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貝殼CEO的三次對談:一篇文章講透貝殼 | 深度解讀
來源:劉潤公眾號
2018年11月,我作為唯一的外部嘉賓,受邀參加著名房產中介公司鏈家的17周年慶典,并做主題演講。
但是到了現場,我沒有看到任何“鏈家”的LOGO。我只看到了一個陌生的名字“貝殼”,活動也叫“2018貝殼公開課”。
什么是貝殼?貝殼和鏈家有什么關系?
我的演講只有1小時。但因為好奇,我忍不住推掉了不少其他安排,在現場坐了一整天,聽左暉(鏈家創始人,也是貝殼找房創始人、董事長),彭永東(貝殼找房聯合創始人、CEO),以及其它內部高管的分享。
聽完之后,我倒抽了一口冷氣。他們真敢想。
他們想用一套叫ACN(Agent Cooperate Network,經紀人合作網絡)的邏輯,打破經紀人、店東、品牌之間的邊界,把經紀人之間頭破血流的競爭變為合作,提升全行業效率。
真敢想。
邏輯是對的。用同向為競,取代相向為爭,做大盤子。
但是,并不是邏輯對的事情,就一定能做成。改變利益結構,就是動人飯碗。
這太難了。
慶典結束后,我一直關注貝殼的進展。直到前幾天,我看到了貝殼的上市招股書。
到今晚,貝殼正式上市了,市值超過200億美元。
從招股書上看,截止到2020年6月,250+品牌,4.2萬門店, 和45.6萬經紀人,真的從在線下的競爭,變成了在貝殼上的合作。
而且,因為都在一個鍋里吃飯,惡性競爭減少,行業效率提高,不少門店的收入增長1倍以上的同時,客戶房子的成交天數也大幅縮短,從143天減到了109天。
真敢干。
這個團隊,居然把這個不可思議的ACN模式走通了。
那么,這個“不可思議的ACN模式”到底是什么?
在2018年的鏈家慶典上,2019年的貝殼辦公室,以及幾個月前的微信上,我對貝殼CEO彭永東做過三次專訪。
今天,我就試著用自己的理解,給你講明白ACN到底是什么,貝殼到底在做什么,左暉和彭永東到底在想什么。
以及,你能從中學到什么。
— 1 —
行業的真問題
2013年,移動互聯網爆發。
零售業、教育業、金融業、出版業 …… 幾乎所有行業,都受到了移動互聯網巨大的沖擊。
當然,也包括房產經紀。
互聯網最大的優勢,是消滅信息不對稱,提升效率。
而當時的房產經紀,看上去就是在依靠信息不對稱掙錢,業內大量充斥著:
用不存在的假房源吸引買家,然后推銷其它房子;
故意隱瞞房子的各種缺點,只為成交;
不讓上下游見面,吃兩頭差價;
……
2015年,整個房產經紀行業,彌漫著悲觀情緒。互聯網,就要來清場了。
但是,直到2018年,互聯網都沒有“清場”房產經紀行業。
傳統房產經紀巨頭鏈家反而越做越好,而一些號稱要清場的互聯網公司,不見了。
為什么?
鏈家到底做對了什么?或者說,互聯網到底做錯了什么?
2018年,鏈家17周年慶典上。左暉坐在我左邊,彭永東坐在我右邊。左暉先上臺。
左暉說,房產經紀行業不受尊重。但是,信息不對稱,并不是這個行業的“真問題”。
這個行業的真問題其實是:C端單次博弈,B端零和博弈。
— —
1)C端單次博弈
什么叫C端單次博弈?
你去旅游,走進一家海鮮餐廳,看到一條沒有見過的魚,于是問老板:老板,這是什么魚啊?
老板二話不說,立馬從魚缸里把魚撈出來,“砰”的一聲在地上摔死,然后告訴你這叫什么魚。
500元一斤,這條魚10幾斤,5000元。
你傻了,說我就是問一問,你摔死它干嘛。然后想走。
20多個人圍了過來。你意識到,你被宰了。
為什么我們常常在旅游景點,遇到這些的“宰客”現象呢?
