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国产 亚洲 小说图片,337p人体粉嫩胞高清视频,久久精品国产72国产精,国产乱理伦片在线观看

江小涓:更高水平的外循環能夠促進新發展格局

2021年07月15日09:11    作者:江小涓  

  文/江小涓

  我們發展經濟學主要研究相對低收入國家的發展問題,那么中國很快已經過了一萬美元,如果沒有意外的話,我們在十四五末期大概會進入高收入國家,我們怎么看這個學科?一些基本的原理對我們發展的一些重要的作用。我今天選了一個主題,在這個階段我們的外循環或者對外開放對中國經濟發展會起什么樣的作用,我想它是兩方面,一方面我們自己在階段在轉變,另一方面國際環境在變化。

  現在國際環境變化和我們經典的發展經濟學講的內容和外部的聯系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所以它內外都是一些新的變化。看這個問題一定要理解我們國內國外的新的形勢。

  現在是中央的最新部署是新發展格局,從去年上半年就開始了。大的提法叫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但是從去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五中全會到今年的十四五規劃,對開放對外循環的作用的重視度,起碼從表達出來的感覺是在提升的,這是十五中全會和十四五規劃提的要求。

  第一,堅定不移的擴大對外開放,要深化要素流動性開放,要穩步拓展制度性開放,這兩個提法都是很有意義的,那么要以國際循環提升國內大循環的效率和水平,實現雙循環相互促進,那么這個提法都是在去年年底前后到今年開始堅持了一個非常新的提法,那么背后我們的理解到底是要說一種什么樣的政策要求和對問題一個什么樣的理解呢,我們從三個方面今天跟大家分享一下。

  首先我們看一看新發展階段,和我們40年前開放,30年前20年前那種外循環在這個階段它的重要性是在下降,我們看一些數就可以了。然后我們講一講外部在發生什么變化。數字時代的全球化它是一個全面的全球化,和我們原來傳統全球化主要是制造業的全球分工已經不是一個概念了,它是整整一個全面的全球化。所以我們要以更高水平的外循環的促進整個我們新的發展格局。

  那么新發展階段就發展到現在,傳統外循環的重要性的確是在下降,我們先確認一下這個事實,我們409.7%的高速度,如果我們講表現特別優異的兩個因素,一個是我們的改革,一個是我們開放。非常大口徑的外循環,支撐了中國過去40年非常優異的經濟的表現。

  我們看看這個數字,大概我們的貿易依存度,我們挑一個指標看一下啊,1980年的時候我們只有14.1%,2006年是最高點,入市后的5年,我們達到了64.5%,這個時候這就表明了外循環在國民經濟中間的地位是顯著增強的。

  大概改革開放將近30年的時間里邊,我們的外貿依存度是持續的上升的,從國際上看這個指標也上升的很明顯。

  改革開放我們挑了1億人口以上的大國做一個比較,那么改革開放初期的時候,外循環在我們經濟中間的地位是比較低的,在1億人口以上的大國,我們是倒數第一位,我們的開放度最右側的一個主體是大國的平均數。

  那么到2006年的時候,我們已經跳到了第二位,已經比很多傳統的開放大國的外貿依存度還高,最右側的是大國的平均數,我們也明顯的高于了大國的平均數。

  所以開改革開放前30年,我們一直是一個非常大口徑的外循環,對中國經濟的發展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我們看看這是早期的勞動密集型的制造業的狀況的局面,這就是都是真實的圖片。員工關門的時候,下班的時候員工出場的局面,那么右側是一個我們比較早期的服務業的所謂的數據加工企業當時還挺有名氣的,2000年2000年前后的時候,實際他就是很多的學生一人一平米的格子,然后做一些數據加工啊,所以無論是制造業還是服務業,在比較早期的時候都是非常勞動密集的工作。

  這是我們一些早時候的外資企業“三來一補”(“來料加工”、“來件裝配”、“來樣加工”和“補償貿易”的簡稱)的企業是其實看見人比看見設備更密集,就是非常勞動密集的企業。

  我們30多年的時間里邊外循環的主要的密集的作用比例持續的提高,它是一個國際競爭的格局中,全球市場是要競爭的。最重要的還是發揮了我們勞動密集的突出的優勢,在很長時間里邊是有爭議的,說我們出口什么也沒有得到。最后就得到了一點加工費。那么這個說法確實是對勞動者極大的不尊重,加工費是勞動者的勞動收入,利潤是投資者的收入。在中國那個時代的有大批量極低收入的勞動者急需進入到現代經濟過程中間去提高收入,其實出口中間在那個階段加工費大概占到50%,它是提高勞動者收入的這個表現,利潤只是提高資本者資本收入的表現。

