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見領袖丨李元霸
東航MU5735航班失事后,截至3月29日已有11家保險公司向遇難人員家屬支付的14筆人身險賠款,金額合計1485萬元。而這次事故的人身險理賠與以往時間距離較近的馬航、伊春乃至包頭空難最大的不同是,就我所知,沒有一家保險公司拿到了完整的乘客和機組的名單,或者說,個別公司拿到了部分人員名單但沒有在行業間分享。
很多朋友應該看到不少保險公司在確認空難發生后第一時間發布了公告,將用最高效率響應理賠,但實際絕大部分公司無法做到,因為他們拿不到本次事故的遇難者名單。
沒有乘客名單,保險公司就無法做出有效排查,只能依賴于乘客潛在受益人的主動報案。但潛在受益人很可能不知道被保險人曾經主動或者被動在哪家保險公司購買了保險,購買了哪種保險,比如沒有告訴配偶其實自己買了定期壽險,比如信用卡用戶贈送了每年航意保險等。
中國壽險公司和財險公司(財險公司也可以銷售短期人身險,包括航意險)加起來快兩百家,人們不可能一家家保險公司去問被保險人有沒有在這里買過保險,也不存在一個行業平臺讓大家去查詢(這是另外一個有趣的話題)匯總你到底在哪些保險公司買了什么保險。
所以確實存在乘客有保險,但受益人沒有辦法得到理賠這種可能性。因為不知道有保險的存在,而保險公司也不知道乘客出事了。
這次乘客名單沒有流出,應該是這幾年商業機構更注重個人隱私的結果,尤其是去年實施的個人信息保護法的限制。
與人身險相比,航空器本身的保險和航空公司運輸的商業責任險,這些財產險由于投保人和受益人都非常明確,理賠都能得到及時的處理。
保險公司本身非常愿意理賠空難(請注意,并沒有說其他種類的保險不愿意賠,只要符合保險責任約定,保險公司都會賠),因為航意責任的主要風險部分基本是分保給再保險公司的,每次空難的風險承受者其實都是各大再保險公司。單純從空難理賠角度,保險公司更注重的是宣傳風險保障重要性的契機。
就目前14筆總金額不到1500萬的商業人身險理賠,這里的理賠大概率還包括了風險保額比較低的年金險或者萬能險這種產品,扣除之后估計純粹的風險保額人均只有60-70萬。這種金額,不說與保額動輒能達到1000萬的航意險相比,只要看看現在在網上就可以輕易買到的價格很多也很低廉的保額200萬以上的定期壽險,就知道這起事故中大部分人即使購買了商業保險,商業保險的保障力度也是偏低的,
這恰恰反映了中國保險市場的現狀,大部分人商業保險的保障意識不高或者回避,當然也可以換個角度詮釋,市場還很廣闊。
(本文作者介紹:保險精算師)
責任編輯:王婉瑩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