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陳礦然
近兩年,伴隨著大數據、云計算、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的日漸成熟,數字化也成為了產業界時常談起的話題。通過數字化的手段,不少傳統行業,如物流、零售等都發生了巨大的變化——投入少了、生產效率高了。
數字化正實實在在改變人們的生產生活。
農業,一個自刀耕火種、茹毛飲血的年代就存在的行業,時常會被人貼上面朝黃土背朝天,吃喝拉撒全看天的負面標簽。使得越來越多農村年輕人有了偏見,開始脫離農村奔向城市。不過,經過千年的發展,如今農業也插上了數字化的翅膀,欲經歷一場脫胎換骨的變革。
去年5月份,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共同印發了《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文件指出,要強化信息化和數字化在農業農村經濟社會發展中的作用,加快推廣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在農業生產經營管理中運用。
本月初,國家“十四五”規劃中,也強調了要推動數字農村的規劃建設,實現產業向數字化化發展轉型。實際上,針對我國農業發展面臨的效率低下、標準化程度低、物流冷鏈等服務體系薄弱等問題,國內已經有一些社會化企業開始發力農業生產數字化解決方案。
成立僅一年的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就是其中的代表。該事業部總裁,同時也是盒馬總裁侯毅此前曾提出,要在全國建設5大數字農業集運加工中心(以下簡稱“產地倉”),并在多個省會打造20個銷地倉的規劃,作為全國農產品加工流通的樞紐。
今日,阿里數字農業事業部第5大產地倉西安倉正式開倉,這意味著阿里位于云南昆明、廣西南寧、四川成都、山東淄博、陜西西安的所有產地倉已悉數落地運營。據了解,這5個產地倉可覆蓋全國18個省份核心主產區水果的流通。
通過產地倉的運營模式打掉中間商
與一般的物流倉庫不同,阿里產地倉匯集了如現代化生產線、智能中央控制、連接消費和生產端的大數據、食品安全檢測等系統,可以提升農產品貯存、保鮮、分級、分選、包裝、發貨、攬收,與銷地倉結合,可以使得水果能夠更新鮮的送到消費者手中。
“銷地倉類似于之前盒馬在一些銷售地的集散中心,產地倉與它們其實是打通的?!?在西安倉,阿里數字農業全國供應鏈總經理李武昌介紹到,我們采用產地倉和銷地倉結合的模式,通過冷鏈將其打通,形成了一張全國聯通的倉網群結構。
之所以采取這種雙倉結合的模式,李武昌解釋稱,產地倉模式的興起很簡單,因為快遞行業的快速發展,使得一個三四斤快遞的發貨成本可能也就三塊多,這樣采用產地直發,就可以打掉所有的中間商,使得消費者可以以更低的價錢獲得果品。
按照李武昌的說法,實際上,一開始他們覺得只做產品倉就夠了,并沒有急切地想做銷地倉。只是在運營的過程中,發現傳統快遞公司的生產線的貯存、分撥等操作,其實并不是為了生鮮這個品類去設計的,簡單粗暴的方式容易造成損耗高、不新鮮。
“產地發全國基本上要3-4天,一個包裹里放常規的冷酶,大概只能維持12-24個小時,但我們通過專有的冷鏈干線,將產品運送到銷地倉,比如說江浙滬,基本上晚上發,第二天早上就到了。”李武昌補充說明到,兩者組合是為了讓水果更新鮮且快速的送到消費者手里面。
16條智能分選打包線日處理15萬訂單
作為阿里五大產地倉中最后建成的,西安倉也是其中科技含量最高的。據阿里西安產地倉負責人劉秀琴介紹,西安倉包含標了準化冷庫區域、恒溫低溫生產車間、常溫分選包裝車間與品控室、以及16條水果智能分選、打包線。
“和其他產地倉不同的是,西安產地倉,背后實際是以西安倉為核心的西北倉網群。” 劉秀琴表示,西安倉包括一個以保鮮、分級、分選、加工、包裝、發貨為核心的生產倉,和可存儲3萬噸果蔬的十大冷庫,可以覆蓋陜西、新疆、甘肅、寧夏、內蒙古五省核心產區水果的存儲保鮮和順利流通。
據了解,西安倉一天可以完成一天可以完成15萬單水果訂單,日吞吐量可以超行業平均水平的3倍。按照劉秀琴的說法,以蘋果分選為例,西安倉的設備一小時可以處理10噸蘋果,相當于100個人高效工作一小時。
此外,為了讓到達消費者餐桌的水果好看且健康,在西安倉智能分選線上的每一顆蘋果,先會在水池里進行清洗、噴淋和烘干,隨后會被拍攝120張各個角度的“體檢照片”,并通過各類安檢儀,僅需6秒,就能獲取到水果表面是否磕碰傷、果子大小、重量、是否有霉心病、糖度、酸度等實時數據。
劉秀琴表示,雖然看起來從清洗到進包裹,水果需要經歷很多繁復的程序,但實際上每顆蘋果全程的處理時間僅需要90秒鐘。
目前,阿里山西產地倉主要加工處理和流通的是新疆阿克蘇、甘肅花牛、陜西洛川三種蘋果。不過,據相關負責人透露,西安倉的設備是對橢圓形果蔬都是通用的,近期還將上線甘肅洋蔥、寧夏土豆、新疆小白杏和庫爾勒香梨。
責任編輯:邵宇翔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