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作家 姜伯靜
最近,資本市場上,中國新能源汽車的“三駕馬車”在美股出盡了風頭。
雖然未來還會有很多的不可預知因素,但我們都清楚,新能源汽車這個行業將會蓬勃發展。
想起幾天前,有位投資機構的朋友向我咨詢我們當地新能源充電設備的情況。
那時我就隱隱的感覺,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又一個風口就要來了。
當然,我聯想到的這個風口,有別于之前風起云涌的新能源汽車整車制造,應該更應該接近于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領域。或者說,是一個更為下沉、更為基礎的風口。
其實,這已經在我們的意料之中。因為最新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為新能源汽汽車行業的未來發展點明了新的目標: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達到汽車新車銷售總量的20%左右。要知道,2019年我們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實際占比僅僅約為4.68%。即便是按照2019年2576.9萬輛的數據算,其20%也在500萬輛以上。而2019年全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超過120萬輛。這,顯然還是一個略顯保守的數字,可見前景的美好。
前景非常美好,不過,對于新能源汽車行業來說,一個一直提到的過程——行業洗牌,就要大規模展開了。有退有進,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淘汰期即將來臨。
我們先說“退”,也就是淘汰。
第一,選錯了方向的新能源汽車企業,肯定會被淘汰。
在新能源汽車跑馬圈地的歲月里,有些企業匆匆上馬。雖然有些實力,但選錯了方向。如果發現錯了及時回頭,或許會有回旋的空間,但一路走下去,就只能是“撞南墻”的結局了。
遠的不說,從去年開始就爆出破產傳聞的長江汽車,就是典型的例子。
作為最早一批拿到國家發改委批文的新能源車企,卻并沒有跟上大部隊的步伐。最根本的原因,是切入了競爭空間更小、競爭更為不易的電動客車領域。如今只落得破產,獨自傷悲。
這樣的車企,還有。
第二,缺乏造車實力,注定被急速前進的大部隊甩下。
長江汽車,僅僅是選錯了方向,但尚有實現量產的能力;而有些企業,就根本沒有量產汽車的實力可言。
且不說那個被賈躍亭帶到大洋彼岸的“窒息”汽車吧,拜騰這樣的企業,燒光幾十億也沒有拿出哪怕一輛量產車來,這樣的車企還有必要混在新能源汽車隊伍里嗎?
拜騰,不是最后一位吧?
第三,如果技術實力存在致命缺陷,前景恐怕不容樂觀。
這里,我們不點出汽車企業的名字。
前段時間,某品牌電動汽車傳出多次自燃的新聞。
公平的說,傳統燃油車自燃,已經不是新鮮事情,但也不多見;電動汽車自燃,在未來肯定也會有,但也不應該太多。按照近年來的總結,電動汽車自燃,一般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充電樁,使用不當,元件問題,電池技術瓶頸所致。這里面,有人為因素,有汽車方面的因素,有偶然因素,也會有先天不足的因素。事后的信息顯示,該企業產品自燃果真是電池的問題。
如果沒有自主研發電池的能力,又無法保證外采電池性能的可靠性,那么前景就很難樂觀。畢竟,在新能源汽車剛剛“發軔”的關鍵時刻,“先入為主”的印象很重要。
第四,在未來的競爭中不敵特斯拉等國內外強敵。
不管你是否承認,特斯拉將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一直是國內車企的陰影,包括它的技術,它的營銷,它的品牌影響力,它的價格。尤其是,它日漸逼近國內車企的價格。
除了特斯拉,也有國內車企具備相當的實力,他們不但和特斯拉競爭,也會推進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的洗牌過程。
以上四點,是“退”,就是說新能源汽車將進入一個快速的淘汰過程。
下面,看“進”。有“退”,就會有“進”。這個“進”,是指進入行業,是突然發力,也是進入這個大的產業鏈。
第一,還會有伺機進入新能源汽車制造領域的巨頭。雖然恒大等巨頭已經基本完成了在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布局,但是,誰也不知道會不會有類似的巨頭正在隨時準備進入。
第二,會有企業填補這個行業產業鏈的空缺。整車制作,門檻很高,不管是技術還是資金;電池供應,門檻也不低,且格局基本已定;但其他設備供應,還可以進入一下,或許能分一杯羹。
第三,突然發力者。這主要是指傳統車企。經過幾年的適應期,傳統車企已經開始適應,并且逐漸發力。那些老牌跨國車企,如果將主要精力放到新能源汽車上面來,說不定會有驚奇呈現的。
第四,其他技術的加入。比如混動,比如其他未知的技術。
這四點,就是“進”。
有退有進,市場殘酷,逆水行舟,不進則退!新能源汽車行業淘汰期即將來臨,或者說已經來臨;汽車企業,你們準備好了嗎?
(本文作者介紹:專欄作者,首屆世界互聯網大會最佳新聞評論獎得主,iDoNews 簽約專欄作者。)
責任編輯:陳鑫
新浪財經意見領袖專欄文章均為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新浪財經的立場和觀點。
歡迎關注官方微信“意見領袖”,閱讀更多精彩文章。點擊微信界面右上角的+號,選擇“添加朋友”,輸入意見領袖的微信號“kopleader”即可,也可以掃描下方二維碼添加關注。意見領袖將為您提供財經專業領域的專業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