  所以在那個時候勞動密集型的出口加工制造業,它就是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和收入的機會,我們可以看一看這個紅線的部分是2002年的時候,我們百萬資產工業凈資產能吸納的就業者的人數,大概100萬平均是6個人,那么在這個紅線上面都是我們傳統的出口大行業,文體用品制造業、服裝、紡織制造業等等,工藝品、家具制造、紡織等等。

  那么他們百萬凈資產吸納就業的能力要強很多,最上邊的都是百萬資產,可以吸納4~5個人就業。那么下邊的當時基本上是我們國有大企業控制的一些資金密集型的產業,那么他們吸納就業的能力是非常弱的,最下邊的幾個石油加工,這些有色產業,鋼鐵行業等等,大概100萬凈資產就吸納一個多人就業。

  但是我們出口行業百萬凈資產是可以吸納起碼四五個人就業,這個時候對我們大量的農村的極低收入的勞動力進入到城市,進入到現代產業中間,發揮了極為重要的作用,所以它不僅是一個內外循環的問題,它是一個收入分配的問題,是一個現代經濟結構的問題,是一個人的生產生活方式的改變的問題,所以它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這是我們講在那個時候的外循環,那么現在中國進入了發展的新時期。

  最重要的我們可以說很多因素,但我個人看來從我們今天講的主題看,最重要的還是我們要素稟賦的結構發生了極為重要的變化,現在我們的經濟規模、貿易規模、跨國資金流動規模都是世界的前列,那么國際經濟、政治經濟環境也發生了很大的變化。所以確實我們從傳統外循環,傳統對外開放的結構來看,下一步經濟發展中間外循環的作用是會下降的,而且已經在下降了。我們就看一個因素,對外開放最關鍵的就是國內要素稟賦的顯著改變。

  記得十幾年前我在社科院的時候對學生講,中國國情有4張圖,我們要講中國國情的話,那么這是最重要的一張圖。這都是一些非常重質量的一種結構圖,其實這小政策根本就調不動,不管你愿意什么模式,喜歡什么模式,它是給定的一種模式。左邊這張圖就是80年代,在1980年我們的一張圖,里邊6個柱體分別代表的是我們生產要素占全球的比重,在那個時候我們勞動力占全球的比重大概要將近23%

  下邊三個主體分別是耕地,淡水和石油資源,占全球的比重大概在3%~6%。最后兩個投資和研發投入所占的比重,在我們開放初期,我們生產要素如果一個現代生產過程要發生的話,這些要素必須全部結合在一起。

  那么在那個時候我們面對這樣一張圖,其實中國發展道路沒有什么大的選項在里邊,首先假如你想讓這么多的勞動力都進入到現代生產過程中間去,你就要他和其他現代生產要素結合和資金和技術。不僅僅和農業中間的土地相結合,應該是你面對這張圖,怎么選擇發展模式。首先肯定勞動密集型產業是一個最重要的選項,用盡可能少的資金和技術投入,能夠讓更多的勞動力就業,這就是勞動密集型的第一個的含義。

  所以第一一定要發展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第二就是說我們自己畢竟國內的消費結構它是一個有匹配的,不能無限制的只消費勞動密集的服裝鞋帽家具。工藝美術品等等,它不符合我們消費結構的需求。

  希望把我們一部分勞動密集產品能夠出口到國際市場上去,一定要理解全球要素流動中間,勞動力是流動力比較差的一個要素。如果勞動力和資金可以一樣跨境流動的話,其實很簡單,我們的勞動力可以到海外去就業,因為那邊收入要高很多,也正因為勞動力流動不了,我們只能在國內生產出勞動密集型的產品,然后向海外出口。

  從這個含義上講,勞動密集型產品只是勞動力跨國流動的一個載體,我先制造出來再讓它出去,所以我們有大量的勞動力產品。由于這張圖勞動點非常的便宜,因為它是特別充裕的要素,所以我們就有大量的勞動密集型的產品出口,那么這兩項加起來還不夠,我們勞動力實在是太多了,所以我們希望盡快的有其他生產要素能夠增長起來,然后和他們來結合,讓他們進入到現代生產過程中間去,我們可以慢慢積累資金,技術也可以積累,但速度太慢,所以我們盡可能的希望來引進資金技術,加快這兩個最短項的要素的成長的供給的速度,讓他能夠和更多的勞動力結合。

