陽光電源:開辟新戰場

陽光電源:開辟新戰場
2019年04月11日 13:58 能源評論

  陽光電源:開辟新戰場

  文/劉揚

  陽光電源“500億營收目標”和“125億銷售目標”并未修改,仍在努力達成中。“光伏+儲能”或許會是陽光電源的新戰場和利潤增長點。

  光伏產業“531新政”的余震延宕至今,諸多巨頭均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和挑戰。作為全球累計出貨量最大的光伏逆變器企業,陽光電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陽光電源)掌舵人曹仁賢的心情可能并不輕松。

  最新的業績預告顯示,2018財年,陽光電源預計盈利8.0?8.5億元,同比降低17%?22%。而前一個財年,即2017財年,陽光電源凈利潤10.24億元,同比增長達85%。一增一減之間,反映的是企業內部經營面臨的壓力,更反應出光伏以及逆變器企業外部競爭環境的劇烈變化。

  已經成立22年的這家企業,無疑經歷過逆變器行業最慘烈的競爭,也跨越過光伏行業數次最黑暗的艱難時刻。然而今時不同往日,在整個新能源行業步入“平價上網”的前夜,特別是在政策與市場大幅變動之下,這家從澡堂邊租兩間房起步的逆變器巨擘,如何再次定位好自己,又如何打好下一戰?

  格局變了

  逆變器被視作光伏電站的“大腦”,是光伏產業鏈中舉足輕重的一環;它也是光伏行業一個競爭極為慘烈的細分領域,其激烈程度甚至可以稱為“血腥”。

  看看這組數據:2012年上海SNEC展會上,逆變器相關廠家多達439家;到了2013年則只剩下286家,而2013年4月至今,還出現在國內光伏逆變器采購招標榜單的企業僅有30家左右。步入2018年后,逆變器行業整合加速,進入新的洗牌期。

  作為國內最老牌的逆變器生產商,在過去多年里,陽光電源曾多年盤踞出貨量第一的位置。根據財報,截至2018年上半年,該公司逆變設備全球累計發貨超68吉瓦,國內外市場占有率分別為30%、15%。

  中國的逆變器產業已經歷三次大洗牌:第一次是2010年前后,國內企業“蜂擁而入”,國外部分品牌退出中國市場;第二次是2012?2013年間,國內企業價格戰,大型企業和寡頭勝出;第三次則是2014年,華為的強勢入場以及國外市場的變化引發逆變器市場第三次洗牌。

  如今,中國逆變器市場兩大陣營已經形成:第一陣營,主要代表企業就是以陽光電源和華為為主。第二陣營,主要企業包括古瑞瓦特、特變電工科士達、上能、正泰、固徳威、英威騰、錦浪、易事特科華恒盛等。此外,再無真正意義上的“第三陣營”。

  如此競爭格局下,陽光電源必須要正視與華為的直接競爭。面對如此強大和兇猛的對手,陽光電源的壓力可想而知。

  此外,過去的兩年中,包括古瑞瓦特、上能電氣、三晶電氣和錦浪科技等第二梯隊的企業均加速IPO進程,以期借助資本之力,加快追趕第一梯隊的兩大“霸主”,這對年新增出貨量被華為超越的陽光電源而言,無疑形成了更多的挑戰。而在國際市場,陽光電源還要繼續與SMA、ABB等全球巨擘短兵相見。

  綜合陽光電源管理層過去一年的公開表態來看,其認為快速掠奪市場策略固然是有效的,但并不是每個企業都適用,也可能會導致企業面臨較大的風險;保持一種穩健的市場步伐,走一種“穩扎穩打”的路子,才是幫助企業成功“過冬”的有效手段。

  曹仁賢曾經向熟悉的媒體表示:“我們最直接的壓力來自于客戶的要求,這顯然是一個正向的壓力。我們要耐得住誤解,熬得住寂寞,因為企業發展的核心始終是以產品創新為自己造血,而不是靠冒進和過度傳播。”

  創新不變

  環境在變化,競爭對手在變化,對于陽光電源而言,一方面,必須堅守企業的專業化和價值觀,穩固已有產業地位;另一面,必須緊跟市場與創新趨勢,做出新的變化。

  研發始終是科技型企業發展的核心動力之一,而準確把握逆變器發展趨勢,并作出戰略抉擇,則是決定企業生存和盈利的關鍵點。戶用光伏、工商業屋頂、農光互補、漁光互補??越來越多的新需求正在引導市場走向“細節創造價值”時代,這就需要企業時刻關注市場變化與需求,迅速做出反應。而抉擇失當的企業,顯然正在經歷“寒冬”或已經遺憾退場。

  從過去20多年的發展歷程來看,陽光電源始終在努力成為一家真正以技術為驅動的上市公司,每年至少推出3?5款標桿新品,幾乎每個新品都成為業內的主流機型,細節微調平均每三個月一次。

  陽光電源在研發和創新方面一直保持較大的投入力度,每年的研發經費曾一度占到銷售額近10%。目前尚難查到陽光電源2018財年的研發費用和占比。陽光電源2017年財報則顯示,其研發費用為3.5億元,同比增長34.6%,占營業收入比重3.96%,而據了解陽光電源光儲事業部的研發費用占營業收入比重7%-8%。陽光電源彼時的研發人員已為983人,占總員工人數的36.94%。

