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新財富500富人榜
核心資產4.0
一份新財富500富人榜,就是一份中國年度核心資產榜。由于榜單上85%的富人均擁有上市公司,實現了個人資產的資本化,因此,我們以持股市值作為計算富人財富的主要依據。可以說,每一年的榜單變幻,500名富人排位的上升跌落,反映的都是資本對民營企業競爭力與成長性的持續重估,是大大小小的投資人進行的資金投票,決定了富人掌控企業作為核心資產的去留。
回顧2003年以來的18份榜單,則可以清晰觀照中國核心資產的變化軌跡。從工業化時代的制造業,到城市化大潮中的地產業,到互聯網+時代的TMT,新財富500富人群體的最大來源幾經變遷,折射著中國核心資產從1.0到4.0的不斷切換。如今,新一輪變軌再次展開,其邏輯在過往十年已經呈現。
市場化的資金屬性、網聚一切的生態、對其他行業的賦能力量、成長股而非周期股的本質,推動了消費級互聯網的攻城略地,成就了第三波核心資產創富潮。盡管地產消費在中國家庭開支中占據了7成以上比重,但在新財富500富人榜上,地產富人仍擋不住互聯網富人的相對碾壓性優勢。智能手機的大規模應用,帶動手機產業鏈上下游富人暢享過去十年榜單創富的主升浪。
今天,隨著5G時代的到來,有著相同特質的新一輪產業互聯網浪潮正風起云涌。無論中國具備競爭力的人工智能、云計算、機器人、區塊鏈,還是相對薄弱的半導體等產業,資本和創業者的熱情均已迸發,轟轟烈烈的以“硬核科技”為主線的核心資產4.0造富時代呼之欲出。后疫情時代,這也將是比無限量寬松政策更能從根本上逆轉經濟增速下滑的唯一利器。
陶娟/文
2010年時,新財富曾對中美兩國前50名富人所處行業進行了對比。當時,結論的沖擊感十分強烈。
2010年中國前50名富人中,來自房地產、制造業的達42人,占84%,TMT(科技、媒體、通信)、金融、商業服務和能源的貢獻卻不足兩成。相反,美國最富的50人主要來自TMT和金融業,占58%,房地產和制造業僅7人上榜,占14%(圖1)。
在那一年,新財富500富人榜呈現“人人都是土財主”的景象,但我們旗幟鮮明地預判,未來,TMT、醫藥生物、商業服務、金融業、能源與環保等六大新行業將有極強的創富能力。
10年時間,滄海桑田,10年前的判斷,比我們的預期更快成為了現實。今天,TMT行業的創富動能已經遠超當年的地產業,2020年,中國前50名富人中,TMT、金融、商業服務和能源的貢獻已接近半壁江山。而美國TMT富人和金融富人的數量竟然和10年前一模一樣,沒有任何變化。
在中國,最突出的創富引擎已經轉軌為TMT行業。500名中國最富有的人士中,已有高達96人產自TMT行業,占據了近1/5的版圖,這一人數比地產富人高出了50%。自從2016年TMT行業為新財富富人榜貢獻最多富人以來,就一直沒有再丟失過這個狀元。
當中國人主要資產都配置于房子上,一套房動輒花費幾百萬,而我們幾乎沒有為微信、頭條、抖音花錢的情況下,為何在榜單上,中國互聯網行業富人卻能在數量上遠遠超過地產商呢?
中國的創富動能先后經歷了制造業、地產、互聯網的主升浪,在美股,互聯網行業富人已經持續壟斷榜單20年之久,中國的科技產業是否也會復制這一態勢?如果能夠解釋榜單上的創富動能為何遷移,無疑對人們選擇投資的方向也將有所裨益。
互聯網行業在中國富人榜單上前所未有的成功,到底可歸因為哪些因素?科技為何是這個時代最強的王者?
