企業會做大。很多隱形冠軍會被打造出來。
隱形冠軍指的就是一般老百姓不知道的、消費者不知道的,但是在產業中間地位非常特殊,集中度非常高的企業。比如只有某一個企業生產某一種零部件,他如果出問題,全球產業都會停頓。這種企業江蘇很多,非常多都是搞配套的,未來他們的市場地位會被打造出來,這是產業大重組。
這其中的風險很明顯,就是企業倒閉,而機遇,在于投資。舉個例子,電梯。2年前調研,數據顯示我們國家有800家電梯廠,而在中國之外,全球大電梯廠只有10家。隨著未來房地產下降,電梯行業肯定會有一批大重組,這是風險也是機遇,如果能在這個過程中選對企業、投對企業,利潤就會上去。
3. 科技創新鏈條豐滿化
之前反復說過,科技是立足之本,國家會花大力氣扶持科技行業,以后圍繞科技行業就會產生一個產業鏈條。
在鏈條中,有的是基礎產業,比如生物原料、基礎測驗等,有的是給科技創新搞投資的,比如私募股權幫助企業上市,這樣一來,科技創新鏈條就會帶動金融、科技測試、原材料等一系列產業大規模發展。
這其中仍然是風險機遇并存,得選對、選好產業,其中涉及很多專業領域的問題。
4. 消費多元化
現在有兩類產品賣得不錯,第一類是面對廣大消費者的,一般產品賣得很火。
舉一個小例子。我們都喜歡吃方便面,但近兩年,有一個有意思的事情是,廣西的螺螄粉正在部分取代方便面,尤其是在年輕人、大學生群體中。我一開始不懂是怎么回事,就自己去下單買回來,再一看,明白了。
螺螄粉對比方便面:
第一,健康,不是油炸的;
第二,味道比方便面好多了;
第三,貴。這其實就是消費升級,普羅大眾的消費升級。
第二類產品面向高端消費業。比如最近一年多高端車賣得好,一些進口的德國品牌供不應求,中國消費多元化,不僅低端在升級,高端也在發展,這是大家應該關注的發展方向。
5. 金融在升級
未來5年金融行業有大的變化在升級,其中又能分成三點:
1) 非標產品的供給側轉型
現在大量的非標產品,表面上看可能是某一個信托、某一個公司,背后其實是地方債,由地方進行擔保。這樣的非標產品我相信未來5年會轉成公開的、標準化的政府債,因為很多地方的債務本質上講中央應該承擔過來,地方因此做了很多中央政府該干的活,導致目前的一些做法不可持續。
2)上市公司的結構變化
未來,我個人認為大趨勢上,中大型的企業和一大批的科技型企業主要將在A股和港股上市,而非赴美上市。一方面是美國人有所顧慮,另一方面是這其中有很多細節問題。比如信息披露等,相關法規的問題很復雜。
我昨天跟一個專業人士請教,發現我們國際證監會搞的規則還是太復雜,這方面應該呼吁改革,希望流程上做一些更合理的簡化,讓更多好企業回來。
3)不同類型的資產,投資回報分化
以后的不同類型的資產,以及每個類型資產內部的投資回報一定是分化的。以固定收益為例子,將來肯定是風險高的一部分地方債利率高,風險低的國債利率低,這樣一來,市場定價也一定會拉開。
以后金融投資,我們必須專業化,而不能像過去一樣依賴道聽途說。我講大實話,中國金融未來有機遇,但是會更加復雜,需要專業,專業專業再專業,理性理性再理性。
6. 區域化
我們經濟的發展、金融的發展未來還有一個特點——區域化。
總體來看,未來南方和沿海一帶,以及幾個大的城市群,包括長三角、大灣區,成都、重慶,長沙附近大的區域發展會比較快,同時很多城市的省會地區發展會比較快,人口資源將更加聚集。
正所謂搞經濟地方要選對。
而在國家政策層面,我相信一定會把北方的一些人口流出地方關注起來,幫助他們找到一些核心產業,讓沒有離開那個地方的人群也能夠得到相應的發展。
李稻葵對2021年經濟預判
結語:長期更有耐心
最后,關于未來10年的發展,我們可以說經濟和社會的發展還會持續,中國還會往上走。
但是同時,未來的5-10年我們將面臨比較復雜的環境,投資的機遇仍然有,但是會變得更加復雜。
這種情況下,我們一定要保持理智、客觀,不能像過去一樣拍腦袋、拍屁股、拍胸脯來決定事情,要保持專業和理性。
中國的向上發展是未來的一個長期大趨勢,盡管這個過程中要克服很多現實難題,但這個過程必定是向上的,企業家們、經濟學家們要保有長期的耐心。
本文原發于微信公眾號正和島
李稻葵在諾亞財富第十屆私募股權投資高峰論壇上發表《“十四五”開局之年,中國經濟機會與挑戰》主題演講
(本文作者介紹:清華大學經濟學教授)
責任編輯:陳嘉輝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