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瞬息萬變,投資難以決策?來#A股參謀部#超話聊一聊,[點擊進入超話]
我在恒大這些年:用雞蛋換大媽到訪、傳單發遍每個垃圾桶
來源:顯微故事
上個月,廣發銀行宜興支行申請凍結恒大子公司1.32億元資產的新聞在市場流傳,高負債的恒大再度引起關注。
近2年,恒大負面新聞纏身,拿地驟減、股價下跌的背后,關于恒大破產重組的消息不絕于耳,這也負面也引發了一系列關于恒大的質疑:期房是否會爛尾,資金鏈是否會斷裂。
在知乎上,有恒大的員工稱因為拖欠款項,協議酒店已經不讓恒大員工入?。挥匈|疑恒大管理官僚導致如今積重難返的;有員工表示收入大打折,稱“公司不行了的”。
這些負面背后,等不到恒大的正面回應。市場也對恒大失去了信心,過去一年中,恒大的股價由22元左右,一路下跌至7元附近。
恒大的危機到底由何而來?是房地產行業的日薄西山、還是一個深埋在恒大發展歷史里的隱形地雷?
本期顯微故事講述了一群恒大員工、地產從業者的故事,他們之中:
有的人曾是恒大置業顧問,曾經一度為了增加樓盤到訪率、保證業務完成“恒房通”里規定的目標,不惜給住在附近、不打算購房的大爺大媽贈送雞蛋吸引他們來樓盤看房;
有的人曾負責恒大營銷,領導要求她為了傳播無所不用其極,甚至要把“傳單發到每一個垃圾桶”才算工作完成;
還有的人是恒大業主,幾年前被恒大的品牌光環吸引,購置了一套房產,交房時才發現承諾的裝修貨不對板,同等地區的樓盤幾年內漲幅已跑過恒大。
在他們身上,除了親歷恒大這些年,也有另一些值得讓我們思考的問題:
當一個行業高速發展時期宣告結束后,那些趁風口而起的人,該如何落地。
以下是關于他們的真實故事:
作者 | 楊佳
為了到訪率,給大爺大媽送雞蛋
“在恒大呆越久,越覺得地產行業套路深”
Lee 29歲 恒大置業顧問
2019年開始,我就開始覺得房地產不好做了。
那時萬科罕見地先發出“我們要活下去”的信號,緊接著行業內就有不少人都在談,“地產撐不下去了”。
緊接著2020年初,恒大開始打出房子75折的廣告。
這個打折在大城市其實是營銷手段,先漲價、再打折,但在三四線城市,恒大的折扣是實打實的,確實是降價甩賣,但“千人哄搶、日光盤”的局面再也沒有出現。
最讓我感覺恒大待不下去的是在今年,公司內部規定沒業績就沒提成,還讓我們銷售房產以外的理財產品。
我心里隱約地覺得恒大不太靠譜,有些期房可能會爛尾,現房可能不能網簽。因此,每次朋友推薦我房子的時候,我也會隱晦提醒他們多看看別的盤,
“別的公司樓盤不香嗎?”
對于恒大出現目前的危機,我是一點也不吃驚的。
2015年,我進入了房地產行業,一開始由于學歷不高,在武漢當地的地產網站做編輯,次年找朋友推薦進了恒大做置業顧問,底薪6000元,還有各種補貼。
當時地產還屬于黃金時代、房價開始暴漲,處處都是“樓王”、“日光盤”,還有不少朋友在我入職前就套近乎,想問我有沒有提前幫他們“鎖定房源”的資格,因而,這筆工資加上售房傭金,我的小日子過得很滋潤。
不過,隨著在恒大工作時間越長,我逐漸發現這個公司并不如外表看起來那么光鮮。
首先,所謂的置業顧問干的就是普通銷售的活兒,當房子不愁賣的時候,大家都吃得到紅利,但短板也很明顯——大盤不行的時候,你再努力也無法突破職業天花板。
此外,就是恒大的營銷套路讓人干得很心累。
恒大比較常見的套路是,選買偏遠郊區便宜的地,然后利用恒大自身品牌抬高溢價。
比如,2018年四川某地棚戶區改造,周邊房價5000元左右,等恒大開盤就聯手碧桂園一起宣傳,開盤價就7000多元。
為了讓高價更站得住腳,恒大也很喜歡推“精裝房”。通過成本更低的裝修材料,每平追加1500元至2000元的精裝修費用,結果每到交房我們就要和業主扯皮。
許多業主會來售樓中心指責我們“貨不對板”,爭吵、坐在大廳哭,拉橫幅比比皆是。但更多心有不滿的業主,都是選擇吃啞巴虧,收房后砸了重裝的。
更讓我疲憊的是,全員賣房、強制營銷、虛假廣告無處不在。
恒大內部有個銷售系統叫恒房通,每個銷售都必須安裝,并通過該系統結算售房傭金,每單2-3萬元不等。
到訪率是衡量我們工作的重要指標之一,每人每周至少要帶30個左右客戶看房,營造出房源搶手的感覺,如果無法完成指標就要扣工資。
