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康故事】千年古縣走出科技創新“瀏陽路徑”
瀏陽市去年入選了首批國家創新型縣(市)建設名單,榮獲了“湖南省落實創新引領戰略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縣(市)”,這座千年古縣,走出了一條科技創新的“瀏陽路徑”。
文|《小康》·中國小康網記者 鄂璠 湖南瀏陽報道
瀏陽河,彎過了幾道彎,幾十里水路到湘江。瀏陽河美,煙花璀璨的瀏陽河更美,5月10日晚的夜幕下,150架無人機編隊焰火不斷變換造型,高空數字焰火“70”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七十華誕獻禮;河流間,“水中飛人”帶著煙花裝置躍起翻騰;地面上,“鶯飛蝶舞”浪漫上演……一幅幅由煙花呈現的立體畫卷在瀏陽河畔徐徐展開。
來自全球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近萬名客商和嘉賓,在第十四屆中國(瀏陽)國際花炮文化節期間,近距離感受了瀏陽科技創新的磅薄力量。這次活動的亮點之一,就是在瀏陽河水面搭建大型浮臺進行焰火燃放,據瀏陽市煙花爆竹總會相關負責人介紹,這是在全球范圍內的一次大膽嘗試。瀏陽人為何“敢為人先”、能用極致的想象力去展示無限的瀏陽之美?《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經實地探訪后,發現了這座城市闖出科技創新的“瀏陽路徑”的制勝法寶。
創新引領,讓傳統花炮換上“新裝”
煙花爆竹是一項傳承了1300余年的火之藝術,近年來,花炮行業面臨著政策、安全環保、社會輿論等各方面的壓力,但瀏陽花炮依然堅挺,綻放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2009年國慶60周年慶典、2010年廣州亞運會、2010年上海世博會、2014年北京APEC峰會等重大歷史時刻,演繹出一場又一場視覺上的饕餮盛宴。
為什么瀏陽煙花能夠長盛不衰?2017年8月24日,《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隨科技部“根在基層”縣域創新驅動發展調研團奔赴湖南瀏陽進行調研,在有著“中國花炮之鄉”美稱的瀏陽,調研團第一站便來到了2014年北京APEC峰會焰火燃放承辦單位——東信煙花集團有限公司。
在東信煙花集團有限公司,調研團成員見到了被原文化部認定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瀏陽花炮制作技藝)代表性傳承人的鐘自奇,他也是東信煙花集團有限公司的董事長,他為調研團成員講述了2014年北京APEC峰會焰火燃放背后的故事。
接到任務后,公司立即成立了以科研實驗室牽頭的技術研發小組,依托北京奧運會的無紙屑殘渣發射技術,展開微煙無硫技術的深度研發。在鐘自奇看來,減少煙霧和有害氣體,必須更新換代發射藥物,用微煙發射藥,替代傳統的發射藥。經過反復調試,最終,東信煙花集團有限公司以高科技納米技術,研發出了創新型煙火藥,這種創新型煙火藥一方面很安全,沒有以往無硫開爆藥易炸筒等缺點,而且可以有效減少70%以上發射藥物的使用,由此大大降低了煙霧和有害氣體,提高了焰火燃放的環保標準。
在多個世界頂級盛典中,東信煙花集團有限公司都是用自主研發的高科技信息化點火技術和自主生產的優質煙花產品,為全球億萬觀眾奉獻了藝術佳作。調研團一行剛剛步入公司大門,鐘自奇就迫不及待地請工作人員演示起了“看家技術”。鐘自奇同時介紹道,公司實施的科技創新項目有新型煙花爆竹原材料開發和制備技術研究、硝化竹纖維素研發與在煙花爆竹中的應用研究、“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試點示范項目、全自動煙花亮珠生產線研發,等等。