  我們有這張圖別人就有翻過來的圖,在那個時代美國的勞動力占全球的5%,但是他的投資能力占全球的30%,所以他來講的話勞動力是短缺,但是資金是富裕,到中國來投資會帶來很大影響,使短缺要素變得收入更高,所以在這個時候,我們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大量出口勞動密集型產品,大量的引進外資,大量的引進技術,其實也不是一定是設計好的,而是在發展中間我們這張圖決定的一個非常自然的選項。

  這種模式一直伴隨著爭論,為什么要讓我們的勞動力用那么低的收入去給國外人生產產品,爭論是一直在,但是這個過程一直在進行,這是幾億人,幾億資金太大的一個重質量的一些因素,我說這些因素實際上是政策調不動的,它發展過程只要你放開,只要讓市場發揮作用,只要讓勞動力流動,只要讓大家各個生產要素的持有者有選項的話,這個模式是必然會發生的。

  這是我們在開改革開放初期的一個結構,那么右邊這張圖就是我們2019年的生產要素的結構了,40年之后我們勞動力的比例有明顯的下降,大概下降了三個點,但是中間三個稟賦天賦的要素其實是動不了的,淡水,土地和石油。這三個依然是這樣一個狀況。那么變化最大的是我們全球投資能力在全球所占的比重和我們研發投入在全球所占的比重,可以看到我們資金投入所占的比重已經超過26%,2000年我們已經超過32%,比重非常的高,我們研發投入占全球已經達到21.2%,去年已經超過了23%。

  所以這個數據我們上得非常快,其實面對這張圖,我們經濟怎么發展,相當程度上給定的,就是勞動密集型已經不算是特別有優勢的行業。

  那么資金方面,其實在中國要錢的人很多,但是資金扣除風險之后的回報率在中國一定不是全球最高,道理很簡單,就是你的資金相對是一個富裕的要素了,那么技術也是這樣,現在很多人講說不投入不研發不更新要死,更新死得更快,因為技術的層面的供給的競爭已經非常強了。

  所以這幾張圖,右邊這張圖就決定我們傳統那種大量引進資金,大量出口勞動民營產品,肯定不是我們下一步經濟發展的一個主體模式了,它還是一個基本面決定的,不是我們能夠調得動的一些東西,那么在這張圖我就是畫了兩端的圖,其實每5年畫一個圖,你可以看出它的變化,大概在06 、 07年開始的話,我們的投資能力和資金的投入能力就開始快速成長。

  那么與此同時,其實我們的傳統的外循環的作用已經在開始下降。我們在前面一部分講到了2006年外貿依存度達到一個高點之后,我們就持續開始下降了,現在已經降到了30%多。

  在全球的中間我們從最低跳到了2006年的第二,那么現在回到了大國的中間的狀況,和我們大國的平均數比稍微略低一點、我個人的感覺我們應該波動中間起起伏伏應該還有一定的余地,但是想讓外循環再回到10年前的狀況,完全不可想象就那樣一種格局。所以大體上我們現在基本處在一個相對正常的位置。但是不等于說平均數就是一個正常位置,但是就從國內國際的比較看,應該還有一定的上升的空間,但是不會特別的大,就從比重來看,這是一個點。

  這是我們剛才講了40年,外循環的作用從低到高,背后的變化,我們整個要素稟賦結構的根本性的調整,當然還有國內市場的增加,加大,國內消費能力的提升。

  有很多的因素,我們今天時間也就講一個,那么在傳統全球化下降的同時,我們講這個數字全球化的快速的推進,數字全球化最重要的一個特點就是全鏈的全球化了,我們傳統全球化主要還是制造業產品的全球分工,那么到了數字時代的話。

  首先研發全球化,整個全球的共同研發技術成為了全球技術創新的主體模式,我們一會看看數。

  第二設計全球化,現在真正的復雜技術產品都是多國共同設計的,因為現在設計本身就是一個很資金密集的很技術密集的過程,它是需要大量很復雜的軟件來共同來完成的。

  第三當然制造全球化。我們今天沒有時間講,傳統的勞動密集型的產品的全球分工基本停滯了,它分到天花板了,1個汽車17個國家,34個重要的零部件共同在17個國外生產,它再細分的話,勞動的成本技術匹配的成本等等運輸的成本會增加,所以傳統的離散型的制造業的分工大概見頂了,但是新的復雜產品的全球分工其實是更深入的,我們看個例子。