因為“單次博弈”。
你站在海鮮餐廳老板的角度想想看。大部分進餐廳的客人都是游客,這輩子估計只來一次。你對他好也不會再來吃,你對他壞也不會再遇到。
這時,你的最佳策略是什么?
一定是宰死他為止啊!
這就是單次博弈。
單次博弈,會讓人傾向于把短期利益最大化,而不計長期后果。
房產經紀行業,也存在大量的單次博弈嗎?
左暉分享了一組數據。
整個房產經紀行業,大約有150萬經紀人,每年共成交500萬套房,每人每年成交3套。
但是,這個行業的平均從業時間特別短,只有6個月。
人才在別的行業是“資產”,在房產經紀行業是“耗材”,6個月就換。
這6個月,也就是一個經紀人的整個職業生涯,只夠賣1.5套房。
入行6個月,賣1.5套房,然后就要換行。
請問,你能指望每個經紀人都講“誠信”嗎?他們和C端消費者的“單次博弈”,幾乎是必然的。
單次博弈的沖動,讓個別經紀人賺了點小錢,但讓整個房產經紀行業不受尊重。
— —
2)B端零和博弈
什么叫B端零和博弈?
這里有一塊蛋糕。我吃你就沒有了,你吃我就沒有了。然后我們就打起來了。
打到最后只有兩種結果:要么我吃你餓著,要么你吃我餓著。
這就是零和博弈。
在房產經紀行業,中介費,就是典型的零和博弈。
張三努力尋找客戶,帶客戶看房子,介紹房子的優缺點,促成交易。
就要臨門一腳了,李四給客戶打電話:這套房子找我買,中介費便宜1000元。客戶和李四成交了。
張三辛勤耕種,什么都沒得到(0%)。李四暗地撬單,偷走所有果實(100%)。
在零和博弈中,贏家拿走全部,輸家兩手空空。
因此惡性競爭不斷升級,互相撬單,甚至大打出手。
那怎么辦呢?
張三要求,在我這里賣房的業主,必須簽署獨家委托協議。
這似乎是阻止了互相撬單,惡性競爭。
但是,因為獨家委托協議的限制,幫著一起賣房子的人少了,成交就變慢了,甚至沒賣出去,業主的利益受到連帶損害。
零和博弈,讓客戶利益受損,行業效率下降。
— —
沒有提出真問題,當然就無法找到好答案。
C端服務單次博弈,B端競爭零和博弈,這才是制約房產經紀行業發展的真問題。看到真問題,才能找到根本解。
什么是“根本解”?
被內部稱為“Stanley”的,貝殼的CEO彭永東說:
改變博弈結構。
把C端單次博弈,改變為重復博弈;
把B端零和博弈,改變為多贏博弈。
— 2 —
改變博弈結構
房產經紀行業的真問題是:C端單次博弈,B端零和博弈。
C端單次博弈的根源,是經紀人從業時間短;B端零和博弈的根源,是經紀人贏家通吃。
那么,解決這個問題的根本思路,也就出來了。那就是用一套行業合作機制:
1、延長經紀人的從業時間,老客戶的口碑效應顯現,讓經紀人可以從長期誠信中受益,減少C端單次博弈;
2、經紀人合作賣房,按照貢獻分配中介傭金,讓所有的付出都可以得到相應的回報,減小B端零和博弈。
這套行業合作機制,就是那個“不可思議的ACN”。
— —
1)ACN:經紀人合作網絡
到底什么是ACN?ACN打算如何改變行業的博弈結構?