手機創富:7.5億用戶,每人每天超過2小時
首先,互聯網行業創富的第一大動能,應該感謝中國14億消費者的廣闊基數,以及覆蓋面廣、信號好、價格低廉的基礎網絡設施。正是這兩大基礎要素,推動了智能手機的大規模下沉,為許多互聯網應用提供了最基礎的硬件條件。
艾媒咨詢(iiMedia Research)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智能手機用戶數量達到7.5億人,每人每天平均在智能手機上花134分鐘。而在2011年前,這個時間還是22分鐘(圖2)。
幾乎可以肯定,人們不會花同樣多的時間和自己的配偶、子女、父母進行交談。你所使用的社交、購物、視頻類APP,折射著你的三觀,其內容也會悄然塑造你的三觀,智能手機比一個男人更關心妻子的購物喜好,比一個父母更了解孩子的偶像。
財富是一種動態獎賞,獎勵給滿足社會需求的人。
互聯網行業的上榜富人,第一大類就來自手機產業鏈。僅小米一家公司,就有雷軍、黎萬強、林斌、洪鋒4位富人上榜。而智能手機的上游,攝像頭、玻璃屏、電子元器件、聲學控件、印刷板電路、ODM代工……相關富人在榜單上層出不窮。
昔日打工妹王來春,是富士康的第一批員工,后創立立訊精密,做手機連接器,今年身家已然高達842億元,排名第17位。她的祖籍汕頭澄海,2019年80萬戶籍人口,創造GDP為486億元。
能登上這份榜單,每個人的背后故事都值得細細挖掘。做手機玻璃屏的周群飛,5歲時母親去世,父親雙眼失明,家境貧寒,輟學后到深圳打工,命運從此改變運。朋友圈人稱“飛哥”的她,如今身家427億元。時代洪流里,把握一個細小的機會,就可能贏得曾經的同路人難以企及的身家。
智能手機的大規模下沉,又帶動電商、游戲、短視頻等APP風起云涌。手機上游為制造業,創業者即使學歷不高,頭腦靈活眼光獨到執行果斷吃苦耐勞,也有逆襲的可能;而下游應用需要程序開發,則成為知識新富的競技場。
手機應用中,視頻成為主賽道之一,抖音日活于2019年中超過3.2億,創始人張一鳴,今年37歲,畢業于南開大學,身家已高達785億元。3億日活躍用戶的快手,創始人宿華,今年38歲,畢業于清華大學。站在高學歷的金字塔尖,他們攀至財富頂峰的道路也自然快捷了許多。
手游則是日進斗金的另一創富主路。三七互娛李衛偉、完美世界池宇峰、昆侖萬維周亞輝、游族網絡林奇、吉比特盧竑言等大批游戲類富人上榜。疫情的到來,讓他們的財富優勢進一步凸顯。
智能手機上下游產業鏈的繁榮,帶動互聯網行業成為這10年來創富的最強基地。
互聯網行業獨特信仰——生態、連接
其次,TMT行業在榜單上呼風喚雨地存在,還因為擁有行業獨家信仰——生態。
高喊“生態化反”的賈布斯人還在美國,“下周見”遙遙無期,但他成功地在大眾心里布施了“生態”一詞。
不能否認,經營周邊生態,是互聯網巨頭最為在意的一件事。或合縱連橫,或打壓分化,今天刀光劍影,明天握手言歡。種種神轉折不在話下。
未來基于連接。IT富人,本質就是受益于人和人在網絡的低成本連接。他們,也不遺余力,與可能誕生新富的領域進行連接。以馬云的阿里巴巴、、馬化騰的騰訊為例,這兩大企業每年都會投出大量的資金、資源,投放到互聯網新興賽道,鞏固自身的競爭優勢。
這種競爭式的投資有多瘋狂呢?作為毛利率達40%以上的公司,阿里巴巴看起來很賺錢,但在業務上賺到的幾乎所有錢,都花在了投資上。
現金流量表顯示,2015-2019財年間,阿里巴巴經營凈現金流分別是412、568、803、1252、1510億元,合計創造了4545億元凈現金流;而這5年,阿里巴巴投資的凈現金流合計達到了負的4097億元!相當于賺的錢90%凈投了出去。