  擁有專業化研發團隊的底子固然極為重要,但滿足產業趨勢與市場需求的研發策略也不可或缺。特別是近年來,國內外主流光伏逆變器供應商都不約而同地瞄準了智能物聯領域,相繼開發新的智能軟件技術平臺,構建數字化服務以創造新的收入來源。綜合行業資深專家的觀點來看:智能硬件設備的可用性,可以幫助企業推出物聯網解決方案,國際逆變器公司布局物聯網策略的基本支柱是:連接、收集、計算和創建。

  如今,不少光伏逆變器供應商均開發了自己的專有內部物聯網軟件平臺,向商業連鎖企業、大型公用事業公司和其他非傳統客戶銷售太陽能、儲能硬件和數字服務,并將業務觸角延伸至眾多獨立業主。

  較典型的案例是,為了與SolarEdge在家庭太陽能市場競爭,SMA Solar收購了Tigo約27%的股份,這宗收購可以幫助SMA進一步深入模塊級電力電子(MLPE)市場。將SMA逆變器與Tigo能源優化器結合在一起,更好地與SolarEdge展開競爭。

  為此,陽光電源最近兩年構建了數字化管理平臺,引進增強型家庭能源管理系統,整合了電池存儲技術。據陽光電源官網介紹,截至目前,已有超10萬個家庭率先使用陽光家庭光伏產品。從2015~2018年,陽光電源助推1500伏發電技術從第一批領跑者基地試點到第三批領跑者廣泛應用;同時為國內單體規模最大的“互聯網+”智慧能源示范項目提供了獨家解決方案。此外,陽光電動力高端乘用車電控產品也在去年發布,并成功配套吉利、奇瑞等一線車企,裝車突破5萬臺。

  曹仁賢認為:“目前光伏產業正處于平價上網前夕,一定要繼續加強創新和研發,保證未來‘子彈’還可以打出去,同時促進企業健康可持續發展。”

  尋找新戰場

  企業發展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

  2017年底,在陽光電源成立20周年慶典上,董事長曹仁賢喊出了“未來5?10年,實現500億元”的營收目標。2017年年報中,該公司也給出了2018年度實現125億元的銷售目標。

  曹仁賢表示,不管未來怎么變,陽光電源讓人人享用清潔電力的使命不變。“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要做的就是圍繞著清潔電力轉換技術需求,適當地延伸周邊的市場協同產品,成為清潔電力轉換技術的全球領跑者,這是堅定的、雷打不動的。”

  事實上,隨著競爭與變化的需要,每個企業都不可能一勞永逸地為自己定位,必須在適當的時機對“定位”進行微調與優化。如今,光伏產業面臨補貼拖欠、規模限制、局部棄光等諸多問題,陽光電源保持增長的機會到底在哪里?

  眾多券商機構都不約而同地將儲能業務作為陽光電源未來最大看點。查閱財報可以發現,陽光電源2018上半年儲能業務實現營業收入1.19億元,同比增長了約4.3倍。

  陽光電源的儲能業務產品包括儲能逆變器、鋰電池、能量管理系統、儲能配件等,目前可提供單機功率5?1000千瓦的儲能核心設備,推出了能量搬移、微電網和電力調頻等一系列先進的系統解決方案。截至2018年第三季度,陽光電源的儲能系統已應用于全球650多個儲能項目。2018上半年,陽光電源還獲得青海百兆瓦光伏發電實證基地儲能項目、山西9兆瓦/4.5兆瓦時“火電+儲能”聯合調頻項目、日本21兆瓦時光儲結合等項目。

  “光伏+儲能”的行業熱潮正在興起,陽光電源依托逆變器技術儲備已在領跑這一行業“風口”。但需要指出的是,對陽光電源而言,儲能業務短期期待不應該被放大。曹仁賢在接受媒體采訪時也表示,光儲業務需要從“功率”向“能量”進行轉變,要在發、輸、配、用等四個環節進一步挖掘潛力,才能拓寬光儲結合的邊界。

  此外,加快國際化拓展也是陽光電源應對新挑戰的一大戰略,海外市場將成為其未來新的業績增長點。新興市場如印度等國,因電力需求缺口將拉動光伏裝機需求提升,而陽光電源逆變器產品契合印度市場需求且產品線完善,較歐美產品價格優勢明顯,2018年,陽光電源印度工廠投產。截至目前,陽光電源產品和服務已覆蓋全球60多個國家和地區,并在20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辦事處,去年逆變器海外發貨突破4吉瓦。

  在“531光伏新政”沖擊和彼時公司股價持續低迷的雙重打擊下,有投資者在去年7月份在深交所互動易上分別就“500億營收目標”和“125億銷售目標”向陽光電源進行咨詢。 陽光電源給出的回應是:“沒有修改目標計劃,仍力爭努力達成”。

  陽光電源PCB自動化生產線,工業機器人正在組裝設備。

  (本文來源于《能源評論》雜志)

責任編輯:鮑一凡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4-19 泉峰汽車 603982 --
  • 04-17 中創物流 603967 15.32
  • 04-17 運達股份 300772 --
  • 04-16 拉卡拉 300773 --
  • 04-11 智萊科技 300771 30.24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