我所在的盤比較偏遠,面對的人群都是一些大爺大媽,為了吸引這群人,我一般會買些雞蛋,承諾他們來了就能領。
后來附近的樓盤都扎堆開盤,當地的大爺大媽都被各種銷售“瘋搶”。為了完成業績我不得不去找黃牛,來一個就給20元錢。
除了線下造假,線上我們也要營造出恒大房源搶手的感覺。幾乎每個銷售手里都有好幾個賬號,互相轉發公司發的營銷文、給朋友圈點贊,這些都會記錄在我們的考核里。
前段時間恒大又開始說自己要造車,我心里對這家公司就更沒底了。
前有賈躍亭,再加上公司各種細節上粉飾數據,我一度覺得造車這件事更像是給外界作秀,畢竟做假也可能出現在這條線上。
在這樣的泡沫狂歡中,公司走向末路難道不是必然的?
背十幾斤傳單,養活9萬員工
“生不去恒大,死不去萬科,生死不去碧桂園”
蘇唯 前恒大渠道員工 32歲
我們地產行業里有句話,“生不去恒大,死不去萬科,生死不去碧桂園”,說的就是這三家地產公司壓力大,尤其是營銷口。
恒大營銷部壓力大已是“公開的秘密”——整個恒大集團接近9萬名員工,就靠著地產板塊賣房子、回收資金養活。
2016年,我加入恒大渠道部,先后做過恒大渠道的電開和拓客專員,前者主要做電話銷售,后者在樓盤附近發傳單。
大部分恒大的樓盤選址都不在市中心,但這不妨礙我們依然每天要發幾十斤傳單。領導還說,
“垃圾桶里面沒有我們的傳單,就是沒發到位“。
營銷固然重要,我們也努力去做了,不過恒大依然出現現在這個局面,真的不是我們的鍋。
在我看來,公司想要做的事情實在太多了。
早在1997年,恒大剛創立的時候,還是個正經主營住宅的開放商,2008年恒大為了沖擊上市,就一口氣在國內拿了很多項目。這也導致后來金融危機時,恒大資金鏈幾乎斷裂。
自那以后,恒大就不敢只把寶壓在房地產上面了。許老板經常在內部提到,恒大要做一個國際大品牌,為此又是花2000萬打造恒大女排、又是投資恒大足球,還在2014年吸引了阿里入股恒大足球。
品牌的聲勢浩大也一度吸引了很多人想加入恒大,我也是在那之后來的。但來了以后才發現,恒大那些多元化的業務,大部分都沒賺到錢。
比如,恒大人壽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約15.18億元,但實際上虧損3.34億元,恒大淘寶更是虧損近10億元。
因為太多人質疑恒大,一個做房子的搞那么多業務干嘛,于是恒大就改命為“中國恒大集團”。
風光的時候,家里人經常和親友介紹我是在恒大工作的,而恒大經常發出各種“日光盤”、“數億戰報”的新聞也讓我覺得自己未來高枕無憂。
但隨后兩三年,我感覺情況不太對。
首先是福利待遇有壓縮。恒大作為上市公司,為了股價不能隨便開除員工,每年還必須大量校招,員工人數多了之后盈利又沒變化,只能從福利待遇上進行壓縮節流,比如崗位調薪實際上是降薪等。
甚至有時候獎金、工資都難按照實際情況發,還美名曰“績效調整“。
恒大的工資分為基礎工資和績效兩部分,并分兩次發放,分別是次月5號和20號,5號發薪水的一半,也就是基本工資,20號以后發的則是獎金,如果完不成指標則扣獎金,這些指標包括不限于早晨打卡、拉儲任務、到訪人數考核等。
緊接著是,全員開始做銷售,通過人海戰略來發布朋友圈帶動銷售。所有員工的朋友圈都被征集來發公司相關的動態。
品牌部會將要求轉發的內容發在群里,多的時候可能發8條,少的時候1天發1條,同時品牌部會抽查是否按要求發布,如果沒有按規定轉發,則一次扣錢100元錢。
圖 | 某恒大員工的朋友圈
地產本身就是一個高周轉的行業,房子賣的快,資金回籠的迅速,就能繼續拿地、開發。一旦房子賣不出去,就容易資金鏈斷裂。
所以在其他業務不賺錢的情況下,地產營銷口的壓力就更大了,尤其在恒大債券到期時候,賣房子成了當下唯一的出路。
因此公司的所有考核都是圍繞銷售進行,比如在開盤之前,要盡可能多的蓄客(考慮到訪率)保證光盤;為了去庫存回籠資金,三四線房子難賣的城市則開始老帶新、返傭、甚至打折出售。
除了全員營銷,還提出了“恒大老帶新,讓老友變新鄰”的口號,讓恒大的業主也參與賣房。
因此在后來一些媒體和網友質疑恒大“借造車之名行圈地之實”,實際上是想賣商品房的時候,我們內部第一反應就是,“這還用說?”