  那么在研發、設計、制造、全球化的同時,服務全球化在數字技術的支撐下的快速的提升,其實它的影響對收入分配對產業組織的影響比制造業分工更突出一些,另外公共服務開始全球化,特別在這次疫情空間。

  那么首先看看研發的全球化,現在真正前沿技術的全球共研技術共同兩個國家以上共同注冊專利,就一項技術共同獲得專利的收入,現在是主體,單個國家注冊專利的真正的前沿技術和產品已經是少數現象。那么在在共創共研技術中間,中國所占的比重是在快速的上升。

  從上往下看,第二個紫色的部分就是中國所占的比重,它是5年一個段30年之前的全球共研前沿技術中間90%就是美國、日本和歐洲這三家。

  那么到現在美國中國和韓國已經切走了25%,中國已經將近20%,這還是17年的數據,那么現在的數據大概比重在上升的更快,這是第一,就是研發的全球化。那么不光是國外在引導,其實我們也有非常多的創新,這是我們一個網站(舉例“橙色云”),把全球的研發人員以個人的名義,然后讓他上網拿到一個設計任務之后就在網上招聘,研發組他自己有研發的項目組的這個主持者,然后每來一單招聘研發者來共同研發,他就是我不跟機構打交道,機構開價太高。其實機構中間的核心研發人員晚上可以讓幫他來做這一項研發,它是一個共享研發,共創研發,這樣一種眾包模式的研發。

  現在國內最大的一個企業,全球最大的企業實際上是在中國,兩年之前萬名科技人員,最近已經有26萬名研發人員在網上,來一單做一單,不是單一養一個。

  現在研發的共研性很強,對很多機構來說,單個機構拿單是非常困難的,所以他不養一個機構,因為是非常昂貴的,大家都知道,所以進行外包,這是共創研發平臺。那么現在真正的全球復雜產品的設計都是全球共同設計的。

  比如這有一款車,大眾高爾夫它的最新的款是30個國家,415位設計師共同合作設計的這樣一款新車。那么它從草圖開始,從渲染這個效果開始,就是在網上共同研發,那樣你要大家說不好,我們幾分鐘再渲染一圖,大家看看討論,然后把草圖大體定下來以后,再開始零部件的設計。

  第二個圖,它可以反反復復的配反反復復的設,那么全球多國首先可以用最好的研發人員,我們現在最大的車廠,真正新概念車的推出都是隔年的,不可能每年都推出。那么在這樣一個頻率比較慢的研發機構中間,其實你是養不起來,在每一個環節都最高端的研發人員,是非常昂貴的。

  所以現在車的研發越來越專業化,都是外包出去設計的,實際上它在每一個環節顏色的設計,形狀的設計和它本質的一些這種設計中間,在每一個點上都可以用全球最頂級的研發人員來合成。

  所以它設計完了以后,那么這個車它需要60度的高溫能耐是,零下30度的寒冷能耐,在月光在日光下都要很漂亮,它有很多的要求全部在網絡空間,所以新車沒有一張圖紙,沒有一個零部件的模型,沒有一個整車的模型,然后全部在網上做完之后就出車了。

  所以它最重要的就是時間及全球最好的設計研發資源,然后它還有一個匹配全球的文化,比如他曾經出過一款前邊的排風的口的形狀,然后我們香港的設計人員就說,你這個形狀在中國文化中間就是一個棺材的形象,是非常不吉利的,他要避免所有對手對它延伸出來一種不祥不利,對一種文化的不敬,在這個層面他要想把它全部的給去除掉,大體上例如現在車飛機復雜,這個制造產品都是這樣一種模式在做。

  比如復雜的新產品全球共治,這是787,擁有將近300萬個部件,設計的時候沒有用過一張圖紙,沒有任何一個1:1的模型,上千個工程師在全球同步,因為它需要匹配的,比如材料的耐勞程度它是需要匹配的,耐溫的程度,疲勞的容納程度,所有的零部件是要匹配的,所以它必須同步在設計。

  所以我們講現在的制造業產品在復雜制造業產品中間,它是本源全球化的。波音737最早是北美出生的一架飛機,隨著全球其它地方加工能力的成長,加工成本的下降,它向外轉移,從最早7個經濟體的共同制,然后到最后的14個經濟體的共同制,它是逐步往外轉移的,但是這種產品在設計的時候,是考慮到各個國家最好的制造能力在哪里,就往原處設計在的地方,在國外和全球布局。