ACN是一套行業合作機制。
這個合作機制,把經紀人的工作,分為了10個角色(房源方5個,客源方5個):
● 房源錄入人。
第一個把房源錄入ACN的經紀人。
這個人,可能是房源附近的一家門店的經紀人,也可能是以前把房子賣給業主,所以業主信任的經紀人。
這個角色具體是誰,有一定的隨機性。但這是整個房產交易的開始。
● 房源維護人。
但是房源錄入人,可能并不正好在房源附近。
他可能只是認識業主,所以無法幫助房子成交,甚至無法陪同客戶看房。
所以,需要一個在房源附近、熟悉小區環境,可以陪同客戶看房的經紀人。
這就是房源維護人。
● 房源實勘人。
有了房源后,需要拍照、甚至錄制VR。
這個角色,理論上當然可以由房源維護人擔任。
但是因為拍照、錄制VR的專業性,對成交太重要,所以最好由專業的人員擔任。
這就是房源實勘人。
● 委托備件人。
有些工作,是事務性的。
比如獲得業主簽字的委托書、身份信息、房產證信息,然后上傳到政府指定的系統。
這些事看起來瑣碎,但不能出錯。
一個門店里的所有備件工作,可由一個人完成。
這就是委托備件人。
● 房源鑰匙人。
這個角色很關鍵。
把鑰匙放在誰手上,是要得到業主同意的。
這個人很可能也是房源維護人,也陪同客戶看房。
但作為一個角色,它是獨立的。他挑起了業主對經紀公司的信任。
這就是房源鑰匙人。
這是房源方的5個角色。實際操作中,一個經紀人可能會同時承擔幾個角色。
在近一半的情況中,房源錄入人和房源實勘人,就是一個人。
甚至有時候,這5個角色都是一個人。
但也有不少情況,房源錄入人和房源維護人,不是同一個人。
做貢獻的是角色,得利益的是人。所以,一定要把角色分清楚。
這樣,承擔角色越多,得到利益越多。這樣才公平。
那這5個角色加在一起,能分到中介費的多少呢?
每個城市都不一樣。貝殼基本是一市一策。但大體上,在四成多一些。
哦?那另外的50%多呢?
另外的50%多,分給5個客源方角色。
● 客源推薦人。
這是第一個接觸、引入這個客戶的人。
不管客戶是主動找上我,還是歷史老客戶推薦、朋友推薦,是我把客戶引入ACN合作網絡里的,到平臺上來成交的。
我就是客源推薦人。
● 客源成交人。
這是幫助客戶找到滿意的房子,并完成帶看、成交、最終完成簽約的人。
大多時候,這個人也是客源推薦人。但也有不重合的。
比如,客源推薦人經驗少,店東會安排一個更高級別的經紀人,擔任客源成交人。
● 客源合作人。
很多時候,經紀人是小組作戰的,總要有一個輔助的角色,比如帶看和交易的時候準備一些文件。
這個角色,通常是比較年輕的經紀人。他分的比例也不高。但是,他可以跟著學習成長。
● 客源首看人。
經紀人A帶客戶看了一套房子。沒看中。他又和經紀人B去看了幾套其它房子。
最后兜兜轉轉回來成交了最開始的那套,但成交人不是A。
這個A,就是客源首看人。
ACN是保護首看的。這樣,才能有效預防搶單、撬單。
● 交易/金融顧問。
ACN有統一的交易中心。
客源成交人把客戶帶到交易大廳,專員可以幫助業主、客戶完成簽約、貸款等交易手續,減少客源成交人的事務性工作,也降低風險。
這就是交易/金融顧問。
這5個角色,分配50%多的傭金。
那誰應該拿得更多呢?
客源成交人。大約能拿到這50%幾中的又60%,也就是傭金總額的30%出頭。
這些分配比率,都是從實操中打磨出來的。當然,也會不斷優化。
ACN在每個城市都有協會,根據本地的情況做微調,以達到最公平的均衡。
聽完彭永東對10個角色的介紹,我大開眼界。
這絕不是一群工程師坐在家里,就能憑空想像出來的。這一定是從鏈家17年跌爬滾打的經驗里,提煉出來的。
所有角色分工的背后,都是利益分配。
那么,ACN的效果怎樣呢?
— —
2)“重復博弈 + 多贏博弈”的勝利
2018年4月,貝殼找房的ACN網絡,正式上線。
然后,就引起了軒然大波。迎接貝殼的不是歡迎,而是懷疑,甚至質疑。
鏈家這是想吞并全行業嗎?
讓我把房源交給別人去成交,你確定這真不是開玩笑嗎?
有人搶了我的客戶,誰來執法?
鏈家做運動員,貝殼做裁判員,你真想讓我相信你沒有私心、不會偏袒?
