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原標題:30年少生1.42億人,退休高峰將至,未來樓市誰接盤?
第一財經記者對近六十年出生人口統計梳理發現,近30年(即1990到2019年)比上一個30年少生1.42億人,按照推算,兩年后退休洪峰即將到來。
“低生育率”、“少子老齡化”等問題日益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那么,我國近幾十年出生人口變化趨勢如何?
第一財經記者根據國家統計局歷年數據,對近六十年出生人口統計梳理發現,近30年(即1990~2019年)比上一個30年少出生1.42億人口,按照推算,兩年后退休洪峰即將到來。
出生人數的減少反映人口結構的變化,將對養老金、住房需求、勞動力市場等方方面面帶來深刻的影響。
過去30年少生1.42億人
數據顯示,近60年中,上世紀60年代出生的人口最多,達到了23908.9萬人。其中,在三年困難時期(1959年~1961年)中的1960年和1961年,我國出生人口數量處在低谷,分別只有1402萬人和1200萬人。不過三年困難時期一結束,出生人口迎來大反彈,1962年達到了2451.3萬人,是上一年的兩倍多;到1963年,我國出生人口總量高達2934萬人,出生率高達43.6‰,均創下了新中國成立以來的新高。
此后幾年,雖然出生人口從最高峰略有回落,但是整個60年代,每年出生人口都超過了2500萬人。這個高峰期一直持續到1973年。其后數年,出生人口持續回落,1976年到1979年,年出生人口都在2000萬人以下。整個70年代的出生總人口為21666.3萬人,比60后少了2242.6萬人。
進入到80年代,大量55后、60后相繼進入婚育階段,出生人口數量迎來一個次高峰,從1981年開始一直到1997年,年出生人口一直穩定在2000萬以上。其中1986年到1991年,年出生人口都超過了2200萬,1987年達到了2508萬,是這一波嬰兒潮的峰頂。整個80年代,總共出生人口高達22090萬人,雖然比60后少了1819萬人,但比70后多了423.7萬人。
相比之下,90年代后,出生人口整體呈現下滑態勢,尤其是1998年跌破2000萬大關后,此后20多年,我國年出生人口一直低于2000萬。整個90年代,出生人口為20849.8萬人,比80后少了1240.2萬人。
進入到新世紀后,出生人口繼續減少,00后合計為16258.3萬人,比90后少了4591.5萬。進入到2010年代,我國先后實施了單獨二孩和全面二孩的計劃生育政策后,出生人口經歷微升后又繼續下降,2019年出生人口為1465萬人,首次跌破1500萬大關,僅為1963年的一半。
數據顯示,10后合計為16306萬人,僅比00后多47.7萬人。如果將30年當作一個世代,則20世紀的90~21世紀的10后世代,比20世紀的60-80后世代少出生了1.42億人。
表1:各個年代出生人口(單位:萬人)
退休高峰兩年后到來,各地爭搶年輕人
出生人口的變化,也將影響到包括退休養老金平衡、住房需求、勞動力市場、教育等在內的方方面面。
這其中,從歷年的出生人口來看,由于1962年后,我國進入到長達十多年的出生人口高峰期,因此最晚在兩年后我國即迎來退休高峰期,尤其是1963年出生人口高達2934萬人,其后兩年平均也達到了2700萬人,這三年出生高峰導致的退休高峰,將對目前我國養老保險基金的財務平衡形成第一輪較大的考驗。
近期公布的《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提出,實現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實施漸進式延遲法定退休年齡。發展多層次、多支柱養老保險體系。
另一方面, 90~10后人口的減少,也意味著新的青年勞動力在減少,整體的勞動年齡人口在不斷增長。有研究表明,1985~2018年間,全國勞動力人口(包括學生)的平均年齡從32.2歲上升到了38.4歲。因此,如何吸引、留住年輕人也成為各地近年來發力的重點,各大城市、各地均紛紛出臺引才計劃,以期留住人才、留住年輕人。