  所以,真正的現在的制造業基本上是一個全球共治,就本源全球化和轉移全球化是兩個概念,現在的制造業產品它原則上是本源全球化一些產品。那么服務業相對來說就是新的。

  我們在我當學生的時候,我的老師教我就是說服務業是非貿易的,它是一個不可貿易的產品,由于服務是一個勞務過程,服務過程和服務接受同時同地。不可錯位不可錯時。所以服務是一個非貿易的產品。但是現在就是說在這之前我們服務可以遠端提供,維也納的音樂會我們可以在在中國聽,國外老師在那上課,我們可以在中國聽課,我們可以和遠端的醫生連線,然后我們做醫療的遠程診斷都沒有問題,但是服務業沒有從來沒有大規模的有過制造業那樣一個產品,多國制造。

  最后我們把每一個國家的制造的優勢或者某個加工環節的工藝的優勢匹配到一起,做成一個完整的產品。

  服務業我們基本上極少有類似這樣全球分工,最后提供一個完整的服務的過程,它這是需要對通信空間的一個理解,這個是一個我們國內最好的生產者服務平臺,也是全球最大的,它的位置在重慶。基本上在生命全周期的消費者和需求者都可以上網,大約有2200個網上的人員。

  那么他是這樣,就是說當你一個企業它全生命周期,你說我想辦一個企業,我要設計一個logo,然后你要刻畫好你對這個logo的定位,比如說面向年輕人,不需要文字就可以理解它的含義,它要比較活潑,能看出它是一個快速迭代的,當提出一些要求之后,在網上,然后這個平臺就自動給你匹配,可能匹配你的供應商就和你上淘寶去購物是一樣的,然后你在里邊你再往下挑,然后最后你去和他匹配,供應商設計師可以在國內可以在國外,他是全球招聘來的,所以有了平臺之后,這種過程就變得是完全可能的。

  那么這個是一個很有名(指音樂會),就是去年5G出來以后,我們終于有了傳統不可分工提供的這種服務,可以在全球分工提供了,以前音樂會的演出樂手的演奏和服務消費得同時同地,然后現在可以在北京聽維也納的音樂會,那邊是一個整裝的樂團在演奏,但是所有的整裝樂團是不可能把全球最好的樂手集中到一個樂團里來的,但是現在全球分工這個模式出現以后,我們世界上的音樂家他們合作做了一臺音樂會,音樂會的樂手在全球不同的地點,這是可以實現的。

  這個小提琴在德國,第二小提琴在西班牙,中提琴在蒙古,大提琴在瑞典,鋼琴在美國,這個電音鼓在日本。在不同的地點,可以合作提供一臺音樂會,那么它的前提是這樣,在地球上任何一個地點聽到音樂會的話,它的傳輸距離超過2萬公里,這是第一點。第二就是你在任何一個地點聽的時候,6個樂手的傳輸距離是不一樣的,有的在你的鄰國,有的遠在天涯,有的在600公里之外,有的在14,000公里之外,你能聽到這場音樂會是合成的,那么它要求網絡的保真程度非常好。第二,網絡絕對不能有時間的遲延,極低時間遲延,大通量的網絡才能做成這樣一個音樂會,那么在5G出現之后才有可能。算了時間原因我們就聽一點點休息一下,聽上去沒有任何的違和感是吧?音樂對時間的要求一致性要求非常高是吧?(休息)

  所以這種服務模式的提供其實比制造業的分工帶來的影響更大,制造業你本事再大,你得一一臺生產出來,你無非是單位產品的生產成本低,你規模大是吧?這種服務業的產品真的是贏者通吃,所以他對那個區域性的次一級的服務供應者的消解的能力是非常強的。

  在音樂因為剛剛開始,但是進展非常快,比如在體育比賽中間職業體育比賽中間,現在網絡中間前段時間歐冠。你在網上看的感覺他的轉播的保真的傳真效果,你肯定實在是不愿意再去坐到現場去看一場足球比賽了,所以他對次一級服務市場的消解是非常快的。

  那么只有這類服務它才有這種消費者只選最好供應者、贏者、贏者通吃,它帶來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今天我們沒有時間展開了,就希望我們如果有同學的話,這個問題是可以好好做一下研究的。那么在我們講了從設計研發、制造服務,那么現在公共服務像教育的跨境的提供的也在5g技術之下變得非常厲害。