在投資性格上,阿里巴巴通常追求戰略控股,錢花出去,要收獲話語權。
看起來低調謙遜的騰訊其實更堅決。2015-2019財年,騰訊經營上凈賺了4720億元,可對外凈投資達到了4990億元,賺的不夠,還得借錢投(表1)。
這些大規模的投資,在短時期內迅速推高了眾多新興企業的估值,給富人榜單貢獻了源源不斷的新人。
美團和餓了么即是代表。在阿里和騰訊之間,美團最終選擇皈依騰訊系,在2018年上市后成為港股最亮的一顆星,王興和穆榮均各以526億元、116億元身家上榜。而美團外賣,2013年11月才正式上線。
失意于美團的阿里,反過來全資收購了餓了么,開足火力打壓美團,餓了么創始人張旭豪也憑借92億元財富上榜。今年他才35歲,10年前就讀上海交通大學時開始創業,如今已然財務自由。
榜單上最后一名的陳睿,嗶哩嗶哩(簡稱B站)實控人。他是金山軟件、獵豹移動聯合創始人,這一站,他遇到了雷軍(741億元,21名)。2011年,他以天使投資人身份加入B站,2014年擔任董事長,帶領B站成功打上“年輕人的文化社區和視頻平臺”的標簽。而如今,騰訊(馬化騰,2767.3億元)、阿里巴巴(馬云,3021.4億元)是B站的第二、第四大股東。最新的消息,B站獲得索尼4億美元注資。
跟著富人996,再和富人交朋友,直到自己成為頂級富人。今年42歲的陳睿再次上榜,這只是關于眼光和運氣的故事嗎?陳睿自己都曾說過,“回想起來,當時我對即將要發生的事情一無所知,快速發展的互聯網行業正在拉開大幕,我正面臨一個新的時代”。
在互聯網的江湖里,美團、B站聽起來都是老同志了。但首富培育新富的故事,還在繼續。
截至2020年2月29日,已上市的91家科創板企業中,雷軍投資入股了5家,金山辦公成為科創板首家市值超過千億的公司,而中1簽賺13萬元的超級肉股石頭科技,也是其中之一。被投資的企業更快走向市場,擁抱資本;而反過來,雷軍和小米,也受益于這種撒網式投資,小米生態圈需要鏈入各種高性價比的跨界產品,而雷軍僅在這5家公司中的入股,就為其貢獻超過百億元財富。
正因為此,互聯網富人,總是“慷慨”地將繁榮的泡沫推向整個生態。阿里系、騰訊系、小米系……盤根錯節,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相比之下,在其他行業,我們觀察到的大型交易,更多發生在“門當戶對”的成熟企業之間,如萬達甩賣酒店文旅資產給富力、融創。但這些只是存量的倒手。僅因為被地產企業投資,就能躋身富人榜的新人,寥寥無幾。
迥異的行業賦能程度
- TMT行業改變的不僅是自身江湖,而且改變各行各業,用流行的詞即“賦能”。
金融科技、醫療信息IT化都已廣泛應用,這類賦能在今年的榜單上也已有所體現,如開發數字化建筑平臺的廣聯達(刁志中,66.3億元),在星級酒店和規模化零售業信息系統占有60-70%市場的石基信息(李仲初,227.6億元),又比如,提供在線教育服務的跟誰學創始人陳向東,財富已經逼近他昔日的老板俞敏洪。畢業于中國礦業大學的袁征,則用一款名叫ZOOM的視頻會議軟件,讓疫情期間無法聚集的各行各業工作團隊得以線上開會,ZOOM的市值已迅速超過2000億元,而袁征也以221億元首登榜單。
改變得更多的還是人們的生活。粗略估算,中國GDP已達百萬億元級別,相當于每天創造近3000億元GDP,以人們平均每天工作休閑時光10小時,其中在手機上花費超過2小時計算,差不多對應著每天600億元的GDP空間。