這種不理解,完全可以理解。
這時貝殼是怎么做的?他先把鏈家所有真房源都放在ACN網絡里,所有后面加入的哪怕是曾經競爭對手的經紀公司,都可以跟賣鏈家這些房源。
真房源,一直是鏈家的核心競爭力。
這相當于我先把自家的肉全都端上桌,你可以一起吃。你們要不要也端兩個菜上桌,讓我們這頓宴席更豐盛,自己看吧。
鏈家先干為敬,行業將信將疑。
這樣的情緒,一直延續了5個月。
直到2018年10月。市場出現了轉機。逐漸有人,端菜上桌了。
愿意端菜上桌,與大家分享,一定是因為他從分享中獲益了。
這是ACN邏輯能夠成立,并且形成增強回路的關鍵標志。
有意思。我問,越來越多嗎?
他掩飾不住喜悅:越來越多。越來越多。現在,桌上鏈家外房源,已經占到了70%。
彭永東給我舉了個例子。
一家房產經紀公司,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把一套自己賣不動的房子,掛在了ACN網絡里。
沒想到,成交了。本來是爛在手里,沒有收益的東西,居然因為合作,真的賺到錢了。
這家房產經紀公司嘗到合作的甜頭后,開始大量尋找房源,專門充當“房源錄入人”和“房源維護人”角色,從小農經濟的自給自足,走向工業社會的專業分工。
現在,ACN里的跨店合作率,已經超過了70%。
分工帶來效率,彭永東說。以前要不然100%,要不然0%。
現在,房產經紀面前有三個選擇矩陣:
1)低概率的100%;
2)高概率的0%;
3)確定的X%。
你選哪一個?
越來越多房產經紀公司,選擇確定的X%。這就不斷促成行業協作,把盤子做大。
交易盤子大了,B端零和博弈,就會切換為多贏博弈。
有意思。
彭永東說,同時,ACN網絡10個角色的設定,也很好地解決了經紀人從業時間短的問題,從而解決了C端單次博弈的問題。
如果你是一個新人,沒有經驗,簽不了單,怎么辦?
那可以從“委托備件人”或者“客源合作人”,這樣的事務性工作開始做起啊。
分成雖然不高,但足以養活自己,同時不斷向前輩學習,持續成長。
在過去,新人加入行業的第一天,就要和業內最有經驗的經紀人同臺競技。
這種一上來就打老怪的游戲,對新人非常不友好。要不然大獲全勝,要不然尸骨無存。所以,從業時間當然短。
而ACN的10個角色,就像一張“職業生涯地圖”,讓新人可以在不同難度、不同重要度的職位、職級上不斷爬升,給了新人成長的時間。
彭永東說,鏈家自己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現在鏈家經紀人的平均從業時間,是24個月。
相對于6個月,如果你打算在行業里做2年,5年,甚至一輩子,當然就會更在乎自己的聲譽和誠信。
從業時間長了,C端單次博弈模式,就會切換為重復博弈。
從C端單次博弈,切換到重復博弈;從B端零和博弈,切換到多贏博弈。然后,ACN的發展,就一發不可收拾了。
2018年底,貝殼連接了121個房產經紀品牌,1.96萬家門店,和16.8萬經紀人;
2019年底,這個數字變為了220+品牌,3.8萬門店,和36萬經紀人;
2020年6月,250+品牌,4.2萬門店, 和45.6萬經紀人。
這是貝殼。那貝殼上的合作者,那些門店呢?
2019年前加入ACN,運營超過1年的門店(不包括鏈家),1年后收入平均增長一倍以上;
同時,每家門店的二手房交易效率,達到行業平均水平的1.6倍。
普通的人改變結果,優秀的人改變原因,頂級優秀的人改變模型。
— 3 —
那貝殼掙錢嗎?
任何一個商業模式,都包括三個部分:客戶價值,資源能力,和盈利方式。
貝殼的客戶價值是:解決行業C端單次博弈,B端零和博弈的問題;資源能力是:ACN經紀人合作網絡。
我問彭永東:那么,你的盈利方式呢?你怎么掙錢呢?
