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各種商家營銷套路侵害權益?買到的商品出故障投訴無門? 黑貓投訴平臺全天候幫您解決消費難題【消費遇糾紛,就上黑貓投訴】
原標題:建行卡上離奇消失的3萬元:上午查明細還在,下午就被盜刷
“真是一點都不知道,錢就沒有了。”湖南懷化靖州退休教師董先生至今沒想明白,自己建設銀行卡上的3萬元退休金是怎么消失的。事后的交易明細顯示,2月22日至23日,他的銀行卡在懷化鶴城區的珠寶行,以及800多公里外的廣東深圳和惠州的數碼產品店、五金店和便利店等有14筆消費。但這兩天他明明待在家里,卡也在手上。
3月29日,湖南懷化市公安局有關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目前警方已將董先生的銀行卡被盜刷案立為刑事案件。中國建設銀行懷化市分行相關負責人則表示,他們無法對董先生的3萬元進行賠付,因為尚待警方調查及司法確認銀行的過錯和責任。
有法律專家指出,在發生銀行卡盜刷問題時,持卡人可以請求發卡行承擔相應責任。承擔相應責任后,可以請求盜刷者承擔侵權責任。
查詢明細后3萬元消失
董先生是湖南省懷化市靖州縣某中學退休教師。他有一張建設銀行的借記卡,這是他的工作單位發給他的工資卡。2月22日,他想起有一筆獨生子女費不知道是否到賬,遂和妻子一起前往家附近的建設銀行靖州支行旁的ATM機上查詢并打印明細。
董先生的妻子肖女士告訴澎湃新聞,當日上午他們查詢卡內的資金,一切正常,余額是30905.5元。這張卡沒有開通手機銀行、亦未綁定支付寶、微信等第三方支付。只曾在縣城內的實體店進行POS機刷卡消費和在建行的ATM機上取款。
董先生1月28日打印的明細顯示,其銀行卡于1月22日至23日在懷化、深圳等地被盜刷多次。 本文圖片均由受訪者提供
然而,離奇的是,5天之后的2月27日上午,董先生又去靖州支行旁的ATM機上查詢卡內余額,他發現3萬多元錢竟然只剩466.5元。
“他說錢沒了,我根本不信”,肖女士說,由于丈夫身體不好,此前一直住院,當日下午,她又陪同丈夫一起到ATM機上查詢,發現錢果然不見了。
2月28日是星期一,夫妻二人來到建設銀行靖州支行。當日打印的明細顯示,就在董先生2月22日查詢明細的當日,他的建行卡在懷化市鶴城區林氏珠寶行,分兩筆消費了共19998元。接著2月23日一共消費10441元,共有12筆消費,第一筆是一個叫“張曉方”的人消費了5元,其他10筆是991元-997元不等,最后一筆消費499元。后面11筆消費涉及深圳龍崗區、大鵬新區、羅湖區、龍華新區的貿易商行、五金商行和便利店,以及惠州市的數碼產品店。
肖女士介紹,消費明細中的“張曉方”,他們完全不認識。上述總計30439元的消費,方式均是“跨行其他渠道消費”。
整個過程,董先生夫婦都感到非常不解,“人明明就在家里,卡明明就在手上,怎么跑到懷化、深圳和惠州等地去消費的?”
