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
證券時報記者 江聃 郭博昊
9月國務院國資委會同工信部共同組織啟動實施的中央企業產業鏈融通發展共鏈行動(下稱“共鏈行動”)取得積極的階段性進展。據證券時報記者不完全統計,已有14家央企落地了“共鏈行動”,覆蓋軌道交通裝備、新型電力系統、工業母機等10余個領域。
接受證券時報記者采訪的專家表示,“共鏈行動”是建設現代產業鏈鏈長工作的具體落地,國資委、工信部等部委積極推進產融合作內容和范圍不斷深入。展望2024年的“共鏈行動”,中央企業仍然將圍繞打造現代產業鏈鏈長和原創技術策源地發力,全力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競爭優勢。受訪中小企業表示,看好中央企業與中小企業協同創新發展的前景。
14家央企快速響應
“共鏈行動”旨在引導推動中央企業更好發揮在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中的引領帶動作用,通過搭建開放共享、互利共贏的產業發展融通平臺,打造產業鏈生態圈戰略合作關系。今年9月,國資委會同工信部共同組織實施的中央企業產業鏈融通發展共鏈行動,計劃在年內依托中央企業開展10場左右重點產業鏈融通發展專題活動。
證券時報記者梳理發現,截至12月11日,包括中國中車、中鋁集團、新興際華、三峽集團在內的14家央企啟動了集團層面的共鏈行動,產業領域覆蓋軌道交通裝備、新型電力系統、工業母機等10余個領域。
“共鏈行動”重點要在“五共”上下功夫:一是共建新機制,實現多維度協同;二是共筑新基礎,夯實產業發展底座;三是共享新成果,激發產業發展源動力;四是共創新生態,打造互利共贏共同體;五是共謀新發展,掌握未來競爭主動權。
記者注意到,通用技術集團、南方電網公司、國機集團和中鋁集團在各自的“共鏈行動”活動上都發布了供需清單。其中,南方電網公司發布的兩項“清單”提供了“促通”“去堵”的不同路徑,助力共鏈行動;國機集團也發布了農機產業鏈供需清單。清單的發布有利于吸引有實力的中小企業加入,共同解決技術難題。
同時,幾乎每場專題活動都有意向合作達成簽約。如新興際華集團所屬企業與20余家上下游企業進行應急產業共鏈行動戰略合作現場簽約;國家電網公司與26家企業簽訂了共鏈合作協議,簽約項目涵蓋產業鏈全鏈條;中國化學主辦的先進化工材料產業鏈共鏈行動大會聚焦科技創新、央地合作、產業引領等領域,簽訂14項合作協議。
國務院國資委研究中心研究員胡遲向記者表示,“共鏈行動”是服務新形勢的新作為。當前,各中央企業都在推進建設現代產業鏈鏈長的工作,要勇當原創技術的策源地。“共鏈行動”是建設現代產業鏈鏈長工作的具體落地。今年以來,推進打造現代產業體系,跨部門開展的協作增多。僅以工信部和國資委的協同來看,從發布“世界一流專精特新示范企業名單”到啟動“共鏈行動”,都表明推進產業鏈融合的內容和范圍不斷深入。
將圍繞兩個方向發力
接受采訪的專家認為,近期14家央企集團陸續啟動“共鏈行動”,只是探索建設現代產業鏈邁入新階段的開始。證券時報記者了解到,除了已經啟動共鏈行動的14家央企,更多央企已經申報開展共鏈行動,涉及百余個產業鏈方向,專場活動也將過百。
胡遲認為,“共鏈行動”推動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工作。展望2024年“共鏈行動”,中央企業仍將圍繞打造現代產業鏈鏈長和原創技術策源地這兩個方向發力,全力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競爭優勢。
中國工業經濟聯合會(下稱“工經聯”)是承擔“共鏈行動”任務的牽頭單位之一,該會執行副會長路耀華在12月6日舉行的中國海油深水油氣裝備現代產業鏈共鏈行動暨產業聯盟大會上表示,工經聯將盡快上線并用好“中央企業產業鏈融通發展共鏈行動服務平臺”,與產業鏈上下游各類主體緊密合作,為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探索有效實現形式,為海洋強國、制造強國建設作出新的貢獻。
產業鏈融通成效顯現
為豐富中小企業合作渠道、促進產業鏈融通,多部門開展了各類活動。如今年5月,工信部、國資委、全國工商聯推動各地舉辦“百場萬企”大中小企業融通對接活動。相關活動除調動國有企業加強共鏈促進力度之外,也帶動華為、阿里、360科技集團等諸多大型民營企業參與。
有企業向記者反饋,隨著各項大中小企業融通發展政策舉措落地實施,產業鏈供應鏈協同發展持續深化。此前,記者調研江蘇某工業母機核心零部件研發生產企業時發現,盡管部分國產高端產品在性能、穩定性上已接近國際先進水準,但部分下游企業,特別是大型企業對國產高端設備接受度仍然偏低,這也成為阻礙國內企業在技術層面向上突破的重要因素之一。近日,記者再次聯系到該企業,以上情況有了積極轉變。“今年8月和11月的兩場在蘇州舉辦工業母機產業發展大會,我們的產品愈發受到大企業的關注,更是有國有、外資企業提出了合作意向。”上述企業負責人告訴記者。
將政策“含金量”轉化為企業“獲得感”重在政策落地。另一家工業母機生產企業負責人向記者表示,近年來,當地政府部門多次組織產業研討會,為大中小企業協同發展搭建了溝通橋梁。“盡管政策層面有‘提高國產化率’的引導,但供應鏈下游企業,特別是國有企業對于國產高端設備接受度的提升無法一蹴而就,還需要給予國產設備技術水平、可靠性驗證一定的時間周期。但整體看,在工業母機領域,國有企業與民營企業協同創新發展的大趨勢持續向好。”
此外,從中小企業主層面來看,為產業鏈供應鏈融合發展提質增效,“相關方還可以進一步加強組織宣傳力度,建立更多的產融合作平臺,暢通供需對接通道,讓更多擁有核心技術的的中小民營企業來到更大的舞臺發展。”前述江蘇工業母機企業負責人指出。
責任編輯:張恒星 SF142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