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會議要點:
工信部:減稅降費成效初顯 企業社保繳費費率從20%降至16%
工信部:截至2020年底 我國移動寬帶用戶普及率達到108%
工信部:我國提前兩年完成“十三五”鋼鐵行業去產能1.5億噸目標
3月1日,國務院新聞辦舉行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表示,要進一步提升工業信息化對外開放,全面開放一般制造業,有序開放電信領域外資準入的限制,吸引更多外資、高端制造業項目。
全文實錄如下:
國務院新聞辦新聞局副局長、新聞發言人 壽小麗:
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歡迎出席國務院新聞辦新聞發布會。工業和信息化事業在黨和國家全局中具有重要地位,今天我們非常高興邀請到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先生,請他為大家介紹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情況,并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出席今天新聞發布會的還有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田玉龍先生。下面,我們首先請肖亞慶先生作介紹。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肖亞慶
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 肖亞慶:
各位記者朋友,女士們,先生們,大家上午好,非常歡迎大家來參加新聞發布會,感謝剛才主持人的介紹。借此機會,我先向大家簡要介紹一下工業和信息化的情況。大家都知道,過去的一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面對嚴峻復雜的國際形勢,特別是面對百年未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的嚴重沖擊,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工業和信息化部和其他部門一樣,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履職盡責,認真履行抗疫物資的保障職能,全力以赴的推動全產業鏈的復工復產。我們在推進信息化基礎設施建設,推進網絡化建設,推進數字經濟發展等各個方面都作出了新的努力。這些努力支撐了抗疫取得戰略性成果,也支撐了去年我們國家經濟實現了正增長。網絡強國和制造強國邁出了堅實的一步。過去的一年是“十三五”的最后一年,也為“十三五”劃上了圓滿的句號。
回顧過去的五年,工業和信息化的成績是非常顯著的。總體看,綜合實力進一步增強,重點領域的開拓創新取得了新的進步,發展動能持續增強,發展環境持續優化。為促進實體經濟乃至整個國民經濟平穩健康發展都提供了有力的支撐。這里我想給大家匯報三組數字:
一是我國工業增加值由23.5萬億增加到31.3萬億,連續11年成為世界最大的制造業國家。制造業的占比比重對世界制造業貢獻的比重接近30%。
二是“十三五”時期高技術制造業增加值平均增速達到了10.4%,高于規上工業增加值的平均增速4.9個百分點。在規上工業增加值中的占比也由“十三五”初期的11.8%提高到了15.1%。
三是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的增加值,也有明顯的提升,由約1.8萬億增加到了3.8萬億,占GDP比重由2.5提升到3.7。
展望未來,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擘畫了“十四五”乃至更長時期發展的宏偉藍圖,強調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堅定不移建設制造強國、網絡強國,這都為我們的工作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工業和信息化系統將立足“兩個大局”,心懷“國之大者”,科學把握新發展階段,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創新為根本動力,以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為根本目的,統籌發展和安全,以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現代化水平為著力點和落腳點,進一步固根基、揚優勢、補短板、強弱項,推進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不斷邁上新臺階。