在這樣肥沃土壤上,智能手機的存在,使得任何一種電子化的服務或產品,都可以通過這一載體,以極低成本快速分發,抵達自己的受眾。
新冠疫情期間,中國政府展現出了強大的基層動員能力,就與TMT行業這種全面賦能有極大關系。一方面是發達的大數據搜集和追蹤能力,能快速對感染者及其密切接觸者進行定位排查、推出健康碼系統進行分類管控等;另一方面,民眾雖然封閉隔離在家,但基本生活未受影響,宅家娛樂(游戲、視頻)、穩定的生活用品保障背后的發達信息和物流體系、不打烊的外賣服務,對于社會秩序的穩定起到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而在所有行業中,上榜富人數量排在第二位的地產,賦能之余卻亦有反作用。土地是從事一切生產生活活動的要素,但高地租經常成為輿論熱點,土地成本升高,房價升高,帶動人工成本上升,許多制造業、服務業廠商對此怨聲載道。
例如,多年來,玻璃大王曹德旺一直抨擊房地產,認為“高房價”阻礙了制造業的發展。他認為,中國雖有13億人市場,但有消費能力的人不足2億。我們大多數人,最大的消費支出,可能就是花錢買房子了。
曹德旺所看到的表象,背后其實有著深刻的資金驅動本能。
資金來源與政策風險
在中國,支持房地產行業增長的資金,多來自信貸和債券,為剛性成本,受政策影響大;而驅動互聯網行業增長的資金,多來自風投和二級市場資本,追求高回報,同時也有更高的風險承受能力。
以房地產開發市場的資金來源為例,來自國家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8年,房地產開發企業到位資金165963億元,其中,國內貸款24005億元;利用外資108億元;自籌資金55831億元;定金及預收款55418億元;個人按揭貸款23706億元。可以看到,大部分是貸款的形式。而自籌資金中,也有很大部分是信托貸款等。
此前,蘇寧金融研究院曾基于工農中建四大行年報數據,對2008-2017年十年間,四大行累計投放貸款去向進行了分析。在總規模252.76萬億元的貸款中,個人住房貸款規模為68.84萬億元,占比27%。再加上房地產企業貸款,十年內四大行投向房地產行業的貸款規模總計達87.96萬億元,占比34.8%;相比之下,制造業貸款49.34萬億元,占比為19%(圖3)。
從變化趨勢看,2012年,個人住房貸款歷史性地取代制造業貸款,成為四大行新增貸款的第一投放方向,也成為房價上漲的主要支撐點。
由于股市資金敏銳度總提前于實業變化,富人榜的創富軌跡切換時點甚至比這更早。楊惠妍2006年已成為中國首富,而制造業富人數量在2010年左右就已讓位于地產富人。
當銀行系資金成為地產業重要輸血通道時,缺乏硬資產抵押、初期盈利能力羸弱、難以從銀行系統貸款的互聯網行業,其發展資金來源則主要依靠私募股權基金和美股、港股以及國內的二級市場。
根據清科私募通的數據,截至2018年上半年,全國共有1.4萬家已登記的私募股權投資機構,超過14萬從業人員,而管理資金量超過9萬億元。私募股權市場每年投出的資金已從2013年的1887億元快速上升到2017年的1.2萬億元,4年6倍(圖4)。
而成長性高的互聯網、生物醫藥等新興行業,恰是這類風投資金的寵兒。以2018年上半年的數據為例,IT互聯網行業合計獲得投資2131筆,在5024筆風險投資案例總數中占比超過4成。
主要來自于銀行信貸的資金,決定了房地產市場的發展更容易受政策影響,畢竟債務償還是剛性的,大規模的償債風險有可能擊穿金融系統,因此,地產受政策周期的影響明顯。