肖女士介紹,建設銀行靖州支行的工作人員得知他的情況后表示,“你的卡可能被克隆了,趕快去報案。”
警方刑事立案,建行稱尚不能確定其責任
3月29日,懷化市公安局有關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警方接到董先生報警后,高度重視,目前已將其銀行卡被盜刷案立為刑事案件。目前警方已展開偵查,并對相關證據進行取證。
當日,中國建設銀行懷化市分行的個金部有關負責人告訴澎湃新聞,接到客戶反饋后,他們已向客戶進行風險提示,并建議其掛失,“但客戶認為卡上只有幾百元,沒有掛失”。現在銀行方面積極配合公安機關,希望警方盡快破案。對于客戶的賠付訴求,“建議走司法途徑,待有關機關認定銀行有過錯,我們就會履行自己的職責。”
該個金部負責人還稱:“該客戶被盜刷的錢是‘跨行其他渠道’,該客戶沒有開通手機銀行,即不可能通過銀行電子渠道盜刷。銀行卡被盜刷不一定是銀行的責任。用戶對自己的銀行卡和密碼有保管義務。在POS機刷卡是有可能泄密的,通過第三方支付,也可能泄密。現在我們無法確定是哪一塊泄密的。盜刷有多種情況,有的無需用卡,直接通過電子渠道轉走,如手機病毒追蹤卡號及密碼,點擊了不法鏈接等等。”
對于董先生銀行卡被“偽卡盜刷”的可能性,該負責人表示,“這是公安的事,我們也不知道,不專業。”
澎湃新聞注意到,2021年5月25日,最高人民法院正式實施《最高人民法院關于審理銀行卡民事糾紛案件若干問題的規定》(以下簡稱《審理銀行卡糾紛規定》),其中第7條規定,“發生偽卡盜刷交易或者網絡盜刷交易,借記卡持卡人基于借記卡合同法律關系請求發卡行支付被盜刷存款本息并賠償損失的,人民法院依法予以支持。”
律師解讀:發生盜刷銀行應當擔責,可先行賠付
那么,如果自己的銀行卡被盜刷,如何保障權益?
中倫律師事務所律師劉新宇介紹,盜刷銀行卡包括兩種類型,一是偽卡盜刷交易,是指他人使用偽造的銀行卡刷卡進行取現、消費、轉賬等,導致持卡人賬戶發生非基于本人意思的資金減少或者透支數額增加的行為。二是網絡盜刷交易,是指他人盜取并使用持卡人銀行卡網絡交易身份識別信息和交易驗證信息進行網絡交易,導致持卡人賬戶發生非因本人意思的資金減少或者透支數額增加的行為。
根據《審理銀行卡糾紛規定》(下稱“規定”),在發生銀行卡盜刷問題時,持卡人可以請求發卡行承擔相應責任。銀行承擔相應責任后,可以請求盜刷者承擔侵權責任。
此外,劉新宇還介紹,偽卡盜刷訴訟中,作為專業機構的發卡行適用無過錯原則,即規定在盜刷的情況下一般應由發卡行承擔損失;但同時也做了兩點平衡利益的規定:一是依《民法典》第592條第二款就“與有過錯,各負損失”的條文精神,在“規定”的第7條第三款中規定對持卡人未妥善保管身份識別或驗證信息的過錯情形要相應減少發卡行的賠償額;二是依《民法典》第591條防止損失擴大的條文精神,在第7條第四款中規定發卡行對持卡人未及時掛失導致的擴大損失不予賠償。
但是,如果銀行欲通過在辦卡合同中免責條款來整體性免除自身在銀行卡盜刷問題中的相關責任,可能構成辦卡合同中的格式條款而被認定無效。
不過,具體到前述建設銀行靖州支行的案件,發生銀行卡盜刷問題后,持卡人向發卡行提出的“承擔相應責任”的“請求”,則很難被銀行接受。建設銀行首先強調的是“希望警方盡快破案”,至于“客戶的賠付訴求”,則“建議走司法途徑”。
銀行卡被盜刷之后,持卡人的權益誰來保障?銀行是否可以在用戶發生被盜刷后、起訴銀行前,先行賠付?
劉新宇介紹,《審理銀行卡糾紛規定》第10條規定了兩類先行賠付責任:如果發卡行或非銀行金融機構明確允諾了在查明盜刷原因和責任前先行賠付,則應遵守;但即便沒有允諾,如果“非銀行支付機構相關網絡支付業務系統、設施和技術不符合安全要求導致網絡盜刷”,人民法院仍應支持用戶先行賠付的要求。盡管該款未將銀行納入表述主語,但如銀行未建立合格的支付業務軟硬件,從舉輕以明重的角度看,也難逃相應的賠付責任。
責任編輯:張文
投顧排行榜
收起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