一是要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的戰略支撐,大家都知道,新一代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新能源技術等正在加快突破和加快發展,這些都深刻改變著世界經濟的發展模式和國際產業分工的格局。所以我們要堅持科技自立自強這一最本質的要求,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的市場優勢和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大力推動創新驅動發展,體系化提升制造業的自主創新能力,著重打好關鍵核心技術攻堅戰,完善共性基礎技術的供應體系,特別是要加快健全以企業為主體的創新體系,鼓勵企業加大投入,催生更多原創性、顛覆性的技術。我們這里講的鼓勵創新,不僅僅是要在具體的技術和產品上創造出更多的產品和更多的單一技術,更重要的是要進一步提升制造業創新能力。
二是要著力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打造未來發展的新優勢。自主、完整并富有韌性和彈性的產業鏈供應鏈,是經濟平穩增長的重要保障。我國的產業類別是最完整的,配套齊全,并深度融入了世界產業分工體系,這不僅保證了我國經濟平穩健康發展,也為世界經濟的增長和發展作出了很大的貢獻。我們要把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競爭力放在突出重要的位置,實施制造業強鏈、補鏈行動和產業基礎再造工程,加快補短板、斷長板,布局新興產業鏈,著力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有效維護我國經濟安全,塑造未來發展新優勢,在激烈的國際市場競爭中牢牢把握住主動權。
三是大力推進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促進產業素質的整體提升。產業結構優化升級是提高我國經濟競爭力的關鍵。要錨定“加快發展現代產業體系”,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上狠下功夫,切實轉變發展方式,增強制造業供給體系對國內需求的適配性。深入實施重大技術改造升級工程、質量提升行動,建設綠色制造體系,推進產業在國內有序轉移,要加強優質企業的梯度培育,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包括集成電路、5G、新能源、新材料、高端裝備、新能源汽車、綠色環保等新興戰略性產業的發展壯大,培育發展未來產業,要打造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四是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以數字化變革催生和創造發展新動能。經濟數字化轉型是大勢所趨。要把握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的發展方向,發揮我國既有基礎和優勢,統籌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字化,全面部署5G、工業互聯網、數據中心等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礎設施建設,實施制造業數字化轉型行動、智能制造工程、中小企業數字化改造等等,促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制造業充分融合、制造業與服務業深度融合,加快發展數字經濟,最根本的是要推動實體經濟的發展。
五是進一步深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持續增強新發展活力。工業和信息化發展成就的取得依靠改革開放,今后要落實“十四五”規劃,實施新的發展,仍然需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未來實現網絡強國和制造強國建設目標,我們在改革開放上要進一步加大力度,要更好發揮改革的突破和引領作用,對接制造強國和網絡強國建設需求,聚焦保持制造業比重基本穩定,深化“放管服”改革,落實要素市場化改革舉措,加強產業政策引導,增強制造業對各類資源要素的吸引力,推動改革和發展深度融合,進一步高效聯動,進一步擴大對外的開放,全面放開一般制造業,大幅放寬市場準入,更好利用國際國內兩種資源、兩個市場,形成具有更強創新力、更高附加值、更安全可控的產業鏈,培育產業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我就介紹這么多,我和田玉龍總工程師樂意回答大家感興趣的問題,謝謝。
壽小麗:
謝謝肖亞慶部長,下面我們就開始提問,提問前請通報一下所在的新聞機構。請媒體記者們開始提問。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視記者:
“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加快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以后,社會各方面都非常關注,請問如何看待中國工業和信息化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有什么考慮和舉措?謝謝。
肖亞慶:
謝謝你的提問。構建新發展格局,事關全局的系統性、深層次改革,也是立足于當前、著眼長遠的一個戰略性謀劃。我們在實踐中體會到,構建新發展格局,工業信息化既是主戰場、主力軍,又是排頭兵和第一方陣。我們將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找準定位和著力點、突破口,加大各方面的工作力度,特別是加大創新力度,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努力實現工業和信息化在更高質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續、更為安全的發展。有這么幾個方面,看看是不是能夠回答你的關切。
一是要緊扣科技自立自強,提升產業鏈的創新能力。主要是聚焦一些新的領域,比如說集成電路、關鍵軟件、關鍵新材料、重大裝備,還比如說大家關心的工業互聯網的重點領域,著力解決“卡脖子”的問題,和與此相關的制造環節,加快構建以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為核心節點的制造業創新中心網絡體系,強化企業創新的主體地位,促進新技術產業化、規模化應用,形成新的優勢制造能力。
二是要緊扣保持完整產業鏈體系,打好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攻堅戰。實施制造業的強鏈、補鏈行動和產業基礎再造,這是我們的重點,聚焦核心基礎零部件、關鍵基礎元器件、先進基礎的制造工藝和裝備、關鍵基礎材料、工業軟件,剛才我已經點了一些。全面加大科技創新的力度,持續增強產業鏈的韌性和彈性,確保不“掉鏈子”。
三是緊扣擴大內需,暢通國民經濟循環,加快提升制造業供給體系質量。立足擴大內需,中國市場非常大,潛力也很大,根據內需的需求,深入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努力增品種、提品質、創品牌,鞏固提升信息消費,進一步擴大制造業裝備的更新和技術改造。使得我們的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成體系滿足市場需要。
四是緊扣國際國內雙循環相互促進,進一步提升工業和信息化對外開放水平。全面開放一般制造業,有序放開電信領域外資準入限制,吸引更多的外資高端制造業項目落地。最近大家也看到了,不少世界知名企業,去年疫情比較嚴重的情況下到中國來投資,我們將吸引更多的機構和人才來華發展,特別是發展制造業,也鼓勵有實力的國內企業提高國際化經營水平,深度融入國際產業鏈、價值鏈、供應鏈、創新鏈。經濟全球化、產業鏈國際分工是一個不可逆的大趨勢。依托共建“一帶一路”,推動產業鏈的國際合作,推動國內國際雙循環高效聯動、相互促進。謝謝你的提問。
封面新聞記者: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有了長足的發展,但競爭也日趨激烈,請問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總體發展情況如何?將采取哪些措施進一步支持新能源汽車的發展?謝謝。
肖亞慶:
謝謝你的提問。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產業綠色發展和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也是我國汽車產業發展的一種戰略選擇。近年來工業信息化部和國家有關部門一同聯合出臺了很多支持政策,大概有60多項各項支持政策和舉措。在各方面包括各個地方、各個部門,特別是我們各個企業的共同努力下,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展取得了積極成效,基礎材料、基礎零件、電機、電控、電池以及整車各方面都取得了實質性突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6年位居全球第一,累計推廣了超過550萬輛。
去年國務院又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進一步明確了發展方向,也堅定了行業、企業、投資者發展的信心。去年全球新能源汽車整個汽車銷售量是有所下降,全球我們算好的,新能源汽車是一枝獨秀,我國的增速是比較高的,去年達到了10.9%,速度比較高,而且趨勢還是繼續在增加,成為新的亮點。但是我們也要清醒的看到,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還處于爬坡過坎的關鍵時期,新能源汽車自身市場競爭是很激烈的,大家都看好這個行業,但同時新能源汽車從技術上、從品質上、從消費者的感受上還有不少問題,需要我們進一步的解決,需要我們攻克這些難題,解決這些問題。
下一步,主要是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第一,提高質量。在前期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基礎上,我們要根據市場的需要,特別是用戶的體驗,進一步提高標準,進一步加強質量的監管,企業也要不斷提高制造水平,使我們的新能源汽車在原有基礎上再上檔次、再提高質量。
第二,促進融合。“新能源”大家有概念,“汽車”大家也有概念,而新能源汽車,實際它是單車本身融入了各種技術。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還要有智慧道路、通信網絡、云端技術等的集成,大家的感受才好。要通過電動化和智能網聯進一步融合,開拓出更好滿足消費者需要的新的功能。