相比之下,包括私募股權基金、二級投資者等資金是默認能夠承受本金歸零的損失。我們常常能見到互聯網企業大舉燒錢,然后破產倒閉,卻幾乎沒有引起任何社會動蕩。這也正是股權市場令人肅然起敬之處。
不同的扶持資金本質及其在居民生活中的不同地位,使得兩個行業面臨的監管環境迥異。地產調控成為常態,從供地規模到開盤價格,甚至二手房的漲跌都諸多限制,而互聯網行業的生長則基本保持市場化。
周期與成長
不僅是政策上風格有別,互聯網和地產行業還有著周期上的本質區別。房地產提供新產品,必須依賴土地,而互聯網提供新產品時,只需對方有一個手機。
當碧桂園、恒大每成功賣出一套房子的時候,都意味著對應的那塊土地已被鎖定使用,它要開發更多客戶,就必須去購買更多土地。在中國,可開發為居住性質的土地面積有著嚴格的紅線,且土地屬于不可再生的資源,需求越多,供給的價格越高。
而對于微信、支付寶、抖音來說,當它每拉攏一個新客戶時,由于網絡效應的存在,它有更高的概率、更低的成本將他們的家人朋友都變成自己的新客戶。這意味著,需求越多,供給的成本是越低的,因此,在觸碰到用戶數量的極限值之前,互聯網巨頭可以一路膨脹,直至抵達壟斷的終點。
通俗點說,一個是周期股,一個是成長股。這使得資本市場對于它們的未來,給予了迥然不同的估值。
中國最富的4個人,恰好兩個來自IT行業,兩個來自地產。然而,阿里巴巴市盈率22倍,騰訊市盈率33倍;而碧桂園、恒大的市盈率僅有4倍、5倍。這正是新舊創富浪潮在股市中的真實際遇。
從模式創新、應用創新,到硬核科技創新:
創富主線的新軌道
過去十年,互聯網富人以摧枯拉朽的勢頭,在榜單上風頭蓋過了地產富人。但繁榮之下,亦有隱憂。盡管站在今天,我們認為,阿里巴巴和騰訊還會繁榮很久,能夠復制美國富人榜上比爾·蓋茨、貝佐斯等人的霸榜傳奇。但中國互聯網產業巨頭及市場敏銳資金的關注點,已開始向下一代創富戰場進發。
馬化騰在清華大學演講時曾坦陳,很多時候,我們中國人只是一個應用上的創新,在基礎創新上差距還是非常大。他認為,包括人工智能、自動駕駛、機器人等方面,美國依然保持大幅領先,而中國應該加大這方面基礎性的研究投入。
2020年4月20日,阿里云宣布,未來3年將再投資2000億元,用于云操作系統、服務器、芯片、網絡等重大核心技術研發攻堅和面向未來的數據中心建設。
富人榜的主動力,在經歷制造業-地產業-互聯網的產業變遷后,也有望隨之進入以“硬核科技”為引領的新的驅動領域。它的靈魂承襲于互聯網行業,但它的內核將幫助實現中國從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的蝶變。
以5G為例,5G網絡的大規模鋪設,將使得通信網絡不再局限于通信,而是演變成下一代的工業互聯網,成為新工業體系的神經中樞系統。
如果說,2010-2020年間的互聯網浪潮,主要以TO C為基調,依附于智能手機上的是上游的制造業富人和下游O2O、社交、電商、短視頻等應用富人的話,那么,依附于5G網絡形成的將會是人工智能、云計算、機器人、物聯網、自動駕駛等高科技產業。
相對于互聯網對其他行業的賦能,5G時代,制造業、交通運輸等重資產產業或將得到更全面更深入的賦能,我們將見到智能工廠、智能交通系統、智慧城市的逐漸形成,據估計,到2025年,以5G為動力的工業互聯網可能創造23萬億美元的新經濟機會。互聯網的創富機會與邏輯,或將沿著5G的脈絡繼續演進。