畢竟靠著賣房子,公司還能撐下去。
精裝修貨不對板
“承諾的地暖缺斤少兩、維權群每天消息不斷”
付思杰 湖北 恒大業主 37歲
從今年初開始,許多做建材的同行問我,
“恒大住著還安心嗎?沒什么消息吧?”
他們也是恒大供應商,在通過各種方面收集恒大消息,在找機會處理自己手中恒大的商票,等待微乎其微的轉機。
如今的恒大商票要轉讓,需要打上5-7折,還不一定有人收,價值100萬的恒大商票,50萬出手,也不一定有三方機構愿意收。
地產行業是高度依賴現金流的行業,需要買地、規劃設計、裝修、施工,一個地產公司通常有多個項目同時開工,于是會用商票抵債,到期后出票方再承兌。
換句話說,恒大商票就是恒大開出的欠條,靠的是恒大的信用做保證。
如今“恒大不行了”的消息滿天飛、大量到期的商票無法承兌,變成了“垃圾債”。
以前大家樂于買恒大房子、和恒大合作,現在大家“聞恒大色變”,在我看來,一切早有痕跡可循——恒大營銷強、重擴張速度,不重質量。
2014年我購買了恒大在武漢四環外的房子,該樓盤隔壁就是萬科的項目,價格差異不大,都在4000多元左右。
但恒大房子的勝在風格更有特色,采用了當時流行的歐式園林風,面積大、送裝修,品質不錯。
當時武漢三環都沒發展完,我想著恒大選擇這個位置必然是有遠見的,對這個樓盤一見傾心。
我還記得當時的口號是,“住恒大房、看恒大足球、喝恒大冰泉、到恒大影院、去恒大文化城旅游”,買完房以后,大家在業主群里都表達了對恒大社區生活的美好希望。
恒大經常有抽獎、送家電、老帶新還返傭的活動,群里不少業主連帶著買車位、買旅游城度假、養老房的也不在少數,還介紹身邊朋友來買,“大品牌,500強不虧”。
得益于恒大的品牌效應,我所在的小區從2016年到2018年間,房價猛漲了2倍不止。
但隨著恒大在全國房子越建越多,大家對恒大的評價反而越來越負面。
首先是恒大承諾的精裝修,太過于“偷工減料”。交房后,我發現很多裝修里使用的品牌衛浴,大多采用的是該品牌的最次品,之前還承諾地暖全屋鋪設,但交房時卻發現陽臺和儲物間沒有地暖。
還有就是建材同行和我爆料,說恒大樓盤變多以后改了新合同,要求施工方和供應商全額墊資,竣工完成后統一結算,將高額的融資成本轉嫁給施工單位。
結算周期長、放款周期長,導致許多中小企業以為是拿了大項目,拖累了不少企業的現金流,甚至出現了許多第三方機構靠著低價收恒大的商票賺錢。
業主維權的事情越來越多,導致之前的品牌溢價也不復存在。
同樣地段下,我隔壁萬科的房子已經比恒大的房子貴上接近2000元一平了,按照90平的戶型來計算,萬科的房子貴上15萬元。
但早入手還是幸運的,我也不算虧。
如今關于恒大的消息漫天,有現房業主不能網簽、有期房業主擔心爛尾,有三四線城市空置賣不出去然后員工集資買房的……
這背后可能都是一個個家庭的悲傷故事。
責任編輯:李思陽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