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盤和林
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云計算、區塊鏈等新興技術的發展和應用,為全球經濟發展持續注入新動能,同時也顛覆了傳統行業的發展邏輯,不斷催生商業新模式、新業態。在全新的數字經濟社會,個人、集體、企業、政府之間利益交織,利益沖突以更為復雜的方式呈現,這也使得人們開始思考科技的邊界究竟在哪里,科技創新活動的使命究竟是什么?
近日,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了《關于加強科技倫理治理的意見》,(下稱《意見》),要求壓實創新主體科技倫理管理主體責任,嚴肅查處科技倫理違法違規行為。此舉旨在進一步完善科技倫理體系,提升科技倫理治理能力,有效防控科技倫理風險,不斷推動科技向善、造福人類。
增進人類福祉是科技創新的不變初心。
增進人類福祉是科技創新的不變初心。居民獲得感是科技創新福利最好的體現,今天的工廠車間,汗流浹背,熱火朝天的工作場景被整潔的工位操作取而代之,工業生產從靠人,到靠設備,再到靠數據,讓工廠的工人擁有了更好的工作環境和更安全的工作保障,不僅如此,銹跡斑斑的車床也被整齊精美的柔性生產線所代替,依靠數字技術,生產線的通用性大大增強,不少廠區可零延時切換生產線,依靠工業互聯網,企業、原材料供應商、客戶被連接為一個整體,供給對需求的響應縮短至數秒之內。除了工廠,田間數字大棚,城市的智能機器人,天上的遙感衛星,也都運用科技的力量在服務居民的日常生活,在技術的幫助下,我們可以衣多彩服飾,食四時果蔬,住智能之家,行百米之速。
尊重生命權利是科技創新的根本底線。科技給我們帶來種種便利的同時,也在不同程度入侵我們的生活,前有facebook泄露用戶隱私,后有谷歌非法收集用戶數據,科技公司為用戶服務的同時,也開始覬覦用戶數據背后的潛在利用價值,國內的情況同樣不容樂觀,前有互聯網應用程序“隱私換便利”的情形,后有各大互聯網巨頭精準營銷騷擾用戶。科技創新似乎突然間就與犧牲部分人權劃上了等號,更有人將保護權利,加強監管視作是對科技創新的抑制,須知,只有規范才能發展,沒有規矩不成方圓。
公平公正是科技創新的應有取向。隨著科技發展,與數字經濟一同進入人們視野的還有另一個詞—數字鴻溝,國際電信聯盟的報告指出,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城市與農村、不同群體之間數字化發展不平衡問題日益突出。報告顯示,全球約有72%的城市家庭可在家上網,幾乎是農村地區的兩倍。最不發達國家17%的農村人口生活在完全沒有移動網絡覆蓋的地區,19%的農村人口僅可使用2G網絡服務。最不發達國家和內陸發展中國家中約有1/4的人口、小島嶼發展中國家中約有15%的人口無法使用移動寬帶網絡。除了因基礎設施發展不平衡導致的數字鴻溝問題,數字技術應用對不同年齡群體的便利程度也影響著數字技術的應用公平性,早前,老人乘車問題在網上引起熱議,數字技術是全民共享的技術,要兼顧整體。
控制風險、保持公開透明是科技創新的基本要求。創新成為發展新動能的同時,不能忘記科學技術是一把雙刃劍。當前,工業發展、消費需求催生出不同領域的科技創新技術,最先進的技術出現在生命科學、人工智能與大眾消費等與人的生命和生活息息相關的領域。不可否認,新技術的產生與應用催生出新的職業崗位、生產方式與生活方式,甚至推動了社會結構的變革。但新技術造福廣大民眾的同時,也帶來一系新問題,個人隱私的濫用與泄露,被用于實施精準詐騙,智能算法打造的信息推送方式將大眾禁錮于信息繭房,以及數字輿論催生的社會矛盾。控制技術風險是保證技術發展路線正確的必備要素,公開透明則是監控技術風險的最好辦法,脫下科技偽裝,才能更好實現創新發展。
要激發企業內在的科技向善活力
《意見》在這五個原則的指導下,從健全治理體制、加強制度保障、強化審查和監管、重視教育和宣傳四個層面對加強科技倫理治理水平做出頂層設計。
治理是底線,教育是基礎,要激發企業內在的科技向善活力,讓科技應該成為引導人類走向美好生活的指南針。雖然谷歌在公司運營過程中出現過過度使用科技的事情,但其在科技向善方面的努力不容忽視。公司在1999年初創時期提出“不作惡”(don‘t be evil)口號,并在2004年將“不作惡”寫入公司的首次公開招股書中,成為谷歌在科技倫理方面非常響亮的主張,自此,“不作惡”幾乎成為科技倫理的“最高”標準。2015年,谷歌重組成立新的母公司Alphabet時進一步提出“做正確的事”(Do the right thing),并將其作為公司正式的座右銘。雖然名稱有了修改,但仍然在行為準則中保留著“不作惡”的表述,成為科技向善的引領者。
今天的世界,正在經歷一場新的技術革命,而新技術的誕生必然會伴隨著一系列新的問題,不過,正是因為前幾次工業革命、技術革命帶給我們的經驗教訓,從科技方興未艾之時,便開始強調科技倫理觀,鼓勵科技向善便有了更為重要的意義。應該認識到,科技濫用是科學技術發展與監管滯后之間矛盾激化的結果,是科技的火苗燃燒過程中的一次次濺射事件,是每個新興事物產生難以避免的階段,鼓勵科技向善,建立治理體系并不是去限制科技發展,更不是去阻礙科技發展,而是幫科技扶歸正途,建起科技火苗的壁爐,讓人們在安全、舒適地享受科技的溫暖。
(本文作者介紹:浙江大學國際聯合商學院數字經濟與金融創新研究中心聯席主任、研究員)
責任編輯:趙般嬌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