在中國GDP坐二望一的關鍵制勝點上,這里無疑是決勝之地。高通CEO史蒂夫·莫倫科普夫曾表示,“中國的5G部署非常驚人,以往的新科技浪潮,都是由美日韓這些國家引領,中國會晚個5年甚至10年……但5G時代,中國第一年就跟上了步伐推出”。而中美貿易紛爭,將高科技自主研發的重要性進一步推至前臺。如5G產業中至關重要的半導體產業,最具象地體現出了這種認知的緣由。
美國上市的市值前20名的半導體概念股中,中國臺灣的臺積電市值最高,接近2萬億元。而我們熟悉的英特爾、英偉達、博通的市值分別達到了1.78萬億、1.29萬億、7588億元。此外,半導體產業至關重要的光刻機,幾乎被荷蘭的阿斯麥(ASML)壟斷,后者也在美國上市,市值高達8634億元,而其年營收僅有924億元(表2)。
過去一年,小米賣出了1.2億部手機,附加其他小米產品,創造總營收2059億元,但小米集團的市值僅有2200億元,市銷率僅為1倍。
這種估值反差,鮮明地反映了產業鏈上下游的強勢與否。
中國的資本和創業者,正在積極補課中。2019年,國內5G產業鏈尤其是半導體概念股暴漲,顯示稚嫩的產業里被傾注了無數希望。
市場機構CINNO Research的最新報告顯示,盡管2020年一季度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了44%,但華為海思品牌仍然拿到了2221萬片的芯片出貨量,與去年同期相比基本持平,成功抗住了市場的沖擊。至此,海思已成為中國出貨量最大的處理器品牌,趕超了對手高通,成功登頂。
在今年的新財富500富人榜中,一大批科技富人脫穎而出,正是這股力量的迸發。
韋爾股份虞仁榮財富暴漲500%,從82億元躍升至493億元,從榜單后列大跨步成為第40名。而收購了安世半導體的聞泰科技也越過千億市值,帶動其實控人張學政財富暴漲344%,達179億元。AI芯片類初創企業寒武紀創業僅3年多,申請科創板被受理,帶動年輕的陳天石首次登上榜單。
5G的大規模鋪設,消費級互聯網到產業級互聯網的躍遷,硬核科技的強勢崛起,將會怎樣改寫富人榜未來10年的創富軌跡呢?■
附文
成長20倍+,那些穿越周期的核心資產
新財富對今年500富人榜上榜人的創富史進行了全面梳理,整理出了每一個富人的第一次上榜時間,和初次上榜時的財富。有些富人,已經故去,有些家族,已然傳承,但金錢永不眠,財富成長的速度和奔跑并無止境。
登上榜單已是不容易,連續成長就更難了。如果以20倍來衡量成長性(即該富人2020年財富除以首次上榜時財富-100%),令人驚訝的是,有多達37位富人在上榜之后,仍獲得了20倍以上的財富增長,其中,更有11位富人,在上榜之后財富增長超過100倍。
其中,漲幅高達500倍以上的富人分別是馬化騰、許家印、何享健家族、馬云,成長最持久、最高亢的他們,也均位于今年富人榜的前6名。
馬化騰于2004年以3.5億元上榜,當時僅33歲,今年他的財富值已經達到2767億元,上榜后財富增幅790倍。漲幅第二名是恒大集團許家印,其2003年以3億元上榜,今年財富值為1981億元,上榜后財富增幅659倍。漲幅第三是美的何享健,他在2003年時以2.7億元上榜,今年財富1653億元,上榜后財富增幅611倍。
漲幅超過20倍的富人中,TMT行業貢獻了8名,占比21%,為各行業中排名最高;房地產和綜合行業各自貢獻了7名,占比19%,并列第二;金融服務行業富人也有3名,分別是劉益謙(2003)、肖建華(2004)、沈南鵬(2004),居第三名。
責任編輯:張國帥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