  我們清華大學和15個國15個大學成立了在線教育聯盟,是共享一些實驗實證課的,以前我們有遠程教育,無非老師在遠端你聽,只能傳輸的是文字和聲音,所有和動作行為相關的,有很多工科要有實驗,職業體育要有職業的,學校要有實訓,那么在原來都是做不到的,它和真的課堂是不一樣的。

  那么老師需要讓學生分組互動,多點溝通都比較困難,那么現在越來越像真的這個過程,我們有了VR、 AR之后是吧遠端做實驗,遠端做解剖,就跟真的是一樣的。你要止血前然后加的慢一點,然后血流一地,他真實的情況變得非常真實,所以全球可以共享某一個學校最好的某一點課程的內容,變得完全可能。

  那么在全球醫療中間,我們防疫中間,因為我們比較早,武漢大概到4月份之后,我們有四五萬名到過武漢的醫生就回到各自醫院了,然后各地的病人也控制的比較好,但全球一全球的疫情非常的嚴重,特別很多發展中國家根本就不知道怎么對付這個場面,所以這是一個企業做的平臺。

  “阿里醫生”他們幾家把中國各地的醫院去過武漢的醫生連接起來和100差不多100個國家的醫院連接起來,既可以上課告訴你怎么治,也接受一對一的咨詢。

  另外它平臺提供11種語言的自動翻譯,這個時候在很多發展中國家的影響是非常大,你有了危重病人,然后你喊一聲一定會有人上臺,他是匹配好了的,然后告訴你你說什么癥狀,我告訴你怎么我們是怎么治的,大概這樣一個過程。

  所以全球真正的抗議的公共服務的合作,在數字空間也變得是可信度變得非常高。

  總的來講就是說我們看到了好像舉一些例子是吧,制造轉走了,制造停止了,那都是傳統全球化的這樣一個狀態。

  一定要理解數字全球化,像以前的制造業為主,正在向全鏈條的延伸,實際上全球的經濟聯系是更加幾個,然后我們講講最后一點,我們要以更高水平的外循環的來助力新發展格局,我們還是非常需要兩種資源的。這是我們剛才看到的我們國情結構圖中間的三個短板,淡水土地和能源,這是我們能源的一張進口的數量和進口的依存度。

  大概在2003年的時候就花了很大的力量,所有的領導層都在關注請了很多的,專家說怎么能把我們能源石油的依存度降下來,當時剛過50%,但是在一邊研究中間一般高呼中間我們石油的進口度持續在上升,那么現在已經到了80%,我們進口的大豆,就是說進口的大豆在我們做經濟學的人看來,其實進就是進口土地和水,一噸大豆是10畝地,這是誰給我講,但是10畝12畝地,我們進口1億噸大豆,我們10億畝地土地是我們最短缺的資源,剛才可以看到,糧飯碗要端到自己的手上,但是豆它不是什么主食口糧,它有很多的作用,它有很多的調解的余地。

  所以在東北把那點種豆的地做一個加工廠,然后進口國外的豆做了加工再出口,給這些當地的居民帶來的收入的提升,那不是一點點,當然還是基本我們有一個基本面的安全的保證之后能做的事情,這個是很多的。

  這個一定要理解,就是我們講勞動密集型產品的出口是勞動力出口的載體,這些資源密集型產品的進口,其實就是你資源進口的載體地進不來,水進不來,我們大量進口不含土地含水的這個產品,如果你要一定要自給自足的話,不是做不到,就你會有你資源配置效率的下降,作為代價。

  我們有一個判斷在安全和效益中間找到一個好的平衡點,所以我們仍然需要兩種資源,我們也仍然需要兩個市場,這張圖我們剛才說到了,我們資金的占全球的比重原來非常低,但是現在我們資金占全球的比重已經高出我們其他生產要素占全球的比重了,我們經濟學上就直接可以推斷,一定會有大量的對外投資發生。

  我們看看上面紅色的這條線是我們引進外資,藍色的線是我們對外投資。大體上從2004年2005年開始,我們的資金占全球的比重基本上達到了一個比較均衡狀態,而且往上走的時候,我們對外投資上的是非常快的,中間我們收拾過幾次,就老說國內需要資金,但是這個勢頭還是非常難打,我覺得中國非常穩定的,要成為一個對外投資超過吸引外資的國家我覺得,如果這一條做不到的話,我們發展經濟學我們做關門吧。這應該也是。一個非常有規律的趨勢。另外我們也非常需要引進技術全球化中間技術的問題。

