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股就看金麒麟分析師研報,權威,專業,及時,全面,助您挖掘潛力主題機會!
作者: 林志吟
[ 藥明生物在12月4日下調2023年業績預期,預期收入增長從原來的30%下調至10%。 ]
[ 自12月4日開盤以來,藥明生物已連續四個交易日持續下跌,累計跌幅已經超過30%,市值蒸發超350億港元。 ]
雖然藥明生物(02269.HK)拋出了不超過6億美元的回購股份方案,但股價依舊未止跌。12月7日,公司股價再度下挫2.44%。自12月4日開盤以來,藥明生物已連續四個交易日持續下跌,累計跌幅已經超過30%,市值蒸發超350億港元。
這一切的導火線,源于藥明生物在12月4日下調2023年業績預期,預期收入增長從原來的30%下調至10%。生物技術融資放緩導致公司藥物開發新增項目減少、商業化產品上市進度低于預期,是公司給出的解釋,但市場對此并不買賬,外界猜測稱,公司業績變臉,或跟部分訂單分流至三星生物有關。
12月7日下午,在藥明生物媒體溝通會上,藥明生物CEO陳智勝對第一財經回應稱,這次業績預期下降,跟三星生物的競爭沒有關系。
陳智勝表示,公司業務增長的三駕馬車,主要是藥物發現(R)、藥物開發(D)、生產(M)這三大業務板塊,而三星生物主要以生產為主,其余兩個板塊幾乎沒有業務。公司跟三星生物競爭的話,主要在生產這塊。以前公司在生產上沒有產能,近幾年才剛開始和三星生物直接競爭。目前生產業務占據公司收入一半,在全球市場份額約7%,三星生物在全球的市場份額是20%左右。
“生物藥行業在海外從來沒有價格戰,我們也從來不參與價格戰,正常情況下我們每年漲價3%至5%。行業最主要的影響是需求變小了,初創公司變少了。我們服務的客戶除了大型制藥企業、中型公司外,還有剛成立的初創公司。最近幾年剛成立的公司變少了,中型公司也在削減內部項目管線,需求變小的原因是美國的資金成本太高了,再加上生物技術投資有風險,大家投資的意愿下降了。”陳智勝說,生物技術投融資環境主要影響的是藥物發現和藥物開發業務,對生產業務影響很小,這也是三星生物受到影響較小的原因。
12月4日,藥明生物發布公告稱,公司業績預期下降,主要跟藥物開發業務收入增速低于預期以及生產收入下降有關。其中,藥物開發業務上,生物技術融資放緩導致該板塊新增項目減少,比去年減少40個新項目意味著約3億美元收入的減少。生產收入業務上,由于監管機構批準滯后,3個來自大藥企的重磅藥延期,影響約1億美元收入。
過去幾年,疫情期間產生的新冠藥物以及新冠疫苗市場需求,催生了大量的代工訂單,由此支撐了包括藥明生物在內的CXO(醫藥外包)公司業績高速增長,與此同時,生物醫藥投資火熱,創新藥企積極擴大研發管線,也給CXO公司帶來了不少研發訂單。現如今,新冠藥物以及新冠疫苗需求大大減弱,再加上生物醫藥融資降溫,藥企收縮研發管線,CXO整體訂單出現縮水。
2020年、2021年、2022年,藥明生物新增項目數量分別為103個、138個、136個。今年以來,截至11月30日,新增項目數量是91個。目前,藥明生物預計今年整體新增項目數是100個,預計將較去年減少36個。
“這次資本市場的反應,對我們來說是一個教訓,以往我們在行業中是超高速增長,最高的時候增速是行業的四倍,過去十年,我們每年都會設定一個非常激進的業務目標,并且每年都達標了。整個CXO行業下行周期從2021年第三季度就開始了,前期我們仍處在高增長狀態,直到今年才感受到行業寒冬。我們的失誤在于,低估了行業的調整程度。”陳智勝說。
目前有市場認為,藥明生物訂單減少,公司應早有預期,緣何要等到子公司藥明合聯(02268.HK)完成分拆上市才公告,有為后者上市鋪路嫌疑。11月17日,從藥明生物分拆出來的藥明合聯正式登陸香港聯交所主板,當天股價大漲35.92%。藥明合聯屬于抗體偶聯藥物(ADC)醫藥外包公司。截至12月7日,公司股價報29.25港元/股,較20.6港元/股首次發行價上漲了四成多。
對此,陳智勝回應稱:“公司一直在努力,不到最后一刻我們不放棄,直到上一周我們才覺得肯定完不成原定目標了,我們在董事會上匯報了下調業績增長預期,董事會批準后也是第一時間跟外界進行溝通。”
陳智勝表示,公司預計收入在2024年穩健增長,2025年及以后恢復強勁增長。行業復蘇還有不確定性,明年下半年預計要降息,從降息傳遞到生物技術公司又要6個月,有可能要等到明年年底才能看到行業好轉趨勢。
責任編輯:李桐
VIP課程推薦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