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經濟金融穩定發展基礎雄厚
來源:金融時報 卓尚進
6月8日至9日,中國人民銀行行長易綱出席在日本福岡舉行的二十國集團(G20)財長和央行行長會議,就中國經濟金融形勢、人民幣匯率、貿易問題等闡述了立場。易綱表示,中國經濟運行穩中有進,經濟基本面良好,人民銀行將保持廣義貨幣和社會融資規模存量增速與名義GDP增速基本匹配,將繼續深化匯率市場化改革,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中國宏觀政策空間充足,政策工具箱豐富,有能力應對各種不確定性。外界普遍認為,這也是央行行長易綱首次就應對中美貿易摩擦升級發表談話。
此前的5月27日,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就美對我新一輪加征關稅影響答記者問時表示,中國金融業運行穩健,經得起外部變化沖擊;(中美)經貿摩擦的影響完全可控,我們有能力、有信心做好應對。
6月2日,證監會主席易會滿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從一段時期市場運行情況看,資本市場已經逐步消化和反映了中美經貿摩擦的影響;從長遠來看,我們對保持資本市場的持續、穩定、健康還是非常有信心的。
上述“一行兩會”主要負責人在國內外發表的談話,都是針對中美貿易摩擦升級并有可能對中國經濟金融產生一定不利影響而發表的原則立場,表達了保持金融市場穩定發展的信心,他們的談話也匯成了一個強有力的聲音——中國有能力有信心維護金融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面對貿易摩擦升級、國際經濟不確定性增大的新形勢、新挑戰,中國有條件有能力有信心維護金融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中國經濟基本面良好,增添了我們應對新挑戰的底氣。當前中國經濟韌性強,產業結構完整,市場空間廣闊,發展潛力巨大,長期向好的經濟基本面是應對風險挑戰的根本支撐。
我們有良好的政策組合和充足的工具箱,成為我們打贏應對“外部硬仗”的重要保障。4月22日召開的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四次會議明確提出,要強化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財政政策要加力提效,減稅降費要盡快落實到位,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根據經濟增長和價格形勢變化及時預調微調,加大對實體經濟的金融支持。中央強調的宏觀政策組合及金融監管部門的政策搭配,早已為我們應對外部風險挑戰提供了戰略支持。而易綱提到的“(貨幣)政策工具箱豐富”,以及易會滿提到的“我們也準備了豐富的、一系列的工具箱”,為我們維護金融體系穩健運行和資本市場持續穩定發展提供了戰術裝備。
防風險、治亂象、提前“拆彈”,堅守住了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近年來,通過拆解“影子銀行”,將違法違規、層層嵌套、透明度低、風險隱蔽的產品作為整治重點,兩年來共壓降12萬億元高風險資產。銀行體系加大不良資產處置力度,盤活信貸存量,兩年累計處置不良貸款3.48萬億元。嚴厲查處非法金融活動,堅決整治不法金融集團和高風險機構,違規網絡借貸平臺大幅壓降,金融領域野蠻生長現象得到遏制。目前,資本市場杠桿融資總額只有1.2萬億元,為2015年的20%,杠桿消化了80%。私募基金按行業整體機構數量,風險發生率為0.39%;交易所債券市場違約率到2018年年底為0.96%;股票質押觸及平倉線的市值比例較小;場外配資總體呈現點狀、散狀,有關風險處置已取得階段性成果。只要我們堅持結構性去杠桿思路,就能保障經濟總體杠桿率穩步下降,并優化政府、企業和居民部門的杠桿率結構,確保不會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
面對貿易摩擦升級、國際經濟不確定性增大的新形勢、新挑戰,中國有信心維護金融業持續穩定健康發展,這還來自于我們牢牢記住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的,“最重要的還是做好我們自己的事情”“我們將堅定地做好中國自己的事情”這一戰略性方針,金融業要從自身實際出發,“做好金融業自己的事情”,這包括要堅守金融天職、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堅定不移地推進金融改革深化和金融對外開放,牢牢堅守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的底線。
有充分理由相信,從金融監管部門到銀行業、證券業、保險業、信托業等各個金融行業的金融機構,只要上下齊心、統籌協調、形成合力,堅定不移地做好自己的事情,我們就完全有能力有信心有效地應對貿易摩擦升級、國際上不確定性加大可能給中國經濟金融帶來的不利影響,確保中國金融體系持續安全穩定健康發展。
責任編輯:陳永樂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