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GDP超香港 “核心引擎”深圳后發制人

“2018年GDP超香港 “核心引擎”深圳后發制人
2019年04月11日 13:42 小康

  “2018年GDP超香港 “核心引擎”深圳后發制人

  2018年GDP超過香港,深圳的經濟發展異常迅猛,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經濟總量第一的城市。深圳憑啥能“后發制人”?未來,深圳如何成為大灣區11城市的“核心引擎”?

  文|《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劉建華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出臺,在剛剛結束的全國兩會期間,“大灣區”成為代表委員們關注的焦點,同時也是媒體記者使用頻率最高的“熱詞”之一。

  根據香港統計處官網提供的兌換率,2018年人民幣兌港幣平均匯率為1.1855。2018年,香港GDP折合人民幣約為24000.98億元。2017年GDP超過廣州,2018年GDP超過香港,深圳的經濟發展異常迅猛,一躍成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經濟總量第一的城市。

  深圳憑啥實現“后發制人”,如何成為大灣區11城市的“核心引擎”?

  深圳,在特區紅利越來越沒有優勢的情況下,更寄望借此之機,奮力一搏,創造新輝煌。作為深圳的主政官員,在多個公開場合也毫不諱言要發揮大灣區核心引擎的作用。廣東省委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說,“抓緊抓實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一大機遇、大文章,積極投身大灣區建設,為深化深港澳合作多出高招實招,推動港澳更好融入國家發展大局,助力深圳增強核心引擎功能”。

  深圳正以走在最前列的標準,奮力開創新局面。

  聚集一批響當當的高科技企業2018年歲末,習近平總書記對深圳工作作出重要批示,指出“深圳經濟特區作為我國改革開放的重要窗口,各項事業發展取得顯著成績”,賦予深圳“朝著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范區的方向前行,努力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城市范例”的新使命。

  對深圳工作作出的最新批示中,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機遇,增強核心引擎功能”。

  深圳“城市質量提升年”的十大任務,排在第一位的便是“舉全市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努力形成開放新格局”。年初的深圳市委全會強調,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是深圳新時代改革開放的總牽引,是開拓高質量發展的大機遇,必須貫徹到全市改革發展各方面全過程,著力增強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引擎功能。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旅游與地產研究中心主任宋丁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這則消息給深圳乃至粵港澳大灣區帶來強烈震動。‘核心引擎’這四個字可謂字字珠璣。最高層對基層的用語表達通常是非常謹慎的,這次對深圳提出這個戰略要求,意義非同一般。”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的最終出臺,宋丁說,拖延了一年多的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在現在這個特殊時期出臺,深刻影響大灣區未來發展甚至影響中國未來發展的檔口,高層給深圳做出如此重要的戰略定位,顯然會對大灣區規劃產生直接、重要的影響。

  自去年年初以來,對于深圳的定位,坊間也存在不少爭議,尤其是在香港、廣州、深圳這三個同屬于大灣區成員的三個國際大都市之間,誰最有資格做大灣區的領頭羊。大部分坊間看法都認為深圳這個新的城市既無法與世界金融中心的香港抗衡,也無法與中國南方的政治、文化中心的廣州媲美。“現在權威定位下達了,深圳在大灣區規劃即將出臺之前被賦予了‘核心引擎’的最強定位,振聾發聵,鏗鏘有聲,必將成為大灣區規劃最后定稿前的關鍵性決策要求。”宋丁說。

  宋丁分析稱,大灣區有11座城市,為什么深圳做核心引擎?“可以肯定地說,這是有著堅實的依據的。”他認為,深圳的科技創新能力和實力,特別是科技企業的市場化、國際化能力在全國遙遙領先。未來參與國際化競爭,必須首先依賴深圳這樣的城市。

  數據顯示,2018年深圳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9109.54億元,同比增長9.5%,連續兩年位居全國大中城市首位,成為全國唯一一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突破9000億元的城市。其中,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分別為6564.83億元和6131.20億元,分別增長12.0%和13.3%,占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比重分別提升至72.1%和67.3%。增速較快的行業有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增長14.0%;專用設備制造業增長10.0%;汽車制造業增長12.4%;醫藥制造業增長25.0%。

  深圳擁有一群響當當的高新技術企業,像華為、騰訊、中興、大疆、比亞迪、邁瑞等。2018年,深圳世界500強企業達7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1.44萬家,銷售收入在1千億元人民幣以上的企業13家、百億級企業65家。深圳高新技術產業領域擁有完整的產業鏈。深圳市政府發展研究中心(政策研究室)主任吳思康說,“我認為深圳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核心引擎,最大的特點就是開放,因為開放才有了今天的深圳,因為開放的政策、開放的心態、開放的文化才有了今天的深圳。”

  可以明確的是,深圳的產業和企業結構優勢非常明顯,深圳生產性服務業和制造業在整個產業結構中占主導地位。先進制造業和高技術制造業在深圳的產業結構中占有重要地位,具體的行業包括計算機、通信和其他電子設備制造業、專用設備制造業、汽車制造業和醫藥制造業等。在紐約、倫敦和東京3個全球城市中,紐約是國際金融中心、國際制造業中心、國際貿易和航運中心、經濟決策和控制中心等,東京與紐約一樣,除為國際金融中心等之外,還是國際制造業中心,而倫敦不是國際制造業中心。深圳的產業優勢不僅在金融,還包括制造業,未來深圳的方向不僅要成為國際金融中心,還要成為國際制造業中心。從企業結構看,在深圳排在世界500強的企業起核心和拉動作用,深圳的中小企業發達。