彭永東告訴我,貝殼掙的錢,來自ACN這個模式帶來的三個全局性增量(Δ)。
一切的商業模式,都必須有全局性增量。如果沒有,那所謂的商業模式,就是把你口袋的錢換到我口袋。
ACN必須創造出全局性增量,才可以讓貝殼增效、商家掙錢,才可以叫:商業模式創新。
Δ1:從鏈家到貝殼的增量。
鏈家,2018年的GTV大約1萬億。貝殼,2019年的GTV大約2萬億,2020年預計可達3萬億。
GTV(Gross Transaction Volume),就是房產的成交總額。一套價值1000萬的房子轉手,GTV就是1000萬。
從單打獨斗,到行業協作,貝殼介入了比鏈家更大的市場(1萬億 → 2萬億 → 3萬億)。
雖然鏈家在競爭中獨拿全部,貝殼在合作中分享部分,但市場變大了,貝殼的收入規模,遠遠大于鏈家。
從鏈家轉向平臺第一年,收入200多億;到第二年2019年平臺徹底發揮效益,貝殼瞬間漲到460億。
Δ2:體驗口碑的持續增量。
這里有個很簡單的邏輯。
一邊是貝殼帶著45萬經紀人,堅持做真房源,用重復博弈的思路延長經紀人從業時間;另一邊是另外150萬經紀人仍然用以前的套路,客戶買房時會怎么選?
當然會選服務更好的。這本身就是過去十幾年鏈家在魚龍混雜的經紀行業脫穎而出的原因,現在這些都到了貝殼,體驗更好,貝殼和上面所有合作者就會有共同的增量。
再進一步看,一個確定的趨勢是中國未來存量房市場越來越大,經紀服務滲透率越來越高,這個市場會更大,口碑更好的貝殼就更有可能獲得這部分新市場增量。
Δ3:從經紀到周邊的增量。
經紀業務,不是貝殼的核心。從經紀公司的中介費中分傭金,必然會導致我多你就少的博弈。
彭永東說,貝殼是希望通過經紀業務,接觸到更大的市場,發現周邊更大的可能性。
彭永東預計,這個行業每產生1元錢的中介收入,就能觸達2元錢的周邊業務。
這是更大的增量空間。
比如金融。比如裝修。比如一手房。
一手房過去在樓盤附近的售樓中心銷售。但現在很多一手房上架了貝殼ACN。全國4.2萬門店, 和45.6萬經紀人一起幫你賣。
45.6萬人經紀人共同發掘了,大量分散的二線城市買省會城市,市中心租房買郊區新房的,時空距離遠的需求,讓一手房銷售效率得到巨大提升。
這就是從傳統二手房經紀業務,走向周邊,你想得到或者想不到的增量。
只要創造了增量,下面就不是怎么掙錢的問題了,而只是怎么分錢的問題。
最后的話
和彭永東每次聊完。一個詞都會出現在我腦海里:降維打擊。
如果你擁有一個穩定收入200多億的鏈家,會不會想做一個前途未卜的貝殼干掉自己?
我想,大部分人不但不會想干掉,還會誓死捍衛。誰動我的既得利益,我和誰拼命。
行業老大,一般都是舊秩序的維護者。
所以商業史上,大部分行業只會被從外部打破,如淘寶之于零售,滴滴之于出租,美團之于餐飲。
而貝殼,是一個特例。
鏈家的創始人左暉,有一句座右銘:做難而正確的事。
什么是正確的事?
直面行業的“真問題”。
什么是難的事?
找到問題的“根本解”。
希望今天的這篇文章,能幫你看懂貝殼千億估值背后的邏輯,幫你看懂貝殼眼中的真問題,和他們手中的根本解。
祝福貝殼。
也送給所有一往無前的創業者一句話:
普通的人改變結果,優秀的人改變原因,頂級優秀的人改變模型。
免責聲明:自媒體綜合提供的內容均源自自媒體,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轉載請聯系原作者并獲許可。文章觀點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新浪立場。若內容涉及投資建議,僅供參考勿作為投資依據。投資有風險,入市需謹慎。
責任編輯:何中夫
APP專享直播
熱門推薦
收起24小時滾動播報最新的財經資訊和視頻,更多粉絲福利掃描二維碼關注(sinafinance)