  我們仍然需要引進技術,就我們剛才講的全球化中間研發全球化、設計全球化、制造全球化,服務全球化帶來的一個非常重要的變化。一個真正的技術強國一定是大量進口和大量出口,因為全球化了。

  最好的技術是全球分布的,每一個經濟體想在你自己的國內組成一個最有競爭力最高水平零部件匹配起來的產品,你一定會進口其他國家的,所有最好不在你手上,它都在全球化的過程中間,這是我們ICT技術我們說的最多的,我們老說我們大量進口技術,大量進口技術,用它來證明我們的技術能力不行,Ict技術中間,中國在最左側藍色的是出口,黃色的是進口,我們出口明顯的大于進口。

  第二個是印度,印度的出口絕對大于進口,我們一定不能講我們跟印度我們是 Ict技術非常強的經濟,例如美國是既大量出口又大量進口,大量出口就是它能夠進口全球最好的零部件技術,然后匹在國內匹配成技術水平最高的成品,然后向全球進口,所以我們可以畫出很多線,我們可以畫出十幾條產業,真正有競爭力的國家現在是既打冷出口又打進口,這是全面全球化中的一個必然的表現,因為最好的東西是全球分布的,一定是這樣,我們也是非常有競爭力的經濟體。

  我們在數字全球化中間,ICT我們挑了1個現在多國共研技術的話,它是以城市為節點的,這是10個共研技術,占的節點最多權重最高的10個城市,6點是上海,8點是北京,全球最強的10個城市中間中國占了2個,那邊是全球生物科學發明,就是在頂刊原創性的科學發明中間的共同署名者,他就這樣一個匹配的話。

  那么那邊最強的兩個節點,上面是日本東京,下面是中國北京,就是中國在全球共研技術,共創科學中間,我們都已經非常的有地位了,當然這兩個圖也不一樣。

  你看這個技術方面,上海的6點比北京的8點要亮一點,但是科學中間上海已經不見了,上海在中間的特拉維夫后邊給塞進去一點點,所以他們開玩笑說北京的人喜歡寫論文,上海的人喜歡研發技術,這可能也是結構中成的一個狀況。

  然后我們的企業也非常有競爭力,我們現在世界經濟論壇和波士頓資訊兩家在評全球工業4.0時代智能制造時代的燈塔工廠,那么他停了5批之后,大概54家燈塔工廠中間中國就有16家。

  中國就愛趕時髦,反正不斷的往前攻,紅色的比例,中國所占的比重,其他的經濟體的都還是比較少一些的,這是我們所占的比重,這是美國、日本、德國、韓國等等。

  但是它不以成長性,也不以盈利性,它就是看你技術工廠匹配的智能化程度的,但是我想這些企業中間十四五末期十五五一定會成長出來全球的頭部企業,沒有問題。

  這里邊的企業有些勢能是非常強的,當然在我們不斷成長和以更強的能力參與數字全球化的同時,我們受到的打壓也是異常的嚴峻。從2018年“打華為”開始,2019年,然后大概美國已經5批所謂實體受到限制的實體,一批當時拜登上臺的時候,大家還希望這個勢頭能夠松下去,但實際上在今年4月份的時候,那么他們又出了最后又出了一批(指被打壓)。在這個情況下互相競爭的事態非常激烈,他找各種所謂合規的理由,然后對我們的頂端企業進行打擊。我說也是窮兇極惡,喪失理性一種感覺,所以這兩面情況都非常的突出,這種情況下我覺得你就是兩手對兩手。

  這樣復雜情況下,首先數字全球化快速進展,而且我們有實力,我們剛才舉了那么多例子,就想我們現在參與全數字全球化的能力和10年以前40年以前參加,原來傳統全球化能力已經完全不一樣了。我們要以最大的努力要參與到數字全球化中間。你說別人從設計、研發、制造、服務都是一個全球過程,集成了全球最好的資源,你自己關起門來,你做得了這種能夠匹配和跟隨的這樣的產品和研發。所以要最大的努力到加加入到一個全球化的一個進程中間去,我們可以舉點,但是我們如果舉面的話,這個力量是非常強的,2000年我們和全球的技術貿易下降了30%,唯一正增長的是我們和美國的技術貿易增長了29%。

  就是你把點和面的情況,一定要分開來看。中國政府說話中國企業那么聽,美國政府說話美國企業根本就不怎么聽。所以你一定要把經濟推動的那種趨勢和政府點上顯示出來的那種意愿,還是要把它區分開,兩個都要硬。