第三,優化環境。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離不開充換電基礎設施的布局,要健全充電、停車等環保各項的措施,同時我們還要提高公共交通電動化的水平。
最后,擴大開放。我們現在已經在全面開放新能源汽車外資投資限制的基礎上,在技術創新、國際貿易乃至標準法規的制定上,都持開放合作的態度,將為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共同注入新的動力。謝謝。
CNBC記者:
想問一下在“十四五”和全球整個環境變化下,中國的芯片行業有什么具體目標或者生產規劃?謝謝。
肖亞慶:
謝謝你的提問,這個問題請田玉龍總工程師回答。
工業和信息化部黨組成員、總工程師、新聞發言人田玉龍:
田玉龍:謝謝你的提問。芯片集成電路是信息社會的基石,也是信息技術的重要基礎。應該說,芯片產業的高質量發展,關系到現代信息產業和產業鏈發展。“十三五”中國集成電路產業發展總體上是非常驕人的,產業規模不斷增長。據中國半導體行業測算,2020年我國集成電路銷售收入達到8848億元,平均增長率達到20%,為同期全球產業增速的3倍。技術創新上也不斷取得突破,目前制造工藝、封裝技術、關鍵設備材料都有明顯大幅提升。企業實力穩定提高,在設計、制造、封測等產業鏈上也涌現出一批新的龍頭企業。
總的來看,芯片產業、集成電路產業,中國政府高度重視,發布了促進集成電路產業和軟件產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全面優化完善高質量發展芯片和集成電路產業的有關環境政策。主要有幾項措施:
一是加大企業減稅力度。對于集成電路企業自獲利年度開始減免企業所得稅,這些政策對企業發展給予了很大的推動力。二是在基礎方面進一步加強提升。芯片涉及到基礎問題比較多,有材料、工藝、設備,涉及比較長的產業鏈。只有把基礎打扎實了,芯片產業才能不斷創新和發展。另外,集成電路產業本身也需要很好的生態環境,搭建平臺,能夠在產業鏈上形成互補、互相支撐的過程,所以搭建平臺、優化生態是非常關鍵的。芯片產業發展全靠應用引導,所以在汽車、工業、醫療、教育,特別是疫情以來線上經濟、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為芯片產業發展提供了非常廣闊的市場。芯片產業發展還依賴于人才,所以在人才儲備、人才培養上,政府、國家采取了一系列措施。芯片產業是一個全球性產業鏈,要加大合作。
總體來看,芯片產業發展面臨機遇,也面臨挑戰,需要在全球范圍內加強合作,共同打造芯片產業鏈,使它更加健康可持續發展,不僅為中國的信息化社會發展提供支撐,也為全球信息化發展提供有力支持。中國政府在國家層面上將給予大力扶持,共同營造一個市場化、法治化和國際化的營商環境和產業發展的生態環境。我就回答這么多,謝謝。
中央廣播電視總臺央廣記者:
我們注意到去年以來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和全球經濟都造成了巨大沖擊,但我國產業鏈和供應鏈經受住了疫情考驗,對疫情防控和實現經濟穩定發展都作出了重要貢獻。請問“十四五”期間在促進產業鏈、供應鏈穩定發展方面我們有哪些考慮和舉措?謝謝。
肖亞慶:
謝謝你的提問。贊成你剛才講的,這次新冠肺炎疫情的沖擊對我們產業鏈、供應鏈是一次實戰的壓力測試。從過去的一年看,我們可以說經受住了這樣的考驗,也充分彰顯了我們完備的產業體系優勢、強大的動員組織和產業轉換能力。從我們的防疫物資來看,如初期的防護服、口罩、消毒液、呼吸機,醫療用的各種藥品和輔助器材,以及后來的快速復工復產,都彰顯了這一點。
但是我們也要清醒的看到,在這個過程中,也暴露出來我們在產業鏈、供應鏈上還存在一些短板,還存在一些弱項,所以我們已經開始對41個大類的工業和下面的細類進行認真的全面的梳理和分析,繪制重點產業鏈的圖譜,找出我們的空白點,也找出我們的弱項短板。當然,我們這里面還有很多是我們的優勢長板,分析好產業鏈、供應鏈,精準設計、精準施策、夯實基礎,這樣來對優勢集群做強,對突出短板補齊,對我們弱項進一步增強。所以總得就是強鏈、補鏈,進一步增強我們產業鏈的韌性。
所謂“強鏈”,就是進一步鍛造長板,讓長板變得越來越長,增強我們的發展主動權。比如著力培育發展新型產業鏈,我剛才也介紹了,比如5G、新能源汽車、高端醫療裝備、生物醫藥、新材料等,著力提升傳統產業鏈,保持產業鏈的完整。我們很多傳統產業鏈量大面廣,很多傳統產業鏈生產出的產品全球總量是第一的,不僅滿足了中國的需要,對世界經濟的發展也作出貢獻,所以這個產業鏈的完整是非常重要的。優化區域的產業鏈布局,中國經濟發展的區域特點非常突出,所以我們根據區域發展特點和布局,進一步發揮集群優勢,增強產業鏈的根植性和競爭力。
所謂“補鏈”,就是補齊我們的短板和弱項,確保關鍵時候不“掉鏈子”。主要是兩方面工作:一個是產業技術再造工程。就是針對弱項短板比較集中的領域,通過應用牽引、整體帶動、揭榜掛帥等新機制組織攻關。另一方面,加快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建設,在“十三五”期間已經布局了17個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并取得了比較好的成效。下一步,要圍繞產業創新,進一步加快建設國家制造業創新中心。發揮地方企業積極性,按照市場化、國際化的原則,使得我們制造業的創新體系更加完備、創新能力進一步增強。謝謝。
路透社記者:
工信部認為中國科技公司在保護數據隱私方面做得如何?工信部在加強數據隱私和保護方面會采取哪些措施?比如中國將如何確保應用程序不再與第三方共享個人信息?謝謝。