鐘自奇提到的“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在近一年多的時間里又取得了新的成績。近日,以“壯麗70年·奮斗新時代”為主題,《小康》雜志、中國小康網記者采訪了瀏陽市的科技創新工作,據瀏陽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借助湖南省創新引領開放崛起的東風,瀏陽市傳統花炮產業大力實施“機械化換人、自動化減人”工程,引導企業積極進行新產品、新設備、新工藝、新材料、新廠房“五新”技術改造,推廣應用各類花炮機械設備3000多臺,建成投產和規劃布局的組合煙花自動化生產線8條,有藥工序分段式機械化改造率達80%以上,提高生產效率2倍以上,涉藥作業人員減少50%以上,年產值較改造前平均增長超過80%,其中鞭炮生產各工序更是全部實現機械化。
今年,瀏陽市出臺了“瀏花十條”,這座城市,正在全力推動花炮產業轉型升級,引導產業開展創新突圍。
科技賦能,為產業發展插上“翅膀”
瀏陽花炮的轉型升級,只是瀏陽市科技創新工作的一個縮影。
瀏陽市始終將科技創新作為促進經濟發展的強大動力,在政策、投入、服務企業等方面下狠功夫,走出了一條科技創新的“瀏陽路徑”。在全國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現場會和2019年全國科技大會這兩次全國科技系統會議上,瀏陽市都做了經驗交流。2018年,瀏陽市還榮獲了“湖南省落實創新引領戰略真抓實干成效明顯縣(市)”和“湖南省知識產權工作先進單位”。
據瀏陽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瀏陽市在科技創新方面的成功經驗主要體現在科技服務機制健全、投入充足、政策完備等方面,同時,科技在支撐工業發展、服務鄉村振興、促進社會事業等方面成效明顯。
去年底,國家科技部公示了首批創新型縣(市)建設名單。名單顯示,全國共52個縣(市)入選,建設主題包括科技支撐產業發展、科技支撐生態文明、科技支撐民生改善3個類別。其中,瀏陽榜上有名,建設主題為“科技支撐產業發展”。
2017年5月,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縣域創新驅動發展的若干意見》,部署推動縣域創新驅動發展工作,提出“在有條件的縣(市)建設創新型縣(市)”。創新型縣(市)以科技創新為經濟社會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擁有較好滿足自身產業發展的創新資源、充滿活力的創新主體、高效的創新服務和政府治理、良好的創新創業環境。
在頂層設計方面,目前,瀏陽市的創新型縣(市)建設工作正在有序推進,科技創新政策已實現全覆蓋,構建了以市場為導向、企業為主體、政府搭平臺的縣域科技創新體系。瀏陽市還有著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市委書記、市長親自主持召開全市科技創新大會,向參會的700余家規上企業宣傳各級科技創新、產業發展政策,在全省率先成立由3位院士9位專家擔綱的科技創新專家咨詢委員會,為瀏陽產業發展和科技創新提供高端智庫支撐,在全市掀起了新一輪創新創業高潮。
在科技支撐工業發展方面,除了以花炮產業為代表的傳統產業在轉型升級方面取得了明顯成效外,瀏陽還在新興產業發展方面持續發力,著力打造區域性科技中心和創新高地,建設了43.7萬平方米的科技孵化器面積,各級各類技術(研究)中心達到65家,擁有院士專家工作站9家。此外,立足產業發展實際,瀏陽著力建立健全“微成長、小升高、高壯大”的梯度培育機制,培育了141家高新技術企業,擁有藍思科技、宇環數控、爾康制藥、鹽津鋪子等行業龍頭和歐智通、華域視覺、群顯科技、豪恩聲學、華恒機器人、波特尼等行業領軍企業。
在科技服務傳統農業發展、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方面,瀏陽市立足農業大縣實際,創造性設立鄉村振興研究會,聘請袁隆平、官春云、鄒學校等3位院士、9位專家組成鄉村振興高端智庫,建設了袁隆平、印遇龍院士分別領銜的袁創超級稻、興嘉生物飼料等4家農業類院士專家工作站,打造了大圍之珠、創新養殖等2家國家級星創天地,農業技術開發可謂是碩果累累。
科技亦能促進社會發展。“瀏陽市一方面廣泛開展科普教育,另一方面,著力推動科技成果普惠民生。”瀏陽市科技局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全省第一個建在校園內的藝術科技博物館——瀏陽藝術科技博物館,在今年5月開館了。
責任編輯:鮑一凡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