  日前公布的數據顯示,深圳GDP已經超過香港、廣州,在亞洲各大城市中排在前五位。2018年深圳GDP超過3000億美元,人均GDP在主要城市中排名最高,到2018年就已經達到3萬美元左右。深圳GDP是肇慶的10倍,但面積只有肇慶的1/8;深圳GDP是東莞的3倍,但面積只有東莞的81%;深圳面積略比大灣區第三類城市中的中山、珠海大,但GDP是中山的6倍多,是珠海的8倍多。

  深港攜手共建科創雙中心春節前,廣東省常委、深圳市委書記王偉中在廣東省兩會上強調,深圳將貫徹好國家“一國兩制”方針,深化深港澳更緊密更務實合作,繼續學習香港、依托香港、服務香港,以規則相互銜接為重點,實施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共建行動、基礎設施互聯互通行動、優質生活圈共建行動,積極參與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抓好蓮塘口岸等跨境基礎設施建設,擴大與港澳在人才培養、資格互認等領域合作。

  1月10日,在深圳市委六屆十一次全會對全市深化機構改革工作進行動員部署后,組建了市委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辦公室。該領導小組辦公室為深圳市委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的辦事機構,作為市委工作機關,與深圳市政府港澳事務辦公室合署辦公。是大灣區11成員城市率先組建專門領導小組辦公室的城市之一。

  在今年深圳的政府工作報告里,陳如桂強調要牢牢扭住大灣區建設這個“綱”,深度對接港澳所需、深圳所能、灣區所向,攜手建設富有活力、國際競爭力的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他在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的第一項工作便是打造前海粵港澳大灣區合作示范區,具體內容包括開展前海總規修編,推動前海合作區擴區,總結拓展“前海模式”,強調推動出臺前海新時代全面深化改革開放方案,探索更多可復制可推廣的經驗,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回顧2018年,前海的表現稱得上生機勃勃:城市建設方面,實施城市新中心建設三年行動計劃,開工媽灣跨海通道等重大項目;港企總數突破1萬家,港交所前海聯合交易中心開業,深港基金小鎮投入使用,前海青年夢工場新引進港澳青年創業團隊31個。

  深圳市人大代表李繼朝建議,前海要積極努力,利用國家的相關政策,把香港的金融服務企業“請進來”,讓前海的金融服務企業“走出去”,與香港深度融合。經濟學和管理學博士后任壽根認為,深圳毗鄰香港,與澳門海上距離也非常近。深圳與香港的高鐵已經開通,連接深港兩地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加強,進一步提高了深圳的區位優勢。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副院長郭萬達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深港要攜手共建科創雙中心。”所謂“科創雙中心”,就是指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和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前者更重應用研究,后者強調基礎研究。

  “這兩個中心不僅是國家重大科技創新的戰略布局,也是粵港澳大灣區港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的需要。”郭萬達說。

  世界知識產權組織和美國康奈爾大學等機構在紐約發布的“2018年全球創新指數報告”顯示,在全球“最佳科技集群”排名中,深圳—香港地區位居第二。香港基礎科研和教育水平國際領先,世界一流大學數量位居全球城市前列,高素質科技人才以及一批國家重點實驗室伙伴實驗室和國家工程技術中心分中心,是我國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建設創新型國家的一支重要力量。另外,深圳科技、產業創新活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成為全國的一面旗幟,全社會研發投入占GDP比重、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全國領先,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數量居全國第二,數字經濟發展走在全國前列。

  深圳以深港合作為大灣區建設重要發力點,近年來兩地政府深入實施深港創新及科技合作(深港創新圈)計劃,并取得了顯著成效,香港科研機構積極在深圳設立實體機構,有效連接深港兩地科技創新資源,促進了科技創新共同發展。目前已有6所香港高校在深圳設立了72個科研機構,轉化成果及技術服務近300項,粵港聯合創新資助項目達151個。

  當然,深圳也有其發展方面的“短板”。深圳未來面臨最大的問題是世界一線城市共同存在的大城市病,即人口密度會越來越大,城市公共服務供求矛盾會日益突出,城市發展潛在可利用空間制約會問題日益突出,土地成本高、房價高、城市更新成本高,城市二元特征明顯,存在接近區域發展“均衡陷阱”(發展固化)的風險等,這些都是深圳的“短板”,也是深圳與大灣區內東莞、珠海、中山、江門等城市相比,所存在的劣勢。

  “目前深圳已成立推進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大力實施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共建、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等‘七大行動’,形成了路線圖和任務書。”陳如桂表示,深圳將積極參與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把深圳市場化、科技創新優勢與港澳國際化等優勢結合起來,為大灣區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提供有力支撐。

  此外,作為一座伴隨著改革開放拔地而起的新興城市,城市缺乏深厚文化底蘊和教育相對薄弱的“短板”也亟待補齊。目前,深圳擁有以深圳大學為首的共13所大學,2016年深圳出臺《關于加快高等教育發展的若干意見》,提出爭取到2025年高校達到20所左右。近年來,深圳一直在探索合作辦學模式,重點引進位居國內綜合排名前十、學科排名前五的名校合作辦學,重點引進名校的優勢學科。當然,這還遠遠不夠,打造國際科創中心是粵港澳大灣區的目標,這就意味著高校與產業實現全面對接,未來學生需要的不僅僅是學習能力,還要兼具研發、創業能力,這也是深圳需要破解的難題。

責任編輯:鮑一凡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7X24小時

  • 04-19 泉峰汽車 603982 --
  • 04-17 中創物流 603967 15.32
  • 04-17 運達股份 300772 --
  • 04-16 拉卡拉 300773 --
  • 04-11 智萊科技 300771 30.24
  •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