肖亞慶:
感謝你的提問。首先,個人信息保護問題,中國政府歷來高度重視,我覺得就2020年來講,在歷史上可能是保護得最好的一年,因為我們是不斷進步的過程。第二,應該看到,信息技術發展非常迅猛,由于改革開放,由于我們實施包容審慎監管,由于我們鼓勵創新,使得我們在個人信息服務應用上豐富多彩,群眾生活各方面得到了很多便利。但同時我們也看到,監管在發展過程中,對個人信息應用的技術還有不少需要迅速提高、迅速加強的地方。比如說剛才講的個人信息,就拿大家都用的手機來看,手機APP的數量是非常大的,據不完全統計,有的說超過了350萬,有的說保守估計也有250萬以上,所以一個人的手機上,像那位記者拿的手機,里面有200多萬個APP,是難以想象的。所以怎么樣把這個監管好,我們這些年也根據發展和安全要求加大了整治力度。大家也注意到,去年來工信部對APP開展了專項整治,我們也和其他部門一起,對群眾反映強烈的問題進行了專項整治。比如說大家反映手機上的麥克風、手機里的通信地址等進行了專項整治。整治總體來講,效果還是明顯的。隨著今年要求進一步提升,我們還要繼續延續這樣的整治,把大家反映的重點領域,按照最小可用的原則來處理個人信息使用問題。
在個人信息保護過程中,對這些拒不接受整治的APP要堅決下架。同時,作為監管方面,我們也要提高技術裝備能力,首先要能檢測出這些信息保護的漏洞,使群眾在這方面放心使用。再比如說,在APP中大家不喜歡的廣告里面,找那個“×”非常難找。所以信息騷擾可以攔截,如果不樂意看這個廣告,應該非常明顯可以關掉。還有,本來想打開路透社的頁面,它把其他廣告顯示在你頁面之前,諸有此類問題,群眾反映還是很多。所以我想,中國政府保護個人信息的態度是堅決的,法律是不斷完善的,技術水平也在不斷提升,我們要把行動堅持下去,一定會讓大家不斷有獲得感。
我也公布一個電話,12321網絡不良和垃圾信息舉報受理中心平臺,如果有什么問題,大家可以舉報,這也是對我們工作的促進。謝謝。
日本朝日新聞記者:
工信部1月份發布了稀土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請問為什么選擇現在這個時候制定這部條例?是否為了對抗美國?另外,日本越來越多的人擔心中方會不會減少出口量?對此貴部有什么回應?謝謝。
肖亞慶:
感謝你的提問。今年1月份,工信部發布了《稀土管理條例(征求意見稿)》。大家都知道,稀土是戰略性資源。發布這個條例,主要是根據稀土長期發展的戰略和市場需求,以及我們在實際發展中存在的問題來進行一些規范。這個規范的目的,就是讓市場在配置資源中起決定性作用。當然政府在維持市場秩序中也要發揮好作用,該放的放,該管的要管住。中國是稀土大國,資源量最多,出口的也最多。有的國家說我們限制出口,你買的東西大部分都是從中國來的。首先,有一個現象值得我們關注,我們稀土沒賣出“稀”的價格,賣出了“土”的價格,就是因為惡性競爭、競相壓價,使得這種寶貴的資源浪費掉了。第二,有機會可以看一看我們稀土生產企業,確實有不少環保問題,當地群眾反映非常強烈。因為稀土市場好,就使勁的采、使勁的挖、使勁的煉,環境保護方面有很多反映。第三,稀土為什么叫稀土,是因為它是稀有的資源,現在無序的開采、資源的浪費,有的只采最富裕的那塊,中國話叫“挖白菜心”,把最好的采走了,資源綜合利用效率很差,從長期來看,用幾年沒有了,資源綜合利用也會有問題。第四,稀土發展低水平重復非常多,而高水平的稀土產品確實還比較少,這樣不利于技術創新和科技進步。所以這方面我們應該向日本的企業學習,日本的很多企業在稀土的高端化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工業和信息化部作為行業主管部門,關鍵是要把自己的職責履行好,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我剛才講了產業鏈的國際分工,經濟的全球化是一個大趨勢,在這個過程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需要大家攜起手來,共同應對在經濟發展過程中、在市場發展過程中資源、能源、產品各方面的需求,我覺得這方面主要是針對我們當前自己存在的一些問題,推動進一步的、健康的、可持續的發展。謝謝。
香港大公報記者:
我們看到發布的內容寫,2020年中國的工業增加值達到了31.31萬億元人民幣,想問一下當前全球疫情和外部環境仍然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請問工信部對今年工業經濟走勢有怎樣的研判?并且將采取哪些措施來促進工業和信息化穩定發展?
肖亞慶:
謝謝你的問題,我想請田玉龍總工程師回答你的問題。
田玉龍:
謝謝你的提問。2020年以來,面對百年未遇的新冠肺炎疫情,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指揮、親自部署,在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應該說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取得了重大的戰略成果,這是舉世矚目的。我國的經濟穩定并成為全球唯一保持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這也是有目共睹的。總體來看,我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局面沒有改變,工業經濟穩中求進,在完善的制造體系、強大的配套能力和市場潛力下提供了有力支撐,所以2021年,工業經濟的發展趨勢也是總體向好,應該是越來越好。對于今年工業發展當然也面臨著挑戰,挑戰機遇是并存的,全球疫情走勢、經濟形勢仍具有不確定性,全球產業鏈、供應鏈也存在斷供、斷鏈風險,對工業經濟帶來一些不確定影響,這種風險是存在的。
