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家:撤銷深圳特區管理線 釋放全面開放信號

專家:撤銷深圳特區管理線 釋放全面開放信號
2018年01月15日 21:06 經濟觀察網

專題:

國務院同意撤銷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

推薦閱讀:

深圳特區管理線撤銷 將加強粵港邊界一線管控

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是什么線?撤銷后將迎來這些變化

  專家:撤銷深圳特區管理線,釋放全面開放信號

(圖文提供:全景視覺)(圖文提供:全景視覺)

  經濟觀察網 記者 張文揚 一條曾是深圳經濟特區建設歷史見證的“線”,于2018年1月15日劃上句號。

  1月15日,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同意撤銷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的批復。批復稱,該決定旨在促進深圳經濟特區一體化發展,結合特區建設發展面臨的新形勢新使命新任務。

  批復還要求,要進一步加強粵港邊界一線管控,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確保粵港邊界持續穩定。

  “這是一個全面開放的積極信號。”中國世貿組織研究會副會長、原商務部國際貿易經濟合作研究院院長霍建國對經濟觀察網分析道,此舉有利于粵港澳加強融合,有利于深圳輻射內地,使得深圳和廣東進入融合發展的階段。

  何為深圳特區管理線?

  1982年6月,經國務院批準設立,深圳特區和非特區之間用鐵絲網修筑了一道管理線,稱為“二線”。東起深圳鹽田區梅沙背仔角,西至寶安區南頭安樂,全長84.6公里。這道線把深圳分為特區內和特區內外,俗稱關內和關外,這條管理線就是深圳特區管理線。

  為什么會修筑深圳特區管理線?這要追溯至1979年,中央決定在深圳舉辦特區的時候。這意味著劃出一小塊土地,吸引外資建廠,產品出口,賺取外匯。由于引進加工區的原材料、機器設備、交通工具和生活用品等都是免稅的,因此,要將其用高墻或鐵絲網與內地分開,以免走私。

  特區的范圍確定后,為了更好地管理特區,實現特區外引內聯,為外商提供良好的投資環境,并實施一些特殊的經濟政策。管理線被建立起來。使用后,內地居民來深圳特區,只要是工作或日常需要,辦理一定手續即可;香港居民進入深圳特區,手續得以簡化,外商投資企業原材料、生產設備和生活日用品可獲得減免進口稅。

  而現在,經過近四十年的改革開放和經濟發展后,二線完成了它的歷史使命。

  “早期需要辦的通行證,到現在已經實際意義不大,沒有必要留著。”霍建國認為,取消這個界限,意味著特區概念的淡化,“二線”作用已經不是很明顯。新時期的歷史使命是,要形成全面開放的新格局。

  爭議

  有關撤銷特區管理線的聲音,早在2000年開始了。

  在2000年春季,深圳“兩會”和廣東省“兩會”,不斷有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就此提出多份議案和提案。

  2000年6月國務院組成了國家體改委、公安部、國家海關總署人員參加的調研組,在深圳進行了為期一周的調研,調研結果是: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暫時不能撤,政治意義大于經濟利益。

  上述調研組還認為,即使二線不存在,為了維護國家的安寧和香港的繁榮穩定,國家將深圳作為邊境地區的管理方式也不可能因此而消失。

  隨著2001年中國加入世貿、以及粵港澳經濟一體化的提出,不僅二線舊話重提,就連粵港澳邊境一線改革通關也成為各方議政熱點,僅廣東省“兩會”和深圳市“兩會”代表的議案、提案就近10份之多。

  2003年3月,北京,全國“兩會”召開期間,又有代表聯名提出建議撤銷經濟特區管理線。

  有不少委員認為,二線管理在一定程度上阻隔了特區與內地的人員及貨物的交流,制約了特區建設的發展,為了“適應中國加入世貿后市場經濟和對外開放的進一步發展”,為了“經濟特區與內地其他地區市場經濟的公平競爭性”,應該撤銷二線。

  這些提案在今日終于得到了回應。

  批復要求,廣東省和深圳市要認真做好經濟特區管理線撤銷相關工作,為新時期超大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運營積累經驗、當好示范。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撤銷后,國務院有關部門要按照職責分工,支持廣東省和深圳市做好撤銷深圳經濟特區管理線相關工作。

  霍建國將此舉定義為“擴大開放的舉措”。他認為,這將使得深圳和廣東進入融合發展的階段。特區管理線撤銷之后,將會進一步加大整個深圳經濟特區對內地的輻射,以及廣東省向外擴大開放的作用。

  粵港澳融合

  批復要求,要進一步加強粵港邊界一線管控,強化基礎設施建設,確保粵港邊界持續穩定。

  霍建國對經濟觀察網表示,此舉不僅有利于粵港澳加強融合、有利于深圳輻射內地,同時也對吸引外資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

  “外資將有更大的選擇范圍。”霍建國認為,深圳和香港的融合正在取得積極的變化,外資也會進一步向內地發展。

  此外,霍建國還對經濟觀察網指出,要盡快地形成政策的統一安排,而不應該有差別待遇。

  從國務院的批復文件里,可以看到對廣東省和深圳市的一系列未來規劃。批復指出,廣東省和深圳市要認真做好經濟特區管理線撤銷相關工作,并以此為契機,實施深圳全市域統一的城鄉規劃建設管理,進一步優化城市功能布局,完善交通基礎設施,推進節約集約用地,強化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有序提升公共產品和服務供給水平,實現更高質量的城市化,為新時期超大城市規劃建設管理運營積累經驗、當好示范。

責任編輯:王嘉源

熱門推薦

收起
新浪財經公眾號
新浪財經公眾號

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

  • 最近訪問
  • 我的自選

7X24小時

夏斌 夏斌 老艾侃股:冰火行情只能圍火取暖把握好“穩中求進”和“防控風險”兩個底線。
Array
Array

股市直播

  • 圖文直播間
  • 視頻直播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