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福林談老齡化:推行靈活退休政策 鼓勵自愿延遲退休
新京報訊(記者 侯潤芳)“適應人口結構變化趨勢,要加快人口政策調整與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改革。首先要改革現行退休制度,推行靈活退休政策。一下子硬性規定提高退休的年齡可能會帶來一定的問題,也有實際的困難。可以鼓勵身體條件允許、有能力的人自愿延遲退休年齡,并適當提高自愿退休人群的養老金。總之,延遲退休年齡可以一步一步來,可以從符合條件的自愿延遲退休人群開始。”
昨日,在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挪威城市區域研究所主辦的“2019中挪社會政策論壇”上,中國(海南)改革發展研究院院長遲福林接受新京報采訪時表示。
遲福林提出,中國面臨著人類歷史上前所未有的增長與養老的結構性矛盾。一方面,中國經濟轉型升級正處于關鍵時期。初步估算,中國的產業結構、城鄉結構、消費結構仍有巨大的轉型升級空間,服務業占比、城市化率和服務型消費占比,在未來5-10年仍然有10%-20%的提升空間。這將帶來巨大的新增市場,使經濟有望在未來10年左右實現5%-6%的增長。另一方面,未來10年左右中國仍將處于人口老齡化快速發展的階段。2018年,中國60歲及以上人口已達2.5億人,其中65歲及以上人口達到1.67億人,占總人口的11.9%。
另一方面,中國老齡化的規模史無前例,老齡化階段與發展階段錯位程度在人類歷史上也是前所未有。比如,按2010年不變美元計算,在65歲及以上人口占比達到12%左右時,中國的人均GDP不到1萬美元;而在達到相同的人口老齡化水平時,德國的人均GDP為18000美元,美、日的人均GDP分別高達29000美元和38000美元。中國“未富先老”,迫切需要走出一條經濟增長與養老保障的平衡之路。
遲福林建議,適應人口結構變化趨勢,要加快人口政策調整與勞動力市場的結構性改革。
在他看來,首先要改革現行退休制度,推行靈活退休政策。從國際經驗看,中國需要考慮盡快在更大范圍內實施彈性退休制度。這不僅有利于推遲勞動力缺口出現的時間,而且有利于緩解養老金體系的支付壓力。
其次,盡快調整生育政策。建議在現行生育政策的基礎上,逐步實行產假、陪產假、孕產婦醫保、產科和兒科醫護、孕期和哺乳期婦女彈性工作制、學前教育等鼓勵生育的政策,并加快探索建立生育家庭稅收減免等長效激勵制度,促進生育率的明顯提高。
第三,盡快讓農民工成為歷史。爭取到2020年使農民工完全享受與城鎮職工同等的基本公共服務與福利待遇,讓農民工更好地融入城市,盡快形成一支穩定、高效的產業工人隊伍。
新京報記者 侯潤芳 編輯 程波 校對 吳興發
責任編輯:鮑一凡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