另外,目前在常態化疫情防控下,我們一些行業企業還處于恢復期,仍存在一些經營的困難和壓力。但這些我認為是在不斷的恢復過程中。總的來看,經過這次抗疫大考,體現出我國在經濟恢復中的優勢,一方面有黨的集中統一領導、社會主義制度優勢,另一方面,我們在進入常態化疫情防控中積累了豐富的經驗,大家都可以看到。另外,非常重要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已經明確提出了“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這不僅對今年工作的謀篇布局,對未來五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有了總體的布局,這為我們工業經濟發展提出了戰略牽引和引導,特別是今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對2021年的工作做了明確部署,馬上召開的兩會也要明確今年的工作,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目標任務,作為工業和信息化主管部門,工信部要履行職責,堅定信心,埋頭骨干,迎難而上,扎扎實實的把各項工作貫徹落實到底。主要有這么幾項措施。
一是要加強基礎和關鍵領域的創新突破。剛才肖部長談到,我們把產業鏈、產業基礎現代化,產業基礎再造作為重點來抓。
二是要穩定優化產業鏈、供應鏈的布局。產業鏈是整個中國工業經濟非常重要的基礎,也是我們的優勢所在,通過強鏈、補鏈,使我們的產業鏈進一步升級。
三是要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促進融合發展,特別是實施工業互聯網的創新發展、數字化轉型路線,推動產業數字化,加快數字產業化發展。
四是要大力推動信息通信業高質量發展。大家都看到,我們5G的網絡建設成績非常驕人,后續將有序推進5G網絡建設,加快6G布局,推動網絡優化升級,確保網絡安全。
五是加大支持中小企業發展。著力緩解中小企業在融資難、融資貴和合法權益保護等方面的問題,促進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
六是堅定改革開放舉措,深化推進“放管服”改革,優化制造業發展的政策環境,同時要對產業國際合作提供有力支持。
作為工業和信息化部,在疫情防控物資保供方面承擔著主要的職責,我們在重點保供防疫物資的同時,今年重點要加強新冠疫苗生產保供工作。
最后,今年的重要任務要做好工業和信息化領域的“十四五”規劃,按照國家中長期“十四五”規劃布局,在我們的重點領域、重點行業抓緊制定規劃,通過規劃,高水平的引領工業和信息化事業高質量發展。我就回答這么多,謝謝。
紐約時報記者:
在未來五年,中國尋求科技自立自強方面如何評估?將會制定怎樣的標準?是否會基于市場占比或者貿易平衡等指標?謝謝。
肖亞慶:
感謝你的提問,你的問題比較寬泛,我想從工業和信息化的角度來嘗試回答你的問題。我們講科技自立自強,首先,是根據中國工業信息化發展需要確定的目標。比如說在工業信息化發展中,中國有最大的市場需求,我國這么多年來成為貨物貿易的第一大國,進口產品不斷增長。我前幾天看了一個數字,中國進口第一架波音飛機是1972年尼克松總統訪華以后,我們進口了第一架波音707飛機,當時定了10架,第100架飛機進入中國大概是1986年,2013年我們進口1000架波音飛機。所以我們的需求很大。自立自強就是說,很多東西自己也要生產,自己要掌握這個技術,要有這個能力。
第二,人民群眾對工業和信息化產品的需求不斷增長,要求越來越高,本身就催生了我們的發展。比如說剛才講的5G技術、高鐵技術、日用化工品、黑白家電等,都是在人民需求過程中不斷增長的,也是自立自強的過程。
第三,我們是一個14億人口的大國,這么大的一個國家,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未來的向往靠買是買不來的,沒人能供給得了我們,群眾的需要很多要自己生產。這個自立自強的過程是滿足自己的過程,我個人體會,實際也是對世界作出的貢獻。如果我們都買世界上的某一種產品,我相信誰也供應不起,所以我們自立自強的本身就是對世界的貢獻。
第四,科技技術是沒有邊界的,是全球的、是人類的共同智慧,所以中國的自立自強,一定會對世界工業和信息化的發展作出貢獻。像5G發展方興未艾,去年超過71.8萬個基站已經建成,未來的“十四五”可以預計還會有一個非常系統完整的網絡要建成。我們也在謀劃6G發展,未來通信技術是什么,未來的通訊技術是什么樣子,能夠提供什么樣的服務,我們也在謀劃。這個謀劃過程一定是知識聚集、人才聚集和創新的過程,這個過程中我們是開放的、合作的,應該跟全球一起,把人們的生活水平進一步提升。所以自立自強的目的不是為我們自己,而是人類命運共同體的一種努力和實踐,自立自強的過程是一個為全球提供知識和正能量的過程,自立自強的結果一定是服務于全人類的。
這對工業和信息化落實科技自立自強提出新的更高要求,我們要一項一項地把這個工作做好。我們也要加強開放合作,希望與包括美國、歐洲和其他發展中國家在內的國家和地區共同合作,謝謝。
香港中評社記者:
5G作為戰略性的新興產業,發展一直是備受關注的,請介紹一下目前我國5G的建設和發展情況,在“十四五”期間,工信部推動5G的發展還有哪些重點的舉措?謝謝。
肖亞慶:
謝謝你的問題。5G網絡建設,中國是布局比較早的,無論是基站的總量、網絡的質量以及通信裝備的制造水平,可以說全球領先,包括華為、中興等好多企業和諾基亞、愛立信等世界上著名企業的合作發展,這些企業都是世界領先的。
從國內看,剛才介紹了我們建設了超過71.8萬個5G基站,5G的投資也超過了幾千億,現在已經基本覆蓋全國所有的地級以上城市,獨立組網模式規模部署,當然我們充分發揮網絡切片等技術優勢提供大寬帶、低延時等方面的服務。用戶規模也快速攀升,現在的統計每天都在變化,5G終端連接數超過了2億,可能是世界第一的。5G服務滿意度,從發展的同期來看,比4G水平要高。戶均移動互聯網接入流量較4G用戶高出約50%,這個大家慢慢體會,現在單價也降到了每GB4.4元。這兩年下降了46%,未來還會進一步下降。去年手機終端出貨量達到1.63億部,上市的新機型款式218種,量很大。創新應用日益豐富,在消費領域,5G+超高清、5G+AR/VR等技術應用非常廣泛,像游戲娛樂、賽事直播、居住服務等領域都在探索和實踐。教育、醫療應用5G+人工智能+大數據技術,提供服務。去年疫情防控,我們的家庭教育、智慧醫療都得到了更大的發展。我們這兩年“5G+工業互聯網”的發展也是非常迅猛,全國在建項目超過1100個,有很多非常好的應用場景。我建議你有時間可以看看上海的商飛,它的5G應用場景非常震撼;山西的陽泉煤礦,地下管理生產效率、安全保障水平不斷提升;以及湖南三一重工,還有廈門港,都有很多好的5G實際應用場景,“5G翅膀”使得這些領域在騰飛。
下一步,一是在產業基礎上進一步夯實,我國5G技術的發展基礎是比較好的,像華為,還有一大批先進企業,大的公司。二是深化融合應用,推動各行業技術創新,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中國電信這些企業都是很好的。三是擴大開放合作。5G的發展包括研發、建設、應用都需要加強國際交流合作,在新的發展過程中要營造全球協作的產業生態,營造更加安全、更加開放、更加互信的發展環境,5G的創新發展成果要讓全球都感受得到。當然我剛才講了6G,目前是屬于探索階段,我們也在和國際互動,推動共同的標準、遠景的需求、技術的成熟等,我們需要和全球各國業界朋友相互交流、互相探討、共同促進新的發展。謝謝。
紅星新聞記者:
近日,工信部印發通知,支持創建北京、天津、杭州、廣州、成都國家人工智能創新應用先導區,請問這些先導區將有哪些支持?我國人工智能產業創新發展將會發生什么樣的作用?下一步對于先導區的建設發展有什么樣的計劃考慮?謝謝。
田玉龍:
謝謝你的提問。剛才你提到人工智能是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驅動力,建設先導區是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重大決策部署,加快推進人工智能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發展的重要舉措之一。
2019年,工信部批復創建了上海、深圳、濟南-青島三個先導示范區。主要目的在于體制機制創新、政策環境、數據共享等方面先行先試,蹚出一些路子,摸出一些經驗。這次又批了五個城市,北京、天津、杭州、廣州、成都。這些先導區加起來總共8個,覆蓋到京津冀、長三角、珠三角、成渝地區。先導區主要是一種探索性、創新性包括示范性工作,我們還要進一步加大力度,主要通過探索、創新和示范方面進一步推廣。
一是創新機制激發活力。我們通過各種政策引導、市場環境優化、人才隊伍支持,激發市場主體活力,能夠導出一些成功經驗,摸索一些成功模式。
二是強化應用牽引,加快落地應用。落地應用是人工智能的關鍵,因為人工智能的優勢在于大數據、大市場、大應用,這些優勢如何把它激發出來,通過政府、企業和業界的合作聯合,共同促進人工智能的實際應用,特別是在智能交通、智能醫療、智能教育方面形成先期落地,形成一些新的增長點、新動能。
三是堅持特色開發,因地制宜發展智能經濟。因為智能經濟是一個發展非常快的領域,這也不可能是千篇一律的,是因行業、因地區、因領域的特色融合發展,所以在這方面,不同的地方先導區也摸出了一些模式,比如上海的人工智能高地,山東的人工智能加智能制造,深圳的智能算力平臺等,都已經起到示范作用,有利于行業推廣。
總體來看,先導區是地方政府搭建平臺,企業不斷融合發展。我們把創新改革政策扶持作為政府的重點,推動落地應用和業態融合,盡可能發揮政府和市場兩方面作用。從這幾個方面加大力度,一定能夠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的發展。同時加強與國際合作,促進全球人工智能的健康可持續安全發展。謝謝。
經濟日報記者:
疫情之下,為幫助中小企業渡過難關,工信部都做了哪些工作?此外,“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支持創新型中小企業成長為創新重要發源地,今年工信部將采取哪些措施加強政府對中小企業的服務,從而推動中小企業提供創新能力?謝謝。
肖亞慶:
謝謝你的問題。正如你剛才講的,中小企業是我們國家數量最大、最活躍的市場主體,我們現在市場主體據公布有1.3億,其中8000多萬是個體工商戶,企業數是4000多萬,在4000多萬企業數當中,95%以上是中小企業,所以中小企業在保市場、保就業當中是最大的主力軍。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中小企業的發展,出臺了很多扶持政策。包括去年防疫期間不少中小企業面臨困難,各方面也出臺了不少扶持措施,支持了中小企業的發展。去年工信部和其他部門一道,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簡要的講是“三道減法”、“三道加法”。
“三道減法”就是做好稅費、拖欠、融資成本減法。去年全年新增減稅降費規模超過2.5萬億,這對中小企業的發展是巨大的支持。清理拖欠了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的賬款,沒有分歧的賬款超過了1610億,都已經全部清零。金融機構、金融企業非常支持中小企業的發展,去年發放的中小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貸款平均利率5.08%,比去年初下降0.8個百分點。
“三道加法”,做好服務、數字化、融資規模加法。各地去年舉辦中小企業服務的各種活動達到了9萬多場次,服務670多萬次,服務的企業達到了5000多萬個次,同時還實施中小企業數字化賦能專項行動、制造業雙創活動,到去年培育的小巨人企業是1832家,帶動了各地培育專精特新中小企業3萬多家。金融機構支持的小微貸款余額超過了15萬億,同比增30.3%,增幅是非常大的。中小企業的量大面廣,涉及的領域非常寬泛,這些中小企業的政策不僅需要國家支持,更需要中小企業所在地的各個地方政府出臺更精準的支持政策來扶持他們的發展。
從工信部的角度,我們想主要做好中小企業發展的“321”。所謂的“3”就是圍繞政策體系、服務體系、發展環境三個重要領域進一步夯實基礎。加快“十四五”中小企業的發展規劃的編制,進一步健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制度,完善公共服務、市場化服務、社會化公益服務相結合的中小企業服務體系。同時引導服務機構提供規范化、精細化、個性化的服務。
“2”是聚焦融資、權益保護這兩個重點,追求實效,把這兩個重點落實,加強政府、金融機構和企業對接,深化產融合作,推動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信貸投放,在原有的基礎上進一步降低融資成本,我們看到去年各個銀行、金融機構做了很多努力,進一步拓寬直接融資的渠道。
“1”緊盯提升中小企業創新能力和創新化水平這一目標,支持中小企業成為創新的發源地。實際上我們過去的創新,很大一部分來源于中小企業,所以我們要健全創新型中小企業的梯度培育體系,力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在1800多戶的基礎上,在國家層面通過3-5年時間培育1萬多家這樣的企業,帶動省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10萬家和百萬家創新型中小企業。謝謝。
第一財經記者:
剛才肖部長對芯片、新能源汽車等各個產業作出了回應,我們也非常關注鋼鐵產業的發展。全國工業和信息化會議上指出,今年要堅決壓縮粗鋼產量,請問有沒有一個具體的目標?業內預計今年粗鋼需求超11億噸,一方面我們要壓縮粗鋼的產量,一方面需求又在增長,請問其間是否存在矛盾,如何解決這一矛盾?謝謝。
肖亞慶:
謝謝你的提問,你問的這個問題確實是當前都比較關心的。首先講,2016年以來“三去一降一補”的戰略得到了很好的落實,特別是中國壓縮鋼鐵產量產能取得了非常明顯的進展,壓縮了1.7億鋼鐵產能,今年我們要進一步做好這項工作。習近平總書記在75屆聯合國大會上莊重宣布我國二氧化碳的排放力爭2030年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達到碳中和,這是一個非常高的要求,也是我們必須抓好貫徹落實的,鋼鐵行業應該是在這個行業里要率先努力。
鋼鐵的產能需求旺盛有多方面的因素:第一,經濟快速復蘇、復工復產和各方面建設的需求,對包括鋼鐵在內的大宗原輔材料有非常大的需求。也要看到全球去年經濟衰退以后,經濟今年有可能有一些好的消息,所以預期在提升,對這些需求進一步擴大。
第二,實際鋼鐵人均使用量和經濟總量來比,是在一個發展過程中。比如說建筑還是以水泥、石料為主,以磚瓦為主,鋼材用量并不是特別高,特別是在廣大的農村地區。再有,我們使用交通運輸工具,百人擁有的汽車量和人均1萬美元這樣的總量來看,還有很大的發展空間,這方面的需求是非常旺盛的。
第三,鋼鐵產量主要從節能減排方面看,冶煉能力要大幅壓縮,當然壓縮多少、量多少,工業和信息化部也正在配合國家有關部門在制定規劃。再有,在這個過程中,我們要提高標準,提高產品的性能,使總量不變的情況下,單位用鋼量進一步降低,比如強度、韌性,鋼的品種、質量進一步提升。在減量過程中,更尋求集約式發展,鋼鐵總量這些年如果沒有總量控制,可能比現在還要高。現在的分散度還是比較高,原料、能源對外的依存度仍然特別高,這些問題都有待進一步解決。
最后,還有一個重點任務是節能減排,現在噸鋼二氧化碳單位排放量在不斷下降,但總量依然是比較大的,噸鋼耗煤總量有所下降,世界平均是575kg標準煤,我們是545kg,但因為我們體量大,這方面還有潛力可挖,我們一定要把節能減排作為鋼鐵行業一個重要目標任務,進一步做實做好。
謝謝。
壽小麗:
謝謝肖亞慶部長,謝謝玉龍總工程師,也謝謝各位記者朋友們,今天的新聞發布會就到這里,大家再見。
責任編輯:張玫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