  所以,我們一定要盡可能的參與到數字全球化中間,在全鏈條中間獲得我們的分工利益,提升我們的技術水平和產業競爭力,同時面對這種掐尖的打點的這種做法的話,我們也要最大努力的自主創新。我們要自主,我們要互惠,我們就不解釋了,我們要對賭我們還要“備胎”。哪個企業哪種技術以哪種戰略為主,其實是一個點要研究的,你空喊一句都要自主,都要完全自主創新,肯定不符合現在新的趨勢。

  但你完全講說我就跟著全球化走,肯定也不符合現在的這樣一個壓力。所以兩面這是一個技術活,這是一個責任心,不是喊口號能解決的問題。

  另外我們現在要求制度性開放,說要要生產要素型的開放流動,要政策性的開放,政策性開放,原來40年我們都是要制度性開放,我們都是政策性開放,先開特區,開沿邊開沿海開中西部開東北。我們一點一點來,行業也是一點一點來,那么40年之后我們完全有可能設計一個比較規范的,比較中性的比較一致的開放體制,這樣的話兩個作用,一個好預期,別人好預期,好做長期的投資打算。

  第二制度性開放其實是一個中性的開放就是你不要偏向于某一種行為,然后讓市場在跨境資源中發揮基礎性的作用,最后我們要加入到高標準的貿易體系中間去,所以中性市場在跨境資源中發揮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或者決定性作用,所謂中性就是進口,出口你要中性,你也不要講出口對中國更重要,還是進口對中國更重要,市場來決定每一個行業每一個企業、每一個,產品是不一樣的。

  其實外資和對外投資中間要保持中性,也不要講我們吸收外資更重要,還是對外投資更重要,都重要,這個時候你相信企業的能力,我們對全球化的理解是能夠做出一個正確的選擇的。

  另外內資和外資企業中間保持中性,大家共同競爭,然后我們來來看看就是優勝者出把這樣一個基本的要求。另外高標準貿易體系。去年的11月領導人在APEC會議上宣布,我們將積極加入 CPTPP,那么在2020年11月23號中間, RCEP簽署了。它是非常高標準的市場體系的標準就是,它如果要講是高標準的貿易體系,不如講因為它已經延伸到邊境后措施了,更不如講它是個更高標準的市場體系的要求。

  我們當時入市對國內體制改革發揮了那么大的重要作用,我們期待著在我們國內主動改革的同時,更大的對外開放,加入更高標準的國際貿易這個規則體系中間,能對我們國內的改革要發揮非常重要的推動作用。它就是國有企業改革它有8條要求,我一條條對了,6條都是我們自己改革要求做的,所以這個是高標準體系,其實是我們向更高水平開放邁進的一個標準,你往那去對標,往那里去做,我們開放就會更加的有效,時間原因我就不再展開了。

  我們大概總結幾點,改革開放40年對外開放大口徑的外循環,促進了中國的發展。那么現在提出新發展格局,符合中國國情,符合發展規律,符合時代特點。什么東西你這三個不符合你一定是做不到的,所以它一定會成為長期的國家戰略。

  那么全球化正在發生非常深刻的變化,傳統全球化勢頭弱化,數字全球化強勢在推進,我們叫本源全球化和全面全球化創造機遇也帶來了挑戰,所以更高水平的外循環不僅是可能性必要,而是十分的重要。能夠促進新發展格局的健康,形成高效運轉和可持續推進。所以要堅持推進更高水平的對外開放,時間到了,謝謝各大家。

  本文原發于經濟學家圈

  (本文作者介紹:教授、研究員、博導、國務院副秘書長、全國政協委員)

責任編輯:陳嘉輝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

意見領袖官方微信
分享到:
保存  |  打印  |  關閉
網絡文學盜版一年損失近60億 侵權模式“花樣百出” 香港診所被曝給內地客人打水貨疫苗 給香港人用正品 鐵路部門下發買短補長臨時辦法:執意越站加收50%票款 優速快遞董事長夫妻雙雙身亡 生前疑似曾發生爭執 澳大利亞房價暴跌:比金融危機時還慘 炒房團遭趕走 五一旅游前10大客源城市:上海北京成都廣州重慶靠前 五一假期國內旅游接待1.95億人次 旅游收入1176.7億 華為正與高通談判專利和解 或將每年付5億美元專利費 游客在同程藝龍訂酒店因客滿無法入住 平臺:承擔全責 花650萬美元進斯坦福當事人母親發聲:被錄取后捐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