其中,自2020年12月14日以來,包括廣州、蘇州在內的多個大城市密集推出戶籍改革政策,放寬落戶門檻。這其中,福州更是成為東南沿海發達地區中第一個零門檻落戶的省會城市。
廈門大學經濟學系副教授丁長發對第一財經分析,各地爭相吸引年輕人、吸引人才一個重要背景就是人口老齡化。在低生育率、人口老齡化、勞動年齡人口占比下滑的情況下,一二線城市都在抓緊吸引外來人口尤其是年輕人落戶。青年人才是消費、創新創業和就業的主體,有年輕人的城市才有未來。
在省域層面,2020年12月31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發布關于進一步深化戶籍管理制度改革促進城鄉融合區域協調發展的通知,提出全面放開城鎮落戶限制,實行經常居住地登記戶口制度。
遼寧近期公布的十四五規劃建議表示,要有效引導域外人口流入,遏制人口總量下降態勢。增強對年輕人群的吸引力,努力改善人口結構。黑龍江的十四五規劃建議提出,要建立健全拴心留人政策體系,留住適齡勞動資源,增加勞動力有效供給。
誰來當樓市接盤俠
隨著人口結構的巨變,廣受關注的房地產市場或許也將迎來巨變。
根據貝殼研究院日前發布的《2020新青年居住消費趨勢報告》,通過對2017年~2020年購房行為情況的統計發現,80后仍是購房主力,但購房占比呈現逐年下降趨勢,目前80后購房行為多以改善型換房為主,更追求居住品質。90后正是組建家庭、結婚生子階段,購房目的多以剛需為主。
當前,80后為置換會賣掉首套房產,而90后會為剛需“接盤”,以保證存量房市場的流通性。只有新人群不斷進入房地產市場,才能保持市場的流通性。由于00后比90后少了4591萬人,比80后少了5831.7萬人。當前00后已經逐漸進入到勞動力市場,幾年后即將進入到婚育階段。這也意味著今年后,為剛需“接盤”的數量也越來越少。
在這種情況下,不同地區、不同城市、城市內部的不同板塊、不同戶型的房子也將出現分化。58安居客房產研究院分院院長張波對第一財經分析,人口變化對于未來房地產影響主要會體現在兩個方面,一方面房地產增量市場的規模大概率會不斷縮減,即商品房銷量緩步減少是個大趨勢;另一方面青年人口會不斷向大中城市集聚,大城市集聚效應不斷顯現,奠定了熱點一二線城市未來房地產市場需求增長的基礎。
前述貝殼研究院的報告也顯示,當前新青年(這里的新青年即為90后,下同)人口流出以三四線城市為主。城市化進程加劇城市間分化,產業基礎薄弱的三四線城市人口流失嚴重。外流的人口大多會選擇一線及新一線城市。主要原因是這些城市產業基礎相對雄厚,就業機會多且相對公平競爭,新青年為了獲得更好的勞動報酬,無疑會將這些城市作為首選項。
在這種情況下,一些人口外流、住房供應較大的三四線城市,住房需求也會隨之萎縮,存量房的流動性和價值都受到很大影響,未來類似鶴崗、阜新等出現”白菜價”房子的城市也會越來越多。
近日,由國家衛健委直屬事業單位中國人口與發展研究中心主辦期刊《人口與健康》2020年第12期刊發了一篇題為《城市化、低生育率與人口負增長》的文章分析,(由于)新生人口無法填補老齡化和勞動力人口流失,造成非核心區域的鄉村與城市人口收縮。大城市對青年人口的‘虹吸效應’導致鄉村與落后地區遭受更嚴重的老齡化挑戰,這是周邊國家的現實案例,也是我國正在經歷的現實。
即使在大城市內部,不同板塊、不同配套的房子走勢也會出現明顯差異。高新產業、新興產業集聚的新城區,集聚了大量的年輕人口,未來這些區域會更看好,相比之下,產業缺乏、年輕人少的區域,發展會相對緩慢。
另一方面,隨著老齡化不斷加深,房地產業也面臨著新的發展機遇。張波說,銀發經濟在未來將發揮出極大效應,養老地產將成為服務于夕陽人群的朝陽產業,和40、50后出生人口不同,60后人口在青年時期經歷了國內改革開放的起始階段,在學歷、收入以及職業發展方面,整體有著更為明顯的提升,因此對于養老也有著更高品質的需求。目前,屬于國內的養老地產的黃金期還未全面開啟。
表2:歷年出生人口
責任編輯:李思陽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